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万裔孙齐努力 千年墓葬再重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62
颗粒名称: 卅五万裔孙齐努力 千年墓葬再重光
其他题名: 重修胡贤公墓陵纪略
分类号: K878.8
页数: 7
页码: 308-314
摘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唐入闽胡姓始祖贤公墓陵的重建过程和历史背景,以及胡贤公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漳浦县 陵墓 胡贤

内容

唐入闽胡姓始祖贤公墓陵。2016年1月24日重建竣工。墓葬位于今漳州市九湖木棉樟坑山石喷(原漳州府郡南始安乡木棉庵对面距200米半山坡上)距国道324线60米。墓穴为胡贤公与二位夫人合葬墓,始建于南宋绍兴初期间,分全座南朝北。宝地曰“倒飞凤”。背靠九龙岭山麓,山峦叠嶂。祖墓掩映在茂密的苍松林木之中,俯瞰览视漳州城域和日夜奔流不息的九龙江狂涛、九龙山、九龙江,可见其处地理位置之佳。陵园设计气势雄伟壮观,漳州市南郊又增添一幅优美靓丽雅景,引人注目。陵园顺山势沿山坡而建,墓葬平面呈“凤”字形状。墓碑正面没有文字落款,正中只雕“一轮明月”,左右雕“水云”波形花纹,“古月祥云”,寓意深远。墓碑乃启用原来阳气原色鲜艳的旧墓石碑,呈“〓”形状。墓碑阔
  1.83米,高1.60米,底厚31厘米。墓葬堆底(深井)周旁以特制长方形砖块环绕而砌(原来深井底部系用特厚方砖铺底),土墓堆,麻山均铺地板草。麻山四周及后套用机砖环砌,麻山墓手栽罗汉松、七里香,墓碑前,祭供桌长1.20米、宽60厘米,水磨板材石砌筑,墓左旁侧为土地神位,面积0.56平方米,为一色板材石屋。墓前投池,底用火烧板砖铺砌。祭桌下至拐角以内孔子厅(又称子孙砛)。(投池上一层,铺砌板材石,半月投池墙用阔
  30厘米,长45厘米水磨板材石环砌。墓手(左右手同样雕造结构),三弯曲柱状:第一拐弯柱称烛柱(又称文笔),第二拐弯柱为罗环柱(又称捆书),第三拐弯柱为莲花柱(又称印斗),均用成材石水磨加工而成。投池前墓埕,阔18米,深5米。墓埕边侧筑造排水沟。墓前埕刊用水泥土铺基底,面砌板材石,埕刊阔18米,深6米。(以下埕面,根据场地面积大小而砌,阔度同样,深度大小有别)。墓埕东、西两侧为石层级台阶,各筑砌91层级台阶,台阶长1.50米,层高18厘米,边侧各砌斜波扶手护栏杆墙,扶手栏杆外为围墙。陵园分为七大层,从底层起
  一层高于一层,每层坎墙高低不等,最高3.80米,最低
  2.10米,(按祭桌算起应是九层级)。台阶皆用水磨石板材。投池下第一层正面墙壁上镌刻《重建碑记》,《胡贤公生平简介》,《芳名榜》栏。最下层(也是第一层)正面东侧石墙上,书写《胡贤公陵园》五个大楷字。正面中间砌筑十二级台阶阔2.50米,高18厘米,西侧建一间28平方米水泥板平屋。作为值班室或五年一大祭、年年一小祭,祭祀日做厨房等之用。
  重建后陵园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其中新征用地800多平方米),垂直高度为21米,斜波长56米。
  陵园先由龙海马崎人建筑师胡锦辉负责建墓埕坎挡土石墙基。后来聘请一位有专业知识的建筑师,漳浦鹿溪村人胡耀来承建。负责重修祖墓工程建造及施工。在他精心施工下,雕栏玉砌,建造独特,显示出有民族特色风格,光彩夺目。
  重建的陵园总投入资金113.4万多元。均由闽粤各地胡氏裔孙捐赠,所用花岗岩板材石材料价值26余万元,由漳浦胡文碧(副会长)无偿捐赠。漳州胡伟忠捐2棵日本罗汉松,漳州芝山镇前山村胡元宝捐2棵台湾罗汉松,七里香2棵。
  千年祖墓今又重现昔日雄姿,以告慰胡贤公英灵。
  附录:
  (一)胡贤公生平
  胡公讳贤,(625—683年)号贯,字用宾,谥英敏,河南光州固始县胡家村人,其先祖胡藩由宿豫移居入华林,贯为胡晟之次子,系中华胡氏始祖胡满公之第68世孙。唐入闽初居漳州府尔州胡仔寨,为入闽胡姓一世祖。
  胡贤公二位夫人,蔡氏生岏、岱,金氏生基。
  岏,字子文,讳伯,贤公长子,官授内阁中书舍人。夫人蒋氏孝德,承父命留居固始故藉。
  岱,字福文,讳仲,贤公次子,袭授怀恩侯,中书舍人,随父入闺,卜居漳州府郡南外东五里许南安山(今龙海市颜厝东珊塞)。
  基,字广文,讳叔,贤公之三子,领光州乡荐,嗣圣一年(684年),李显时登进士,授官福建都盐转运使,抵漳后卜居漳州郡南门内,因水土不服,又卜居移闽县左贰厢、夫人林氏贞信,卒考妣合葬于南安山水头(已有先茔葬于此)。
  唐总章二年(669年),胡贤公时为校尉队正,随陈政率领的3600名府兵(58姓氏)及许天正以下将校123员等入闽,戍镇闽粤交界故绥安县地。展开旷日持久十一年艰苦的征战,胡公带领府兵,奋勇拼杀,表现突出。驻兵于九龙江畔浦南唐化里,随时不断地与蛮獠贼寇征战,闲时兵士垦荒造田,兴优耕开辟发展农业,广积粮,备战粮,鼓励将士府兵做长期留守准备,做了大量工作、训导,招抚土著人与汉人协调和睦关系,在地方上辅助陈政做了大量工作,颇有政绩。永淳二年(683年),贤公忙于政务过度,积痨成疾,卒在任上,享年58岁。初葬于漳州府郡东外五里许南安山水头(今龙海颜厝莲池湖)。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朝廷勒赠贤公为尔州司马别驾,归德镇南将军,广应侯,谥英敏。时众裔孙将贤公初葬地其骨骸迁葬漳州府郡南始安乡木棉樟坑山石喷(今龙海九湖木棉庵对面山坡上),与夫人金氏、蔡氏考妣合葬同穴。
  胡贤公墓迄今有千年的历史,历尽沧桑,现在仅存遗址。
  (二)胡琏师长护祖墓
  笔者经走访了解几位上了年纪和老前辈在民国期间胡琏师长护祖墓的传记:“那是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八、九月间,一位漳浦鹿溪人名叫胡跳宗亲,那时他参加木棉段修建公路,民工筑路基。到离公路不远的山坡上搬石头,当泥水匠师父胡跳发现是挖掘祖墓墙基石时,就出面制止,因势单力薄,阻止无效,胡跳当夜赶回漳浦找族长胡明珍及胡太监、胡金等人反映会报告知,他们三人商量后,最后唯一可行想到漳州驻军胡琏师长,第二日天未晓,三人便动身直奔到漳州(当时驻军师部在师院内)找胡琏,胡琏师长见亲人到来热情接待,询问来意,胡明珍族长便将修公路毁祖墓之事一一告知,要求胡琏帮忙,胡琏认为此事是胡氏宗族大事,没有第
  二句话便立即叫来一位参谋与一位贴身警卫,交代任务后,并附耳再三交代,令二人戎身武装,立即骑马飞奔到木棉祖墓前,一见民工还在撬祖墓石基、搬石头,警卫非常气愤便抽出手枪朝天上开二枪,并大声吼叫:“都给我停下来,不准再搬”。民工们听到枪声,惊到人人发抖,参谋指一名民工说:“你去叫你工头来”,并命令其他的人不准走开,见警卫战士手枪还握在手中,民工见事不妙,原地站着不敢动,不一会儿,一位自己自称工头全身发抖着来到跟前,便跪下求饶。参谋便大声质问他说:“你知道这座祖墓是谁的,简直无法无天我今天告诉你,这是我胡师长的祖墓,你这么大胆,那好,你家也有祖墓,我就叫人去挖你家祖墓,看你怎样”。这位工头连连认错。求饶参谋见他认错,就说“好,你知错就好,你修公路,并没有叫你拆人基石,我今天不为难你,但你必须马上照原样把石脚墙筑好,我们要在这里等你筑好才回部队复令,不然你们都别想走”。两位军人成了现场监工,工头马上叫来泥水匠师父,民工们也不敢怠慢,将近黄昏,祖墓石脚墙才恢复原样。胡琏护祖墓的事至今在漳浦胡氏族亲中流传,宗亲盛赞。
  后来祖墓在1959年、1968年、1980年和1982年连续遭盗挖,又历尽岁月摧残墓碑被推倒在投池中央,有石块、条石全被运走它用,附近村民开荒占地种果,打石工人铲平墓堆做路,运石车辆从墓堆上碾压而过。已成一片废墟之地。今只留遗址。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武伟
责任者
胡贤
相关人物
胡岏
相关人物
胡岱
相关人物
胡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胡贤公墓陵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