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30001580 |
颗粒名称: | 解放前漳浦粮食工商业概况 |
分类号: | F327.57 |
页数: | 3 |
页码: | 210-212 |
摘要: | 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漳浦县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鹿溪流域米厂的情况。漳浦县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受到旧社会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此外,漳浦县的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只有一些私营的工业和公用事业。但是,在粮食工业方面,漳浦县的发展却是相对突出的。由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漳浦县的粮食大部分被出口,这也促进了粮食工业的发展。在三十年代,漳浦县已经有了多家米厂,这些米厂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并且有些还拥有自己的小码头。在鹿溪流域,由于盛产粮米,米厂的数量也最多。这些米厂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有些还拥有自己的小码头。 |
关键词: | 漳浦县 粮食 农业生产 |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