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新的思想观点统修《漳浦林氏宗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71
颗粒名称: 用全新的思想观点统修《漳浦林氏宗谱》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7
页码: 349-36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漳浦林氏宗谱的统修过程和特点。漳浦林氏宗谱是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漳浦县10支林姓家族的起源、蕃衍迁徙方方面面的历史与现状的族谱,体现了漳浦县林氏的人文丰采。
关键词: 漳浦县 林氏 宗谱

内容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文化,族谱、方志、正史一起被称作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漳浦县15万林氏宗亲翘首以盼的《漳浦林氏宗谱》于2017年9月27日在东山饭店会议厅举行发谱仪式,这是令人高兴的大喜事。统修《漳浦林氏宗谱》是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的推动下,林氏委员会、漳浦政协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群策群力,取得的骄人成绩。忆往昔令人欣慰,看未来任重道远,自成立“漳浦工作站”到扩大机构组建“漳浦县林氏渊源研究会”,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十六年。
  时值1984年,日本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各姓宗亲组团回榕寻根,引起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抽调省民革委员会林伟功(处长)为总查证人。负责全国首次官方开展为海外华裔寻根活动。自此,以“闽人三十六姓”寻根为契机,引发了我省姓氏文化的研究热潮,在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领导及民革福建省委员会的支持下,经林伟功先生和各姓氏热心人士的努力,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及林氏委员会等在1989年同时成立,并且以社会团体组织〔(闽)社证字第2119号)在福建省民政厅登记在册,主管单位: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负责人:廖开贤。自此,地、市、县陆续相应成立办事机构,遵照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的总则,从事姓氏和其他文化源流研究,为促进海外的学术交流,增进乡情、亲情、友情服务。
  昔日许多背井离乡、远离故土的国内外、省内外的宗亲,特别是飘泊海内外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她们根在大陆,情系唐山,念祖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族谱来寻找自己的亲情血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寻根探源、盛世修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因此,在1999年5月20成立了林氏委员会“漳浦工作站”。领导成员分工、包片进入村社进行宣传,发动各宗支宗亲收集资料,修编族谱,经过多年的努力,部分村社的族谱,支派的房谱自行修编,取得丰硕成果,但进展不一,还有部分村社修谱工作停滞不前。
  研究中华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并使全民族认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近几年,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这新形势下,加上闽台两地有血缘亲、地缘近、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尤其是现在台湾2300万人口里面,有80%的民众祖籍地都是福建,所以特别深厚。漳州市政府推出闽台族谱对接,漳台族谱对接,要求我们要以史为证,以谱为据,突出对接、续接共谱,加强族谱交流。因此,2013年“漳浦工作站”的机构进行改组扩大,组建“漳浦县林氏渊源研究会”,增加会员,加强领导骨干,并于同年7月1日成立“漳浦林氏宗谱编委会”。再次掀起编纂族谱新高潮,对于前阶段已修编的族谱进行补缺补漏,全面进行整理补全,研究会领导成员集中力量,分工包片,深入各乡镇,深入各宗支、各房系,狠抓未修编族谱的村社,迎头赶上。统编《漳浦林氏宗谱》,历经十多年的普查、走访、搜集,反反复复的甄别、核对资料,编纂《漳浦林氏宗谱》工作终于完稿出版。
  《漳浦林氏宗谱》具有以下特点:
  一、编纂观点、方法正确。《漳浦林氏宗谱》以新时代、新思想的立场、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编纂,同时参考海外华人修订的部分族谱,摒弃了封建宗法的立场、观点,这是族谱编纂史上的一个很好的创新。古代族谱只收男丁入谱,女丁不入谱,即使有也只是姓氏而已,如祖妣朱氏、林氏、陈氏,显示了女性地位卑微,不能继承香火,有的是已故者入谱、在生者不入谱。有的是身世富贵者入谱,贫贱不入谱。在新加坡华人的族谱中,女性不但可以入谱,而且是全名入谱,甚至原籍地、出生时辰、葬身处都有详细记载。这是与中国族谱的一大不同点,这点差异反映了两地妇女地位的特殊性。这次修纂《漳浦林氏宗谱》入谱对象:只要是同宗族人一律入谱,包括过世的长辈和刚出生的婴孩,在本地工作生活的人和外地工作或者定居的人,男女一律入谱,赘婿及其子女一律入谱。
  二、材料翔实,内容丰富,体例完整,考研严谨。《漳浦林氏宗谱》分上下两卷,由八大类组成,1978页,其中图片127页,126万字,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漳浦县10支林姓家族的起源、蕃衍迁徙方方面面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了漳浦县林氏的人文丰采。在编纂中很好地参考《闽林开族千年谱》、《林氏宗谱大全》、《莆田前埭林氏族谱》、《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海内外林姓源流》、《台湾林氏大宗谱》、《台中林氏族志》、《漳浦县志》、《漳浦村社要览》等与收集到当代的林氏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源流清楚、主次分明。它是漳浦县林氏族史溯本追源,一部世系源流最系统、资料翔实、内容最丰富的宗史书。
  三、装帧设计美观,编排规范。《漳浦林氏宗谱》用规范汉文字印刷,采用大典式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名字个体为单位,以世次或行号排序,采用横排标点,分类列目都按编纂族谱的要求,整篇文档结构紧密,方便现代人识读,又节约纸张。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硬皮精装封面,美观大方,做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按旧式的编谱办法,局限性显得越来越突出,有的内容比较不适合现代族谱的要求。《漳浦林氏宗谱》的格式结构,包含世系图和谱志内容是宗谱最核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其他的内容也是一部完整族谱所必须的。《漳浦林氏宗谱》的编谱格式由以下八大篇幅组成:
  1、谱序篇:收入各个时代族谱流传下来旧谱序和新编撰的名人所作的族谱序,题词,使本宗谱增色生辉。提高宗谱档次,令海内外林氏儿女引为荣耀。
  2、源流篇:族谱追源溯流,籍此显示家族荣耀的传统特色,介绍本姓氏的形成、迁徙和各派分支情况,一般应从受姓祖开始,最好溯源至黄帝、炎帝,以体现与其他宗派相互关系,最后连接到本宗,再阐述本宗支的来源和蕃衍情况,本篇分为三小节:①先祖圣象,②本宗源流概述,③远祖世系图谱。
  3、谱志篇:这是本部族谱的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基础部分。因此,应紧随源流篇之后进入主题,可分解为分谱、支谱、子谱、房谱、社谱。
  4、文化篇:一般有两方面,其一姓氏文化、孝道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其二是与本姓本宗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如林氏家规族训,包括名人论谱,郡望、堂号、昭穆等。
  5、乡貌篇:介绍居住地的风土民情,包括宗祠、祖墓建设情况和保护概况。
  6、宗贤篇:介绍本宗的历史名人如:探花林士章、乌石荔枝鼻祖林功懋,开台功臣林成祖,平台名将林亮。现代比较优秀人物如: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林明月、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国防工业办公室一局局长林辉、技术3级军医教授林武存等。
  7、捐赠篇:展现本宗在修建祖坟、祖祠家庙、编撰族谱等宗族事务捐赠善款的人和事,以资表彰流传于世。
  8、附录:有编后语、备忘录、大事记和有关林姓由来、名人封赠、帝王题赠等相关资料。
  正本既要清源也要清流,古代先辈在修谱中囿于资料、社会、战乱、交通等环境原因,史实不清,典章乱用、记述错讹、世系纷杂。在漳浦县10支林姓中同样存在源流混乱,形成同一姓氏统一体的局面。在漳浦民间盛传路下林与路上(指乌石)林是亲兄弟同来斯地开基立族。认为漳浦林氏只有路下林和路上(指乌石)林。通过这次统修《漳浦林氏宗谱》,基本厘正了漳浦县10支林氏先祖的祖名和族源及来漳浦开基的地点、时间、蕃衍概况。可追溯到唐大中(850年)年间,距今有1100多年。为漳浦林姓的族史写下新篇章。
  (一)路下林:开基祖林大用,系闽晋安8世林玉珍的8世孙、唐澧洲司马林昌(列晋安16世,约748年),林昌再传二十一代名林大用(列晋安36世,约1291年),宋末由莆郡迁徙漳浦十五都,卜居东庵路下社。祖妣杨氏生七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德、子渊。元季兄弟散居各地:
  1、子亨居七都苦竹桔林,后裔居深土东平、大水堀、杜浔园头、山上。支分沙西、涂楼、枋林、西山,古雷港口、东林、油沃、古城、下垵、岱仔等村。
  2、子贵居路下守祖,传衍东庵,庵下梧、车鳌、绥安麦园埔、长桥龟湖、田厝,龙海东泗、浦打、港下。
  3、子贤居七都桥头,支分下宫,传衍绥安绥南、南门坑、马坪仙都、后裴、杜浔后姚、古雷下堀、龙海普贤、世林、东山浯垅、港西。
  4、子慕居平和五寨埔坪,支分庵后龙峰头,后裔有返回漳浦居盘陀上洞、石榴崎溪、旧镇东厝、深土古石黄、后戴、六鳌下寮、南浦乡、中西林场。
  5、子华居石榴攀龙,传衍岱水庵后等社、温斗四社、盘陀和美、大南坂林厝、六鳌山门、营里、下寮、东门、鳌东、鳌西、深土林前、下林。
  6、子德居赤湖,传衍湖西尾山、岭脚、枫林、田墘。清康熙年间,复界时返回山尾、西丹。
  7、子渊居霞美,支分北江、东山康美、漳州康山、龙海金定。
  (二)乌石林开基祖林安,系闽晋安8世林玉器的9世孙、唐水部郎中林慎思(列晋安17世约844年),林慎思再传十二代名林安(列晋安29世),籍居长乐后市,于宋末景定年间(约1260年)徙居漳浦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元初被征出军无回。妻小九娘生四子,长进为二世祖,余无考,进公移居海云山下,命其地名乌石,其后裔统称乌石林。进公生二子,长子清出军无回,次子惠英生七子:仙隐、仁益、义益、道益、德成、文祖、文杰。
  1、仙隐居苑上,称苑上宗,后裔传衍万安、霞美五社村。
  2、仁益居潭仔头,称乌石宗。传衍浯江、山兜、后垄、赤土下坂、浯源、西洋、水头、前坂、深土锦东、示埔、盘陀顶埔、绥安油车、长桥溪内、漳州芗城油记、龙文桥头等。
  3、义益居檺林称大林宗,传衍霞美五社村。
  4、文祖居运头,称运头宗,传衍运头社。
  四世开四宗,余者无考。
  民间所传的路下林和路上(指乌石)林是兄弟之说,这与开基漳浦的族史不符,族源须追溯至五季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期间,晋安7世祖林遁民生七子:长玉童,次玉质,三玉琦,四玉器,五玉钟,六玉象,七玉珍为8世。路下林的先祖林玉珍排行第七居莆田,乌石林的先祖林玉器排行第四,居长乐,是同胞亲兄弟没错,他们的后裔各传二十九代(约800年)到宋末。玉器公的后裔林安由长乐迁徙漳浦乌石,也是在这时期,玉珍公的后裔林大用由莆郡迁居漳浦路下。至今双方又传二十八代,历经700年。从晋安8世(430年)的同胞兄弟至今各传五十六代,至2018年,两宗相距1500多年。因此,路下林与乌石林只能说是林姓同宗而已。
  (三)港头林,亦称黛峰林,开基祖林友清,咸出九牧,唐端州刺史林苇(约755年)的后裔林天孚(晋安30世)居龙溪(今龙海)东门外诗浦社。传五代至林友清,明初移居佛昙,入赘十七都郑主簿家,后居港头社,为黛峰林开基祖,还陂内林、大会林共三支,分衍绥安北街、深巷、东埔,云霄竹港、诏安东葛头。
  (四)新路尾林,开基祖林宗仁,系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随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进漳平“獠乱”的军谋祭酒林孔著(642—722年)的后裔。林孔著河南固始人,佐妻弟陈元光讨平广寇诸蛮有功,置郡后卜居西安社(今角尾吴宅村),传至容德生宗信、宗仁(列26世),宗仁于明初移居漳浦新路尾,生二子:长明佩,次明琚;明佩后裔移居云霄竹港,明琚子孙居新路尾,丁盛官显为县城一望族,但今无其后裔。
  (五)打山林(璞山)开基祖林龙,糸唐九牧邵州刺史林蕴(767—826年)的后裔林栋(列晋安31世),居南靖靖城,其孙林琼(列晋安33世)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迁居云霄,其四子林训居火田高地,孙林龙(列晋安35世、云林4世)于明初移居漳浦九都打山为一世,传三代至林乔生二子:长梧,次梅。林梅是漳浦县修志第一人,官至“三漕尚书”,后裔居霞美塔岭埔上社,沙西北旗、罗宛井、湾(安)溪,云霄城关。
  (六)北街浦北林,开基诅林景谦,元末明初,九牧远裔景谦以军籍自莆田来浦邑北街。因家焉,成为开基祖。景谦生二子:嫡出名寿康,庶出名侯丁,寿康子孙居北街和罗山东罗社,侯丁移居上洞后厅、县城十九门内
  (七)友爱胪卿(芦坑)林开基祖林祥永,系唐九牧雷州刺史林迈(约755—?年)的后裔林绍诅(列晋安31世),于宋末移居漳浦玳瑁山隐居,祖籍莆田潘岭移来斯地,故曰潘岭,其孙林琼宗(列晋安33世),登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元初避乱,携子天有、天用、天福移居白水屿头灶炳社,天用生紫艺、艺生六子,季子昌生祥清、祥永,祥永于明洪武九年(1377年)移居漳浦二十八都横内保胪卿社开基立族,分衍官浔溪南社,有旧谱传世。
  (八)甘棠柴桥林开基祖林汝亮,源出唐九牧福唐刺史林蔇(779—?年)的后裔,仙游竹塔派下林勤劳于宋末迁徙长泰钦化里塘边社,传三代名隐庵、晋庵,隐庵于元时到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下里,二十九都白石保莆山社当塾师,遂居斯地,生三子。长汝政居莆山社,次汝信返回长泰居塘边,三汝亮先居青阳(今龙海隆教乡)后居晏坑(今龙海东泗乡)下埔社,生三子分三房,次子(二房)居柴桥。
  (九)六鳌龙美林开基祖林启芝,祖妣李氏、蔡氏共生四子分四房,人口近5000人,但无宗词又无族谱传世,族源有二说,一来自东山县后林,二来自友爱胪卿,但两地有旧谱均无记载。据说龙美有人于2012年10月到后林访亲会友,谈话中提及龙美无族谱,不知祖源一事。此后,后林新编族谱出现燕公生四子分四房,四房宜礼拓基漳浦龙美,其六世苗裔拓基胪卿、裔衍溪南。另是1987年,胪卿有人到龙美访亲提及故里新立一墓碑,铭刻××公字样,右边刻东山后林、漳浦林尾之祖等字样。说法不一,相互矛盾,无法认定须待核实。
  (十)杜浔湖里(亦称湖底)林,开基祖名佚,风传族源来自东山康美、漳浦霞康(霞美)、还有福清某地,说不清族源也不知祖名,更无族谱传世。只得留待今后稽查。
  以上资料得知,漳浦县10支林姓,祖居地不同,族源也不同,其中尚有不知祖名和族源;而且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失序,后代子孙都渴望能寻觅失落的世次、族源,将其补全,但历史无情,族源世次无法弥补,以遗憾告终。古代先辈在主持修谱时大多是热心肠,但由于缺乏姓氏源流的基本知识,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急于求成,极易被人误导,六鳌龙美林、杜浔湖里林就是现实一例。
  恢复历史原貌,正视历史,珍惜史料,认真对待自己的祖系源流,以史为依据,正本清源一切凭史料,宁缺毋滥,与己有关的只有片言只语也要保留,与已无关的即使洋洋大观也要拒绝,存在问题就是存疑。不要妄作猜测或修正,留待后人有新发现、新史料时再解决。
  〔相关链接〕
  漳浦县路下林族源衔接游洋昌公的依据省内外、海内外这几部族谱均将路下林承接在唐中宪大夫林昌〈列闽林16世〉的派下。
  省内:1、闽林开族千年谱〈闽林始祖文物古跡董事会,1985年刊本〉;
  2、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主编林敬兴,1993年刊本〉;
  3、海内外林姓源流〈主编林树丹、副主编林少川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省外:1、闽粤台琼林氏源流〈主编林维宽,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东莞林氏大族谱〈主编林新福,2012年版〉。
  海外:1、林氏族志〈主编江万哲,台湾林氏族志编辑会、中华民国四十六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书名〉;
  2、林氏大宗谱〈主编林恩显,财团法人、全国林姓宗庙编辑委员会、1984年刊本〉。
  囿于社会环境,我看到这几部大族谱均将路下林承接在游洋昌公派下,并且一样详细写明闽林十六世昌公字茂吉配夫人宋氏生子萍,萍贵追赠中宪大夫。
  十七世萍公昌公之子,仕至州刺史,到任未几据以独子告养归,自是杜门不出,生一子廷玉。
  十八世十四郎公讳琦,字廷玉,萍公之子,配夫人蔡氏仪娘生三子:和忠、和孝、和义。
  十九世和忠公、十四郎公之长子,字道盖,常佐平和县任事政评讼理婴,居琯上坂泊,为洪厝埔一世祖。
  十九世和孝公、十四郎公之次子,今铜壶派祖。
  十九世和义公字鸿虞,十四郎公之三子,宋末入漳浦基生一子大用。
  二十世大用公,和义公之子,生七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德(齐)、子渊。丁元季之乱,兄弟分散:长房子亨公居苦竹,次房子贵公守路下,三房子贤公居漳浦七都桥头,四房子慕公居平和五寨墟埔坪社,五房子华公居饶平县、子孙居南靖车田攀龙,六房子德(齐)公居平和后巷,七房子渊公居漳浦下尾。
  但早期,龙岩有宗人提出路下林系出九牧二房,藻公之后爱公之传,并说大用有兄弟三人。其世系:
  一世披公生九子……二世藻公生二子:爱、载,三世爱公生三子:振祥、珍谋、朝阳,四世朝阳公生诜……十六世万一郎公生三子:长大兴、次大用、三大梁……。近期又有人将三世爱公衔接在藻公四世孙盈公派下。即一世藻公,二世惠公,三世翛公,四世文纪公,五世盈公,六世爱公生三子:振祥、珍谋、朝阳,七世朝阳公生诜……十六世万一郎公生三子:长大兴、次大用、三大梁。翻阅有关九牧林、梓溪林族谱,皆无处可觅,这明显是自编世系乱套乱接,是否另有不同版本不同衔接,请告知。
  路下林不属九牧派,祖祠家庙楹联可为证。
  路下林在漳浦人口近10万,各房子孙在各地构建不少祖祠家庙。总祖祠名曰崇燕堂在路下社,正堂楹联: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门厅柱联:十德传芳世泽长,九龙衍派家声远。
  子亨公大房有园头懋德堂、山上孝思堂、贻殻堂。
  子贵公二房有庵下梧忠孝堂、昭燕堂、麦园埔、龟湖林氏家庙。
  子贤公三房有桥头五衙堂、下宫继德堂、过田、港西、仙都等林氏家庙。
  子慕公四房有林氏大宗(五寨)、东厝追远堂(2座)、东坡、后戴、上洞等林氏家庙。
  子华公五房有攀龙龙山堂、庵后安福堂、县房种德堂、林前孝德堂。
  子德公六房有赤湖北桥、山尾、西丹林氏家庙。
  子渊公七房有霞康祖庙二座、北江永孝堂。
  本人到过实地考证,保护完好仅列29座。厅堂内柱联只有十德、九龙联句,并无九牧字样。乌石林属五桂联芳慎思派下,其海云家庙里的楹联也没有出现九牧两字。反之,佛昙港头林黛峰家庙堂联就有九牧裔孙、自强不息展弘图,东罗林树德堂堂联:九牧分支忠孝家声留北阙。
  何宗支派别看家庙祖祠楹联便知一二,泾渭分明。
  路下林始祖鸿虞公只生大用公一人,房谱、家谱可为据。
  子贤公三房留存旧谱手抄一部,名曰霞间林氏族谱,咸丰四年林卓培抄录。
  子慕公四房留存旧谱手抄本:埔坪大宗谱、龙峰头、侯门、上洞林氏族谱、林其政抄录。
  子华公五房留存:攀龙林氏家乘,林朝盈抄录,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修谱又建家庙。
  清雍正、乾隆年间,路下林先民渡台开发台湾,从祖家带去族谱,保留至今(已知)有:西河林姓族谱(台北林跳),忠孝林氏族谱(台中林进兴),板桥后埔林氏族谱(板桥林登锡、林益涂),西河堂上林氏高曾祖妣宗支族谱(台中林铭勋),苗栗中港林氏族谱(苗栗林定国),台中潭仔乡林氏族谱(台中林增堆)。
  路下林各房保存旧谱手抄本不知有多少,没有统计,旧谱由抄谱人掌管,少有人见过,本人所见到列出的十多本,修谱时间多在明万历以后,经历代族人转抄保留至今,手抄本一致写明路下林始祖鸿虞公只生大用一子,并无万一郎及大兴大梁之名,而现代有些人士不顾史实,抛掉旧谱,以道听途说,甚至自己想当然自编世系,将鸿虞公改换万一郎公,这是乱祖行为,没有依据,应予否定。
  自攀龙、桥头、东厝、北江林氏族谱,平和林氏渊源谱,中华林氏通谱漳州分卷,漳浦林氏宗谱出版发行以来,有人对此指指点点,由于我们大家缺乏姓氏源流基本知识,古人慎终追远,不敢冒认他人祖宗,而今有的人想当然,自编世系,弃旧谱资料于不顾,对族史一知半解,看法不尽一致。盼指点赐教。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智诗
责任者
林伟功
相关人物
廖开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