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501
颗粒名称: 海月岩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海月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着秀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精美的石刻艺术。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山石千姿和海云百态,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海月岩的内外景各有十处,其中最著名的是“别有天”古树蓊蔚的洞天胜景。经过整修,海月岩焕然一新,成为旅游胜地。
关键词: 漳浦县 海月岩 寺庙

内容

概貌
  海月岩,又名海月庵,位于漳浦县梁山东麓,地属沙西公社涂楼大队,距城关四十公里。背山面海,方圆五公里许。山石千姿,海云百态。南有石矾塔,屹立于漳江入海处波涛之中。北有老人峰,俗称“海外金刚”高耸于云雾缥缈之际。秀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招来无数的游客,自古就是漳浦名胜古迹中的浏览胜地。
  寺系就天然石洞建成,洞顶是一片巨石,长31米,宽13米,故有“海月岩,好光景,大石头,盖厝顶”。的民谚。寺里石壁雕刻如来佛一尊,旭日朗照,谓之“日出窥禅”。每年中秋夜八时半,岩下“羊角潭”月光反映,恰照佛胸,谓之“月照禅心”。宝殿有对联云:“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水光反照菩提心。”洞门匾曰:“鹫岭云门”。寺前广场,凭栏眺望,海天寥廓,烟波万顷,甚为壮观。
  海月岩内外景各有十处,其中尤以“别有天”古树蓊蔚,幽静凉爽,夙称洞天胜景。各处佳境中有石刻六十多处,依景而镌,尤以“落伽境”浮雕观世音,工艺精致,栩栩如生。(内外十景附后)
  历史
  海月岩历史悠久,岩前石刻有“不知岩创何代”和“创基已古,宋重兴”的记载。据民间传说:“唐朝时,有一个进士出身的朝官,因为得罪了皇帝,革职还乡,舟行遇风,飘浮于铜海之上,夜间忽见岩山有异火放光,飓风顿息,遂舍舟登岸,举家归隐于此,并凿山通道,开创岩寺。”自后递废递兴,宋咸淳年间又重建。至明朝初年,再度荒废,仅存遗趾。迨明嘉靖年间,遇例官卖,邑宦王氏以二十余金购为己有。县城兴教寺僧性德慨其倾颓,赎回重修,敝衲鹑衣,日夜辛勤。开大山岩,辟山为田,兼事耕牧。平整功德泉前面隙地为“莳蔬圃”,自种蔬菜。并从“不二门”补修石梯道直通山下,以便客游。又凿山下温泉,砌为浴池。修建丈室,树立景铭。一土一石,不辞劳瘁,三十二年如一日,使名山胜景不至湮没,性德之力也。海月岩之山水风物吸引远近无数游客,徒以旧社会对旅游事业既未重视,解放初期亦以强调破除迷信,对名山古寺保护不周,以致年久失修,非复旧貌。尤其十年劫后,除一些石室和石刻外,其余文物几乎荡然无存。文革后,拨乱反正,修复保护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事业。在党和政府关怀下,经文物普查,海月岩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涂楼大队于1980年五月成立海月岩名胜古迹修建小组,进行全面整修。
  内十景
  ()落伽境
  位于岩寺西南200米处,有块石立于陡坡上,石上镌刻“落伽境”三个大字,下有一尊浮雕观音菩萨像,雕刻雅致。此处面向漳江,巨石环立,游客到处,不禁有“青山万古,绿水千秋”之感。石上有仰楼和尚题七绝一首,诗云:
  峰外长江不尽流,巍巍片石几春秋,自从题刻观音后,万古清风应祷求。
  (二)知止洞
  从“落伽境”往东,约行几十步,便到“知止洞”。据说当年洞穴深渊,石室玲珑,因年代久远,今已流沙填积,几乎不见洞穴。洞前有石僧一尊,左侧又有四面佛一尊,文革中被破坏,现残缺不全。洞内朝晖夕照,虽寒冬腊月,温暖如春,正是静心养性的绝好地方。居高临下,农夫日出而作,鱼船日暮而归,石刻“明农鱼旅”之意,俨然历历在目。还题七言绝句一首,诗云:
  凌云石室自天然,江日峰僧印洞前。
  功德水流施法介,海花现出观音禅。
  (三)无住境
  在岩寺南面约一百米处,石上刻有“无住境”三个大字,站立石上,极目远瞻:北望群峰插天,翠色苍苍,长溪如带,川流不息;东望东海烟波,水天一色,白浪翻滚,群鸥乱飞。游客到此,无不心旷神怡,乐而忘倦。
  (四)卓石桥
  出庙门,循南道约行十五米处,便到“卓石桥”。但见一条长石,跨在一道深谷上,巧夺天工,宛如一座天生的桥梁。石桥有题诗云:
  云根叠叠拥深坑,架作桥梁济客行。
  不用施工巧制琢,共夸天地自生成。
  (五)不二门
  出庙门,沿东道行十五米左右,便是“不二门”。此处原为深谷,阻绝行人,明万历年间,在修筑石梯道同时,用条石铺平坑谷,以通行道。正好桥上两侧有二块斜立长石,天然相碰真像一个天然生成的石门,门两边都是乱石坑,当年旅客来游岩寺,必经此门,门名不二,独一无二之意。
  (六)功德泉
  出岩寺丈室西门,约行近十米处,便见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涓涓流入上下相连的三口石井中,即功德泉。泉甘而润肺,游客品尝此水,莫不啧啧赞美。虽涓滴之流,大旱之年,未曾干涸。井边石上刻“功德泉”三个大字,并有明朝进士刘庭蕙(杜浔人)题七律一首,诗云:
  何来园觉隐西天,布地先开玉井泉。
  错落瑶华诸念净,空明石乳一方禅。
  雨花飘向经堂寂,法水纷披讲钵传。
  认取元劳因彼岸,恒河沙数只涓涓。
  (七)大山岩
  在岩寺往西北约一里多路,该处有一大石洞,俗称大山岩,为耕牧栖息之处,明隆庆年间,始辟为大士室,前面有池塘,室后有仰楼生母之墓。岩顶题诗云:
  峥嵘块石似禽形,石室玲珑隐牧耕。
  今日经营为福地,梁山又见觉王明。
  (八)息樵石
  位于大山岩东南方约五十米处,有一大盘石,斜卧地面,恰当年樵采必往之路,石面平滑,旁有润泉,可供坐卧休息,或倚听流泉。泉可饮可浴,实为樵夫、牧子中途最好的休息之所。
  (九)苍松岭
  据寺前石碑记载,“苍松岭”为十景之一,因年代久远,古松已不复存在。石刻“青松岭”亦无觅处。
  (十)莳蔬圃
  即功德泉前面菜地,今已失所在。
  外十景
  (一)金岗翠拥
  金岗又名老人峰,为梁山九十九峰之一,峰峦全部由石头积叠而成,石缝中夹生杂树,从涂楼眺望金岗,状如壁立,形似“金”字,上小下大,高耸入云,苍翠如墨,从岩寺仰望左上方,但见诸峰并列如屏,屏后有一巨石峰,与群山相映,更觉翠色苍苍,即金岗也。如果站在岩寺东南遥望金岗,又似韦陀侍释迦之状。
  (二)雷峰砥柱
  即漳江口外“石矶塔”。据《漳浦县志》记载:该处原有一石笋,后被雷击毁,里人陈天达认为有关山川形胜,于清朝嘉庆十九年募建此塔以代之:塔高七层,全部为石砌成,矗立江心,历尽惊涛骇浪,暴雨狂风,永不动摇。与梁山金岗遥遥相对。站在海月岩顶巨石上,俯瞰石矾塔,但见巨浪翻滚,慈航飞渡,禽鸟翔集,令人思绪万千。
  (三)月升朗佛
  每年中秋之夜,东方月上,银蟾辉映,照射于岩山下羊角潭中,又折射返照于佛堂正中如来佛胸,金光辉映四壁,颇为奇观,但为时不长,月移景逝,不可复见。此景并非每年都可看到,必须皎月方升,碧空无云,风清月朗,潭水清澈,四者俱全时方可看到。
  (四)日出窥禅
  每年大寒前后,晨起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阳光直射羊角潭水,返照梵宫,一时殿前金光灿烂,闪烁通明,令人眼花撩乱,实为奇观。
  (五)铜海慈航
  站立庙前,俯临铜海,但见烟波万顷,海天一色,海上慈航点点,或近或远,或隐或现,来回不断。
  (六)波澄珠圆
  天气晴朗,站在岩寺庙前,遥望东南海面海边靠北岸处,有一小岛,其形如龟,俗称“屿仔龟”,每逢潮涨水平,屿仔龟好像一颗珍珠,露出海面,风平浪静,则轮廓分明,宛如一粒珠子浮于海上。若风大浪急,则随风荡漾,摇晃不定,实为一大奇观。现屿仔龟海石淤为陆地,此景已不复存在。
  (七)东皋春馌
  每年春耕农忙时节,从岩寺俯瞰东边,但见山下港溪两岸稻田连片,农夫农妇,童稚老弱,肩挑手提,来回馌食田间,与绿水青山相掩映,真像一幅天然名画春耕图。
  (八)南浦渔灯
  每年夏夜或春秋捕鱼季节,在岩寺前遥望铜海漳江,但见渔灯万点,闪如萤火,灿若群星;又似元宵花灯,或隐或现,来回往返,连绵不断,通宵达旦,千姿百态,恰似一幅渔家行乐图。
  (九)海浮云峙
  每当阴雨天气,或乍雨乍晴,气压偏低,或晨雾初开,天气阴沉,或夏秋季节,气候多变,海上天半,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幻景,亭台殿阁,城市楼房,山林人畜,严然真像,情景逼真。令人不信其真为幻景。这是太阳光折射的自然现象。
  (十)地涌温泉
  由岩寺东行出“不二门”,循石级下山,从北往南约行二十五米,可见道旁有一小池,即温泉。池为石板砌成,筑有半人高,池水清沏见底,深近一米,四季常温,宜于入浴,浴后精神倍长。水略带硫磺味道,有皮肤病者,亦有疗效。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家声
责任者
林士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