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中营张氏祖祠《太尉堂》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413
颗粒名称: 重修中营张氏祖祠《太尉堂》记略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6
页码: 463-4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的“太尉堂”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修复过程。太尉堂是奉祀唐开漳先贤太尉、辅应上将军张伯纪而得名,是闽、台、粤和东南亚等地张伯纪后裔的总祖祠。文章详细描述了太尉堂的建筑风格、布局和修复工程,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修建项目。此外,还提到了台湾张氏宗亲对太尉堂修复的重要贡献。最后,文章总结了太尉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修复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 漳浦县 祠堂 名胜古迹

内容

“太尉堂”坐落在鹿溪之滨、县城南郊,即今绥安镇溪南村中营社芙蓉山东麓。是奉祀唐开漳先贤太尉、辅应上将军张伯纪而得名。是闽、台、粤和东南亚等地张伯纪后裔的总祖祠。
  “太尉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主体深19.72米,宽12.40米,建筑面积244.50平方米。大门建榻寿形,卷棚式,门两侧立四方型青石雕麒麟门墩一对,门前五级台阶,以围墙、天井、前后堂组成。墙体为三合灰土夯筑,抬梁木架结构。始建于唐中期,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扩建更名“将军府”。后又改建为“威武堂”。明弘治间再重建,后又多次修缮或重建,建筑面积却逐渐缩小。明、清期间也曾多次修缮。民国十九(1930年)二月,四十九师师长张贞指派其副官张隆古(漳浦县城人),全权负责太尉堂重修事宜,同时得到县长张澜谿(云霄下坂人)鼎力支持。张县长召集各地张氏宗亲代表会议,研究重建事宜。预算需要资金5876元(白银)。后只收到3114元(其中漳浦宗亲捐资白银1295元)。尚不足2762元(白银),事后由县长张澜谿捐资200元(白银)。云霄县张氏宗亲捐资合计1006.89元(白银),诏安县张氏宗亲捐资合计612元(白银)。为了祠堂的排水,张贞在祠堂前面以十六块白银购买一块地挖池潭(即现在的月潭),池潭还作为养殖淡水鱼,其每年收入,供常年祭祀费用。
  新中国成立前后,太尉堂失去管理。1958年公社化,一度成为溪南大队中营生产队、社员评工记分及开会场所。后来又僻为仓库。近百年来祠堂遭受风雨催残,风化侵蚀,体不完肤。1986年由张炳南、张文记、张中南、张金龙、张育珍、张江汉等宗亲牵头成立重修太尉堂筹建会,召集各村宗亲代表会议,讨论修建方案。同时,与全省各地张氏宗亲联系,取得一些效果,特别是受到本县及云霄县宗亲的响应和支持下。张炳南、张文记、张财利、张木土等宗亲带头捐资捐物,各村社宗亲纷纷响应。
  1986年启动了修缮工程,于1987年完成屋面修复,由于资金不足,1988年停建。1991年2月由李文章、陈清江倡议,邀请张秀峰主持。1991年3月17日,张秀峰召开预备会,讨论修建方案并在三月三十日召开漳浦张氏宗亲代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确定:
  一、成立管理机构。名称“漳浦县中营太尉堂理事会”。并报县民政局批准,当即办理证件手续和印章等事宜。成立太尉堂理事会,选举名誉会长张柏均,顾问李文章、陈清江。会长张秀峰,副会长张炳南、张文记、张金龙、张中南。理事张育珍、张江汉、张大吉、张跃贵、张建兴、张仁成、张茂森、张天星、张俊祥、张仙同、张国军、张獅祿、张坤茂、张龙生(会后增补张汝生、张开甫、张国文为副会长,增补张阿 、张校久为顾问)。
  二、在1986年、1987年修建后的基础上确定修建十二个项目:1、重制祖公龛。2。、重制伯纪公和夫人涂氏二人的神主牌位。3、“张氏家庙”、“太尉堂”两面匾额。4、祖祠厝顶、前座及房间(厢房)铺上新六角形大红砖。5、新做拜桌和大十二的八仙桌及槟门。6、大小门扇及门柱全部旧换新。7、前座书虎窗更新。8、天井铺就墁石条。9、墙壁内外补水泥土和粉刷白灰浆。以角石垒筑左巷沟。10、木质体油漆刷新。11、增添油画。12、庙史碑记,文物保护碑。善款捐献者芳铭录等。以上项目限期内完成,专人负责验收。
  三、确定筹资方法,坚持以自愿为原则,实行三先三后的做法,即先本县后外县、先干部职工后群众、先国内后海外,为主动员漳浦张姓干部、职工乐捐。竹屿盐场在张国军的带动下,全场宗亲二十八人捐资2510元。车仔村张火球捐资500元,带动全村三十多人捐资2200元等等。
  修建期间,顾问李文章、陈清江日日亲临现场指导。
  1992年与台胞宗亲张缉熙、张瑞年宗长联系后于1993年5月,他俩带领一行十五位张氏台胞回漳浦中营太尉堂谒祠拜祖。台中县龙井乡丽水村张瑞年宗长及宗亲捐资添建太尉堂门前埕,建龙纹照壁,(长13米,中段高3米,双头各2.50米)。照壁东向写“坚壁清野”,西向画“麒麟腾云”。壁联:承将令建州安邦、执虎符平闽绥靖“。在月潭(面积500平方米)西南角建一座六角形凉亭——”清河亭“。亭正面柱镌联:“清河郡望垂千史,太尉荣军照古今”。
  以上建筑新构为台湾台中县龙井乡丽水村张瑞年宗长为首捐资67万元、及高雄凤山张缉熙先生捐资6万元所建。
  张缉熙先生另又慷慨解囊捐资1.5万元为太尉堂祖公龛及正堂殿内石柱楹联等全部粘贴金铕,使太尉堂内更加金光灿烂。
  太尉堂原太尉公金身,解放后被盗偷无存。1994年诏安东桥村张柏均(现居住漳州市内)先生奋勇自报负责重雕金身。今已安祀在太尉堂祖公龛里,供代代张氏裔孙朝聖。
  重修后的太尉堂,面貌一新,美仑美奂。屋面为悬山顶,双坡三山瓦片覆盖,中脊筑构剪瓷雕双凤粘贴、脊头瓷筑獅头对向,门前轩楹联:
  “鹿水肇基太尉堂,大唐开泰漳州府。”
  “昔日南邦弘祖德,今朝东土护家声”。
  “开门自在雄风将袍起,入耳似闻战鼓马蹄声”。
  门后联:“皇旨恩荣上将军,京师南定中原日”。
  门前素面青石透花雕,上半部为四方木块雕透圆形双凤相迎形状,夔龙玫镂,横梁雕倒垂馏莲花一对。大门上方悬挂“张氏家庙”匾。大门联:“清河望族根基永固,祥符荣昌世系长绵”。
  后堂歇山顶,十一架梁,垂花吊筒,带镂花束随,坐斗拱垫重叠齐整,抬梁木架结构,天井墁石条铺设,中堂双侧开龙虎门,后堂屋面中脊剪瓷粘贴雕、脊双头雕獅头对向。
  正堂殿中悬“太尉堂”匾,后做补间,木栅隔屏设神龛,置祀张伯纪始祖和夫人涂氏神牌。
  后正堂柱楹联: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八闽业绩四海归心”。
  “怀祖乾坤大,敬宗世泽长”。
  前堂柱楹联:
  “追思念先祖,耿耿爱家国,
  平生驱外夷,名刻垂千古”。
  “念祥符先祖,威震百粤十州。
  冀太尉后昆,声播五湖四海”。
  “梁山荟萃灵地,丹灶回峰太慰堂。”
  “修修建建,古迹名胜神州故土,
  写写拙拙,墨华硕颜邹鲁之乡”。
  碑文:”咫尺地,千秋伟业。
  丰碑中,百世宗亲。“
  祠堂内至今仍保存着南宋绍兴二十年时的石香炉,青石獅等文物。
  祠堂前有条溪南村通往到县城的水泥路,从太尉堂前经过,路面宽七米,交通十分方便。
  中营太尉堂重修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评。赞扬张氏宗亲办了一件大事。
  太尉堂于1992年5月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武伟、张志芳收集整理
  2017.5.1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