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漳圣王”的副将许天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93
颗粒名称: “开漳圣王”的副将许天正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36-237
摘要: 本文介绍了许天正是唐朝时期陈元光的得力助手,协助开发闽南地区。许天正出生于河南汝南县,精通兵法,后成为陈元光的副将。他辅助陈元光筹谋军事,建置寨堡,平定地方,进行屯垦,并规划政治,设立漳州和漳浦县,抚绥失散的民族和汉族人,使该地区治安良好,生产发展。许天正还担任军人子弟的教师,使中原文化在该地区传播。他死后葬在漳州市北二十五华里处,每年正月初七许天正诞辰,漳州各县许姓子孙都会在那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关键词: 漳浦县 许天正 人物

内容

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有一个得力的助手,那便是现今漳州各县广大许姓群众的始祖许天正。
  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原籍河南汝南县,从小习文,有很好的文化基础,尤其精研孙吴兵法。
  当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许天正的祖父许克华从河南中部起兵,与各地起义的英雄相响应。后来归附于唐太宗李世民,协助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克复临汾县等地方,立下军功,被授职为京兆别驾、宣威将军。
  许天正的祖父克华死后,许天正的父亲许陶承袭宣威将军职务。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也死了,由陈元光的父亲陈政继任左郎将、封归德将军。许陶成为陈政部将。那时候,许天正才十五岁,已被录取为“明经”(相当于进士),在军中担任秘书工作。
  这一时期,唐朝虽然基本上已经统一了中国,而汉族与少数民族间居的闽粤交界处还很不安静。原来东晋在闽粤两州交界处设立的绥安县到隋朝的时候己经失去控制,撤销了绥安县的建制,名义上并入龙溪县,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秩序很乱。汉族住民向朝廷请求派兵前来镇守。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事,进军来到原绥安县境。仪凤二年,陈政病死,由儿子陈元光承袭职务。许天正的父亲许陶也死了,许天正成为陈元光的副将。
  许天正一面辅助陈元光筹谋军事,建置三十六寨堡,平定了地方,进行屯垦。并协助陈元光规划政
  治,请准朝廷在原绥安县地设立漳州和漳浦县,抚绥失散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使这一地区治安良好,生产很快发展起来。陈元光被朝廷任命为第一任漳州刺史,许天正为别驾,兼岭南行军团练使,晋级中奉大夫。
  陈元光在平定原绥安县地的同时,粤东的汉族人陈谦连结少数民族的首领攻陷潮阳,陈元光奉命进军讨伐,得胜回军的时候,写了一首《平潮寇》诗,最后两句说:“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许天正用陈元光的原韵和了一首诗:“抱磴从天上,驱车还岭东,气昂无愧虏,妙策屈群雄,飞絮随风散,余气向日溶,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心融,龙湖豪泽下,早晚遍枯穷。”朝廷裴采访看到了这首诗,极是称赞他的用辞优美,与张宰相商量后,向朝廷推荐,要他到国史馆执笔,他上表辞谢,说:“父殁南荒,愁萦怀抱,子趋上国,疏远慈颜,惟恐玉钤军纪之严,少酬金门厚养之德,苟躇文阶,恐贻鳏旷。”他不但不愿离开这个父亲的归宿之地,更不愿与留在这里的母亲离别,还顾虑到自己一离开军伍到朝廷去过文官生活,与他们一同远离北方老家前来开发边荒地区的这一支军队士气便会受到影响。裴采访和张宰相看到他给朝廷的奏章,更加器重他,请准朝廷任命他为宣威将军兼领外府博学文事。
  许天正还接受陈元光祖母“魏妈”的委托,担任军人子弟的教师,魏妈“令军中诸儿,悉从就学”,使中原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传播。
  陈元光本身也受许天正教导,又叫儿子陈珦拜天正为师。陈珦成为闽中中进士的第一人。元光死后,陈珦继任漳州刺史,凡事都与许天正商量决定。
  许天正死后葬在香洲马栏桥头,就是现今漳州市北二十五华里的地方,据说从前墓埕下有一株大樟树,所以叫做“樟公墓”,以前,每年正月初七许天正诞辰,漳州各县许姓子孙在那里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别姓群众也参加。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昌
责任者
许天正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许克华
相关人物
许陶
相关人物
陈政
相关人物
陈谦
相关人物
纪邦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