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与漳浦群众的抗清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13
颗粒名称: 郑成功与漳浦群众的抗清战斗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清朝时期漳浦地区的人民在郑成功军队的抗清活动中的参与。漳浦人民在郑成功的影响下高举抗清义旗,多次攻占县城并建立政权,但最终在清军的打击下失败。郑成功在漳浦地区进行了多次战斗,包括攻占和防守漳浦县城,以及夺取政权和取得给养等行动。
关键词: 漳浦县 抗清战斗 郑成功

内容

自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朝遗臣在福州拥唐王朱聿键所建立的隆武小朝廷覆灭,掌握隆武朝军事大权的郑芝龙降清之后,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孛罗占领闽粤一带,于当年十一月三日(日子系农历,下同)传檄到漳浦,原明朝的漳浦地方文武官员归顺。
  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收拾部下,于是年十二月据守厦门、金门、铜山、南澳等岛屿及沿海地带,包括漳浦的油澳、古雷等地,坚持抗清。
  在郑成功抗清精神的感召下,漳浦人民也高举抗清义旗。翌年(1647年)二月一日,本县秀才杨学皋在佛潭桥号召武装抗清,民众群起响应,聚集在他的领导下,他自为主帅,以洪有贞、杨商为副帅,率众一万攻占漳浦县城。降清的知县许国楠投井自尽。洪有贞为郑成功立为漳浦知县,建立政权。后来清朝由漳州调来游击唐钦明、都司郭秉诚反攻漳浦,洪有贞战死,义军退回佛潭桥,继续组织力量,伺机再起。于顺治六年(1649年)七月,又一次攻占距县城七里许的新亭寨,在战斗中杀死清朝总兵杨佐。但因寡不敌众,当清军援兵赶到,义军再度退回佛潭桥。后郑成功派部将施琅等率军攻克漳浦县城。留下黄廷、洪政负责把守罗山岭,杨宸枢把守盘陀岭。郑成功自己率军南下诏安,屯兵分水关。当年十一月,清朝驻漳州总兵王邦俊及其副将王元刚进军漳浦,围攻盘陀岭,柯宸枢与众战士奋力迎击,因后援不继,全军壮烈牺牲。郑成功闻讯不胜悲愤,由诏安回军云霄,克复盘陀岭,反攻漳浦县城没有成功。
  在这一时期,漳浦人民及明朝遗臣纷纷竖起抗清义旗,配合郑军作战。如僧人道赞,也与平民黄春台一道,于顺治四年(1647年)进攻县城,由于力量单薄,被清朝守将唐钦明率兵追击,逃到山区的枫林坑楼、龙洞寨等地,站不住脚,又逃到沿海的西屿、白沙等处,到大澳时被消灭。
  佛潭桥的抗清义军也一直坚持到顺治七年(1650年)历经三年半,才在清军进攻下失败。到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郑成功率领中提督甘辉等乘船从南溪登岸,与清朝总兵王邦俊发生激战,王邦俊不支,退守县城。九月,郑成功又进军漳浦,十二月十二日,在城内清军中的本地将兵内应下,攻克漳浦县城,俘虏清朝副将杨世德及知县范进。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调来大批援军,于十月五日至十一日;经历一周战斗,漳浦县城又落入清军手中。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郑成功诈降,将队伍分开控制了整个漳浦,实际上夺取了政权,取得了给养。顺治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进攻漳州,守城的清朝副将刘良璧迎降,漳州城遂克复。当时郑军的参将潘庚钟留驻漳浦,听到漳州捷报,就把清朝的漳浦知县令孤注拘禁,正式取得漳浦政权。但由于当时郑成功的兵力不可能防守过多的土地,所以漳浦县城往往得而复失,形成拉锯局面。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又有原明朝太仆寺卿、本县人许祚昌率众攻城,围攻三日,后来清军来了援兵,才退去。一月后,更有原明朝池州推官、诏安人沈起津率平和、诏安两县义军攻到漳浦县城南门,以兵力不继退去。而这时,诏安一带都在义军手里,到六月,云霄也为义军占领,清云霄镇总兵率部退驻漳浦县城,盘陀岭以南尽为义军所有。十一月,又有以明朝军门卢若腾及监军邱建会为首的平和九甲义军进军漳浦,驻据西湖。清朝参将陆大勋出城迎战,被义军所杀。
  顺治十二年,清世子济度率兵三万入闽。郑成功抽回陆上大部份兵力,坚守海岛,一面分兵袭击闽、浙、粤三省沿海地区。为战略关系,郑成功命令潘庚钟于四月六日毁弃漳浦县城的城墙及县公署,将县治迁到旧镇,凭城防守。十二月九日,在清朝总兵杨捷的进攻下,郑军又从旧镇退守狮头堡。杨捷攻破狮头堡。以后郑军只留下小部份在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打得清军疲于奔命。后清朝接纳原郑成功部下降清被封为“海澄公”的黄梧献策,在福建和浙南、粤东沿海地区实行“迁界”。漳浦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十八日奉旨迁界,把梁山以南,旧镇以东的一大片沿海地带划分“弃土”,强迫“界外”人民放弃赖以谋生的良田、海域、养殖涂滩,迁入界内,以后越界者斩,用这办法来防杜人民对郑军的接济,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复界。
  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三月起经九个月战斗,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但他因积劳成疾,于翌年五月一日病逝,由儿子郑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朝发生“三藩之乱”,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与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互通声气,拘禁清朝的福建总督范承模,出兵反清。耿精忠传檄到漳浦,清驻浦总兵刘炎及知县乔甲观等附从。耿精忠曾与郑经合约夹攻广东,但他们没有长远的共同利益,郑经利用这个机会,招降了汀州、漳州、泉州等处州县,于当年十一月八日派侍卫冯锡范、提督赵得胜攻占漳浦县城。
  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耿精忠在清军打击下又归顺清朝,清军收复汀、漳、泉各州,派总兵刘显芳进军漳浦。
  郑经死后,传延平郡王位于长子郑克臧,因为他是乳婢所生,受家人轻视,郑经的家属及主事的将领争权,鸩死克臧,立正妻生的才十二岁的幼子克塽继位,大权落入侍卫冯锡范手中,锡范骄横不法,大失人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的福建总督姚启圣派靖海将军施琅(原郑成功部下,后降清)攻破台湾,郑克塽投降,受封公爵,从此,台湾统一在清朝统治下。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杨学皋
相关人物
唐钦明
相关人物
郭秉诚
相关人物
王元刚
相关人物
潘庚钟
相关人物
刘良璧
相关人物
许祚昌
相关人物
郑克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