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坚守一方,四十年成就辉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69
颗粒名称: 四十年坚守一方,四十年成就辉煌
其他题名: 记陈通元委员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229-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通元是一位在医疗领域默默奉献了四十年的内科副主任医师。他1954年4月出生于深土镇东吴村,大专学历,曾任旧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在1977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漳浦县医院工作,并于1980年5月调到旧镇卫生院,从此开始了他在旧镇卫生院的四十年职业生涯。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他坚守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乡村百姓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和赞誉。在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热情接诊每一个患者,耐心倾听病人诉求,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他曾在医疗改革尚未施行的情况下,带领医疗小组深入全镇30个大队、场,为群众检查身体、诊疗疾病,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陈通元医生的医德医风和医疗技术水平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一生为旧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旧镇人民的健康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陈通 漳浦县

内容

陈通元,男,1954年4月出生。深土镇东吴村人,大专学历,原旧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漳浦县政协第十一、十二届(2004年1月—2011年11月)委员。2014年5月退休,退休后受聘于旧镇中心卫生院,继续服务旧镇人民。
  陈通元1977年7月龙溪卫校毕业,即由组织分配到漳浦县医院工作。1980年5月被调旧镇卫生院。从此,陈通元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旧镇卫生院,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为旧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旧镇人民的健康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全心全意为乡村百姓服务,以其高尚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广大人民的爱戴和赞誉,也得到县卫生局、本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好评。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一九八五年考取“北京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院”中西医结合班学习三年,取得毕业证书。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急诊、危重病抢救与治疗”培训班。到解放军一七五医院学习进修,使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医疗操作技术显著提高,任职资格由医师、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不断攀升。
  在医疗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热情接诊每一个患者,耐心、不厌其烦地倾听病人诉求,力争做到了解病情详细全面,体格检查仔细周到,病人咨询有问必答,有疑必解,加强医患沟通和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医疗改革尚未施行,农村存在缺医少药情况,医院组织医疗巡迥小组。陈通元医生受院部委派,带领医疗小组历时3个月,风雨无阻,深入全镇30个大队、场。走村入户,为群众检查身体,诊疗疾病,方便群众就医,减少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融洽医院与农村群众关系,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与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医师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身相传。“医者父母心“,在基层卫生院,面对最普通群众,要有”待病人如亲人“的心态,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一丝不苟地为其诊治。曾有城外村一蔡姓老伯,夫妇年逾七旬,膝下无子女,生活靠政府救济及亲友资助,一九八三年,蔡老伯患病,邻居代求医,陈通元医生了解情况后,马上随来者前往给予诊治。经检查,该患者得的是肺结核伴大量胸腔积液,而且肺部感染,致咳喘频频,呼吸困难,行动困难。无子女照顾,住院治疗极为不便。于是,陈通元医生每天主动上门为其服务,注射点滴,抽取胸腔积液,历时一个月,直至病情稳定。由于蔡老伯经济本就十分困难,得此大病更是雪上加霜,医药费无力支付,故提出放弃治疗。为使蔡老伯安心治疗,通元医生掏腰包为其代缴医药费欠款,而且还给予生活资助直至痊愈。
  1991年5月,赤土乡溪东村鼓致山村一产妇,因患脓肿,高烧不退3天,家属前来求诊,请求出诊。溪东的鼓致山村地处大山之上,交通不便,病人产后身体非常虚弱,若运送到旧镇,途中会发生危险。此时救人要紧,陈医生把个人得失,艰难辛苦都置之脑后,马上准备应用器械药品,骑车(自行车)爬山4个小时才到达这位患重病的产妇家。经检查,该产妇患背部脓肿,体温41℃,有脓毒血症,病情危急,即刻给予消炎退热抗感染,打点滴,稍后又执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陈医生一直守候在患者跟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直至下午六时,患者体温正常,病情稳定,嘱当地村医予以继续治疗后,当晚九时才回到卫生院。这位产妇患者康复后,其家属十分感激,千谢万谢感恩载德,视陈医生为亲人,每年往来不断。
  以院为家,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努力维护集体利益,为伤病员着想。上世纪九十年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院部分医生选择“停薪留职”,自开诊所,使院内日常诊疗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来诊患者找不到医师,医疗秩序严重受损。此时,院领导把医疗工作任务交给陈医生承担。在医生减少、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陈医生与在院医务人员一道,放弃所有休息日,凭着对卫生院这个“家”的热爱和对病人的满腔热情,夜以继日坚守,在每个岗位上使医院的全盘工作得以有序正常进行,成功抢救和治愈多例“脑中风、心衰、呼衰、肾衰、心梗、严重农药中毒病人,使旧镇卫生院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大幅度提高,就诊者不断增多,邻近乡镇场如霞美、深土、赤湖、六鳌、赤土和竹屿的群众多慕名前来求诊。
  2002年。陈通元被提拔为旧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在院长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协助院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管理制度,从病人接诊、治疗,医疗文书书写、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护理质量、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严格要求,力争规范化,让病人及家属放心,社会满意。为使本院医疗工作质量提高,适应卫生改革新形势,满足就诊病人所需,亲自主持垂危病人的会诊、抢救,疑难病案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促进医患沟通理解,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使医院公信度提高,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医疗第一线,积极培养医疗技术新生力量,热情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临床医疗工作,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通过学术讲座,组织病例讨论,院内院外会诊,诊疗技术操作指导以及带班培训。多年来,带教学生三十名,今大多成为医院科室的医疗骨干或优秀的乡村医生。
  认真履职,积极建言,为民生、为事业大胆鼓与呼。陈通元是漳浦政协第十一、十二届(2004.1—2011.11)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积极参加政协各种活动和会议(如一年一度的全会、专题调研、政协横向联谊活动等)。他能立足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撰写委员提案。其历年所提的提案都比较充实。其中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在全县主要集镇建设垃圾处理场的建
  议》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2014年5月退休前后,曾有多个医疗单位欲高薪聘请,都被婉拒,而乐于接受本院反聘。“在本单位工作三十多年,有着深厚感情。乐于为他多做些有益工作”。陈医师如是说。
  从医四十年,接诊达三十万人次,虽未有轰轰烈烈壮举,也没有精尖学术成就,仅凭对职业的热爱,忠诚。今天的陈通元医师,仍然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继续行进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陈通
相关人物
谢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