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87
颗粒名称: 人物春秋
分类号: K825
页数: 26
页码: 313-3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农民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林开成的事迹。林开成在军队服役19年后转业回到家乡,被安排在县体委任副主任,后担任主任,为漳浦县的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注重推进农民体育发展,组织举办多场大型农民体育赛事,成立县农民体育协会,并在全县各乡镇场、建制村建立农体协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民就近健身提供方便,全县农村常年参与体育活动人口达到35万人。此外,他还推进职工体育持续活跃,组织举办职工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林开成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地方 体育事业 漳浦县

内容

不忘本色发挥余热——记县农民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林开成
  陈桂味姚鸣声
  在漳浦县农民体育协会,每天都能看到一个70岁出头的老者在那里值班忙碌,他就是一个将上半生献给保卫祖国的蓝天,下半生为家乡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原县体委主任林开成。
  1946年,林开成出生在旧镇浯江村,位于紫薇山下的浯江村是一方人才荟萃的热土,明嘉靖进士、探花林士章,明嘉靖进士林一新,明万历进士林汝诏等一批名人文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然而,在紫薇山下生长的林开成却没有成为文人,因“文化大革命”而辍学的林开成,于1968年3月应征入伍,到武汉空军部队当上一名战士。在部队的19年中,林开成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1979年被选送到北京空军学院学习。1981年,调往空军广水医院任政治教导员、
  党委常委、政治处主任。当战士时,被评为五好战士;任指导员时,被部队树为优秀指导员;他所在的连队被武汉空军、武汉空军后勤部、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他个人出席武汉空军、武汉空军后勤部“三学”先进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奖励;1978年9月,林开成出席空军“三学”先进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他在空军广水医院任政治处主任时,医院政治处被武汉空军评为先进政治机关。
  1986年,在军队服役19年的林开成转业回到家乡,被安排在县体委任副主任。一个副团职的干部,在部队服役时多次受到奖励,还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然而回到地方后,却被安排在体委这个“清水衙门”担任副科级的领导。一些亲朋好友不甚理解,建议他找组织反映,调整到一个好点的单位。但林开成对此却坦然处之,愉快服从。他认为部队与地方是两个概念,自己在部队里立功受表彰,那只能说明过去,如今回到地方工作,就要一切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就这样,林开成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在体委这个“清水衙门”,从副主任到主任,一干就是20年。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漳浦县的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添上浓浓的一笔。
  推进农民体育蓬勃发展:当时,漳浦县的农民占全县人口的80%左右,但农民体育却长期是个弱项,为了倡导全县农民群众崇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形式,在林开成与体委其他人员的倡议与推动下,1988年,由县体委牵头组织,举办了两场大型的农民体育赛事,一是6月18日,在鹿溪桥闸(土桥头)举行漳浦县首届龙舟竞赛,有7个乡镇组队参赛;一是12月28日至1989年1月1日,举办漳浦县第一届农民运动会,17个乡镇场
  的260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篮球、排球、拔河等6个项目的比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漳浦县农民体育开展得最轰轰烈烈的一年。为了乘势推进全县的农民体育,漳浦县也在这一年成立县农民体育协会,林开成被推选为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对于这个不是“官”的官,林开成十分热心,他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每年总要安排出充足的时间,到各乡镇场检查督促农民体育工作,组建乡镇场及建制村的农体协组织,在他的努力下,漳浦县率全市之先,在全县的23个乡镇场、284个建制村建立农体协组织。他还积极地协助各乡镇场及相关部门,在全县农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过连年的努力,至今,全县农村已有篮球场283个,健身路径276条,各建制村也都建设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场所,为农民就近健身提供方便。全县农村常年参与体育活动人口达到35万人。每年,全县的农民体育赛事此起彼落,如火如荼。1991年,漳浦县组队参加漳州市第一届农运会5个项目比赛,获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16枚;1994年,漳浦县组队参加漳州市第二届农运会6个项目比赛,获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6枚;1998年,漳浦县组队参加漳州市第三届农运会8个项目比赛,获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16枚。漳浦县还在2002年承办漳州市第四届农民运动会。
  1991年,湖西乡被评为福建省“百日体育活动”先进单位;1992年,盘陀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湖西、旧镇、长桥、佛昙等镇评为“福建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46个建制村被评为市级体育示范村;2005年10月,县农体协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11月,又被市政府评为(2009—2013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推进职工体育持续活跃: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激发职工积极健身热情,增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林开成在任职期间,十分注重全县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每年节假日的时间节点,林开成都会习惯性地主动与部门联系,组织举办职工体育活动,诸如,在每年的3月,与县妇联联合举办三八节妇女体育活动;在“五一”劳动节期间,与总工会联合举办职工运动会或单位单项体育比赛。其中,1996年6月,由县体委与税务部
  门联合主办,组织举办“税务杯”县直机关首届职工运动会,县直机关9个代表队、880名男女运动员分别参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象棋、拔河等项目的比赛。2001年4月,组织万名职工开展“申奥运全省百万职工体育运动月”系列活动,期间,全县共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各种体育竞赛375场次。2004年,举办庆五一·职工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有40个代表队、250名运动员参赛。
  推进学校体育长足发展:漳浦县的中小学学生10多万人,抓好中小学学生的体育活动,引导中小学学生科学健康生活形式,增强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林开成每年的重要议事日程。除指导教育部门抓好日常的学校体育工作外,县体委坚持与教育局配合,每2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同时,根据各校特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中形成一校一特色,诸如漳浦一中、四中的田径项目,达志中学的篮球,田径,漳浦二中、前亭中学及前亭小学的排球、小排球等。
  县少体校是全县训练少年儿童及培养少年儿童体育骨干的一个重要基地,林开成在体委工作期间,对少体校的各项工作尤为重视。他通过广集人才,壮大教练队伍;对业余训练进行改革,实行奖学金制和主教练负责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生活管理等措
  施,力促县少体校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随着少体校的扩大发展,体育设施已明显滞后,林开成想办法筹集资金15万元,对原来室内训练馆进行扩建,将原来只有500多平方米的室内馆扩大至1000平方米;之后,又投入5万元铺设木地板,解决雨天没有训练场地的困难。为解决游泳训练没有场地的难题,他积极向省体委争取资金,总投资200万元,于1998年5月在西湖公园内建成一座50x25的标准游泳池。
  少体校拳击教练郑华原是刘坂中学体育教师,1992年,当林开成得知郑华上体校时,在拳击、散打项目上刻苦训练,还在全省比赛中取得较优异成绩时,为县业余体校开设拳击新课程,林开成便积极联系各相关部门,设法将郑华调到县少体校。并着手组建县少体校拳击队,由郑华任教练。郑华不负众望,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因陋就简,用土办法自建拳击台,培养出全国、省市拳击项目的拔尖体育人才谢龙旺。2006年11月,谢龙旺参加在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拳击赛,获团体57公斤级第5名,达国际健将级,2008、2009年,谢龙旺连续获全国锦标赛56公斤冠军。就这样,县少体校每年向省市体校输送体育人才20人以上。这些人经过严格训练,脱颖而出,涌现了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等一批国家级运动健将,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1992年,县少体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5年,县少体校被省体委评为1991—1994年度福建省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2006年,林开成按年龄界限办理退休手续,结束在体委工作的20春秋。在体委的20年中,他将在部队这所大学校养成的服务人民、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延续到发展家乡体育事业的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使家乡的体育事业在20年中不断地迈上新台阶:在这期间,漳浦县于1988年11月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全国第二批、漳州市首个获得此荣誉的县份,并在1992年顺利通过国家体委体育先进县复查验收;在这期间,漳浦县跻身全市体育大县、强县行列,在1997年漳州市第八届运动会上,漳浦县共获金牌45枚、银牌35枚、铜牌22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市第二名。在2001年漳州市第九届运动会上,漳浦县共获金牌45枚、银牌42枚、铜牌33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再居全市第二名。在这期间,全县体育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在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漳浦县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标准370个,体育场地面积117.2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63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01.2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9平方米。
  在这期间,林开成也因个人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省学校体育先进个人,全省农民体育先进个人,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他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并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回到福建省后,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等省领导接见。
  退休后的林开成并没有赋闲在家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在县农体协担任职务,为全县的农民体育工作,为全县的体育事业发展再做贡献。
  司法战线上的一位巾帼——记第一届全国十佳基层法律工作者林雀
  郑梧桐
  我曾与林雀同事,她时任绥安镇政府司法助理员、司法办主任、法律服务所主任(后升任绥安镇党委副书记)。1995年全国评选十佳基层法律工作者,林雀作为福建省的唯一人选参与竞选,经司法部和首都12家新闻单位在全国开展一次群众性评选活动,林雀从31位候选人中竞选夺魁,荣获全国十佳基层法律工作者这一殊荣。这是多么耀眼的光环,多么鲜艳的旗帜,令全县人民乃至全省人民为之骄傲。荣誉已过二十二载,但她那担当的锐气、拼搏的意志,干练的作风、无畏的胆识、敬业的精神,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而始终难以忘怀。
  林雀原先在镇当妇联主任。1990年,镇党委决定让她担任镇司法办主任时,她思想斗争很厉害,不太想去。当时她想:“我当了12年的妇联主任,工作已经很熟悉
  了,做起来得心应手,一下子转到司法工作,跨度很大,感到生疏,担子也重。”思想斗争到最后,她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还有什么能比党的需要更重要呢?于是,她暗自下决心,不仅要挑起这付担子,而且要把它挑好。
  她上任的时候,镇里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民间纠纷很多,一闹纠纷,人家都去找镇领导,你开会,他就坐在门口等,你出门,他就在后面跟,连你吃饭,他也在旁边缠,搞得领导没办法工作。林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着怎样才能尽快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于是她一边抓紧时间强化学习法律知识,一边走街串巷,上门开展调查研究,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历年纠纷积案。于是,她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攻坚战。晚上查阅卷宗,熟悉案情,白天上门找纠纷当事人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理清纠纷头绪,现场调解处理。三个月时间,风里来,雨里去,50多起纠纷积案全部得到清理。第一回合的突破,领导满意,群众赞扬,更增添了她搞好基层司法工作的信心,同时,她也在工作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
  打这以后,林雀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哪里出现纠纷,就往哪里冲”、“哪里需要法律服务,就把法律送到哪里”成为她心中坚定的信念。一桩桩即将激发
  的“火情”在她手中熄灭,一件件萌发的纠纷在他手中化解,一个个法律需求从她手中送达。由此群众称她是“灭火女将”、“送法阿姨”,同行夸她是“改革勇者”,家人却怨她“妈不像妈”。何以称之?让我们踏着她走过的足迹,寻找那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历历在目的往事。
  “灭火女将”
  民间纠纷就像一把“火”,若不及时扑灭,势必越烧越旺,最终酿成大祸,基层司法人员就得当好“消防员”。
  1991年5月9日凌晨一点,林雀与丈夫老洪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后,只见天空黑漆漆的,借着灯光,看清了东门新村的一位老婆婆正语无伦次地说救救她家的人。原来,她的儿媳晚归,儿子陈某怀疑其妻子有外遇,两个人由动口、动手到拼命。林雀、老洪一听,两人迅速披上衣服冲向东门新村。此时,失去理智的丈夫关死房门后,放火点燃了被子、蚊帐,又揪住妻子的头发往烧红的电炉上靠。房间里烟火弥漫,哭声凄厉。说时迟,那时快,老洪立即撞开房门,林雀猛地冲进去救下女方,两人迅速扑灭了室内火焰。接着,又连夜进行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双方消除了误会,夫妻重归于好。陈某夫妇对一夜没睡的林雀夫妇说:“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就家破人亡了。”林雀与老洪离开这家时,天都已经大亮了。
  1991年6月9日下午,两名壮汉因债务纠纷在城关食品站附近大打出手,一人持菜刀,一人拿铁棍。持刀人被对方泼了一壶开水,身上烫起颗颗水泡,气急败坏,张牙舞爪地扑向对方。拿棍者毫不相让,怒目相向,铁棍挥舞。围观群众100多人,无人敢上前劝阻。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这时林雀闻讯赶到,拨开人群,闯进闹场。有人急喊:“林司法,危险!”她顾不了自己,一个箭步冲到双方之间,一声断喝,如天兵突降,五雷轰顶。两个壮汉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刻一个女人有这样的胆量,完全被她的大无畏精神镇住了,只好放下了凶器。
  1994年4月15日清晨5时许,林雀家门外响起“快救救我家!”,是东门村郑某的母亲,她语无伦次道:“快!快!很多人,围住我家。”说着转身就往回跑。情况危急!林雀快速跑步来到闹事地点。只见郑家周围约有一百多人,手握镀锌管、钢筋铁,有的守在附近的几条巷子里;有的爬到周围屋顶,向郑家扔石头。郑家人躲在房内竭力还击。附近的居民,大部分紧闭房门不敢露面,林雀不顾陡滑,立即登上高处,展开了说服攻势:“我是司法办林主任,有问题找我讲,我负责处理,这样闹下去会犯法的。”这一喊,一部分闹事者暂时停止了冲击。这时,
  有人回话了:“林主任,你赶快走开,我们的事自己解决。”也有的在大叫:“不要理她!”乒乒乓乓的撞击声又起。
  这时,林雀的丈夫洪添加不放心她的安全也赶来了。林雀来不及细想,急忙对他说:“我在这里稳住,你赶快去报告公安分局。”老伴迟疑了一下,叮嘱着:“那你要注意安全。”走了。
  林雀走近部分闹事者。经查问得知,原来鹿溪村民运砂石进城,屡次被郑家等拦阻,引发众怒,相约来教训郑家人。
  正在这时,林雀忽然听到旁边一条巷里传来呼救声:“林主任,救救我!”林雀急忙跑过去。只见几个青年人押着反扭双手的郑母,朝郑家门口奔去。林雀快步追上,趁他们措手不及,一把抢过郑母护在身后。急抢中,林雀挨了几下乱拳,觉得肋骨隐隐作痛。在她舍身护卫下,郑母终于安全地躲进了他人家里。
  而林雀返身又冲向械斗的人群。大声疾呼:“运砂的问题,相信政府一定会处理,再闹下去,要受法律惩罚的。”听到林雀嘶哑的声音,慑于法律威严,闹事者开始退后。但还有个别人在继续胡闹。这时,公安干警赶到了,同心协力平息了这场械斗。此时已是上午九点多了。
  为了防止事态死灰复燃,林雀到附近店铺买了块面包,边吃边走,与有关同志一起赶到鹿溪村。果然不出所料,鹿溪村民的情绪还在激愤之中,见到林雀他们就“呼啦”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不停。林雀与同志们商量后,在村委会及村调委会的协助下,趁热打铁,结合今天的事件,对在场群众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使他们认清了群众械斗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从而逐步平息了他们情绪。接着对有关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处理。至此,一场群众性械斗完全被制止平息了。
  “送法阿姨”
  为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林雀一心扑在工作上,哪里需要法律服务,她就把法律送到那里。
  1992年3月,林雀探知港商翁先生在绥安镇麦市街南侧进行房地产开发,但对旧房拆迁能否在短期内进行存有疑虑。为此,林雀主动上门,她首先讲明了漳浦县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措施,接着介绍了许官巷旧房改造办理拆迁补偿合同公证,用两个月全部拆迁完毕的成功经验。翁先生心里踏实了。6月份,他同漳浦县城建部门确立了合作协议。林雀当即率领法律服务所人员主动担负起联络协办旧房拆迁补偿合同公证的重任。
  在麦市街改造中,林雀从早到晚守在拆迁地,一方面参与协办公证,一方面及时调解纠纷,使大部分拆迁户妥善得到安置,但有十多户人家迟迟不搬,理由是房产权属不清,拆迁户之间发生争执。她配合有关部门挨家挨户地察看,调解疏导。连续十多天起早摸黑,马不停蹄。对房产权一时难以确认的,为他们办理证据保全,将有争议的房屋丈量记录在案,先搬迁,后处理。终于,十几个“钉子户”按时搬迁了。二百多户居民按时搬迁完毕,一万多平方米建筑物拆迁工程如期完成。
  县委领导评价说:“运用法律手段搞拆迁的实践,不仅保障了旧城改造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漳浦县旧城改造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我们要好好学习,推广其成功经验。”
  台商陈先生在绥安工业开发区购置650亩土地建一个工业小区,是漳浦县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当人们问他为何有此举措时,陈先生感慨万分地说:“有林雀这样的法律工作者,我在绥安投资更有信心了。
  原来,陈先生有过这样的经历。1991年陈先生租赁绥安镇招待所办服装厂,并在旁边的池塘上扩建厂房。前几年,谢某承包这里的池塘养鱼,承包期已届满,却继续放养了鱼苗。在台商陈先生填池塘时,谢某咬住谁损坏谁赔偿的理由,大闹陈先生,并提出无理要求,使得扩建厂房无法施工。陈先生一气之下,想放弃投资一走了
  之。得知这个情况后,林雀马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件纠纷,而是关系到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保障台商合法权益,从而吸引更多台商来绥安镇投资的大问题。于是她立即制止了谢某行为,并向他摆开了法律攻势,反复阐明了主客体间的法律关系,明确指出向台商索赔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无理吵闹台商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连续三天,在林雀循循善导下,谢某心服口服,承认了错误。由此,林雀不仅用法律服务留住了陈先生,还激发了他的投资热情。
  1994年的一天中午,70多岁的林阿婆愁眉苦脸来找林雀。原来,她有三个孩子不尽赡养义务,使她生活无着落。林雀心里泛起义愤,怎能如此对待老人?她挽留阿婆吃了午饭,并掏给她50元私房钱,答应明天去帮她调解。
  第二天一大早,林雀就赶到林阿婆家里,召集其三个儿子。一了解,得知阿婆的赡养过去均由三个儿子轮流负责,问题是老人年纪大糊涂了,经常向邻居讲儿子不孝顺。儿子媳妇听了不高兴,觉得反正都是说我们不孝顺,干脆就不给饭吃了。了解了症解所在,林雀向他们反复宣传了《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批评他们这种不对的做法。最后,经协商达成了赡养协议。
  事后,林雀一直牵挂着林阿婆的生活问题。过了一
  段时间,她又进行回访,发现老大、老二协议落实的较好,老三还是不尽赡养义务。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林雀采取了措施:由老三每年一次性拿出一定数额的粮食和现金,分别交给老大、老二俩兄弟来轮流赡养老母亲。这样,老人的生活落实了,林雀也就放下心来。
  “改革勇者”
  绥安镇基层司法工作有了起色。然而林雀并没有把成绩放在心上,她脑海里已被另一个念头占满: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基层司法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进行法律服务改革的“三步曲”出台了。
  1991年11月2日,宣告着绥安镇法律服务所走出“衙门”,上街挂牌为群众服务。这是林雀改革措施的第一步,她的用意就是逐步把法律服务所从“官办”过渡到“民办”,方便群众,从而扭转基层法律服务的被动局面。果然,上街租店挂牌的法律服务所开业以后,群众法律咨询、代书、委托代理等业务大增。
  紧锣密鼓地,林雀又迈开了改革步伐的第二步。她充分认识到,法律服务所能否充满生机与活力,人的因
  素是至关重要的,过去法律服务所“用人政府配,吃饭“大锅端”,干好干坏一个样”。面对这种情况,林雀觉得,只有跳出原有的“圈子”,才有发展的路子。
  林雀本着重人才、重知识、重实践、不看人面、不讲人情、不走后门的“三重三不”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贤选能。很快,来自不同行业的15名法律工作者陆续汇聚绥安镇法律服务所(其中法律大专9名,其中4名取得律师资格;法律中专5名,其它中专1名)。每个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各显神通,业务为此大大拓展。
  法律服务所向“独自核算,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转变后,队伍扩充了,“铁饭碗”打破了,林雀经多方取经,改革的第三步跨出了:在所内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实际效益工资制,分不同岗位和业务种类,按各人办理业务收费量提取个人工资和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由此,大大调动了法律服务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她还制定了“八项制度”,使绥安镇法律服务所成了“门好进,话好听,事好办”的便民机构。
  林雀改革举措为绥安镇法律服务所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妈不像妈”
  翻开绥安镇基层司法工作1992年至1995年成绩
  档案:共调解民间纠纷368件,协办公证、办理见证876件,代书530件,诉讼代理254件,非诉讼代理280件,受聘常年法律顾问45家。服务所业务收入年年比增提升,1992年比增70%,1993年比增35%,1994年比增113%。1995年上半年同期比增48%。
  在林雀的率领下,绥安镇法律服务所一跃成为省级优秀法律服务所。
  林雀为党、为人民呕心沥血,党和人民也给予她众多的荣誉:她多次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有功个人一等奖和基层法律服务先进工作者。被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被漳浦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10月,她光荣地作为全省16位政法战线英雄模范之一,由省委政法委员会组织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英模事迹巡回报告,受到全省政法战线干警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
  面对鲜花、赞美、荣誉、奖章,林雀忘不了家庭的另一半——丈夫洪添加的奉献。
  林雀记得,自从担任司法助理员以来,她一心扑在调解工作上,早出晚归,使得个人家庭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家里的饭食经常是从街上买回的面包、馒头。对此,爱人老洪虽有怨言,但总是理解和支持。每逢纠纷当事人找上门来,他都热情接待,端茶送水。有时自己还未回
  家,是老洪帮着干起调解。特别是三更半夜,他总是陪着赶去制止矛盾激化。
  面对鲜花、赞美、荣誉、奖章,林雀耳边也响起女儿懂事的话语:“妈妈,你平时很忙,经常不在家,现在我临近考试,你在家煮一点好吃的行吗?”那时1994年,那时女儿初中即将毕业,正在温书准备参加中考。
  林雀听了,心里一颤,热泪盈满眼眶。作为女人,她既是人妻,又是人母,可是为了调解工作,自己却没有尽到人妻、人母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么简单的要求,她还能说什么呢?当即答应下来。正当她准备尽一下做母亲的职责和义务时,纠纷又不遂人愿地找上门来:6月3日,阴云低垂,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林雀接报:后港村荔枝园因承包纠纷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群众闹事,双方一触即发。面对焦急万分的当事人,又看看正在认真温书的女儿,林雀向孩子嘱咐了几句,狠了狠心,就跨出了家门。当时她心里默念着:孩子啊,孩子,你是有妈又像没妈,原谅妈妈吧。
  经过几个日日夜夜的忙碌,林雀终于使这场较大规模的群众性闹事得到制止。一波刚停,一波又起,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又大造荔枝园“低产包”的谣言,并煽动群众再一次哄抢瓜分荔枝果。正在这时,林雀接到爱人老洪挂来电话:“女儿由于一日三餐没规律,加上复习功课紧
  张,作息不正常,得了重病。她一直在梦中喊你。”
  林雀听了,一阵心酸: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她却不在孩子的身边。负债感再次袭上心头。然而,哄抢瓜分荔枝果的事件正在发生,必须制止事态发展,维护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她怎么能撒手走开啊!
  林雀在电话里简单地向老洪说明情况,交代老洪赶快送孩子到医院治疗后,就义无反顾地赶到纠纷现场。纠纷处理了,事态平息了,林雀这才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望着女儿那憔悴的脸、向她伸出的双手,林雀倍感心疼……
  林雀就是这样,为了大家,牺牲了小家。她运用法律武器,平息了一件件纠纷,化解了一桩桩矛盾,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奉献出一片深情……
  司法部1995年第8期《人民调解》刊物,以林雀肖像作为封面人物并给予写意:
  南国的熏风,
  吹拂着她柔润的发丝,
  清新雨露
  浸润着她恬静的爱心。
  曾经,她用三个月的时间
  清理了常年积压的五十多起纠纷,那一桩桩
  的矛盾,是难涉的旋涡,
  一件件的纠纷是风风雨雨。
  多少次,她在刀光棍影里周旋,
  多少次,她用身躯护住被围攻的群众,
  她把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当作办公地点,
  调解纠纷,难分黑夜、白天
  巾帼里她有情、有胆、更有识
  须眉男子也常发出弗如的慨叹。
  林雀是司法战线上一位值得崇敬的英模,荣誉已过二十二载,但留在大地上的足迹坚实而永恒,在记忆的眉眼里飞扬。如今,她虽已退休10多年了,但仍继续领办绥安法律服务所,每年调解民间纠纷或参与民事诉讼上百件,为人民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坚守一方热土。向您致敬,林雀!
  怀念刘丙火校长
  刘甘泉
  一九五〇年春,漳浦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委任刘丙火为校长,开办西林初级小学(一九五三年秋季校址迁到后厝社,校名改为北坂小学)。西林解放初是北坂乡一个自然村,与时属东山县第四区(古雷区)的港口村为邻,是漳浦县与东山县交界边界社。
  办学之初,一无所有,刘校长听从上级号召,不畏困难,白手起家办学。没有校舍就借用葛里村祠堂《世德堂》为校舍,没有课桌椅就发动乡亲捐献木板,制作简易课桌椅,同时收集部分原民校用的课桌椅,以及部分学生自动带来板凳;刘校长从家里搬来一套办公桌椅和一个挂钟,出资购买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托人购置一口铜钟,挂在走廊层架之上,就这样因陋就简解决了校舍、课桌椅等问题,草创办学。
  开学时,学生有30多名,这些学生来自北坂、中科、后厝、葛里、崎厝、马湖、西林等村社,年龄相差很大,有
  的已是15、16岁,有的只有5岁6岁,文化基础也不一,有读过私塾,有上过小学,多数是目不识丁刚跨入校门的农家子弟。据此,刘丙火校长采取因材施教办法,把学生分为一、二年级二个班,凡曾上过小学一年级,读过私塾,年龄较大的学生分在二年级,其余学生分在一年级。此间,县政府文教科只派刘丙火一人担任校长兼教员,他一人要安排轮流教授两个不同班级语文,算术,批改30多名学生作业,掌握上下课时间敲钟,真是名符其实的校长兼校工,教书兼敲钟。
  第二年入学学生和班级增加,上级尚未增派教员,校长一人忙不过来,曾请本村刘敦仁同志帮忙教授一年级课程,时间很短,敦仁同志在乡里有其他任务,为保证学生正常上课学习,校长就从杜浔镇正阳村请来郑文蔚老师到校帮忙,郑老师文化程度较高,教学认真,要求严格,他是外地人,一天三餐都在丙火校长家里用餐,校长还从自己领取月米(工资以大米拆算,故称月米)中分一部给郑老师拿回家。同时向葛里村村民刘克承借一块一亩多农地,带领学生种地瓜、花生等农作物,以弥补郑老师收入,使郑老师安心教学。
  后来,县文教科分配洪亚忍(女)老师来校任教。郑老师未满一年请辞离校。洪亚忍老师多才多艺,教书、唱歌、排练文艺节目,她日夜住在学校,时间较充裕,校长
  就开始安排增设中午班、夜校班,请葛里村刘友才同志协助管理兼教夜校班,学员以男女青壮年为主要对象,既学文化,又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即为农村扫除文盲打下基础,也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解放初期,除教书外,有很多中心任务需要丙火校长配合完成。例如北坂乡面临后江大海,是漳浦县海防前线之一,为防匪特破坏和防坏人下海潜逃投敌,有一段时间,夜间由民兵在后江海边巡逻放哨,白天由校长带队或安排学生在路口查“路条”(农会开出的外出证明),检查没有“路条”、身份不明和形迹可疑的人,参加查“路条”的有年纪较大的刘照明、刘典玉、刘福顺、卢洁珠(女)、刘卷甫、刘川良等10多位同学。刘校长还受接受上级政治任务,经常到各村社书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警惕,巩固海防”等宣传标语。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先在显要地方,尤其是村口,路口民房墙壁上刷好白灰粉,然后在晚上带上年纪较大的同学,有的扶竹梯,有的用手电筒照明,逐村逐社书写永久性的红色大标语。土地改革期间,土改工作队经常在晚上到各村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改革,工作队多数是北方人,不会讲本地话,刘校长再忙也要义不容辞当翻译,配合工作队宣传党的政策,他身兼数职(义务),尽职尽责。抗美援朝期间,刘校长发动学生写信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一向很有意义的活动,既教育学生爱国拥军革命思想,也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丙火校长,出身农家,解放前云霄师范毕业。为人忠厚老实,热爱教育事业,一生在农村小学教书育人岗位上辛勤耕耘40多年,直至退休。他从不求名求利,无怨无悔。他无论在西林小学,北坂小学、城外小学或是其他小学当校长或当教员,都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治学严谨,克己待人,视学生和同事为亲人,堪称师德楷模,深受学生和同事爱戴和尊敬,也受到上级和社会好评。2004年9月22日,刘丙火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0岁。至今,刘校长虽然逝世多年,但北坂村民及同志同事仍然十分想念他。他的故事还在北坂传流,他将永远活在北坂村民心中!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