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李氏后裔外衍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20
颗粒名称: 漳浦李氏后裔外衍情况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96-499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漳浦县李姓的历史迁徙与外衍情况。从漳浦县的历史背景开始,文章提到了漳浦县的地域变迁及名称沿革。接着,重点介绍了李姓在漳浦的繁衍情况,包括其成为漳浦最早的姓氏之一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李姓人口迁徙。文章还提到了漳浦李姓后裔在明清时期开始大量外迁省外、***及东南亚的史实,并详细列举了多个李姓人士的迁徙记录。文章最后提到了现有的李姓后裔与漳浦宗亲的对接工作以及未来对漳浦李姓外衍资料的期望。
关键词: 漳浦县 人口 姓氏源流

内容

漳浦县所辖的地域在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置绥安县,属义安郡(今潮州)管辖。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龙溪县,属建安郡(今福州)管辖。唐垂拱二年(686年)设置漳州,漳浦附州为县,“漳浦”县名及治所至今不变,已有一千三百三十多年。开元四年(716年)州县署由盘陀岭南麓迁至李澳川(今漳浦县城)。李澳川为李姓聚居而得名,由此可知李姓是居住漳浦最早的姓氏之一。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原陆续有住民南迁到这里,特别是唐代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是唐朝初期,河南的李氏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史料记载的有分营将李伯瑶、医士李茹刚、校尉李牛,队正李彪、李仙客、李宏等;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中原鼎沸,衣冠南走”,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居漳浦;第三次从唐末至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氏先民随王潮、王审知自中原一路南迁入闽,文史记载有李泳、李盈、李晦翁、李仁遇等。南宋末年,金兵南侵,皇族和文臣武将纷纷南逃,百姓也随之入闽居浦;明洪武年间,漳浦六鳌、铜山设千户所,部分驻防官兵及家属定居漳浦;明末清初,部分北方人因战乱迁居漳浦;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省部分地区及广东潮州沦陷,部分难民外逃落籍漳浦;1949年解放漳浦时有部分南下干部留居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漳浦先后五次安置印尼、越南华侨及库区移民。这些移民及后裔有相当数量的李姓居民繁衍漳浦。据2010年统计,漳浦县有196个姓氏,李姓人口数量排列陈、林、杨、黄、蔡后第六位。
  漳浦李姓后裔在明清时期开始大量外迁省外、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可以肯定地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漳浦每个李姓村社均有迁居县外、省外、国外,特别是衍居广东、台湾更是多数。漳浦人迁居并开发台湾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明末清初,以拓垦台湾南部为主;第二时期为清康雍乾年间,以拓垦台湾中北部为主;第三时期为清嘉道咸年间,以开垦宜兰平原为主。至今,台湾冠籍漳浦地名的有樟普寮、樟普寮山、漳浦厝、漳普坑、前埔厝等十三个十五处,分布在南投县、南投市、嘉义县、彰化县、新竹县、高雄市、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桃园县等地。已知的明清时期漳浦人入垦台湾有具体姓名、年代、地点的共有194人,其中李姓最早入台的有清顺治年间开垦台南的李报本。
  限于史料传世缺乏,李姓村社旧族谱基本无存,漳浦李姓后裔外衍情况无法完整记录,现在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表述如下:
  明万历年间,绥安“西街李”四世祖稚公迁居广东潮州登龙山,今失考。清乾隆年间,十一世李严有传衍台湾南投厅北投保北势南庄(今南投县草屯镇中原里),在台后裔无考。
  明万历年间,“黄仓李”有外迁广东潮州、汕头、普宁等地。
  1662年至1680年,郑成功、郑经父子治台时期,有许多李姓人追随郑氏父子,在收复台湾的战斗及开发台湾的事业中就有漳浦人李胤、李景、李茂、李锡、李昂、李思忠、李富、李瑞、李芳、李升、李忠、李受等多人,此后又有李茂春(定居于承天府永康里)、李达、李沧等人入台。乾隆中叶,绥安“西街李”、“黄仓李”渡台的有李道、李吉赞、李吉信等,但久别失联,致居里不详。
  广东汕头金砂李氏开基祖李仙海曾于明永乐年间寄居沙西镇下寨,后迁汕头山尾(今金砂乡)开基,如今,金砂乡有一条旧巷名“下寨巷”。清朝嘉庆年间,下寨十六世李正直远渡台湾南投定居,数代种茶,其七世孙李瑞河1990年到漳浦下寨寻根,1993年在漳浦投资创办“天福茗茶”连锁企业。1902年,下寨人李金象渡台居宜兰县,但后裔未曾回乡谒祖寻宗。
  清光绪年间,沙西镇庵兜村十七世李大鲁任湘军左宗棠部协统,左宗棠督办福建军务时组建“恪靖援台军”,李大鲁东渡台湾任职,从此定居台湾,后世衍台无考,但李大鲁曾回乡省亲,并捐助银两兴建庵兜“思先堂”祖祠。
  赤湖墩上湖社一带曾是李姓居住地,原来其族甚盛,自清初“迁界”后族人外流,一部份人去台湾,祖地人口稀少,清末械斗,墩上湖社已成废墟,1990年台湾桃园人李星偕儿子李增智率南投县等地宗亲到此寻根并确认为其先祖籍地。赤湖坑墘(也称溪墘)社三房十二世李马驷传衍台湾台南市,至今已繁衍数百人。
  塘南二世四房(另说大房)李火山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开基东山城垵,城垵二世四房李薰大于明永乐十六年(1419年)开基云霄县陈岱镇院前社,祖祠“追远堂”,后裔传石壁、南湖二社及广东等地。
  随着漳浦祖地的李姓村社重视修纂族谱,会有一些外衍资料不断挖掘整理,同时,海内外寻根热也在不断升温,衍地的李姓后裔也会来祖地寻根谒祖,与漳浦宗亲对接世系,今后将不断充实漳浦李姓外衍资料。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