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铝矿的“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84
颗粒名称: 漳浦铝矿的“发现”
分类号: P578
页数: 3
页码: 221-2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物产丰富,铝矿质量全国第一,分布地区达一百华里左右。但在旧中国,一般人只知道铝的用途,却让漳浦的铝矿长眠地下,埋没良材。最多的用途只是筑猪圈、围菜园。
关键词: 漳浦县 铝矿 物产

内容

漳浦物产丰富,素有“金漳浦”之称。只因长期的封建统治,人民过着“捧金饭碗讨饭”的日子。漳浦的铝矿,质量全国第一,其分布地区达一百华里左右,北至前亭、马坪、佛昙,经赤湖、将军澳,南延深土一带。有的地方散露地表,俯拾即是。但在旧中国,一般人只知道雪白发亮的“钢精”用具美观而实用,却让漳浦的铝矿长眠地下,埋没良材。那些露出地表的,更被人认为“绊脚石”。最多的用途只是筑猪圈、围菜园。因为色赤褐,被称为“腌臜石仔”。
  而日本帝国主义为其军事工业的需要,却老早就对这里的铝矿垂涎三尺。他们在还没有军事占领的中国地方,早就派间谍刺探情报,连地下矿藏也给摸清了。国民党政府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台湾,在日本的档案中发现记载漳浦铝矿的图纸,才有充分认识。但早先也并不是中国人对此毫无所知,当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福建省土壤地质调查所派工作人员宋达泉、俞豫二人到闽南调查土壤时,就对这一带的“砖红壤”发生兴趣,采取若干结核,经分析后,知道其中含氧化铝及“灼失”(GiBBSite)量很高,而所含矽气很低,知道那便是铝土矿,当即向上级提出报告。铝土矿在中国很少发现,当时,资源委员会的专家谢家荣在贵阳研究贵州的铝土矿,正为贵州的铝土矿质较次而惋惜。因为贵州的铝土矿属于一水氧化铝,不适用“拜尔法”炼制。(注:拜尔法为生产氧化铝的重要方法,因化学家拜尔研究成功而得名,其法是将铝矿石与苛性纳、石灰一同湿磨,用高压浸出,使矿石中的氧化铝成为可溶性铝酸进入溶液,经结晶、煅烧而成氧化铝,比烧结法简单、省费,但只适用于含氧化硅较少的优质铝土矿石)。谢家荣根据宋达泉的报告,知道漳浦的铝矿石是玄武岩风化而成,与印度的矿床相类似,按照其含“灼失”量很高这一点,可知道为三水型铝矿,适宜于“拜尔法”提炼,早就想到漳浦测勘究竟。由于抗战期间国民党当局简直视沿海为弃地,严令将原有简陋的机器内迁尚且犹恐不及,不会想到在沿海开发什么矿藏,对漳浦铝矿的测勘也就没有进行。
  日本在台湾建有炼铝厂,原料专靠南洋和印度运进。帝国主义者梦想有朝一日占领了闽南陆地,能从漳浦运原料到台湾提炼。后来却由于侵略战争的失败,炼铝厂随整个台湾岛都必须归还中国。而国民党接收了台湾炼铝厂,却无法开动机器。及至美国财阀雷诺来到台湾,一看到那炼铝厂的残骸,垂涎欲滴,当时台湾省主席魏道明让雷诺得优厚利润,才补充设备,准备开炉。但是台湾本地无原料,由南洋和印度运进路程遥远,成本高,更主要的是必须付出外汇,在当时外汇困难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充分批准。因而原料供应的目标就转向漳浦。1949年(民国三十五年)谢家荣率同沙光文、王承祺、龚铮一行由南京乘飞机抵厦门,会同台湾炼铝公司派来的乔振离、黄真来到漳浦矿地查勘,认为东吴山的矿石最优良,而且矿赋生地面,开采最容易。谢家荣等回南京后,即将地形、地质、矿床概况、交通条件等写成材料上报。(是一篇研究论文,当时属于首创,很有价值,现在这些资料已经普及,原文较长,篇幅所限,故不刊载)。
  漳浦的铝矿石俯拾即是,不必设矿开采,只要坐地收购就成,漳浦有的是廉价劳动力。当时,漳浦赤湖人“监察委员”陈达元任台湾警备司令部调查室主任,台湾炼铝公司经过与他接洽,于1947年夏从高雄港调派轮船开到漳浦南境港、将军澳一带装运铝矿石。那时“法币”已经贬值到没人要的地步,“台币”又不能在大陆通用,只得由台湾运来大米发放工资。陈达元推荐其在赤湖家族中的当权者、亲兄弟陈友道和敦柄村有地位的陈成章为发放工资的经理。规定铝矿石挑到海边的具体地点,每吨发给工资24斤大米。
  1947年是漳浦旱灾严重的一年,远近农民听说“腌臜石仔”可换到用钞票不能买到的大米,纷纷由深土、赤湖、湖西、佛昙等地跑到将军澳、南境一带海边拾铝矿石,每天有数千人。因为人多,秩序很乱,有的辛辛苦苦拾来一大堆矿石,转身再去拾时,却给恶徒抢走了。争吵、打架的事不时发生。后来每吨矿石加上一斤大米给保长做“看头钱”,金塘乡长林茂财和赤湖乡长陈连盛从中不劳而获地捞一大把。劳动人民只是“饿换饱,饱又换饿”,度过饥荒而已。
  由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改组而成的经济部曾于1947年(民国卅六年)依照《矿业法》第十条规定,宣布“漳浦赤湖周围之佛昙、东吴山一带的铝矿为国家保留区,禁止开采”。而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却接纳美国电气公司地质专家西来曼带一批人到地查勘。西来曼等一行于七月三十日抵达厦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即向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海澄、漳浦二县县政府发出特急密电,令他们“妥为招待并派人切实保护”。
  解放后,北京派地质专家到漳浦实地测勘,认为漳浦铝矿质量全国第一。全国各地大学,博物馆都来矿场采取标本。1958年在深土建起了铝矾石选矿场,把大量经过精选的矿石运到厦门铝厂炼成铝锭,支援本省及全国各地四化建设。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万年
责任者
宋达泉
相关人物
俞豫
相关人物
谢家荣
相关人物
魏道明
相关人物
沙光文
相关人物
王承祺
相关人物
龚铮
相关人物
乔振离
相关人物
黄真
相关人物
陈达元
相关人物
陈成章
相关人物
林茂财
相关人物
陈连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