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和他的善继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22
颗粒名称: 陈元光和他的善继者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83-8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元光的家世和他在闽南地区镇守的事迹。陈元光是陈政的儿子,博学能文、通六韬三略,随父亲平定了“绥安之乱”,并在之后廿七年里使地方安靖无战事。他主张建立州县、兴办学校、设置官吏等措施来治理地方,被朝廷任命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等职务,并在垂拱四年(688)被任命为漳州刺史。
关键词: 漳浦县 陈元光 人物

内容

陈元光是“开漳”也就是设立漳州和漳浦县治的第一人,欲谈漳浦地方志,应由陈元光谈起,欲谈陈元光,又须从其先代开场,这样,才能知道陈元光的伟大成就不是偶然,是他从小就受优良的家庭教育为基础的,而且先谈其家世也是先河后海之意。
  一、陈元光的家世
  陈元光的祖父陈茂,字克耕,山西倚氏县人,尝从隋文帝杨坚与南齐战于山西晋州,南齐兵力强于隋,杨坚只知此而不知彼,将亲自出阵挑战,陈茂固止不从,因牵住马勒不放,杨坚怒、拔剑砍其额,血流满脸,词气仍不屈。后来杨坚觉悟,感而致谢。其质直诚恳多类此。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唐高祖李渊,陈茂因而归唐,曾从唐太宗李世民攻克临汾等郡,以汗马功劳,官至太府卿——相当于财政部长。
  陈元光的祖母魏氏,史称魏太母,是个巾帼英雄。若读“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便知她的大略,诗云:“系牒公侯裔,悬弧将相儿,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
  陈元光的父亲陈政,字弧道,有材略,惯弓马,善音乐。隋炀帝杨广的年代(605—616)历位协律郎——官名,掌调新声。公元617年宇文化及之乱,以功升太常卿——官名,掌宗庙礼仪,乃徙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后来随父陈茂归唐,以从征有功,拜玉钤卫翊府——即左右领军卫,左郎将、归德将军。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669)闽南人民请求镇帅,以保境卫民。朝廷诏陈政说:“潮泉据闽广之交,岭南为獠蛮之薮,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刚果有为,谋猷克慎,其进尔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批新铸印符,率府兵三千六百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前往七闽百粤交界绥安县地方,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筮辰佥吉,明发斯征,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斯誓斯言,爱及苗裔,尔往。钦哉!”(见《漳浦县志·艺文志上》)
  陈政领旨,以许天正为先锋,李始为军医,黄世纪、林孔著为参谋,马仁、李伯瑶、欧哲、张伯纪、沈世纪等五人分别为五营的营长。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与子陈元光、婿卢伯道、戴君胄,统率分营将、府兵校尉等一百二十三员,和府兵三千六百名入绥安。因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按兵不动,以待援兵,一面奏请增援。朝令以其兄陈敏、陈敷领军校五十八姓来援。敏、敷道卒,其母魏氏——即魏太母,代领其军至九龙山会师。援军一到,军容大振,乃屯梁山外的现在云霄地方,作宅于修竹里山村为家,开屯建堡,惨淡经营,教民火耕开垦,称为“火田”,村名也因而叫火田,沿用至今。为发展水利,陈政领导父老到处查勘水源。为安慰屯垦将士的思乡情绪,指着那里的江水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就将老家漳河的名字来给这条水命名为漳江,要将士们把这里作为新的家乡。陈政死后,朝廷命他的儿子陈元光继续他的事业,后来于武后垂拱二年奏准朝廷在这里建立州治时,就名为漳州,附县名为漳浦,取漳江之滨的意思。陈元光所率领的五十八姓子弟兵就在这一带屯垦,与当地妇女结合,传衍子孙,所以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州治和县治的变迁是以后的事,详见本辑《漳浦县历史沿革》一文)
  二、陈元光传略
  陈元光字廷炬,博学能文,年十三领乡荐第一,又通六韬三略,为当代文武双全的儒将。总章二年(669)以鹰扬将军随父陈政平定“绥安之乱”,父卒,代理统岭南行军总管职务。
  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广东陈谦联络苗自成、雷万兴等三部落攻陷广东潮阳郡,守军败走,元光率轻骑驰援,降服叛乱。不久,广东新会县南崖山王率众进攻南海边界,也为元光率军平定。这些战役,元光都是诛其元恶,赦其胁从,所以军民悦服,敌人格心。自公元681年至708年这廿七年间,北至泉州,南至潮州,东至沿海岛屿,西至赣州,方圆数千里安靖无战事。先锋将军许天正歌颂陈元光的胜利诗云:“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熔;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
  唐高宗李治于永淳二年(683)八月一日,实授陈元光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
  中宗(李哲)嗣圣三年也就是垂拱二年(686),陈元光疏言请建州县,其表略云:“兹镇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左衽居椎髻之半,可耕乃火田之余。……所事者搜狩为生,所习者暴横为尚,诛之则不可胜诛,徙之则难以屡徙。倘欲生全,几致刑措,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建治所而注颁官吏治,循往古之良规,诚为救时之急务。胡越百家,愈无罅隙,畿荒一德,更有何殊?……”。垂拱四年(688)除授陈元光为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轻车大都尉,兼朝散大夫,持节漳州诸军事,守漳州刺史,并令就屯所建漳州,领漳浦、怀恩二县,自别驾以下,得自任用。元光上表谢准所请,并荐前曾镇府婿丁儒为漳丞事郎:又荐部曲子弟马仁等为司马等职,朝旨许可。元光乃率马仁等剪荆棘,开村落,收散亡,勤农积谷,通商互易;又兴学校,讲伦理,生聚教训,双管齐下,霖雨苍生,百废俱兴。
  陈元光又奏准建台于四境,一在泉州游仙乡上游,一在漳州安仁乡下游,一在漳浦佛昙,一在平和大峰山,四时亲自巡逻,命将分守各地。
  唐高宗后,武后于公元683年临朝称制,公元684年废中宗李哲,立哲弟李旦。传旨改陈元光宅为燕翼宫,以彰有功,而垂宠贲。宫成,有会咏诗二首写道:“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昆俊歌棠棣,民和教即戎。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俨醴延张老,开睛礼吕蒙。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云霄开岳镇,日月列衙瞻;胜日当佳庆,清风去积炎。山畚遥猎虎,海舶近通盐;龙泽覃江浦,螭拗耀斗檐。文床堆玉笏,武座肃金签;奇计绳陈美,明诚学孔兼。忠勤非一日,箴训要三拈;千古清漳水,居官显孝廉。”
  (见《漳浦县志·艺文志下》)
  陈元光葬祖母魏太母于云霄半径山,结庐墓侧,守制三年。《太母魏氏半径题石》写道:“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优阕情犹结,样回禫届期,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见《漳浦县志·艺文志下》)
  陈元光从此轻视名利荣华,一心修真养性,所以把职务交代别驾许天正代折代行,一面上表辞职,虽未获准,他还是留在半径。当时他曾作诗说:“半径寻仙迹,危峰望帝州;……高栖谋未遂,胜景至须留……”(见《漳浦县志·艺文志下》)
  他又从半径寄诗给儿子陈珦说:“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祛灾巢猛虎,溥德翊飞龙;日阅书开土,星言驾劝农,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逢。(见《漳浦县志·艺文志下》)
  唐武后景龙二年(708),广东雷万兴、苗自成之子死灰复燃,潜抵岳山,元光复率轻骑,迎头痛击,但因援兵迟到,遂被蓝奉高所杀,百姓哀悼如丧考妣,穿麻带孝,齐到战场哭祭,将遗骸暂葬于绥安溪大峙原,经过八十多年,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年(786)徙州治于龙溪,才改葬于漳州北九龙里的高坡山。
  据万历志载,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赐故将军陈元光诏曰:“环甲缮兵,积二十四年之苦,建邦故土,治垂二十五载之平。”又云:“以身殉国之谓忠,战胜攻取之谓毅;引荐善类,文之谓也,普播仁恩,惠之谓也,可赠豹韬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右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按这诏的谥法,大将军是武阶,光禄大夫是文阶,又尚书有左丞、中书是无丞,都与唐谥法官制不符合,识以待贤者。
  陈元光著“玉钤集”一部,其《兵法射诀》与黄石公的《素书》和吕尚的《韬略》同工异曲。近漳州文化部门发掘陈元光遗著《龙湖集》已复印发行。
  龙溪进士蔡襄追悼陈元光诗说:“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宿坟古剑龙腥匣,怀璧灵旗兽缠杠;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坐窗”。
  宋漳浦知县吕璹写道:“当时平寇立殊勋,时不旌贤事弗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
  三、陈元光的善继者
  陈珦,字朝佩,元光独子。自幼便好学勤读,从许天正学习,一有心得,迭写笔记。对于学问,兼收并蓄;对于事业,则匠心独运。知子莫若父,所以元光早就断定他的独子是台院秀儒,不是戈戟战士。
  武后称皇帝改国号周,年号“万岁通天”,元年(696)陈珦举明经及第(唐制以诗赋取者叫进士,以经取者叫明经,与清时称贡生为明经者有别)授翰林、丞旨直学士。他预见武后必终败,乃上疏乞归养。朝廷准其所请,令其主持漳州文学。龙溪道尹席宏聘主乡校,乃辟书院于松州,集诸生讲学不倦。元光阵亡,朝命代理父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三年(715),陈珦亲率武勇战士夜袭巢峒,斩了杀父仇人蓝奉高首级,并俘余党。他守漳二十多年,泽洽化行,兵民胥庆。唐玄宗开元廿五年(737)奏准告老退休。天宝元年(742)卒,谥文英。
  清朝漳浦西湖人蔡衍鎤题联于县署谯楼云:“拓太武于洪荒,九郡闾阎推鼻祖;登通天之甲第,七闽文物此权舆。”宋图经前记说:“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而居,称太武夫人。”(《列仙传》称为皇太姥)联对第一句指此而言;“通天”是年号,闽中进士第始于陈珦,故云。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边境戎马仓皇,刺史殳伯梁与偏将许平国,上行下效,贿赂公行,民不堪命。以耆老朱兴家、余拱辰的请愿团数百人上京诣阙陈奏:“漳本荒徼,始得陈政屯戍,继得元光辑绥,男珦代事,兵民胥庆,复举明经,谢官归休。朝廷遂以殳伯梁、许平国管束斯土。盗贼迭起于涧壑,老羸逃窜于山林,酷害斯深,涂炭已极。今有新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陈酆,乃元光之孙,珦之子,通达历练;如蒙使君祖职,必能恢拓先业,克绍前修,慰边士来苏之望”。朝廷许可,乃授陈酆为朝散大夫、中郎将军、漳州刺史,历任廿九年,一州安晏。唐代宗李豫大历十四年(779)卒,谥“忠宪”。朝命其子陈谟代理州政。先是柳少安刺州事,谓龙溪可建州治,于德宗(李适)兴元元年(784)请于朝,未允。贞元二年(786)少安内召,陈1谟复任刺史,再言于观察使卢,据以上闻,朝庭许可,始移州治于龙溪,其李澳川为漳浦县治如旧。陈谟后来以战功实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
  陈元光曾孙陈咏以荐辟为恩州录事,曾孙陈訏四门博士。
  本文多半以《漳浦县志》的记载为依据,编者只是把县志分散各卷的资料依照年次整修一下,使有心研究漳浦地方志的读者省却翻检的麻烦,便可理解唐代漳浦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的脉搏。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庆余
责任者
陈茂
相关人物
陈政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陈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