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桃李满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38
颗粒名称: 百年名校桃李满园
其他题名: 漳浦县佛昙中心小学办学历程概述
分类号: G639.28
页数: 11
页码: 115-125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漳浦县佛昙中心小学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 漳浦县 学校 校园文化

内容

一、学校历史渊源
  漳浦县佛昙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闽南海滨邹鲁之雅称而驰名海内外,自古民风好学,尊师重教,教育事业较为发达。自唐朝陈元光入漳建郡以来,佛昙镇延师教读之风颇盛,有名闻全县的“鸿江书院”、“莲山书院”、“蓉山书院”等,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才,因此佛昙镇历史上有过“科甲芬芳”的斑斓时代。
  佛昙中心小学的前身为莲山书院,校址在佛昙镇岸头村康厝。康厝在明朝时期为鸿儒江出海口七十二岛屿之一,四周碧波荡漾,舟船穿梭,小岛宛如浮水中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岛上鸟语花香,康氏族人在此建造土堡,在命名莲山的小山上建置读书处,清幽雅静,美名“莲山书院”,聘请良师贤人教育康氏子孙,书院旁种植数棵榕树,郁郁苍苍,坡下建康氏祖祠。据传有堪舆师预言,此地乃风水宝地,出贵人也。由于兴办书院,重视子孙教育,明清两朝,英贤辈出,民间素有“九举十六贡,秀才浮弄宋”之说(“浮弄宋”闽南话为很多的意思),《漳浦县志》可查就有康济时、康万有、康采蘋等中举出仕。康氏族人在明末清初战乱及“迁界”中陆续迁到赤湖北桥、漳州一带及台湾。莲山书院中断办学,清中后期,杨氏族人在莲山书院旧址续办乡塾,到民国初期,莲山书院、康氏祖祠一度被警察所、区公署占用。
  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有感于乡塾、私塾的办学模式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由佛昙乡贤、民国国会议员杨士鹏发起集资创办新式小学,在原莲山书院南侧辟坡填地,兴建仿西方“同字壳”大庭院式平房校舍,教室前后两面均为连拱式走廊,共有教室8间,办公室1间,宿舍2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学校取名佛昙莲山小学,聘请卢细道为首任校长。
  杨士鹏(1853—1939年),字抟九,号稚石,别号漳江老人。漳浦县佛昙镇下坑村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第39名举人,授江苏海门知县,与父杨石亭,侄杨存询被誉为“父子明经”“叔侄联科三拔元”。当时“福建铁路公司”总经理陈宝琛聘杨士鹏任福建“福峡公路”和“漳厦铁路”总督察,铁路建设资金以招募华侨入股为主,他与陈宝琛偕往南洋劝销股票,致力于福建早期交通建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漳厦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宣统三年(1911年)通车营运。民国元年(1912年),杨士鹏膺选为国会议员,成为全县影响最大的绅士,1922年,在佛昙创建莲山小学,解决家乡孩子读书难的问题。
  如果要对佛昙中心小学进行溯源,她与明朝创办的莲山书院一脉相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办学历史,在这五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她为佛昙及周边地区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学子;自身也历经坎坷,几经中断,几次更名,但她都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发展,1922年建成新式小学后,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朱熙任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任漳浦县长,他重视发展教育,提出整顿学校,确定县立第一中心学校为全县的示范校,全县行政区域48个联保各办一所小学,并把区署所在地的杜浔、佛昙、官浔、石榴等小学改为县立第二、三、四、五中心小学,为农村小学示范校,至此,学校更名为漳浦县立第三中心小学,为完小学校。而周边村庄陆续创办了几所小学,如1925年创办港头小学,1927年佛昙基督教会在石埕创办了佛昙培德小学,1930年创办东坂小学、轧内小学等,1932年创办整美小学,1935年创办岱嵩小学、白石小学等,均为初小,学生上了高年级均要到中心小学就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时任漳浦县长朱熙到校巡查指导,并为学校题写校训“清、慎、勤”,后学校邀请工匠镌刻在校园东北角大榕树下的大石上,三个字刚劲大方、浑厚有力,保留至今非常醒目。
  抗日战争时期,佛昙中心小学师生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组织“晨呼队”、“歌咏队”、“话剧团”,上街头,下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心灵。
  1949年9月25日漳浦县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学校首任校长蓝道义。解放初期,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少年儿童入学迫切,学生数激增,政府竭尽全力,几经扩建,才勉强维持办学需要。至五十年代,整个佛昙镇仅有这么一所完全小学,高小部施教区覆盖全镇二十个行政村,共开设18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
  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八十年代,全国上下掀起办学热潮,村村盖起自己的学校,佛昙中心小学的办学压力才得以缓解。到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佛昙镇和岸头、先锋两村高度重视“教育两基”硬件建设,学校拆除旧建筑,三次合计投入172万元,先后新建两栋混泥土结构教学楼及一栋办公楼,合计建筑面积为3760平方米,校园面积达到10.2亩(不含莲山后的山坡面积),配有60米直跑道的运动场。2010年国家实施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南面三层旧教学楼因安全标准不达标,拆除重建,现为新建三层框架结构的教学楼。
  二、办学现状及特色
  学校坐拥莲花山,俯临鸿儒江,聚山水之灵秀,怀千古之幽雅。而且近年来校园环境不断美化,文化墙主题鲜明,富有佛昙海滨邹鲁地方特色,教育功能凸显。佛昙中心小学2017年9月在编教职员工32人,设有1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535人。校园占地面积6580平方米,生均12.3平方米;有两栋教学楼和一栋综合楼,建筑面积3072平方米,生均5.7平方米。2016年漳浦县创建国家级教育均衡县时,佛昙中心小学充分把握发展时机,取得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160多万元美化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完善了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后头山小公园焕然一新。学校图书室藏书超7000册,生均达15册,采用信息化分类管理。学校还配置有计算机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校园网络全覆盖,实现“班班通”,教学设施日臻完善。
  后头山小公园富于浓郁的文化气息——古朴自然:两株古老的大榕树相拥相拱,形成500平方米的树荫,覆盖校园的东北隅,是大自然赐给的天然遮阳伞,榕树下的东南面,是一块60平方米的天然舞台,2016年铺设了光华漂亮的条石板,炎热的盛夏是师生们嬉戏玩乐和开展活动的好地方,南边大榕树主干与一块大石头相互包容,融合为一体,成为一大奇观,这块石头上镌刻着朱熙的手书校训“清、慎、勤”三个大字。沿着后头山东面建设一条石板路,缓缓而上,在西北角,有块大石头,上面倚着一块小石头,恰到好处,巧夺天工,刚一看像快要掉下来,但几千年来岿然屹立,是一处天然风动石,更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大奇观。石头下有一块小平地,规划建设一座读书亭,六角亭拟冠名为“悦心亭”,“悦”与“阅”同音,寓意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愉悦学习,快乐成长。直达山顶平台处,这里有近200平方米的平地,通过规划,石板路的东面受榕树树荫覆盖,为学生读书讨论的场所,在对面的石头上摹刻林士章手书“读书处”,地板铺设鹅卵石,布设诸多石桌石椅,路的西边平地铺设草坪,这样构成了师生课外读书做学问的好场所。在“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研强校、特色兴校、和谐发展”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学校的教学成果日新月异,成为国家级科研基金“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学校道德和法制相结合德育模式创新行动研究”的实验基地校。几年来学校获得诸多荣誉。学校在古朴文化的浸染下,随着教育经验的积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学校与县公安局联手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社团活动有经典诵读,小社团活动有:手工制作、硬笔书法、篮球、花样跳绳、鼓号队、腰鼓队、百灵鸟合唱团等,孩子们在“诚实勤奋、坚毅创新”的校风影响下,在自主、自信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一年一度的军训活动、科技节活动、学生运动会、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画画比赛、卡拉OK比赛、“六一”文娱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三、校训、校徽与校刊释义
  1、校训“清慎勤”:佛昙中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追踪溯源为元末明初创建的莲山书院延续,至1922年乡贤、时任国会议员的杨士鹏先生创办改制为新式学校,校友遍及海内外。校园东北角两棵400多年的参天大榕树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树下的大石上镌刻着“清、慎、勤”三字,为1937年时任漳浦县长朱熙题写,刚劲大方、浑厚有力,这就是佛昙中心学校的校训。它影响着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伴随着学校走过近百年的历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佛昙人民。
  “清、慎、勤”作为校训,为清白、谨慎、勤勉之意。
  【清】即清白、清介、清平、清明、清廉。意在强调师生为人处事须有清白的操守、清介的修养、清平的思路、清明的头脑和清廉的作风。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慎】即谨慎、慎重,古人常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等词作为修身处事的至高标准。意在强调师生为人处事须谨行慎言,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警自律,在微小的事情上能够做到不随意,并且善始善终。
  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勤】即勤谨、勤勉、勤奋、勤恤。意在强调师生为人处事须尽心尽力,殷勤恭谨,勤勉奋进,勤学习,勤思考,勤干实事,忧虑体恤民生疾苦。
  文王既勤止。——《诗·周颂·赍》
  2、校徽:学校校徽设计融入了当地人文元素,把母亲河鸿儒江和学校的育人功能融为一体。
  1)中间绿色部分是佛昙拼音首个字母F、T的变形体;像是教师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对待学生像掌上明珠一样关心、呵护;又像幼苗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与中间太阳合起来又似舞动的青春,象征小学生是活泼可爱,青春跳跃的;白色在蓝色的中央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婷婷玉立于鸿江河畔。
  2)下白弯曲部分是中心两字拼音首个字母Z、X的变形体;像征母音河——鸿江河,告诫我们的学生要饮水思源,是喝鸿江水长大的;小河弯曲与外圈相连——含义走出佛昙,融入中国,走向世界。
  3)外圈大圆:象征地球。
  3、校刊《启航》:她是一本富有地方特色的学校刊物,佛昙人民是海的儿女,校刊命名为“启航”,意义深远,希望佛昙的年青一代,他们的人生从这里出发,长大后为祖国、为家乡建功立业。刊物内容丰富,是刊登乡土风情、人文历史、家乡变化的刊物,是学生书写家乡情怀,童真童趣、留下“乡愁”的习作园地。
  四、学校历任校长
  解放前:卢细道邱向荣卢友谦杨早达
  黄水成蓝石寿杨玉忠杨达建
  解放后:蓝道义蓝利宁林达义陈贯珩
  杨软心林泽锋林祝南杨待友(主持)
  戴才有杨文谦(主持)杨中川(主持)
  杨振生黄大本魏木贵蓝旺龙
  五、学校主要荣誉
  1985年学校获得少先队活动“全国创造杯”奖;
  2004年被评为“漳浦县少先队金奖学校”;
  2006年被评为“漳州市先进教工之家”;
  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漳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十佳学校”;
  2013年被漳州市教育局授予“漳州市首届乡村学校少年宫”;被漳浦县委、县政府授予“漳浦县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2015年9月被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授予“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感恩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15、2016连续两年被漳浦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比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5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第二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分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建设、工作纪实、百善孝为先、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了《佛昙轧内村传统古村落富美乡村建设实践》《漳浦县对外对台劳务合作工作回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南天一柱”杨世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旺龙
责任者
杨士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