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与旧镇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01
颗粒名称: 旧镇与旧镇港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旧镇港自古以来就是货物吞吐口岸,明朝时期已经以古旧的贸易市镇而得名。在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旧镇曾被海盗和郑成功占领,并进行防御。清朝统一台湾后,旧镇逐步恢复繁荣,成为很有名气的贸易港口。现在旧镇港港区水深还有五米至十三米,出海航道还在十米以上,五十吨的船只还是可以来去自如的。由于这里是避风港,所以在闽南辟为经济开放区以后,旧镇港又恢复为吞吐口岸。
关键词: 漳浦县 旧镇港 口岸

内容

旧镇港自古就是货物吞吐口岸,旧镇镇是重要的土产和洋货集散地。旧镇是书面上的写法,口语则称古镇,从地名可以知道它的历史悠久。它到底有多旧多古呢?无从稽考。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际贸易口岸,由于资料缺乏,也不能断言,只有从明朝万历七年《漳浦县志》编辑人之一,嘉靖年间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后人奉为太史公的林偕春所写《兵防总论》一文里知道,旧镇在明朝已经以古旧的贸易市镇而得名。这篇文章说到:嘉靖年间的倭寇祸患为戚继光平定以后,海防一时比较安宁,对外贸易只禁东洋,即日本,对西洋即现在所说的南洋开禁,潮州、惠州间各港口与外洋往来的商船经常有几百艘,来到漳浦沿海贸易的,“必先铜山、六鳌、镇海,而内则直至云霄、旧镇。”这些当时都属漳浦县管辖的口岸。这篇兵防总论专为兵防而写,对经济情况着墨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当时旧镇等港口与沿海各港口及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往来情况。
  到明朝末年的天启年间,海寇又猖獗起来,那些海寇其实是武装走私的团伙。因为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海商必须用武力打破海禁。那时海上武力最大的一伙是以郑芝龙为首,本来他只占据海岛,由走私商人运土产去贩给他们转售日本及东南亚,由于明朝政府在沿海查缉,他的货源受到限制,当他力量发展到雄厚阶段,便要占据陆上港口以广收货源了,最为他看中的口岸便是旧镇。天启六年十二月(1627年1月),郑芝龙从白沙附近的龙井登陆,攻占旧镇,官兵死伤无数,守将阵亡,旧镇古城被摧毁。郑芝龙要的是制海权,翌年,即崇祯元年(1628年),他接受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受职游击,会同明朝军队收拾了其他海盗,升官总兵,以至当上福建最高军事长官海防同知,明朝倚他为海上长城,他就享有进出口贸易的特权了;在军费自筹的情况下,进出口船只的税收由他专断独行。直至清军打到福建以前,他富甲全闽,就是由占领旧镇起家的。
  后来的旧镇城是崇祯七年(1634年)所建,主管这一工程的是漳州知府施邦曜。他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漳南道,在旧镇港口小山上建了一座铳城(就是炮台),对海上动静历历在目,船只入港必先进入它的射程,堪称海防要隘。城中利用天然巨石为大炮阵地,易守难攻,对巩固海防起了重大作用。那时我国东南沿海已没有大股的本国海寇,所防御的是被称为佛朗机和红毛夷的西方殖民者,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武装入侵。那些入侵者主要也是为了便于做生意而占领港口,旧镇这种地方是他们窥伺的目标,自然必须加强防御了。现在铳城山西麓天然大石上还保存着当时石刻“崇祯七年施爷惠建铳城功德碑”,可为历史见证。
  明朝亡后,旧镇曾是郑成功抗清的据点。当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主力北上长江,闽南陆上主力抽回坚守海岛。郑成功事先命令毁弃在他控制下的惠安、同安、南安、安海、漳州、长泰、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各城。郑军参军潘庚钟接令,毁弃漳浦县城,将县治迁设旧镇,凭城防守。而终于被清军总兵杨捷攻占,郑军退守一里外的狮头堡,最后退据海岛。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为防御郑军而在沿海各地实行迁界,凡界外的居民一律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所有民舍、城堡、山林一概毁弃。旧镇城被毁。到清朝统一台湾前二年,即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占领厦门,宣布复界,旧镇才逐步恢复繁荣和继续发展,在清朝取消海禁后,发展成为很有名气的贸易港口。
  旧镇港位于浮头湾顶部,鹿溪入海凹岸。港区南北各有山体掩护,掩护条件良好。港内风小浪平,本来是一个深水良港,后来逐渐淤塞。尤其自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征集民工民船在距码头二公里半处,沉船坠石填成所谓“防锁线”,使港区更加淤积。不但“防锁线”以内淤浅,使著名的旧镇深水大蚝因为港底自然石块受湮没以至失去依附,产量大大减少,就是防锁线以外两侧也淤积成为浅湾。据1981年调查,两侧浅湾低潮时水深已经小于一米。浅湾的形成虽然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有利条件,养殖滩涂大大增加,而港道日浅,使较大吨位船只难以入港停泊。
  不过,现在旧镇港港区水深还有五米至十三米,出海航道还在十米以上,五十吨的船只还是可以来去自如的。由于这里是避风港,所以在闽南辟为经济开放区以后,旧镇港又恢复为吞吐口岸。现有码头吞吐能力为每年五万吨至六万吨。这里距漳浦县城14公里,距漳州市68公里,由水路至厦门66海里,至石码85海里,至汕头99海里,至香港245海里,对货物交流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澳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