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城地名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02
颗粒名称: 漳浦县城地名的来历
分类号: P281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城的一些地名有着不同的来历。其中,兴教寺、新路尾、倒城隙、石狮头、驿内巷、铺仔口、后楼、龙亭巷、田斑巷、水鸡室、鹿市头、乌面土地公、仙脚穿、官学口、应城口、千秋楼和西湖等地名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 漳浦县 地名 历史背景

内容

地名都有来历。漳浦县城的一些地名,除象麦仔市、木屐街、打锡巷等因集市或职业区所带来的,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外,有一些另有来历的地名,因流传已久,现在已有很多人不明白它的来历。这里只就我所知略举几则于下:
  兴教今第三招待所地方。本来这里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兴教寺,建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宋嘉定及明成化年间,都曾毁于兵灾而再建,到民国时只存一个三进的院落和一个大佛殿。1933年十九路军驻浦时破除迷信,全毁佛像及大佛殿。
  新路尾这里古代原有条街道,叫新路街,为住宅区,靠近西街顶处称新路尾。太平军入城之役,房多毁。清光绪年间,英国人在此购地建立基督教堂。
  倒城隙在今汽车货运站地方。本来这里围着城墙,霞昙一带乡村与县城的来往要绕道西门(今青年路)经埔顶村。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所部于同治四年(1865)农历正月廿一日攻县城时,用土炮在这里轰开一个缺口,以后一直没收复,成为通途。
  石狮头在西街中段与麦仔市街衔接。以前人们迷信,凡是有街巷直对着的房屋都要竖“泰山石敢当”石碑,或放一隽石狮以“避煞”。这三岔路口本来有一复石狮,故名石狮头。“头”是十字街头或三岔街头的泛称。
  驿内巷在麦仔市街,唐朝时在这里建有“临漳驿馆”,是过路官员的招待所和文书传递站。
  铺仔口在县前街通往东街的近拐弯处。古代在驿道上每十里设一个“铺”,作为传递文书的小站,所以闽南话称十里为“铺”。这里从前设有一个铺,附近就被叫做铺仔口。
  后楼在西湖东边。清朝湖南布政黄性震(湖西人)在县城建立府邸,址在今中医院处,前临西街,后濒西湖。这一带本来都是他的后花园,太平军入城时被付诸一炬。楼台水阁残迹部份尚存。解放前一片废圩,现为稠密的住宅区。
  龙亭巷这里从前有一个“龙亭”故名。后半段叫做“猴洞”,民国初年,还有假山怪石残迹。
  田斑巷多陈姓三房人所居,故名三房巷,后叫走了音,成为“田斑巷”,田斑是一种生在小溪的小斗鱼。
  水鸡室附近有准提佛室,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3),解放前尚存。专供十八支手准提佛,也称佛母,这一带的地名也就被叫做准提室,后来叫走了音,成为“水鸡室”,水鸡即田蛙。
  鹿市头在西街与县前街的衔接处。传说宋朝忠孝两全的高东溪有一只家鹿能代主人上街买物,这里是经常光顾的地方。
  乌面土地公在西街末段,未到下尾仔地方。据说漳浦县城旧时有九十九个土地公庙,作为九十九社的象征。土地公都是面目慈祥的“福德正神”,独这里的土地公是黑脸的。传说明朝御史詹惠少年时,上学都要经过詹厝潭边。一夜,梦见土地公来见,说潭里水鬼要转世,但每次找“交替”都被詹惠撞见,不敢作为。土地公代水鬼求情,请詹惠不要从潭边经过。詹惠斥土地公何不自己去代。翌日果见潭中浮一木偶,脸孔被溺黑了,还把他供到庙中。这传说只能供人一笑,而黑脸土地公实有,不知是哪一个雕匠的杰作。
  仙脚穿在南城角。传说漳浦县城是一个“睏仙”。康熙年间,知县陈汝咸因被官家的女婢愚弄,立意破坏漳浦“地理”,使漳浦出不了官儿,就由北向南开一条阴沟,叫做“流仙肠”。又建东西南北四塔钉住睏仙的四肢。这传说是无稽的,而陈汝咸叫人开阴沟是事实,阴沟的出口处被叫做“仙脚穿”(脚穿即屁股)。
  官学口这里本来有一所最早也是当时唯一的官办学校(在今公安局),俗称官学,其正式名称晚清时叫“梁峰书院”。民国初年叫中西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再改为培文小学,城镇小学。
  应城口这里本来有一个“应城寺”(在今绥东小学),建于宋神宗熙宁(1068)年间。《漳浦县志》载,该寺毁于太平军入城之役。民国廿年这里设一个民营的电灯公司,是漳浦最早的电厂。抗战时期,机器被国民政府强制迁往水潮搁置,后遗失。从此漳浦成为黑暗城凡十余年。
  千秋楼漳浦县城墙毁于郑成功反清的拉锯战中,清顺治十三年漳浦镇守总兵杨捷、知县李之琦与邑绅蔡而烷等召工更筑,在城的西北角增建一个楼台,挂匾“千秋保障”,被称为“千秋楼”,这一带的地名也叫“千秋楼”,遗迹无存,而名称不改。
  西湖漳浦西湖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6),县令赵师缙召民工所凿。西湖边的村庄也名叫西湖社,考早有湖然后有村。较早的村庄在较高处的今城关粮站地方,而不在湖边,名“董厝围”,董姓人所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