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地方绅士的产生和没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93
颗粒名称: 漳浦地方绅士的产生和没落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17-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地方士绅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及内容。漳浦地方士绅在历史上经历了旧绅士和新绅士的变迁,新绅士是由地痞流氓和流犯出身的人组成的,他们通过与军阀和封建地主的勾结,掌握了漳浦地方的权力。组织形式上,他们设立了“漳浦县田亩捐办事处”作为统治剥削机构。氏族社会是漳浦社会的真实结构,封建地主和氏族家长是漳浦社会的真实统治者。氏族社会的内部矛盾被封建地主利用,造成了他们巩固的统治基础。氏族社会的统治者们通过代表强宗巨族的利益,把军阀横施过来的压力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头上,从中渔利。
关键词: 漳浦县 地方绅士 历史沿革

内容

甲、历史沿革
  1912年孙中山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所有满清王朝的地方组织也都跟着被推翻了。这些组织原是由科举出身或做过官的文武官员,所谓“缙绅之士”组合而成的,这一种集团的名称,叫做“地方绅士”。到民国以来代之而起的地方集团,由于没有较好名堂,也跟着叫做“地方绅士”,前者叫做旧绅士,后者叫做新绅士罢了。
  当1916—1925年国内军阀大混战时期,漳浦地处闽粤交通要道,占领的军阀时常变动,当每一派军阀占领县城以后,首先要对漳浦人民进行剥削,要柴、要米、要猪肉、要白银又要挑伕,以供军队给养。这种剥削与奴役,是需要地方上有人替他代办的。
  但要叫谁来办呢?满清王朝旧的绅士所学习的是科举文章,纲常礼教,祭祀典礼,官场跪拜,根本就不能办理此事,自然而然地被推翻了。自民国成立以来,所有建立的议事会、自治会、国民党、自由党、共和党、保皇党,由于腐朽无能,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是不能满足军阀的需要的。于是代而起之的是一些不限资格学历,凡是在社会上具有实际办事能力与应变才能的,一方面能够替军阀剥削人民,一方面能够替封建地主勾结军阀,不管他是地痞流氓,甚至象“流犯”出身的柯安帮也成为权势显赫的地方绅士。
  新的漳浦地方绅士是由旧的曾经中过满清举人,民国初年当国会议员的杨士鹏做它的接生婆,当它的统领。好象伪党团时代陈达元的统领一样。这样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地方绅士才得出现在漳浦地方反动的政治舞台上来。
  自然,新旧的结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最初是由城关绅士蔡扬清授拜在杨士鹏门下,充当省议员。次由粮胥总办陈嘉舜以佛昙分县田赋一千两低额献给杨士鹏承包。最后更由黄宝忠、柯安帮把佛昙区的“田亩捐”给养费及各种苛捐杂税低价交给杨士鹏支配中饱。这一个新旧结合的过程,才告完成。当时的佛昙区是一个特别区域,好象伪党团时代陈达元的“赤湖府漳浦县”一样。
  然而,由于占领漳浦的军阀分成南北两派,因而当时漳浦地方绅士也有不得不分成柯黄两派。黄宝忠依附南军阀,柯安帮依据北军阀。为了承包“田亩捐”及各种苛捐什税,两派竞争非常剧烈。虽然有杨士鹏作为他们的上级统领,也无法制止漳浦地方绅士柯黄之争。正如伪党团时代陈达元无法制止党团之争一样。甚至到了最后连杨士鹏本人也被卷入漩涡,他的长子杨子康不得不在“乡约”时战死于旧镇石柄战场上。
  这种斗争由1922年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由于有种也要捐无种也要捐的“黄宝忠底”,强迫农民栽种鸦片。柯黄竞包全县田亩捐年达白银五十万元以上,这是一种横征暴敛,是每一旧时代过来的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但是到了1923年乌石农民抗果树捐暴动,1924年“乡约”军事起义,已经开始向漳浦士绅敲起警钟。到了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军入闽,柯安帮被捕解漳州公审,当众枪决。从此以后写在漳浦地方反动历史上面的,已经是“党团之争”而不是“绅士之争”了。
  乙、组织形式及内容
  漳浦地方士绅也有他的组织形式及内容,首先指出所谓“漳浦县田亩捐办事处”便是它的统治剥削机构,这一种赤裸裸地以吸取人民的血汗为它唯一标志的组织形式,比较所谓议事会、自治会那种假面具的确干脆得多。
  地方绅士的任务:一方面替军阀剥削人民的血汗,一方面替封建地主、氏族家长勾结军阀。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封建地主要勾结军阀呢?
  原来漳浦社会自一千二百年前陈元光以唐代府兵的制度,带领河南固始各姓的子弟兵五十六姓到闽南来剿平“闽番”,建立了州治,便已打下了氏族社会基础。从此,经过一千多年来历史演变,都是以氏族斗争为中心。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源源本本地夸说他们氏族的祖宗,经过怎样奋斗,占领地理风水,建立宗庙与乡村。这种神话式的历史传说正是一部漳浦封建地主氏族斗争的意识反映。从这一点便可证明氏族社会封建统治的根深蒂固了。总而言之,这一种氏族社会才是旧时漳浦社会的真实结构,这些封建地主、氏族家长才是漳浦社会的真实统治者,这是漳浦地方绅士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漳浦现存的氏族乡村是一千年来历史斗争的结果。每一个氏族社会的内部自然村落,星棋罗列,仿佛是由人工有意的排布而成的。试举西区象牙庄段林姓的村落为例,在林姓与吴姓之间有一个姓潘的顶楼村,住户不上十几家,如果林姓氏族社会统治者们要消灭他们,老早便被消灭了,但到现在这个潘姓小村还是存在林姓强宗巨族的篱下。这个道理好象帝国主义故意留下瑞士等小国一样,自有他的统治作用存在其间。这说明漳浦封建地主正是利用氏族社会内部矛盾的均势,以造成它巩固的统治基础。
  氏族社会的统治者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任意放手进行剥削。当时氏族家长任务是代表强宗巨族的利益,把军阀横施过来的压力接引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头上,从中渔利。人民在这封建统治的陷井中只好吞声饮泣任他宰割。
  话说回来,封建地主氏族家长既然对勾结军阀有如此迫切要求,那么只要能够说北洋官话或广东粤语,能够替他们勾结军阀,以镇压他统治下人民的,封建地主便支持他,拥护他,让他当地方绅土,于是漳浦地方绅士有了封建地主氏族家长做他的社会基础,它的组织便充实、严密、牢固起来了。
  首先说,它为承包捐税划分基层区域,在县之下设区,区之下分段,段之下分姓,值得注意的是它把它的基层单位置在姓氏上面,这便证明漳浦地方绅士制度是建筑在氏族社会统治的基础上,证明封建地主氏族家长可以任意剥削人民,地方绅士也可以自由宰割鱼肉人民了。
  “田亩捐办事处”的组织内容是根据区域划分配置人事。县有县的总办,段有段的总办,姓有姓的总办。总办之下,各有助手,以至助手的助手,层层控制,它的组织很严密。
  漳浦地方绅士制度的组织以公开剥削人民血汗为唯一标志,不假任何伪装。它以承包捐税而划分的基层区域是最有条理、切合实际、便利统治的。
  丙、人物简介
  漳浦地方绅士起初是依靠军阀勒派捐税,进行野蛮的掠夺和剥削。北区王正宽一方面勾结贪官污吏,武断乡曲:一方面饲养爪牙,公开在横口溪白昼抢劫,至今漳浦还有“横口抢人”的谚语。中区霞昙蔡和私设刑具,用脚镣手铐刑罚贫苦农民,绰号叫做“王爷和”。杜浔洪嘉植霸占农民的房屋妻子以抵田租,人称为“鹅鸡翅(植)”。这些都是封建地主的典型人物。
  但那时候已经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毒素已经渗入我国社会兴波作浪。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已经带有相当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外东区湖西黄玉仙(即黄朗轩)承袭他祖上黄性震(黄布政)的遗产,加上其父亲在南洋带回巨资,成为全县四大地主之一。旧镇陈朝熙以旧镇“五行”首领振成行老板陈匏来的胞弟出面充任漳浦县商会长,他已经是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两栖人物了。
  地主与恶霸、族长与官僚、土豪与劣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为封建社会的代表。
  漳浦地方绅士一出世便由胎里带来一种永不安静的先天性格。换句话说,他们是依靠生事、闹事吃饭的。如果天下太平无事,他们的饭碗便被打破了。再换句话说,“祸不大功不深”,如梅林陈糖丸与石榴坂许基为了维持他们手下爪牙的生活,故意扩大氏族矛盾纠纷,掀起陈许两姓家族械斗十余年,损失人民性命财产无数万。柯派绅士蔡友堂一手泡制“溪东案”,教唆溪东地主打官司,借以报答他多年贡献礼物的人情,甚至直到国民党时代,笔者到旧镇桥头四社清丈土地,有一个桥头家长十分可恶,迫得笔者忍无可忍,要把他解县处理。后来听说:该村规例凡是家长被打一下,要贴白银一元,被绑一次,要贴银四元。象这样无事生事,小事闹大事,唯恐天下不乱的坏家伙,难道不应该把它揭发出来吗?让下一代青年认识他们丑恶的面目吧。
  现在我只把较有代表性头子,当过全县总办或全族家长的人物列举出来。县以下的族长及比较一般的人物概行从略。
  (一)柯安帮派
  (1)柯安邦,字定侯,土名柯红番,住城关东街,流犯(劳改犯)出身,目不识丁,性情豪爽,会说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依附北洋军阀的势力,敢作敢为。当其得势时,人们仅称“东街”或“定侯”而不敢叫他的名。当1924年“乡约”失败时,军阀张毅大肄烧屋,凡持有柯安邦盖上私章的名片张贴门首,则可免除焚屋的惨祸。此种名片,好象符札一样,每张价一千元以上,被当作钞票在市上流通行使,可见横行的一斑了。当1923年乌石农民抗果树捐暴动时,柯安邦在东街的“箴园旧家”及县前的金谷银行均被焚毁。1926年北伐军入闽,柯的后台老板北洋军阀被赶走,柯被逮捕漳州公审处决。
  (2)蓝长江,字子扬,湖西和坑人,福州法政学院毕业。1922年充当漳浦县长。他与石码皇帝蓝番薯、蓝步青父子有密切关系。依附北洋军阀张毅的势力。1924年“乡约”战争中,他领导湖西蓝姓不参加乡约。1926年北伐军入闽,他逃往南洋荷属爪哇。1933年回国任漳州财政专员。抗战胜利后任厦门救济院院长。
  (二)黄宝忠派
  (1)黄宝忠,字鲠臣,城关人,小学毕业,能诗能文,诡计多端。1923年以白银五十万元向北洋军阀张毅承包漳浦鸦片捐,规定“种也捐,不种也捐”,造成“万恶的黄宝忠底”。1924年与柯安邦竞包失败,愤而组织“乡约”,鼓动农民抗捐抗税。乡约军事失败后,木屐街楼屋被烧毁,乃逃往广东参加孙中山革命,1926年国共合作,北阀军入闽,始随军回漳浦。由于他少年时期风流过度,染下一身梅毒,以致死亡。
  (2)蔡寅官,字次恭,又名蔡寅,住城关东街。1924年乡约军攻入县城时任漳浦县长,1936年病死。
  (3)施昌国,字子伯,又字少岐,住绥北,历办田赋给养、民伕多年,当1923年粤军于纵兵洗劫云霄县城后,进而洗劫漳浦县城时,施昌国出面派柴、米,维持地方秩序,甚至遭受殴打,受伤吐血。1926年病死。子施孙谟。助手蔡玉年历任西区粮胥总办。
  (4)王化宣,又名王金川,住城关绥西,历办全县屠宰税,一生养尊处优,生活享受为全县绅士之冠。当柯黄斗争剧烈之际,王化宣初则依附乡约军,站在黄宝忠这一边,乡约失败后,又依附北洋军阀,站在柯安邦一边。故当北伐军入闽时,被陈启芳扣留,处罚巨款。1928年又被张贞部队扣留处罚建筑东门外大桥,1930年病死。产业为败家子挥霍净尽。助手王国,字镇之,曾任全县粮胥总办。
  (5)陈嘉舜,字富甫,又名陈古顺,住城关北大街。整理全县田赋,为漳浦第一任粮胥总办,先后十余年,所有黄宝忠、柯安邦、施昌国、蔡寅官、王化宣等都曾当过他的助手。1922年病死。
  (6)蔡扬清,字幼臣,简名蔡幼,住城关北大街,曾任省议员,是杨士鹏的得意门生,思想顽固,为老派绅士首领。袁世凯帝制失败后,省议会解散,回漳浦闲居多年,1920年老死在家,子蔡允武曾与陈龙寿、王镇之合股承办全县田赋。
  后记
  我们把民国初年漳浦地方绅士及其从属氏族家长的历史劣迹列举出来,让下一代的人认识旧社会的丑恶面目,不无意义。笔者虽不敢如孔子修春秋“口诛笔伐”,但也和梁启超一样,“以今日之梁启超批评昨日之梁启超”,自知谈锋所至,如骨在喉,不吐不快,连平日的亲友甚至笔者本身也不避讳,不无过火,或错误之处,谨求鉴谅,并加斧正。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阳山
责任者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杨士鹏
相关人物
陈达元
相关人物
蔡扬清
相关人物
陈嘉舜
相关人物
黄宝忠
相关人物
柯安帮
相关人物
杨子康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王正宽
相关人物
杜浔洪
相关人物
黄玉仙
相关人物
黄朗轩
相关人物
黄性震
相关人物
黄布政
相关人物
陈朝熙
相关人物
陈匏来
相关人物
柯红番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蓝步青
相关人物
蔡寅官
相关人物
蔡玉年
相关人物
王化宣
相关人物
陈启芳
相关人物
张贞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蔡允武
相关人物
陈龙寿
相关人物
王镇之
相关人物
梁启超
相关人物
施昌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