忆杜浔小学的革命老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23
颗粒名称: 忆杜浔小学的革命老师
分类号: G625.1
页数: 2
页码: 280-281
摘要: 文章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漳浦县杜浔小学的师生们为躲避反动政府的搜捕而隐蔽起来,革命老师利用学校这个阵地,向学生传授革命思想和知识。同时,学生们也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如听时事讲座、参加辩论会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斗志。文章还提到了当时的小学校长余炳文对革命活动的支持和保护,以及教师郑惠超用他浑厚的歌喉教学生唱抗日歌曲的情况。最后,文章总结了这段校史的意义和影响,激励后进,并表达了对前辈老师的敬仰之情。
关键词: 漳浦县 杜浔小学 教师

内容

一九三五年前后,中共福州市委受反动派宪兵的破坏,福(州)、仙(游)莆(田)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出现了叛徒,按照组织的指示,地下党员张兆汉(解放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长、现已离休)、陈鸿滨(现厦门市政协常委),共青团员张振辉以及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进步人士马又岑,李振鹏、陈昌炽等同志为避开敌人搜捕,隐蔽而积蓄革命力量,乃通过当时漳浦县教育科科长王乃平和督学连燕晖(均属仙游县人)与余炳文校长是福州师范学校的同学、同乡的关系,前后由莆、仙、厦等地汇集于漳浦第二中心小学(今杜浔小学),他们公开的职业是教师,这一批有志青年的到来,如阳光普照校园,雨露沐浴幼苗。我当时是这所小学的学生,年纪虽小,已经能从这些革命老师的言行中行到启发。
  革命老师利用合法的讲台,一面教学,一面宣传革命道理。尽管反动政府派人跟踪、监视,学校反动教务主任限制师生爱国行动,但他们总是坚持地战斗着,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千方百计地向学生灌输抗日的爱国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内外的教学、教育活动效果良好。普遍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记得当时张兆汉老师任教《社会》课(相当于现在的常识科)时,具体生动地讲解清朝林则徐禁鸦片跟英国不法商人斗争的英勇事迹,叙述东洋鬼侵华的罪恶行径,激发同学爱国抗日的革命热情。一九三六年“双十二”(即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后,陈鸿滨老师组织学生听时事讲座,说明“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指出张学良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爱国行动永远载入史册。当时流行新文字,教师马又岑(女,山东人)受陈鸿滨老师的影响,思想转变较快,她的口语接近北平音,就在高年级学生中教拉丁文字(汉语拼音文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陈昌炽老师(龙海石码人)是位多才多艺、人才难得的好同志,是靠拢我地下党的基本群众,教语文课,常选一些苏联文章如高尔基著作,讲给学生听,使之接受进步思想。离开杜浔后在佛昙中心小学任教时被捕,反动政府把他送往江西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国共“双十协定”时才释放,陈老师运用其手中的笔,画其各式各样的人物,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活龙活现,如今记忆犹新。除课堂教学外,老师们还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李振鹏老师是我地下党的基本群众,利用各种会议宣传苏联制度好,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辩论会,记得当时有个题目:“国共既然合作,第八路军的消息该不该封锁?”同学们认为国共两党既然合作,就不该封锁第八路军的消息,幼小的心灵开始接受新的思想熏陶。陈昌炽老师家居厦门市,在我地下党领导下的市“抗敌后援会”的工作抗得很出色,利用假期从厦门带回或托人寄回一些闽南歌谣等宣传品,从而激发同学鄙视、蔑视、仇视日本帝国主义,鼓舞抗日斗志,从小培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当时的小学校长余炳文,(莆田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体育专科毕业),在我地下党的教育与影响下,是同情革命的,平时支持与保护党员教师和党的基本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在学校中起核心领导作用,学校在进步力量的带领下,老师们大多数努力教学工作,积极参加抗日的社会活动,在校内进行抗日卫国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青年教师郑惠超,用他浑厚的歌喉,教学生唱抗日歌曲,震动着千万颗儿童、青少年的纯洁的心灵,放声歌唱,群情激昂。各种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学校小话剧团、抗日歌泳队、舞蹈队、晨呼队、大刀队、抗日故事会等。有时单独下乡或配合当地乡、镇宣传队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称宣传队所演为“文明戏”,其中记得演出的内容有《抓汉奸》、《婚姻自主》、《松花江上》、《塞上风云》、《提倡天足》等,鼓舞校内外广大青少年的抗日斗争意志,几年后,同学们有的离开破碎的家乡,奔赴抗日前线,有的参加党的地下组织活动,为祖国为人民出了一点力。校内还开展经常性的课外活动,因陋就简地组织蓝球队、排球队、组织高年级学生经常训练,教师参与活动并实地进行技术指导,艰苦的磨练,终于结出硕果。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龙溪专区九县一市中小学运动会时,杜浔中心小学球队被县选为赴专区代表队参加比赛,决赛时获得冠军,为我县立了功。
  一九三六年秋,中共厦门工委宣传部长肖林同志,是年冬,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同志到厦门工委联系工作,前后特地到杜浔中心小学看望陈鸿滨、马又岑夫妇。张兆汉老师离开杜浔后曾在厦门带领“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去越南。以后又与中央南方局接上关系,继续进行他的革命工作。
  这段校史激励后进;今日的杜浔小学位居教育战线的前列,也可告慰于前辈老师。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柯清元
责任者
张兆汉
相关人物
陈鸿滨
相关人物
张振辉
相关人物
李振鹏
相关人物
陈昌炽
相关人物
王乃平
相关人物
连燕晖
相关人物
张学良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余炳文
相关人物
郑惠超
相关人物
肖林
相关人物
王于洁
相关人物
马又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