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立潮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53
颗粒名称: 勇于担当立潮头
其他题名: 记抗战老兵、党的好干部武传文
分类号: G861.1
页数: 14
页码: 218-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传文抗战老兵、好干部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武传文 干部 事迹

内容

武传文,1925年3月生,山东沂水县马车岭村人,现居漳浦绥安镇城西社区。
  武传文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历经千辛万苦,多次立功受奖。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区委、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竹湖农场场长、党委书记、漳浦盐场场长、党委书记、县委人事局长、县委老干局长、调研员。是一位久经考验、一心为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诚老实、刚正不阿共产党的好干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省军区领导皮定均,还有漳浦县委书记闫观文等多次召见,誉称他为“党的好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立潮头,是个领头雁。”并与他多次合影留念。提起他的名字,认识他的人会很多,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赞誉他。
  (一)
  武传文从小目睹日本鬼子对中国野蛮的侵犯,幼小的心灵就开始激起他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17岁就跟村里民兵一起站岗放哨,夜间参与破坏鬼子据点公路、铁轨、通讯设备、剪电线、收电杆,有时还参与偷袭鬼子据点碉堡等。
  1944年6月,参与攻打鬼子占据的沂水县城,战斗中,表现机智、勇敢,一个人冲到鬼子暗堡侧面附近,用手榴弹扔入暗堡里,炸死鬼子机枪手,使部队顺利冲过一片开阔地。
  1945年1月,武传文所属山东鲁中南后勤部供给部,奉命转战山东,迂回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供给部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繁忙。几乎不分昼夜募筹军需物资,不停的奔波忙碌,同时也经常遭遇日本鬼子的伏击,战斗非常频繁激烈。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却调转枪口发起内战,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武传文三营警卫连奉令保护山东潍坊一个军工厂(专门生产军用帽子、毛巾)任务,国民党加大封锁,企图断绝我军军需用品供给,派重兵多次进山围剿,与顽敌进行殊死的战斗,工厂都要随时转移搬厂。在成批军需用品输送中,经常半途遭遇国民党兵的伏击,战斗不断发生,但他多次出色完成护送任务,受到部队首长的嘉奖。
  1947年,武传文所属部队后勤部的任务更加艰巨,供给发生困难,部队奉令在根据地后方与地方联合搞生产自救,百姓省吃俭用支前,部队补给也供不应求,就采取自力更生、克服一切困难。武传文带领一个班,勇挑重担,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1949年,三十一军,先头部队奉令南下到达福建漳州,驻扎在南靖境内宝林。时南靖、平和、华安、长泰等县一带反动基础十分浓厚,大山里潜伏着许多残余反动匪特,社会反动武装,活动十分嚣张猖狂。经常进窜村庄杀害新生政权的农会干部、民兵、工作队等,烧毁民房住宅,掠夺百姓财物,扰乱社会秩序,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战士们夜间睡觉和衣而眠,枪不离身,人人百倍警惕,随时投入战斗。一次接到知情群众举报,武传文奉令带一个班到船场西侧大山里叫龙水附近一个村庄抓捕一名潜回家的反动匪徒,他们摸黑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当他们赶到这个村庄口时,被狗叫声惊醒跑了匪徒,由于来的突然,天又黑,匪徒来不及穿衣衫,只穿单衣裤溜出家躲到村外树林里,被蚊虫咬叮、有动静,没想到部队已提早埋伏在树林里,逃不过战士的眼睛,正好随人影抓个正着,一时群众也惊醒,并在群众指认下核实是要捉捕的匪徒(这名匪徒平时在村里为非作恶,有害于村民,民愤很大)。
  回归途中,大家有点疲累,就停在一个半山坡上坐下来休息,匪徒双臂被反绑着,就地坐下来,狡猾的匪徒观望四方地形,属当地人对地形熟悉,认为逃跑的机会来了,匪徒绑着的绳头另一端由一名战士手拉着,后来这个战士在休息间把手上拉着的绳头踏在脚底下,被匪徒注视到。认为有机可乘,企图逃脱,便用半倒身姿势顺山坡滚下。这名战士脚踏着绳头忽然被抽动一下,大叫一声:“匪徒跑了”。武传文就在这个战士身边不远,听到喊声,立即站起身来,气势汹汹,奋不顾身,一瞬间,说时迟,那时快,纵身翻腾一跃,已跳出十多米远,正好扑在匪徒身上,由于用力过猛,重重的压击着匪徒。匪徒遭受冲击,哇哇哀叫不绝。匪徒终归没有办法逃脱,武传文出奇制胜,制服了匪徒。天亮时回到部队驻营地,部队首长听了汇报,十分称赞他机智勇敢。
  1953年7月16日,台湾国民党死不甘心失败,妄想卷土重来,反攻大陆。派兵进犯东山岛,“枪声就是命令”。武传文接到上级通知后,马上组织全区民工担架支前队,身为区委领导,亲自带领全区60多名民工支前上前线,连夜奔赴东山岛,到达火线前沿阵地八尺门,亲自指挥抢救伤员,表现突出。任务完成后,县委书记闫观文及县支前办领导亲自召见,并给予表扬嘉奖。
  (二)
  1958年4月,县委决定在白竹湖重办农场,武传文奉调任场长、党委书记。从一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调任农场场长,若是别人,会有思想抵触,但他却没有第二句话,他认为县委的决定,是上级对他的信任,是组织分工、党事业的需要,他没有怨言,只有坚决服从。
  白竹湖,位于漳浦县东北部,距县城60多公里。背靠风櫃斗岭的寨山山麓,与龙海港尾镇交界,山峦叠嶂。深山坑里,荒郊野岭,成片的原始树木,穷乡僻垠,地域范围总面积有15.4平方公里,四个作业区,白竹湖,顶埕、和坑、古山,后来又发展办南山茶叶场。共有2700多人口,耕地2100多亩,山地8988亩。
  办农场初,场部办公连一间房屋也没有,一张办公桌是他几次回县城向县委再三要求才从县委机关调让来的。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从零开始。武传文只有一个念头“自信,坚守信念,胸有朝阳,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事事自己走在前面,敢说敢干。他发动鼓励场员、职工、干部,人人树立以场为家思想。“下定决心,与地斗,只有拼,才会赢”的无畏精神气魄。在他的带领下,大搞垦荒造田,重建家园双手抓,就地取材,从没到有,从小到大,不懈的努力奋斗。时初种植水稻三百亩。第二年600亩,第三年插秧1000多亩,大种龙舌兰1000多亩,开山种茶叶、水果等3000多亩,栽种经济林2500亩。发展畜牧业,建畜牧场,引进良种奶牛三百多头,奶羊一千多头等等。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成绩突出。时省委书记叶飞,省军区领导皮定钧等老首长领导十分关心农场的发展。几次亲临白竹湖农场视察检查,给予很大评价和赞誉,并一起合影留念。1964年被福建省农垦系统评选为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中共福建省委授给一面大锦旗。
  1958年底建白竹湖农场场部办公楼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1959年建白竹湖小学教学楼650平方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同年又建和坑小学教学楼600平方米,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1979年建和坑中学教学楼1100平方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等等。白竹湖农场,面貌全部改变,真是今非昔比,一个穷山沟己经大大改变了模样。
  武传文为办白竹湖农场,所做的一切得到上级的褒奖,群众也这样公认肯定。他以开拓、拼搏、进取、实干办实事奉献精神,为集体和个人赢来荣誉,无上光荣。
  1970年10月,武传文奉调任漳浦盐场场长,党委书记。
  漳浦盐场,位于漳浦县东南部,地势沿海,地域范围26平方公里。辖雄厝,竹屿居委会,八个作业工区,职工七千多人。漳浦盐场系本省海盐三大产区之一,有全民制盐田10263亩,集体制(竹屿、雄厝、港内)盐田2220亩,年均产盐49626吨。最高年产盐67491吨,年工业产值2.25亿元。
  武传文上任后,职工最强烈反映的第一件事,全场职工长期生活吃半咸水。这一件事引起他的注意。“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他十分重视,经深入调查,情况确实。通过场务会议讨论,与会同志一致支持和拥护,形成了集体决议,并报上一级审批。1972年在埔尾村交界的浯江出水口兴建一座埔尾桥闸,在六区(赤湖)界“黑桥”处打一大口深水井,在竹屿村的小山上建一座容量200立方米水塔,连成一体化。铺砌水管道总长度2000多米,解决全场七千多名职工的生活等用水问题。至今场职工、干部饮用水时,便会说:“武书记若早点来盐场,我们会早点吃上这样的好水,人人可以多活几十岁”等等。真正是“吃水不忘开井人”。念念不忘。
  来到盐场,天天与盐打交道,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是离不开盐。在工业上用途更是大量需要。国家对海盐历来是十分重视的,视比黄金更重要,更可贵。他想海盐加碘对人的身体有帮助。原料是现成的基础具备条件,得天独厚。为了进一步发挥盐的作用,通过场务会论证,决定申请海盐加工厂,开创发展成立晶浦软化工有限公司,得到上级的批准后,武传文被任命为承建总指挥。化工厂的建成,投入使用,投产后年均生产碘盐3万多吨。
  1978年3月,为了安置越南归国华侨等事宜,武传文又调回白竹湖农场任党委书记。当年8月,农场改属省侨联办,农场便更名为福建省白竹湖华侨农场。
  武传文一生一心为公,任劳任怨,埋头工作,始终无怨无悔。自1958年以来前后在白竹湖度过16年的年月,与农场干部、职工等已结下浓厚的鱼水干群之情。至1981年10月,因工作需要调动离开农场。离别之情依依不舍,在农场工作的悠悠岁月,让他永不忘怀,时常挂念农场,事后一有时间便往农场走,回去看一看,走一走。他真诚的关心,似子女离开娘亲一样,“回家看看”一样。在农场十几年朝夕相处,有一种一往情深的感觉。每一次车到农场一进大门,马上就沸腾起来,都会不约而同,人人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家门和办公室,向他挥手招呼。有的甚至争先恐后向它跑去,争着与他握手道好,有的还强拉着他的手不放,往自家门拉去,要他到自己家中用餐吃饭,。每一次到农场,好似农场有举行什么重大集体活动,热烈欢迎他回娘家一样洋溢着一种深厚情谊的气氛。
  (三)
  武传文对党对人民的革命事业衷心耿耿,任劳任怨,不贪不占,言行一致。他口上如何说,实际上也是如何做。在白竹湖农场期间,上级给农场调资名额。本来他有条件可以轮到调资等级对象。但他自己却提出,认为自己现在领的工资比别的职工、干部高,应让给工资低的职工、干部。自己表示不加入评审。他就是这样的人,说到做到,从不食言,历来也从不计较个人的事。
  1957年间,县劳动局一位宋××找到武传文,诉说其家属闲在家中,没有事干闹情绪,要求找工作让她作。武传文答应他。不多久,教育系统招录教师,留了一个名额安排宋的家属当教员,录用后,宋某上门道谢,闲谈中宋知武的家属也在家中无职业,就说:“老武,你家属也在家无事,也可以找一份工作让她作。”武说:“我为你家属找工作,与我自己为家人找工作,那是不一样,我不干,那是一人当道,鸡犬升天,我不是那样人,那就算了罢。”话这样说,不是说好听话。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武传文的家属(妻子)耿兆美,今年89岁,尚健在。当时刚结婚,29岁,完全可以参加工作,可至今一直是位无职业者。有四个子女。长女武玉英,高中毕业后,在百货公司当一名普通职员。次女武玉华在供销社当职工(营业员)。三女武玉珍在妇幼保健站当员工。老四小子武玉顺在罐头厂当工人。都是企事业职工,个个都是子女自找工作。没有一人当国家干部,他们都是高中毕业生,在当时都是不错的人才,政治清白,身体上并没有什么缺陷残疾,可说都不是。有人对他询及此事时,武传文只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表情恬淡自若,或许在微笑声中、会意告诉我们,能想起当初不为之,非不能为的人格底线的坚守,一笑置之,这才是凸现他一心为公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1955年间,县税务局一位刘科长(部队军官转下地方)找武传文诉说刘某其家属在漳州教书,夫妻工作分居异地,照顾家庭及子女生活不方便,诉求有机会帮忙把妻子调回漳浦全家一起生活。武答应刘找机会。武记在心上,不多久,也有相同的例子一对夫妻,要求在漳浦工作的妻子调往漳州。刚好是对调,通过组织协商,办了调离手续,一起解决两个家庭的实际困难。事后刘科长买二瓶酒来组织部要答谢武传文,刘科长到武传文办公室见门内人很多,不便进去,就把二瓶酒放在另一个(干事办公)门口,后被干事发现,想“酒一定是要送给领导的”。会报领导后,武传文已知二瓶酒的来由,便叫来刘某,问起二瓶酒的事,刘某不敢有瞒,便承认是他所为。武传文态度非常严肃,说:“你送酒敢于承认,还老实。你把酒带回去,不然我要处分你。你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纪律,你清楚,你这样做会害你自己,又害我,今后你要记住,不能这样做。关于你家属调回漳浦的事,是巧合,刚好是对调,只要通过组织协商,履行手续就可以,这样的事是正常的事”。日常中如此例子很多,武传文都秉公办理,始终保持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干部们对他更加可亲可敬,颂扬他“六不”美誉称号,即“不贪占、不收礼、不卖官、不抽烟、不酗酒、不赌博”。今夫妻俩只住二间平房。生活上极其俭朴。
  武传文参加革命早,不忘初心。资历深,所做的事绩很多,经验丰富,但他非常谦虚,淡泊名利,从不宣扬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开口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认为宣扬事绩是向党讨功劳,工作上有了成绩应归功于党和人民。”他胸怀坦荡,一身浩然正气,磊落奇伟,坚守原则。他言谈尽是公务,绝少提及私事,其一心为公的品德,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他深受时人敬仰。
  武传文老人家一生阔达大度,宠辱不惊,这大概是他年近九五,仍体健无疾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健康长寿,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愿他长寿百岁。
  附录:
  武传文获得的荣誉
  1998年10月,在山东济南市战友广场,为武传文铭刻纪念碑。
  1999年9月,评选为漳州市离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山东南下干部、纪念60周年获金质奖章一枚。
  2005年8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获金质奖章一枚。
  2015年8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获金质奖章一枚。
  2017年,评选为福建省第八届健康老人称号,获金质奖章一枚。
  武传文的工作简历
  17岁参加民兵,破坏鬼子公路、剪电话线收电线、站岗放哨。
  18岁参加攻打沂水县城,炸碉堡。
  1945年1月在鲁南后勤供给部警卫连副班长。
  1948奉调第三野战军军政干校学习。
  1949年6月奉调福州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部三营警卫连二排排长。
  1951年2月部队配合地方在龙海四区石码搞土改。
  1951年6月转业分配漳浦六区(赤湖)区委。
  1951年11月调二区(石榴)任区委。
  1952年4月调任五区(佛潭)区委副书记。
  1952年8月调任八区(浯江)区委书记。
  1954年12月调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1956年6月奉令漳州地委党校学习。
  1957年6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三区(官任)区委书记。
  1958年5月调任白竹湖农场场长、书记。
  1970年12月调任漳浦盐场场长、党委书记。
  1978年3月调回白竹湖农场任党委书记。
  1981年10月调任县人事局局长兼县委老干局局长、调研员。
  1985年12月,从县委老干部局离休。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武伟
责任者
武传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漳浦盐场
相关专题

相关实物

白竹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