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陈氏族谱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70
颗粒名称: 漳浦陈氏族谱概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0
页码: 329-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陈氏家族是陈氏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漳浦县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后人通过世代相传的家谱和家族文化传承着陈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 漳浦县 陈氏家族 文化

内容

漳浦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县,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县,迄今有一千三百三十二年,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素有金漳浦之美称。
  漳浦陈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其源流世系以唐开漳圣王派(陈元光后裔)和太子太傅派(陈邕后裔)居多。今漳浦陈姓人口计17.6万人(2016年),占全县总人口91.8万的19.2%,为全县各姓氏之首。分布在30乡镇(场)89个建制村584个自然村。
  溯源
  陈姓乃舜帝之后。舜生于姚墟,以地名姚为姓。自舜帝姚姓,发展到春秋战国已成为姚、虞、陈、胡、田五姓,后人称为“妫汭五姓同宗”。到六十二世陈武,佐汉高祖定天下,以军功封棘津候。七十四世陈孟琏为固始侯相,为固始陈姓之祖。八十一世陈寔(实),颍州人(今河南许昌),字仲弓,溢文范,生于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卒于中平四年(187年),为颍川陈姓始祖。
  陈姓受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五大姓。在繁衍和播迁过程中,形成颍川、汝南、广陵、东海、下邳、河南等郡望。
  入闽
  陈姓入闽始于西晋。西晋永安元年(304年),陈寔(实)七世孙陈润,从固始入闽任福州尹。九世孙陈野亦由河南迁今龙岩。“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族中有陈姓。但对福建的影响而言,主要有如下三派:一是南朝陈霸始、霸先兄弟之后。陈霸先(503-559年)原是南北朝之梁朝一名将军,平侯景之乱,于梁太平二年(557年)建立陈朝,年号永定,是为陈武帝。其兄霸始的长子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其族人后裔在闽粤传衍;二是唐初河南光州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朝廷之命入闽平定故绥安县地“蛮獠啸乱”,并驻守戍边,建置漳州,开发漳州,发展形成“开漳圣王派”的庞大一支;三是唐玄宗时期,太子太傅陈邕,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谪入闽,初居福州三山,后迁兴化枫亭井上(今仙游县),再迁泉州惠安社稷坛后,旋迁漳州南驿路南山。因陈邕是唐太子李隆基的教师,授官太子太傅之职,其后裔称太傅派。
  传衍漳浦
  陈姓传衍漳浦主要是开漳圣王派和太傅派两大派系。
  一、开漳圣王派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奉朝廷命,率兵将镇泉潮间故绥安县地平“蛮獠啸乱”。陈政于仪凤二年(677年)四月卒于任上。子元光(657-711年)奉诏继任,平定了啸乱。于永淳二年(683年)奏请建置漳州,垂拱二年(686年)朝廷批准设置漳州辖漳浦、怀恩两县。治所在漳江之北。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八十多姓子弟兵将士驻守漳州,开发漳州。陈元光征战殉职后,追封颍川侯,以后历代帝王对其多有敕封。世称“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派以陈政为一世,元光为二世,元光之子陈珦(681—742年)为第三世。陈珦,字朝佩,号迂斋,少受学于别驾许天正,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举明经,授翰林院承旨直学士。辞归,应龙溪县令席宏聘请,创办松洲书院。父殁,奉诏接代父职。开元四年(716年),奏准迁州县治于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后辞职,仍讲学于松洲。第四世陈酆(731—779年),字有芑,号强斋,天宝六年举秀才,授辰州宁远县令,朝廷应漳州父老请求,于天宝九年(750年)调任漳州刺史。大历十四年卒于任上。子陈谟(760—819年)继任。贞元二年(786年),谟奏准迁漳州治所于龙溪县(今芗城区)。
  开漳圣王派系第二、三、四世是单传。自第四世陈酆生三子,长子陈詠、次子陈谟、三子陈訏,是为第五世,从此衍成三个支系,分别称南江、北溪、东海。
  (一)陈詠支系(南江陈)
  陈詠(757—803年),镇治龙岩。历官河南汝宁录事,转恩州参军,补光州司马,詠子多居龙岩。其中有一支传裔广东潮阳的,其世系为六世章甫(795-844年)七世岳(822-884)、八世羽(854-911年)、九世彝行(891-952年)、十世陶、十一世重、十二世云(936-1007年)、十三世希亮(979-1063年)、十四世恪、十五世舜俞、十六世禹议(1049-1139年)、十七世汤征,生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大观三年(1109年)举进士,任太学博士,受太学生陈东请斩“六贼”事牵连,被贬出知广东潮阳县(时举家居潮阳直浦柳岗),生二子:文晦、文曜(出嗣陈东)。十八世文晦(1095年—1175年),生五子(十九世):长景雍、次景备、三景肃、四景俊、五景修,世称“五景”。子孙于南宋末年传衍粤东和闽南漳浦县(南宋时尚未有云霄、东山、诏安县名,地域均属漳浦县)各地。今漳浦县,“五景”派下传衍如下:
  ①陈景雍支脉:景雍名天泽,字伯恭、号方屏,文晦长子。十五岁,奉父命回漳浦,师事高登先生(即高东溪),居安仁乡修竹里(四都竹港一带,今属云霄),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以太学生应诏征召,授休宁县令,后辞官归隐。景雍生三子,长思直(德),次思宪,三思懋(二十世)。思直生二子,长起莘、次起渭;思宪生二子:长起英、次起彦;思懋生一子起鸿(二十一世)。起莘生三子:振开、振东、太和;起渭生一子太虚;起英生二子:太萃、太清;起鸿生一子:太廉(二十二世)。太虚生二子,长郡黼,次郡辅(君赐);太萃生二子,长郡锡、次郡宝;太清生一子君化;太廉生一子郡安(二十三世)。南宋末年,思直、思宪、思懋兄弟为避乱举家迁二都白叶(今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开基,分衍白叶下城、大斜背、径子三自然村。到二十一世,起渭、起英举家从二都白叶下城迁二都景坑,后再迁三都溪南定居,分衍溪南、埔上、上寨、白厝、寨口、石岭等地,起彦迁广东潮阳。到二十二世,起莘子振开迁广东澄海冠陇开基;振东迁广东揭阳渔湖溪南开基,分衍西溪南(今西寨村)、东溪南(今东寨村)、仁嘉美(今顶乡村)、古厝洋(今南厝村)。到二十三世,太虚子郡辅(君赐)从军于南胜伯陈君用麾下,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为避追捕,隐居漳浦十都蓬山(今沙西镇蓬山村),为蓬山陈姓开基祖。还有太廉子郡安,迁漳浦大店(今深土镇大店村)。二十四世德谅迁广东海阳(今广东澄海市)开基,分衍田寮、东山等村。德应迁海澄(今属龙海市)开基。二十五世恪斋,从漳浦大店迁兴化莆田,明初再迁广东海阳(今澄海市),为澄海溪南银砂十三乡陈姓开基祖。二十六世陈宗蔡,从二都白叶下城迁广东饶平东山宫还,其兄弟宗鲁迁饶平东明圹背(北坑)。
  今漳浦县属陈景雍这一支脉的有沙西镇蓬山村、屿头村西平、沙西村西山社、河墘村、白衣村白衣社,下寨村(部分);杜浔镇下卢、店后、西浯、后园社;古雷镇岱仔村岱仔社、庙前社和西寮村,陂内村陂内、寮里,杏仔村(部分)、绥安北街、楼仔顶;深土大店村大店社等。
  ②陈景肃支脉:景肃(1132—1201年)字和仲号石屏。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先知南恩州,后调入京任知制诰。为奸相秦桧排挤,辞官归。与翁侍举等“七贤”讲学于云霄仙人峰及诏安渐山石榴洞。秦桧死后,朝廷以南恩州土著人叛服无常,非景肃宣慰不可,于是升景肃为朝议大夫,授资政殿大学士、岭南宣抚使。景肃宣慰南恩州后归休。卒葬渐山分脉竹港山(在今云霄、诏安二县交界处),该山遂称为知州山。景肃生二子(二十世):长肇、次宰。
  陈肇(1173—1253年)字宏,号素卿,为绍熙年间特奏名进士,理宗时督子弟兵勤王,封兴国公,参决军机。后不满奸相贾似道所为,辞归。卒葬诏安九侯山九湖岩。生二子(廿一世):长概、次植。
  陈概(1210—1292年)(一作暨)字寝新,号奇须翁,应武举,以户部员外郎掌漳州分曹,宋亡后隐居大芹山白叶洞(今属平和县国强乡)。卒葬白叶洞。夫人刘氏无生育,抚养侄儿(弟陈植之子)泰典、泰与、泰箕如己子,遂过继为嗣,传裔高坑石绳(今平和县国强乡)。
  陈植字寝立,号静轩。生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理宗时为太学生,安定郡王赵伯泽择为女婿,封郡马都尉,赐食邑,任漳州司理,转任龙溪知县,淳祐四年登进士,奉诏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于帝昺时参加崖山决战。战败率六船逃回诏安梅岭,并在诏安、平和山区联络畲民继续抗元,失败后逃匿大芹山一带,临终遗嘱埋骨海边,墓地朝南。生六子(廿二世):长泰兴、次泰舆、三泰与、四泰典、五泰箕、六泰鲁。其中泰典、泰与、泰箕过继给兄陈概为嗣。
  泰典(1238—1298年)字天常,号清泉,任提领,宋亡后隐居大芹山白叶洞,生四子(廿三世):子凑、子成、子咸、子藏(1264—1360年)。子凑生二子(二十四世):君图、君同。子成元初卜居石绳(今平和国强乡高坑),生二子(廿四世):君用、君国。
  君用(1312—1366年)字玉涧,号铃岗,元顺帝时以平李志甫功授漳州路总管府同知,封南胜伯、宣武将军,迁居漳州城,生四子(廿五世):崇源、崇龄、崇建、崇和。
  崇源(1329—1380年)字海生、号汉生。袭父职为漳州路总管府同知。居龙溪县桃源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攻占漳州城,漳州路总管罗良战死,崇源逃往南靖,匿居布厦。子孙分衍龙岩、上杭等处。其中有一支传云霄山尾(山美),其世系是:崇源生福孙(廿六世),福孙生安保、得保(廿七世),得保于元末迁居云霄中寨保,生存礼、存义、存信、存仁(廿八世),存信生伯颜(廿九世)。伯颜(1402—1497年),为山美一世祖。
  崇龄字海寿,住高坑(今平和县国强乡),生七子(廿六世):志清、志涃、志汶、志源、志洪、志宝、志洋,传裔高坑。
  崇建字安生,传裔高坑石盘。
  崇和字养生,住南胜上寨,传裔南胜。
  今赤湖山油村的油车社和漳浦旧镇梅竹村浯田社,沙西镇北旗村寺里社陈姓是陈君用后裔,其世系是:君用生海寿,海寿生志洋,志洋生廷爵、廷芳、廷宇(廿七世),廷芳居禾苍,生骞(廿八世),骞生邦文、邦武(廿九世),邦文玄孙杞开基漳浦赤湖油车。廷宇居碓坑,生子提(廿八世)。提居山布虞古田,生子学道(廿九世),学道开基云霄浯田,生以徵、以贤、以善(三十世)。以善开基旧镇浯田。
  泰与生三子(廿三世):子履、子癸、子发。子履生二子(廿四世):君应、君商。君商为元朝军官(陈君用部下),元末避乱移居漳浦十五都,开基钱塘(今深土镇塘头),生三子(廿五世):建邦、光福、光禄。建邦居塘头,生三子(廿六世):世英、世杰、世雄。世英生三子(廿七世):储振、储宇、储省,传衍南境,后裔分衍白石头(今石榴镇梅北村)、乌潭埔(今绥安镇马坑村)。世杰守祖塘头,生二子(廿七世):储尊、储贤。储尊生五子(廿八世):伯仁、伯义、伯礼、伯智、伯信。伯信分衍山兜。储贤生二子(廿八世):伯昌、伯盛。伯盛分衍院前(今深土近院村)。伯昌传裔墩柄,分衍六鳌鳌东村上厝墩社。赤土乡西洋村门口埕,新厝村上大澳、山门,漳州芗城上墩。世雄移居佛昙吟兜村埭头社,后裔于清末“红白旗”宗派械斗时,与赤湖半石社杨姓交换住地,遂居半石及凤山(新社)。以“群业”之名,纳为道明派第四房,后裔一部分住赤湖北门。(本来道明派只有孟业、仲业、季业三房。道明派属陈谟北溪支系,后叙。)
  建邦的二弟光福(分衍不详)。
  建邦的三弟光禄,移居莆田涵江港口社,生三子(廿六世):东山、东寿、东海。东山返居漳浦十五都,开基林头(大店村龙头社),生三子(廿七世):文钦、文政、文兴。
  文钦生四子(廿八世):铨(号素庵)、镳(号茂才)、镡(镡于明景泰元年中式举人,授严州府同知,世称陈严州)、锡(号茂东)。茂东分居古溪徐坑,其余兄弟衍族龙头社。
  光禄孙陈顺夫(东寿或东海之子待考)号永兴(廿七世),与弟顺卿(号永庆)于明初洪武五年从莆田涵江前来梅林(今石榴镇梅东、梅西、梅北村)开基,永兴生三子:长子希白,传裔梅林、绥安镇下梧村(下梧、西方社)、查岭后畓等。次子希锡(传裔不详)。三子希清,传裔盘陀东林、隆福、陂头、西山、和美、荆林、下阮、娘仔寨、蒲野(洋尾、马洞)及平和坎头等。永庆传裔盘陀产山及后营、三高垄、荆林、大埔社、上洞的下圩、下欧等,有一支迁徙台湾宜兰。
  陈植生六子,除上述泰典、泰与之外,还有泰箕、泰兴、泰舆、泰鲁(其中有三个过继给陈概为嗣)。泰箕,字天宝,宋末应武举,任右军参将。生二子:长台升、次日升(后裔不详)。泰兴为宋淳祐七年进士,任礼部郎中,生三子:长子凑、次子澄、三子治。子澄于元朝举明经,任南胜县尹,生四子:君献、德馨、德明、德然。君献任南胜县训导,元亡后迁居诏安梅岭,生五子:洙辉、文辉、泗辉、浯辉、洛辉。文辉于明洪武年间任大理寺少卿。子治生一子君放,住南胜县(今南靖县)。泰舆生三子:子资、子铲、子钉。子铲生和卿、穆卿。和卿为元朝进士,任南安县尹,迁从政大夫、兵部员外郎。
  二十世陈肇之弟陈宰,宋度宗时以朝议大夫知南剑州(今南平市),生一子:陈格,任宋帝昺海舟监簿,于崖山海战时殉国,遗六子(廿二世)。长子泰运,传裔诏安渐山西张。次子泰迪,后裔不详。三子泰道,生三子(廿三世):长子统,传裔龙岩;次子纪,生三子(廿四世):则寿、则仁、则贤,衍族云霄陈岱。陈格第四子泰选,传裔东林。陈格第五子泰迁,生一子(廿三世):子巽,分衍浦西。陈格第六子泰遴,移居仙游。
  今漳浦县属陈景肃支脉的后裔,有深土镇塘头村(含山边山兜社)、墩柄、南境、东苏、院前、山头、林蒲、龙头等社;旧镇梅竹村浯田社;沙西镇北旗村寺里、罗宛井、下崎社;六鳌鳌东村上墩社、山门、营里;赤湖镇的半石、新社,山油村油车社;赤土乡西洋村门口埕;石榴镇的梅东、梅西、梅北;盘陀镇的东林、产山、大埔、下阮、荆林、后营、济美林、陂仔头、隆福、西山、下圩;绥安镇绥南(城内)、下梧、西方、后畓、乌潭埔等。
  ③陈景俊支脉:大部分传裔河南祖籍。
  ④陈景备支脉:景备生二子:刚、桢(二十世),传裔龙岩草坂。
  ⑤陈景修支脉:景修字季达,号玉屏,宋末举孝廉,任潮阳县教谕,住潮阳柳岗,生二子(二十世):宷、寮。宷生二子(廿一世):公祉、公祀,传裔潮阳。其中,公祀之子谋(二十二世)生四子(二十三世):汝明、汝朋、汝贤、汝宁。汝贤之子(廿四世)则雍,移居海沧庐堂。
  (二)陈谟支系(北溪陈)
  陈谟(760—819年),字以忠,号毅夫,又号月溪,袭职漳州刺史,生三子(六世)则、刚、刑。则生一子(七世):盪,唐太和元年(827年)登进士袭职漳州刺史,生四子(八世):江、淮、河、汉。江袭漳州刺史,生四子(九世):鹃、鵙、鸿、鵰。鹃于唐咸通四年(863年)登进士,任京官,归休居同安,生四子(十世):田、园、圃、囿。田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登进士,任漳州刺史,后辞官归居同安,生二子(十一世):通、达。通于后梁贞明元年(915年)任漳州钤辖司指挥使,居龙溪县棘林村,生二子(十二世)天福、天寿。天福袭职漳州钤辖司指挥使,生一子(十三世)绂。绂于宋乾德五年(967年),由从叔陈洪进荐知漳州龙溪县事兼武径大夫防边巡检使,之后升至正议大夫户部侍郎,封忠应伯,生三子(十四世):舀、杏、曙。舀知漳州,生二子(十五世):援、骥。援为宋崇宁五年(1106年)特奏名进士,官至朝散郎武学博士。归休居龙溪县,为北溪发祥祖。弟骥,居下溪坂。北溪发祥祖援生五子(十六世):大谟、大讷、大诏、大浩、大终,居北溪蓬洲。(以下只记述传衍漳浦的一系,旁系从略)大谟生二子(十七世):舟、车。舟荫补授英山知县,升知州,归休北溪,生二子(十八世):谩、行。谩生三子(十九世)元甫、和甫、后甫。元甫生五子(二十世):渥、济、淳(淳号北溪,南宋理学家)、洙、洄。淳生四子(廿一世):植、榘、架、枻。榘生六子(廿二世),其长房太燮生子珏(廿三世),子珏生世玉(廿四世),世玉生均茂、均惠(廿五世),均茂玄孙克建(廿九世)徙居旧镇白沙、为白沙开基祖,白沙分衍杜浔路边、六高尾、后埔、上学、东山园;旧镇庙后、后埭;霞美镇过田(竹林);古雷下垵等。
  旧镇石柄开基祖子仪(三十世),为北溪陈淳第十世孙,陈淳五世孙均惠生四子:瑞荣、瑞达、瑞华、瑞显。瑞华居海澄南门,后裔分衍长桥甘棠坑里;瑞显三子惟忠的次子四观生平拱、平举,平拱生子仪。子仪生四子(三十一世):应顺、应德、应发、应茂。应顺、应德传衍石柄。应发移居广东海丰。应茂分衍塘脚营(今属绥安草埔村辖)、霞美的山前(沪头社)、中社村(土楼社)。
  淳公后裔有从龙海郊边分衍旧镇高仔林社。
  洄生四子(二十一世):万言、万语、万景、万良。万言生二子(二十二世):太舆、仲舆。太舆(非南江派之泰舆)生二子(二十三世):能贰、能肆。能贰以朝散大夫知陈州(今河南淮阳),归休居龙溪县瀛洲之南墩,乡人尊他为“陈州”,其居处因而亦得名为陈州(今龙海市颜厝镇陈州村),生三子(二十四世):基、台、垩。基传裔陈州、塔后(笃厚)及城西洋老洲。垩生三子(二十五世):道昭、道明、道德。道德守祖,道昭、道明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徙居漳浦赤湖。道昭生三子(二十六世):善长、善迪、善旻,传衍赤湖城内万源,分衍前湖、湖西后溪、杜浔后因。道明生三子(二十六世):孟业、仲业、季业。孟业分衍赤湖西城、北桥、前张、南峰、垵角、山油、竹屿。仲业分衍赤湖东城、南门、西谢、沙园、埔里。季业分衍赤湖西城南门。陈氏钱塘祖三子世雄纳入道明祖二世裔孟业、仲业、季业之后为四房群业,并开龛向祖上发过誓。赤湖陈姓长房道昭祖祠“万源堂”址在北桥万源,次房道明祖祠“崇孝堂”坐落西城。
  (三)陈訏支系(东海陈)
  陈,字正献,生于唐大历三年(768年),唐德宗时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归休居漳州之东(明代从龙溪分设海澄县,今龙海市)岭凤,其后裔称东海派。訏生一子(六世):则宁。则宁生一子(七世):崈。后裔分传海澄、海沧、漳平永福、南安竹脚、南澳田内、漳浦马口甘棠、万安农场西垄等地。
  马口甘棠(非今之长桥镇甘棠村),地处交通要冲,为兵家南征北战必经之地,一旦大兵过境,便导致村民尽数外逃,所以几度兴村又亡村。马口甘棠社陈姓始祖嶷庵(谥号)(1356—1441年)与妻杨氏于明初由岭凤移居官浔附近,二世陈瑛(1376—1166年),与妻孙氏移居马口甘棠,(以下为迁居漳浦县城的世系):三世陈济,生活在明永乐成化间,为漳浦县庠生,遂迁居县城西塔巷(今准堤室巷)。陈济生三子,后裔分为三房。第三房之祖陈岌,字希时,号西涧,称西谷公,分居于另一条巷道,后裔建三房祖祠“孝友堂”,族人聚居的巷道被称为“三房巷”。(长次房仍居西塔巷,族人分衍城南长潭尾一带)。陈岌生三子(名讳不详)次、三房有分衍北街。第六世陈梧,号我峰,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广东佥事等职,立进士坊于西塔巷口西街边,建祖祠“追远堂”于西塔边,楹联有“甘棠发迹,西塔开基”之句。是自甘棠移居县城这一系的总祖祠,因祖祠为陈我峰所建,故称“陈我峰祖祠”。(近年旧城改造被拆除)。
  万安农场西垅作业区的西垅社,以自岭凤迁徙马口的嶷庵之裔孙毅(字敦德)为一世,二世寿山,于明末迁居西垅,三世鼎明,四世乾引,五世广扬,六世硕享,七世君智(后裔分衍广东惠来县山栗)。十三世召镇,与弟会于清乾隆年间迁台湾南投,今衍成大族。与水磨社迁衍南投之裔合建“西水祖祠”于南投赤水社。
  (四)“五社陈”支脉:
  “五社陈”指漳浦县城西郊的后径、埔顶、棕口、下学和新厝顶(原名甘门顶)五社陈姓。五社陈现属绥安镇马坑村所辖(埔顶分属绥西)。其始祖来自南浦乡的畚箕湖,属圣王派,但属何支系待考。开基时间约在元末明初,始居后径,后裔传衍五社(现后径已无社,部分后裔迁麦园埔),祖祠在新厝顶。明万历五年(1577年),下学社的陈一洙登进士,任四川按察使,在县城西门内建府第,称“三世总宪”府。
  二、太傅派
  太傅派始祖陈忠,唐初居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洪故乡胄桂里。子陈邕(二世),为神龙元年(705年)进士。开元年间,任太子太傅,与宰相李林甫不洽,被谪入闽。先居福州,后移兴化枫亭井上,再迁惠安社稷坛后,旋迁漳州南驿路南厢山麓。生四子(三世):夷则、夷锡、夷行、夷实。夷则为金紫光禄大夫;夷锡为谏议大夫;夷行出判河东(山西),传裔河东。相传陈邕在漳州南厢山麓建大宅院,规制上有“僭越”之嫌,被人毁谤举报,朝廷派钦差查处,为避祸遂听从女儿金娘劝告,舍宅院为佛寺,金娘(金花郡主)削发为尼,而举家移居海澄三都后水头。
  夷则归休后,于建中二年(781年)举家迁居同安县嘉禾屿(今厦门市),后裔分布福建多处。传入漳浦的是二十三世仁秉,避元兵之乱,迁居同安翔凤里山侯亭(今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其孙玛珖、辉孙,于元代一同移居漳浦,初居湖西后洞,后迁移鉴湖和马坪分别为佛昙鉴湖和马坪陈姓之祖。另一支是来自漳州近郊的院后(今龙海九湖院后村),院后陈姓属太傅派陈德秀支系,是南岐陈。其中德秀后裔启昌为石榴芳林陈姓之祖。
  (一)陈马孙支系(鉴湖陈)
  马孙又名烟、珖,字马瑞,溢玛珖,为鉴湖陈始祖。玛珖葬于湖西后洞朝天马山大石下。子史修,于元代迁居鉴湖(大坑),生一子(二世)寿。寿生一子(三世)天叙。天叙字则彝号困翁,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洪武初年,曾任县学训导,后自办鸿江书院于鉴湖。生六子(四世):翼、肃、亹、抟、穆、环,后裔分为六房。
  长房陈翼,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举人。生二子(五世):桢(亦作祯)、梗。桢生三子(六世):奂、柄、三爷。奂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贵州参议,生七子(七世)谟、谦、谨、讷、谔、誉、訚。奂长子谟,生三子(八世)长子台,子孙移居广东海丰。次子弁,后裔多数外迁,只有一房衍后许。三子员,传裔鉴湖之湖浒(今后许村)。奂次子谦,生二子(八世):政、孝,后裔住大厝内,分传径口“三落”和江西赣州。奂第三子谨,生三子(八世):长子白山,传裔鉴湖轧仔内。次子三峰,为田坪之祖。奂第四子讷,后裔分居广东碣石、小情、焦园等处。奂第五子谔,生四子(八世):西麓、考、三房、中吾,传裔轧仔内祖厝边。奂第六子誉,后裔衍台湾甲子兰。奂第七子訚,传裔厦门。奂之二弟炳,传裔鉴湖径口、楼头东雄。奂之三弟讳三爷,迁徙广东海丰。鉴湖第四世二房祖肃,生五子,亦传裔赤湖镇赤水等地。鉴湖第四世三房祖亹,明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生九子(五世):长柬,次谨,传裔鉴湖祖地。自第三至第九子系在广东纳妾所生,传裔广东海丰。鉴湖第四世四房祖抟,生一子(五世):敦本,传衍湖西后溪、山门内、白芹、长桥镇甘园、石兜、旧镇桥仔隔壁及广东陆丰的丽湖。鉴湖第四世五房祖穆,传裔深土村南门、墩柄村的前雄、后边、大店村、近院村的新社、下东郭、赤湖亭里、六鳌镇大澳、赤土乡水头村西林墘社和浯源村水磨社、绥安镇草埔、西庙、麦园埔、绥南社区的大陂(大陂又传衍平和南胜)。鉴湖第四世六房祖环,生二子,传裔赤湖西潘村下黄、长瑞社及后湖村山兜社。
  (二)陈辉孙支系(马坪陈)
  玛珖之弟辉孙,于元代偕玛珖之子史修从湖西后洞移居佛昙鉴湖。史修成为鉴湖之祖,辉孙(德亮)则移居马坪侯康(即后康)山尾,卜居鸠山之下,开基创业。辉孙生二子(二世):长旺宗、次旺宏。旺宏移居南安霞美。旺宗为马坪之祖,生二子(三世):长子广才移居南安大霞美。次子发才(墓在山洋坪,俗称龟仔墓,世人称龟仔墓祖,祠在山尾)。生六子(四世):长邦恺、次邦贤、三邦良、四邦彦、五邦羡、六邦甫。子孙聚居于“顶溪”(马坪溪)一带。各房分衍如下:
  长房祖佛升,字邦恺,传衍马坪顶厝、山前、献台山及印尼雅加达、美国芝加哥、台湾(墓在红西桥尾,妣王氏墓在垅臂尾,祠“鸠山堂”)。次房祖佛平,字邦贤(与妣江氏合葬,墓在坑仔尾)。传裔同安马巷及广东雷州半岛南部。三房祖佛美,字邦良(与妣合葬在后康埔顶山,祖祠“积善堂”)。传衍后康下厝厅、巷仔内、下厝尾、下厝土埕、楼仔厝及漳州城内、印尼雅加达。四房祖佛善,字邦彦(与妣戴氏合葬在山尾福场埔,祠“山尾堂”在山尾)生三子、十三孙,传裔庵山,至明嘉靖年间,避倭寇之乱,由七世祖仕德、仕体率领,移居平和五寨。在五寨住五代,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族自五寨迁回马坪,人口与初迁时一样,仍是35人。但迁回不久也衍成大族。后裔有迁徙台湾。五房祖佛化,字邦羡,传裔台湾鸡笼头(今基隆)。六房祖佛敬,字邦甫,住赤泷埔。
  (三)陈启昌支脉(芳林陈)
  石榴镇芳林陈氏开基祖钦祥之祖启昌,号发广,生于宋咸淳五年(1269年),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享寿102岁,住漳州,卒葬龙溪县洪溪里山。生二子(二世):长于山、次于海。于海(1291—1397年),名宽,享寿103岁。独子弘懋(1366—1447年)(三世),享寿81岁。独子钦祥(1404—1484年)(四世),享寿81岁,生三子:伯规、伯隆、伯昌(五世)。钦祥为芳林开基祖(当时芳林属南靖县车田乡),开基时间约于明永乐至成化年间。芳林现有587户,3697人,均属太傅派。
  清雍正七年(1729年),芳林钦祥后裔谓义带儿子桂峰、净清、隐溪徙居广东丰顺县黄金镇埔东村。至今传17世,人口近3000人。建有祖祠“聚星堂”。楹联:“派衍颍川,由漳州历漳浦,当年继继绳绳,已具规模扩开进仕;支分凤郡,来丰溪发产溪,今日跻跻趾趾,承宜存诚敬溯源流。”
  (四)陈英支脉陈井陈(属何宗支派待考)
  长桥镇割后村陈井自然村,陈姓所居开基陈英系南宋末年同安马巷抗元志士陈太源第三子,为避元兵追捕,逃至漳浦濠浔(今官浔)部分后裔再迁刈后今址。祖祠“凤仪堂”,有门联“泉灌分支祖自同;漳中立族宗开浦”。从灌口陈井分传的有漳浦陈井、福州“陈井”、台湾“陈井”和海南岛“陈井”。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陈寔(实)
相关人物
陈霸先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陈珦
相关人物
陈酆
相关人物
陈谟
相关人物
陈詠
相关人物
陈汤征
相关人物
陈文晦
相关人物
陈景雍
相关人物
陈景肃
相关人物
陈肇
相关人物
陈概
相关人物
陈植
相关人物
陈泰典
相关人物
陈君用
相关人物
陈崇源
相关人物
陈崇龄
相关人物
陈崇建
相关人物
陈崇和
相关人物
陈景修
相关人物
陈訏
相关人物
陈岌
相关人物
陈梧
相关人物
陈马孙
相关人物
陈启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