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扶植开来世的人才与学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71
颗粒名称: 热情扶植开来世的人才与学术
分类号: G322
页数: 3
页码: 194-1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黄道周是一位在明代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的学行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黄道周针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出了扶正学风和培养人才是治国安天下的要事。黄道周认为,人才和学术是决定国家治乱或盛衰的关键,而真正的学术应该能够培养人才,并具有开创新的学术和匡维宇宙之治化的力量。因此,黄道周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传承,并致力于讲学和接见从四方来的友生,以推广真正的学术。黄道周的思想论著在历史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学行也得到了后人的尊重和肯定。
关键词: 漳浦县 学术 黄道周

内容

黄道周在明代是一个学问渊博、言行卓特的人,他的学行对当时及后世发生深远的影响。论述我国文件和历史,对黄道周的著作及其生平经历,应如何阐述其思想论著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是有待于后人钻研的。选择某方面问题,作为专论以取得深沉透彻的了解,是有必要的。黄道周针对当日的政情和学风,提出了调正学风和培养人才是治国安天下之要事。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可以看到当时政治和社会上的症结所在,也得以理解黄道周在学术思想上所高瞻远瞩的是什么。本文对此问题试作一探索,以就正于诸位同志。
  黄道周生当十七世纪即我国明季时代,当时在国内经济和政治酝酿着剧变,在国外西洋的经济势力和科学影响,也波及中国。黄道周从自身的阅历,考察时势的需要,据其见解,提出处理问题的要旨。他认为目前扶正学风培养人才,是治国平天下的要事,是应付时势的关键一着。
  对于当时政教,黄道周看到四方兵荒马乱,“民力已竭”①。在朝廷上则权奸操柄,“指鹿为马”②。执政者加赋实边,严法重刑等等措施都无济于事。③讲到当时人情习气则是“风教摧颓,流传邪鄙”。虽然当时帝王“焦劳于上”,群臣“修省惕厉”,但皆抓不到要着。④最主要应抓的是什么?道周认为:
  “天下之衰弊,生于人才,原于学术”
  “天下之强弱,视于人才,人才之邪正,视于学术。……⑤。国家的治乱或盛衰,关键的问题是人才和学术,而朝廷上下没有重视此事,虽然有时也提到,但方向错了。道周说:群臣虽说要“振衰起弊”,但是“邪正是非,去取之间,未有定论;人才学术未有正响。⑥”当时用人,重用“簿书刀笔”之士,“谗谄相先,恶直丑正”,而不了解“人才之邪正,视于学术”,不重视真正的学术。真正的学术是什么?学者要学的,应当是:“有以开来世之学,有以造就天下之人才,有以匡维宇宙之治化”⑦样的学术是博大精深的。在十七世纪时代,不可能有“开来世”或“匡维宇宙”之学。但从这里我们看到黄道周在学术上的高瞻远瞩,是一个卓越的学者。他认为人才学术是前辈人“仰钻劳心,霜铁苦行”,⑧经历万劫得来的。
  真正的学术乃“据自然之理而构成的,用当时的词汇说,乃依据”天地之权衡,万物之纲纪”而造就的,是结合天上之智而造就的。道周认为孔子讲的学“以诚明为本,诚出于清,仁出于诚。”“清”从何处来呢?道周说“清为天之淑气”⑨,人各秉淑气,各得其清。人秉清气,其一举一动概以仁义为依归,因为“体清则仁立”,“仁为天之本心”⑩,所以讲“诚明”,是本自“上天之精神”和“圣人之妙用”。这是从天人合一来作说明的。所以真正的学术,其本在“清”。道周说“以清为本,清则其性情清,学问亦清;衡鉴清,流品亦清;伦叙清,纲纪亦清”⑪。这就如上面所说“体清则仁立”。我们讲的仁义,不是从书本中提出的,而是据自然之理,即“仁义是天地之权衡,万物之纲纪”。所以要审查人才学术的邪正,要以仁义为准,“量天下之人才,程天下之学术”⑫。就人才说“杀身而利于人谓之仁”,“为义而言之谓之正言”。真正的人才,“培养甚难,摧折甚易,十年不成一贤。”怀抱这样看法,黄道周爱才甚于保身,竭力推荐人才,培养人才。他赞扬东林党人的师友刘从周是“道贯高坚”的学者⑬,赞坚几社领袖陈继儒“博学多通”⑭。他几次舍身“以血肉裹仁义”救护正直的士大夫。他自身也取义成仁而舍生。为了培养人才,他到处讲学。他在漳浦明诚堂,在漳州紫阳书院和邺山三近堂,在浙江大涤山书院,都曾讲学,接见从四方来的友生。
  看黄道周的着力点,可知他了解到文化知识具有巨大的威力,能为人类造福。他说真学术“有以造就天下之人才,有以匡维宇宙之治化”,学术的力量多大呵!所以他自己一言一行必依据学理。再如他认为人人秉有天之淑气,即清气,所以他说“古今学者皆可以为圣贤,……古今圣贤皆可以为尧舜”⑮。这样看法,乃打破旧儒家“上智下愚”的观点。人人“可以为圣贤”,是一种平等观。和道周同时人黄宗羲也曾说,治天下好象若干人共拖一条大木,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⑯这观点乃把“君”拉下来和“臣”处于同等地位,这也是平等观。黄道周所称“开来世”之学就指这一类的,具有启发文化的意义。
  有一点还可以说说,藉此来了解学术的威力。明亡之后,清帝对于抗清士大夫,视为叛逆,或杀或囚,少有幸免。但对黄道周却称赞他为忠臣,允许入祀乡贤祠。清廷修编《明史》称赞黄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这就表明黄道周的学行,在其身后尚为时人所尊重,清廷想掩盖他也掩盖不了,不得不称道他为忠臣。黄道周说学术“有以匡维宇宙之治化”,正说明某些学术观点对文化思想有推进的作用。

附注

注: ①《黄漳浦集》卷二,拟论杨嗣昌不居两丧疏。 ②《黄石斋书牍》下,答郑元岳。 ③《黄漳浦集》卷一,辨仁义功利疏。 ④《黄漳浦集》卷二,慎喜怒以回天疏。 ⑤同注(3) ⑥同注(3) ⑦《黄漳浦集》卷三,退寻仁清之旨疏。 ⑧清·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卷上。 ⑨同注(7) ⑩同注(7) ⑪同注(7) ⑫同注(3) ⑬《黄石斋尺牍》下,答刘念台。 ⑭《黄漳浦集》卷二,三,罪四耻七不如疏。 ⑮同注(7) ⑯谢国桢编《黄梨洲学谱》三、著述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国庆
责任者
黄道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