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山海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70
颗粒名称: 创业山海间
其他题名: 记林炳坤委员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235-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炳坤是一位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他在霞美镇创办了浓缩蚝油工厂和金公山茶场,实现了山海间的创业梦想。他在商海中勇闯多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最终凭借诚信、创新和实干精神,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他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创业者的坚韧和智慧,也展现了一个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林炳坤 漳浦县

内容

都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霞美林炳坤既乐山又乐水,情怀山海间,创业山海间。
  提起九坤(林炳坤乳名),霞美人老幼皆知。九坤创办的浓缩蚝油工厂,在周边乡镇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近二十年来,九坤蚝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销往多个国家,在蚝业同行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敢闯敢拼的九坤并没有满足于此,近十年来所经营的金公山茶场不断发展壮大,金公山茶场制茶工艺严格按照武夷山岩茶标准,其生产的岩茶味醇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茶场逐年发展越办越好。
  (一)勇闯商海
  1965年林炳坤出生于霞美镇中社村江边社的一户普通农家,父亲是霞美水产站职工,林炳坤对水产品从小耳濡目染,由于当时家境比较贫困,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6岁那年正读初中二年级的林炳坤辍学顶替父亲到水产站打工,但只工作一年,水产站关闭,人员全部下岗。
  八十年代初,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青年林炳坤发现养蚝有很大市场前景(国际标准叫“蚝”,我们国内有“海蛎”、“牡蛎”、“珠蛎”、“蚵”“蠔”等多种叫法),于是收购了霞美本海石条附苗养殖海蛎并销售,开启了第一轮的创业之路。鲜海蛎哪里有销路就销到那里,年复一年,慢慢地念懂了生意经,增加许多见识。1986年,有了几年营销经验的林炳坤开始独闯漳州市场,先是搭乘载客的“客车”,携带上百斤蚝去漳州市场销售,在销售过程中,林炳坤以诚信和货真价实,很快赢得消费者和同行小贩的信赖,销量与日俱增,一些商贩要林炳坤“放批发”,让利益与他们均沾,生意达成双赢。在漳州市场林炳坤发现广东蚝干的销路很好,鉴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他立马前往广东了解蚝干批发市场行情,认准这条门路后,即刻回来筹备。当时都是靠自然晒干,没有购买烘焙设备,下雨天则寄在冷库,由于经验不足,1989年春夏季,收购过量,雨天寄在冷库的蚝肉全部变质臭掉,因此欠下7万多的债务。面对债主要债,本地市场眼看没办法做下去,于是林炳坤转到附近六鳌半岛收购花蛤往漳州、厦门销售,赚到了钱就开始一笔笔的理清债务。到了1992年债务还清,三十而立的林炳坤也卸去压在心中的石头,从这件事,乡亲们都称赞林炳坤诚信可靠。
  1993年生意好转后,林炳坤与他人合伙经营吊养牡蛎、近海滩涂养殖花蛤。眼看丰收在望,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林炳坤苦心经营的养殖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二十多万血本无归。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林炳坤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考琢磨,今后出路何在;他将所想到的门路逐一列出,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做鲜蚝。凭借之前做蚝的经验,心想只有出去看看才能突破困境。1997年,广东的朋友告知,今年广东的海蛎质优价廉,可以来广东看看。于是林炳坤带着家里唯一的10元钱,独自南下广东,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二)创业山海收获成功
  广东粤东沿海各县,养殖很多海蛎,林炳坤找到朋友商定收购海蛎事宜,谈好今天收货明天付款,说干就迅速行动,第一天货发到莆田涵江市场,天还没亮老板就打来电话说:“炳坤你的货很好,小贩都要你的货,请多发一些”,炳坤问卖多少钱?老板说卖7元钱,听到这个价格兴奋得睡不着觉,一市斤4元购进7元卖出,利润就这么可观,林炳坤又找到希望,又从丰厚的利润中找到做生意的激情,在朋友的配合支持下生意越做越大,一年下来不但补上了以前的损失而且还有新的积累。
  1998年,有本钱了,思想上有了更多的生意注入。每年农历3月,是海蛎膘肥季节,鲜海蛎肉一般都是发往全国各地水产市场做为海鲜销售,夏季海蛎太肥,鲜肉不好保管,鲜度不够不好吃,因此肥海蛎在市场上销路并不太好,林炳坤看到这种情况,就开始琢磨能否找到一条新的门路,——加工海蛎干。他敢想敢干,经过学习研究海蛎加工知识,在1998年4月,加工海蛎干的小作坊已经初步成型,同年8月已经实现可观利润。朋友向林炳坤询问加工海蛎干的利润,林炳坤从不对朋友隐瞒,直言说:“可以,利润很好”,朋友多人想试试看,林炳坤坦率地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连销售门路也帮。说到做到,一传十,十传百,好多朋友都做起海蛎干生意,传到漳州市沿海县市乡镇有养殖海蛎的乡镇都开始加工海蛎干。加工的人多了,产生的蚝汤也就多了起来,作为下脚料的海蛎汤,如果乱倒就会污染环境,于是林炳坤决定专门收购海蛎汤来加工熬成耗油,变废为宝。他的这个想法,得到同行的支持和很高的评价。他的真诚,实干带动一方经济,为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003年3月,林炳坤成立了漳浦县九坤蚝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霞美镇党委政府、中社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厂址选在霞美溪畔,建厂用地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他购进浓缩锅十八口,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完整的生产技术。
  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到2016年厂房车间不断扩大,拆除简易搭盖厂房,盖起标准化厂房及购进更先进设备。自从有了九坤蚝业公司的收购,牡蛎汤变废为宝,霞美沿海村里的腥臭味没有了,空气清新了,一举多得,惠及千家万户,这就是霞美朝阳产业。林炳坤有了丰厚的回报,但他并不停留在蚝业所取得的成功上,而是把目光瞄准在与海截然相反的新产业之上。2005年初,经友人牵线,以股份的形式参与金公山山地开发,创办金公山茶场,生产茶叶,山海两手抓,蚝油茶叶一起上。
  金公山茶场位于梁山山脉西南段的南坡上的坳地间,海拔800多米(主峰海拔956米),茶场地势独特,四季云雾缭绕,没有污染源,远离村庄,少有人烟,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生长。金公山茶场山坡地面积有2千多亩,实种茶面积300亩左右,种有肉桂、水仙、金观音、金萱、凤凰单枞等品种,并载种植30亩左右的红豆杉、桂花、楠木。尚有相当面积的山地是天然灌木丛生的疏林地。
  林炳坤乐山,对山的事业情有独钟,对茶叶有着深深的热爱,十年如一日,奔波在茶场山涧之中。有了金公山茶场之后,他将近半时间精力投入山地开发、茶园品种更新上来,从种苗采购到茶苗定植、从师傅的引进到产品品质的鉴定,他都亲自过问,亲自去做,事必躬亲。
  有关茶的生产全过程,他以前是门外汉,但出于对新事物的探索求知以及敢闯的精神,今天他也能条条是道讲起“茶经”来。金公山茶叶以质地纯正、价格合理被客户所接受,市场销路看好。
  (三)家有“四朵金花”
  林炳坤每次说起自己妻子,脸上总是泛起幸福的笑意。妻子名叫林兰花,与林炳坤同村又同龄。妻子始终认定丈夫是个诚信可靠的汉子。在丈夫生意失败时,兰花全力支持他、鼓励他;在丈夫生意繁忙时,她尽心尽力操持家务,分工茶场经营事宜。妻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精明能干,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是乡亲邻里皆知的贤内助。林炳坤夫妻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已牵手走过三十多个春秋。
  婚后夫妻俩育有“四千金”。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今天的人们都相信成才的女子胜于男。家有“四千金”,胜于金山银山,夫妻俩十分明确尽力培养四位女儿成才。“四千金”们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殷切期盼,个个都考上大学,人人都是大学生。
  (四)诚信才是根本
  三十多年来,山海创业的辛勤付出也为林炳坤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的林炳坤已成为霞美镇颇有名气的经济能人,还曾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但是林炳坤依然低调做人,认真办事,坚守道德标准,20多年来与国内外客户打交道、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与乡亲邻里打交道,都以诚信厚道为准则,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彬彬有礼,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而在妻子女儿的眼里,林炳坤则是顾家爱家的好丈夫好爸爸。
  山海创业一路走来,林炳坤懂得感恩,他知道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富民政策落实指引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亲、合伙人的厚爱和信赖的结果。
  山海创业一路走来,林炳坤也一路热心公益事业,近二十年来,在县政府、县政协和县商会所组织的募捐赈灾活动中;在家乡修桥铺路、祠堂庙宇修建捐资赠物活动中,林炳坤各类捐资达100多万元,尽其绵薄之力,积极响应支持公益事业。
  山海创业一路走来,林炳坤也一路热情参于政协的各项活动,在县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2003年1月至2017年2月)任职期间,提交委员提案12件;通过人民政协统一战线平台,广交委员朋友;从中学习到多方面知识,尤其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收获很大。总之,林炳坤担任三届县政协委员,是合格称职的,时任政协主席杨国华如是说。
  林炳坤创业山海间,乐在山海间。至今初心不改——艰苦奋斗,不断攀登,努力向前,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林惠云
责任者
林炳坤
相关人物
杨国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