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腹古渡再现鹿溪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61
颗粒名称: 鱼腹古渡再现鹿溪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6
页码: 302-307
摘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漳浦县鹿溪桥的重建过程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 漳浦县 鹿溪桥 重建

内容

鹿溪桥,位于县城东门外绥安镇鹿溪村顶角西南侧距300米的溪面上,地名“岭脚”处。
  2018年4月9日下午,漳州市质检局,交通局,工程甲、乙方,法人代表,县、镇有关负责人等举行鹿溪大桥重建工程竣工验收议评会议,验收合格,获得通过。这标志着这座大桥可以投入使用运行。鹿溪大桥的落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填补了“鹿溪桥”历来有名无实的空白,目前,是漳浦县境内村级桥梁建造档次规模之最。
  鹿溪大桥由福建省设计院负责设计,通过网上招标,由福建省漳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桥主体承建合同金额363万元。于2016年7月21日动土开工。历时一年六个月,2018年2月竣工。大桥主体长132米,宽7.5米,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基六墩八柱桩,桥下五道通水口,每墩桩距25米,墩基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桩。桩打入水下土层平均28米深以上(最深打入34米深)。露出水面柱桩长8米,圆径80公分。二柱为一墩基,在二柱顶端横铺通柱,成凹坐斗形状,长6米,阔1.4米,高1.2米,横通柱承负桥板,桥板长6米,高1.4米,厚度为40公分,南北桥头墩基斜护坡挡墙石基,范围斜坡垂直高6米、阔度20米,大桥中间呈凸形状体,弓弯秀美,雄壮有力,体态壮观。桥体边侧建护栏杆,高1.2米。
  设计配套,桥面装架八枝电杆,安装电灯照明。南北桥头引桥部分、桥头南岸铺砌水泥路已延伸完成100米,左右边侧装配护栏杆。拟定南向分叉向东、西各铺砌水泥路1公里。桥北岸待开发工程完成后统一配套重建一条水泥大路至村庄。
  据《漳浦县志》载,鹿溪桥古代称平溪桥鱼腹渡,宋庆元四年(1198年),漳州知府傅伯成建造,长五十丈,三十六道墩孔石板桥。鱼腹渡在马头鬃处,下雨时水大,人不能淌过,就用渡船渡过溪。平溪桥,原用1.4米长条石铺砌,从社前溪底用条石横铺至南的山脚下、遗迹“石路岸”。至清末渐废,石路岸至鹿溪截弯取直工程完成后,1976年农田大平整,只留废迹。由于有此桥,溪滨村庄因桥而得名,曰“鹿溪桥”,成为鹿溪桥社,以此一直延用至今,村庄地处丘陵地带,座落于“天鹅孵蛋”半山坡上,坐北朝南,一条小公路(路面宽4米)从村中贯穿而过,分为二半,为顶下角西侧地势较高称顶角,路东地势较低称下角。有史记载,自明初以来,鹿溪村为胡姓聚居地,(四个进士、五个举人)有永乐二年(1405年)始建的“胡氏家庙”《世经堂》,坐北朝南,村庄住有居民670户,2760余人。
  鹿溪河,漳浦人民历来称为“母亲河”。发源于平和县五寨侯门矾山,山峦叠嶂,崇山峻岭,上游有九十九曲弯,水向东流入漳浦西南半县经象牙石榴、绥安、旧镇入海,全长57公里。
  鹿溪村在下游中段北岸江滨,且溪水流经村前拐弯再穿过鼓山(又称狮山)、海拔181.6米,旗山(又称象山,也称峰山)海拔175米之间,再向东流入旧镇港。自古以来,年深月久,河道逐变长期川流不息,泥沙淤积,河道又浅又窄,只要上游下点雨,下游便水患成灾。沿溪中下游村庄便涝患危害。年年不断,每次溪岸,田岸冲垮,冲断桥梁,大水淹没村庄,泥沙冲压大片良田,沿溪村民必须年年修溪岸,天天清理被泥沙冲压水田。洪涝之患便是鹿溪沿畔群众历来的一大灾害。
  1974年12月,在漳浦县委领导下,从全县各乡镇、机关等各单位抽调三万多名民工集中大会战鹿溪,实施溪道截弯取直工程。从中游的石榴镇梅林的双溪坝口至下游的绥安镇英山村垂直挖通一条长8.3公里,宽100至130米、溪堤岸高6米的新河道。从此,沿溪两岸(包括鹿溪村)附近村庄不再受洪涝水患之苦。因而修溪岸,清理冲压泥沙已成历史。
  鹿溪截弯取直工程完成后,1976年开始农田基本建设,旧河道平整为成片良田,增加水田耕地面积,鹿溪村在溪的南岸山脚下尚还有成片的几百亩水田和果园地。溪面上没有一座桥,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许多不方便。
  1978年村民为了建桥,按村民人口均摊。在糖厂蔗款中代扣,共集资80多万元(当时未曾向上级及有关单位申请补助。)桥址选择在顶角“岭脚”处,长100米,阔3.5米。桥面以石条块铺砌。在时任村书记胡火金亲自主持下兴建。工程由绥东村徐庆负责承建。当年秋,亲自挑选八个壮年男工,专门负责打桩柱,胡书记每天到工地,现场指导施工,每一桩柱从打入土细节都在他眼中完成,每墩桩基打42枝,长3.5米松柏桩,根根如此。当时还没有使用机械化设备,只用石夯全部靠人工操作。整座简便桥为24墩基,打完桩柱后,沙包填饱桩柱与桩柱之间的空缝。让桩基更坚定、不轻易摇摆。桩柱顶端砌铺条石,条石高厚为30公分,宽度30公分,长4米。每道桥孔铺10条。工程历时四个多月。石桥落成后,给村民带来方便村民种植果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桥梁历二十年,简便桥后来虽然曾多次修缮,每次要花三或五万、或八、九万元,都属“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应付的方式,无济于事。特别1998年10月25日——27日第10号强台风,2006年5月18日一号强台风。2010年10月23日第13号强台风等连续袭击,桥基被冲毁,墩塌桥断,交通中断。一水隔两岸。北岸望南岸,对岸的农田、果园只好抛荒。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胡长太看在眼内,急在心里,找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请来上级领导及有关领导勘察现场。2015年3月8日,在村部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胡长太主持,把村民的强烈要求:“重建桥梁”大事提交会议讨论审查决定,结果一致拥护和支持,没有人反对,于是产生形成一项集体决议。胡长太信心百倍,第二天便找上级领导汇报,经多次反映协调解决,最后得到省、市、县、镇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为了桥梁的设计、勘测丈量、招投标、资金上位、工程进度等胡长太多次奔波于福州、漳州、漳浦及有关单位之间,他是真正将村民的利益放在心头上。如此费心忙碌,不仅如此,为了群众,为了建桥出门费用不惜自损腰包不计其数,所有工作压力承受的甘苦,只由他一人自行默默地消化,从来都没有说出一声怨言。
  2016年7月21日,建桥工作工程开始启动,甲乙双方登场投入施工,胡长太书记他仍然日夜不分坚守在桥头岗位上,因为有诸多事宜需要他支持协调拍板,解决具体问题。经过一年六个多月的施工,大桥如期落成。鹿溪大桥的成功建成,首先应归功于用真诚和大公无私的胡长太书记辛苦劳作分不开的。记得刚任村书记时就说过一句话:“要当好村官,就要有敢于担当,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要有所作为。”他口头上这样说,实际上也是这样做,言行一致,用践行为民办实事的精神,用他的真诚和智慧开创出一项又一项,一件又一件的政绩,然而,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他还是他,一如既往,因为在他的心中,装的不是荣誉、个人名利,而是自己的誓言。用对党的忠诚,忠心于人民,倾注了全部爱心,让自己的誓言在这片黄土地上实现、结果。留下了一个见证的脚印,深受村民和上级领导赞誉,赞其是位好村官。是社会杰出的人物。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壮观毓秀的大桥巍然挺立在鹿溪下游中段岭脚处河面上,美轮美奂、坚固实用。从此,北往南来的村民出入方便,生产生活来往自由,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武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鹿溪桥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鹿溪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