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唯一的女校——养正女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20
颗粒名称: 漳浦唯一的女校——养正女校
分类号: G628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最早的学校是英国基督教会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设立的逢源小学和养正女校。民国期间,养正女校改为小学部,采用中国小学学制,并增加宗教活动和英语课程。教职员由中国女性担任,后期学生人数增加到一百多人。民国廿一年(1932年),因经费问题,养正女校并入逢源小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养正校舍改为绥北国民学校,名义上为公办,而实际仍为逢源小学的一部分。
关键词: 漳浦县 养正女校 学校

内容

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废科举,办学校,漳浦才开始就原来县学改为中西学堂。而英国基督教会早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就在漳浦新路尾礼拜堂边设立逢源小学,男女分班。翌年设立养正女校。民国初年逢源小学校舍建成,养正女校校舍后一年建成,先后迁入新址。逢源校舍为漳浦有史以来第一座三层楼。养正女校校舍二层,红墙粉壁,花木掩映,四周围墙,不许闲人入内,有一个学习的好环境。
  养正女校是漳浦历史上唯一的女校。主体是小学,附设蒙学堂,即幼儿园。又附设妇学,收文盲妇女,教汉文及闽南话罗马拼音文字,类似“速成扫肓”。起初由英国姑娘(修女)安玉瑜、力希宁主持,后英国基督教差会又派霞以利、斐美珠二姑娘来协助。
  民国期间,养正女学小学部份全按我国小学学制,课本采用教育部审定本。与公立学校及非教会私立学校不同的,是加有宗教活动,高小另加有英语一课。教职员逐渐改由中国女性担任。前期校长林玉印(又名洁瑛),老师吴淑女、涂金碧、林金珍、林金菊、李玉露、林保甲、王舜英等。妇学主持人王实姑(桥内村人)。后期校长李金英、教师王珠素、张素景、朱得意及前期留下任教的共八人,学生由九十人左右增加到一百多人。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因经费问题,养正女校并入逢源小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就养正校舍改为绥北国民学校,名义上为公办,经费由县发给,而实际仍为逢源小学的一部份。县政府据逢源小学校长郭泽龙推荐,前后派黄素秋、王宝碧为绥北小学校长,实际由逢源校长领导,教员也由逢源校长推荐县政府批准。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得意
责任者
杨秋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