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42
颗粒名称: 水利建设
分类号: F303.1
页数: 41
页码: 39-7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的八座中型水库和朝阳引水渠的概略,重点介绍了眉力水库和石过陂水库的建设历程、工程规模、投资、续建配套加固、灌区渠道工程、灌溉效益范围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水利工程对漳浦县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饮用水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防汛抗旱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最后附上了眉力水库管理处历任领导表。
关键词: 农业 基本建设 水利建设 漳浦县

内容

编者按:
  至1994年,漳浦县有八座中型水库和一处引水渠长37公里的中型引水工程。他们是眉力水库、石过陂水库、梁山水库、后井水库、石过陂水库、赤兰溪水库、杨美水库、祖妈林水库、澎水水库和朝阳引水渠。这些蓄水引水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之后,为漳浦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饮用水发挥巨大作用,为防汛抗旱发挥巨大作用。这些水利工程已经历了一个甲子或五十、四十年,最慢建设的澎水水库,也经历了25年。回忆当年,在生产力低下,机械稀少奇缺的大环境下,靠的是“人海战术”,肩挑手推,移山填沟,场面气壮山河。广大民工靠革命精神,用血汗筑就一座座利国利民的水利设施、民生工程。工程及历届工程管理人员应值得漳浦人民铭记。人们应该对这些伟大的民生工程心怀敬畏之情,对长期坚守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库区大坝附近“水库管理处”的干部职工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基于这些想法,为弥补县志所不能及,水利志尚未编写的这个时段,政协文史委与县水利局林耀东同志约稿,林耀东欣然应允,着手整理。林耀东是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水利技术工作队队长、主任工程师,从事水利工作已40多年,他所掌握的技术数据翔实可靠。为存史咨政,现录其中型水库概要刊载于下。
  编者
  2017年9月27日
  漳浦县八座中型水库和朝阳引水渠纪略
  林耀东
  一、眉力水库建设60年纪略
  眉力水库位于浯江溪支流上柳溪、赤土乡溪东村眉力自然村。工程于1957年10月正式动工,1958年6月建成。库区淹没耕地1100亩,移民476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为漳浦县首座中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85平方公里,总库容2072万立方米,正常水位以下库容1940万立方米(挂闸)。主、副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最大坝高25.5米,坝顶长175.5米,坝顶宽5米,副坝最大坝高14.4米,坝顶长999米,坝顶宽5米。输水涵洞位于主坝右侧,长度109.2米,砌石箱涵,宽1.3米,高1.5米,衬套钢管直径1.1米,设放水孔1孔,孔径0.8米,配斜拉式闸门启闭,最大输水能力为5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副坝中部偏右侧,为有闸
  实用堰,设闸9孔,每孔净宽5.4m,总净宽为48.6m,闸板为钢筋混凝土,高2米,最大泄洪量为348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总投资2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8.1万元)使用劳力193.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15.84万立米(其中石方7.06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1980年输水涵洞衬套钢管,管径1.1米。1981年8月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容量250千瓦。1970年朝阳渠建成后引水入库,多年平均可增加蓄水1374万立方米。1992年溢洪道九孔闸配套平板闸门,闸板高2米,增加蓄水量400万立米,达到正常库容1940万立米。1961年主、副坝培厚加高1.6米,坝体灌浆防渗。1977年保坝扩建,主、副坝采用骑马式加高4.7米。1984年主、副坝再次进行防渗、灭蚁灌浆。2009年眉力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04万元。加固项目有:主坝坝体、坝基采用冲抓式开槽灌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两岸坝端岸坡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副坝采用振动沉模混凝土防渗墙;主、副坝坝面整治;溢洪道进口段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加固,更换水闸启闭设备;新建输水隧洞长236.4米(其中洞身长193.7米),隧洞段采用钢筋砼衬砌,出口段钢板衬砌,管径1.6米,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进水闸门采用
  钢闸门,配套1台卷扬式启闭机;原旧输水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眉力水库灌区渠道工程。总干渠从水库涵洞出口至坡内长4.5公里,流量3.2立方米/秒。干渠终点分左右干渠:左干渠经山仔、小境、山边、深土至大店,渠长16公里,流量2立方米/秒;右干渠经港西、跨过浯江溪,又经后垄、浯江至苑上,渠长8.3公里,流量1.2立方米/秒。干渠建筑物102座,其中较大的砌石渡槽7座,总长476米。
  灌溉效益范围为赤土、旧镇、深土、六鳌4个乡(镇)25个村,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对改善沿海地区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附:眉力水库管理处历任领导表(见附页)
  二、石过陂水库建设60年纪略
  石过陂水库位于佛昙溪上游、马坪乡仙都村境内。工程于1958年6月动工,1959年3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467亩,移民257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发电。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总库容1530万立米,正常水位库容1100万立方米。主、副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高24.7米,坝顶长228米,坝顶宽6.7米,副坝最大坝高5米,坝顶宽4米。输水涵洞长91.8米,砌石箱涵,宽0.9米,高1.45米,衬套钢管直径0.8米,放
  水孔2孔,孔径0.45米和0.5米,最大输水能力为5立方米/秒。溢洪道为无闸宽顶堰,净宽38.9米,最大泄洪量132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总投资230.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64万元),使用劳力114.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97.2万立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1959年受台风袭击,迎水坡受冲刷,塌坡面积460平方米,采用开挖回填土修复。1973年4月受台风袭击,迎水坡受冲刷,塌坡面积430平方米,采用开挖回填土修复。1977年10月保坝扩建,主坝采用戴帽式加高0.7米,防浪墙加高0.6米,迎水坡翻修加固。1999年10月受14#台风袭击,主坝迎水坡受冲刷,塌坡面积350平方米,采用开挖回填土修复、坝体补强灭蚁灌浆。2004年主坝进行劈裂灌浆,坝顶渠道采用混凝土三面衬砌防渗。1981输水涵洞衬套钢管,直径0.8米,建坝后电站1座,装机3台,容量275千瓦。2013年石过陂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155万元。加固项目有:主坝坝基采用帷幕灌浆,坝体高压旋喷防渗墙,副坝灌浆防渗,主、副坝坝面整治,坝顶渠道改建为铺设钢管,管径1.1米;溢洪道进口段基础高压旋喷防渗,溢洪道整修加固及跨溢洪道渡槽改建为架设钢管;新建输水隧洞长190.7米,隧洞段采用钢
  筋混凝土衬砌,城门型宽1.6米,高1.8米,出口段用钢管衬砌,管径1.5米。进水口为岸塔式分层取水口,进水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套卷扬式启闭机;原旧输水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石过陂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原干渠长21.8公里,流量2立方米/秒,渠线从涵洞出口向西南经仙都、顶厝到岑下转向东北环绕前亭至桥头村。1989年从顶厝渡槽出口改弯取直兴建基里山隧洞长1662米(其中洞身1112米),缩短弯段7.8公里,现干渠长为15.6公里。主要建筑物73座,其中较大的石渡槽1座长200米,隧洞1处,长1112米)。
  灌溉效益范围为前亭、佛昙,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含赤兰溪水库)。
  三、梁山水库58年纪略
  梁山水库位于鹿溪上游、盘陀镇割埔村山上自然村。工程于1959年12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485亩,移民334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其中流域内9.67平方公里,引外流域水晶场水库6.8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038立方米,正常库容807万方立米。大坝为均匀土质坝,最大坝高24.45米,坝顶长310米,坝顶宽4米。输水涵洞长93米,砌石箱涵,宽0.7米,高
  1.2米,衬套钢管宽0.6米,高1.0米,放水孔1孔,孔径0.5米,转动门盖式启闭,最大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为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净宽23米,最大泄洪量232.3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投资118.4万元(国家投资),使用劳力18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2.9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1962年因大坝出现渗漏,在迎水坡夯填粘土斜墙。1964年背水坡压载加固及设置斜卧式倒滤。1965年背水坡在294.1米~300米高程间设17道“Y”型导渗沟。1974年1月建成二级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1200千瓦。1979年实施保坝加固工程,大坝戴帽加高0.7米,溢洪道侧墙加高0.7米。1979年5月建成一级电站,装机2台共400千瓦。1985年输水涵洞衬套钢管,洞高1.2米,宽0.7米。1990年建成坝后电站,装机1台容量100千瓦。1998年大坝迎水坡重新翻砌,并在289.1米高程增砌一道挡墙,增强坝坡的隐定性。2005年大坝进行应急除险加固,实施:大坝防浪墙加高、坝面整治,溢洪道进口段扩宽,输水涵洞放水启闭设备更换为斜拉式,启闭机房改建,防汛公路铺设混凝土路面。2013年梁山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270万元。除险加固的项目有:大坝坝基采用帷幕灌浆,坝体高压旋喷防渗墙,坝面整治;溢洪道扩宽,扩
  宽后进口段堰顶宽28.6米,新建跨溢洪道交通桥;新建输水隧洞长291米(其中洞身长246米),洞身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出口段用钢板衬砌,管径1.8米,进水口为岸墙式进水口,进水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套1台卷扬式启闭机;原旧输水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梁山水库灌区渠道工程。高干渠3条长6.4公里,设计流量2立方米/秒,低干渠1条长14.6公里,流量1.6立方米/秒。低干渠从梁山三级电站尾水起途经过溪、和坑、西山、大埔、后营至坑内。主要建设物42座,其中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渡槽3座共长44米,暗涵1座长153米。
  灌溉效益范围为盘陀镇,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2009年从水库铺设输水管道至县城二水厂,管道长19.6公里,设计日供水5万吨,作为县城供水的第二水源。
  四、后井水库建设58年纪略
  后井水库位于鹿溪支流龙昙溪、杜浔镇过洋村。工程于1959年9月动工,1960年2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400亩,移民67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库容218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05万立方米。大坝为均匀土质坝,
  坝高27.5米,坝顶长287米,坝顶宽4.5米。输水涵洞长158米,砌石箱涵,宽1.1米,高1.6米,衬套钢管直径0.9米,设放水孔2孔,孔径各为0.6米,配转动门盖式启闭,最大输水能力4.05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净宽25.3米,最大泄洪量187方立米/秒,尾部为消力池消能。
  水库主体工程投资831万元,使用劳力41.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807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工程。1961年两坝端迎水坡与山坡接头进行贴坡防渗,背水坡开沟导渗,坝面3条与坝轴垂直的裂缝,采用挖槽回填土处理。1963年坝面4条与坝轴垂直的裂缝,采用灌浆与挖槽回填土处理。1964年大坝迎水坡全面贴粘土斜墙防渗。1978年保坝加固:坝顶加高1.1米,溢洪道侧墙加高1.05米。1982年输水涵洞衬套钢管,并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500千瓦。1999年大坝进行补强灭蚁灌浆。2009年后井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891万元。除险加固项目有:大坝灌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坝面整治;溢洪道整修加固;新建输水隧洞长175.9米(其中洞身长118.9米),进水口为竖井式,进水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套1台卷扬式启闭机;旧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后井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原总干渠长0.1公里,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总干渠后分左、右干渠:左干渠途经火烧辽,在坟后利用渠道跌差建水电站,装机1台容量160千瓦,后经下楼、溪南,跨过鹿溪后沿旗山北面至铁炉村,渠长15公里,设计流量0.8立方米/秒;右干渠途经青年农场、大笼、梅竹,穿过苦竹岭隧洞后经刘坂、眉田、巷内、黄埔、山岭,至林前渠长41.5公里,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左干渠在70年代后因无通水报废。右干渠于1983年3月改弯段建后井隧洞。隧洞进口位于右干渠桩号2+500的乌龟石山,穿过石鼓岭,洞身长1812米,出口位于巷内西北面接入原右干渠。改建后的右干渠,从后井水库涵洞出口经隧洞至山岭村红坪自然村,渠长17.17公里。在红坪分左、右分渠:左分渠至院前;右分渠经塔岭至林前。“倒灌渠”从后井隧洞出口,途经巷内小学后,架设渡槽长760米,于大肚湖接入原右干渠倒流至刘坂,渠长7.33公里。原右干渠从后井隧洞进口处至刘坂渠段报废。
  灌区范围为霞美、杜浔镇,绥安、旧镇等镇及大南坂农场,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
  2012年从后井水库铺设输水管道至古雷港区第一水厂,管道长度16.15公里(其中通过新建隧洞长1.3公里、原建隧洞长1.9公里、埋设管道长14.85公里),
  管径800毫米,设计日供水3.9万吨。后井水库作为古雷港区启动项目供水水源。
  五、赤兰溪水库建设42年概略
  赤兰溪水库位于佛昙溪上游、址在龙海县白水镇郊边村境内。1965年11月动工,1966年11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1098亩,移民334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总库容1168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1000万立方米。主、副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最大坝高25.8米,坝顶长126米,坝顶宽5米,副坝最大坝高20.8米,坝顶长174.2m,坝顶宽5.0m。输水涵洞长107米,钢筋砼圆涵,直径1.3米,放水孔孔径0.9米,配斜拉式闸门启闭,最大输水能力4立方米/秒。溢洪道为有闸宽顶堰,进口宽24米,设5孔水闸,闸门宽4米,高1.5米,堰顶总净宽20米,最大泄洪量132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总投资208.6万元,使用劳力64.7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5.04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工程。1977年保坝加固,主坝左坝端山坡增加砌石护坡。1989年主坝采用劈力灌浆防渗加固。1999年大坝再次进行灭蚁灌浆。2006年输水涵洞衬套钢管,管径1.1米。2009年赤兰溪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192万元。除险加固项目有:
  大坝灌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两岸坝坡高压旋喷防渗墙,坝面整治;溢洪道进口段基础高压旋喷防渗,消力设施整修加固,更换闸门板及启闭设备,启闭机房、交通桥整修加固;输水涵洞灌浆、整修加固;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赤兰溪水库渠道工程。总干渠长6.24公里,经过石过陂水库大坝顶后分左、右干渠:左干渠(又称向东渠)途经白竹湖隧洞、前亭至过港,渠线长9.93公里;右干渠(又称红卫渠)途径后坑、顶楼、凤安、文店至文安,渠长9.5公里。(灌区并入石过陂水库灌区)
  六、杨美水库建设46周年纪略
  杨美水库位于佛昙溪上游、坝址地处赤岭畲族乡杨美村域内。工程于1971年10月开工,1972年9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面积3100亩,迁移人口2144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9.8平方里,总库容553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3800万立方米。主、副坝为均匀土坝,主坝最大坝高29.45米,坝顶长242米,坝顶宽6米;副坝位于主坝右岸,距主坝直线距离约1.1km,坝高4米,坝顶长175米,坝顶宽3.2米。输水涵洞长93.39米,钢筋混凝土圆涵,直径1.3米,放水孔2孔,孔径各为0.9米,配斜拉式闸门启闭,最大输水量11.1立米/秒。溢洪道位于左岸红西坑
  垭口,离大坝600m,为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堰顶净宽25米,采用鼻坎跳流消能,最大泄洪量193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投资259万元,使用劳力6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0.36万立方米(其中石方4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工程。1982年进行保坝加固:主坝戴帽加高,排水梭体改建,坝体补强、灭蚁灌浆;输水涵洞衬套钢管,管径1.3米;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容量500千瓦。2013年杨美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274万元。除险加固项目有:主坝灌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主、副坝坝面整治;溢洪道进口段基础高压旋喷防渗,消力设施整修加固;输水涵洞新建输水隧洞长261米(其中洞身长214.3米),隧洞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出口段用钢板衬砌,管径1.5米,进水口为岸塔式分层取水口,进水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套卷扬式启闭机;原旧输水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杨美水库灌区渠道工程。总干渠行经马山渡槽,至文安隧洞出口止长6.2公里,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以下分左右干渠:左干渠从总干终点至文店长3公里;右干渠从总干终点起途经水吼水库,架设倒虹吸管跨佛昙溪,沿赤岭公路经佛昙、吟兜至后许,渠长18公里。干渠主要建筑物有:渡槽19座(其中马山渡槽长838米),
  隧道2座(其中文安隧洞长548米、园中央隧洞长400米),跨佛昙溪倒虹吸管1座长426米。
  灌区范围为马坪镇、佛昙镇、前亭镇,有效灌溉面积3.63万亩。
  2008年从杨美水库铺设输水管道至赤湖皮革园区水厂(水厂包括给水赤湖、六鳌、深土部分村),管长23. 6公里,管径900毫米,设计日供水5万吨。沿途分支管供水给马坪、佛昙、前亭。杨美水库兼作向马坪、佛昙、赤湖、前亭、六鳌、深土等六个乡镇供水。
  七、祖马林水库46年纪略
  祖妈林水库位于杜浔上游、坝址地处杜浔镇徐坎村雉川自然村。工程1971年12月动工,1976年6月竣工。库区淹没耕地399亩,迁移人口59人。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3508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3160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39米,坝顶长412米,坝顶宽6米,坝顶高程42.80m,防浪墙顶高程44.00m。副坝位于主坝右岸山哑口,距主坝约2公里,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9. 7米,坝顶长80米,坝顶宽8米,坝顶高程43. 50m。输水涵洞长142米,城门型浆砌石拱涵,高2.85米,宽2.26米,衬套钢管直径1.4米,放水孔2孔,孔径各为0. 9米,斜拉式闸门启闭,最大
  输水能力8立米/秒。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为挂闸驼峰堰,堰顶高程36.00m,堰顶总净宽30m,设3孔闸,每孔净宽10m,高4.5m,安装3扇弧形钢闸门,启闭设备为双吊点卷扬式启闭机3台,每台启闭力为2×10吨,最大泄洪量775立方米/秒。
  水库主体工程投资1074万元),使用劳力100.5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42.6万立方米(其中石方60.02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工程。1976年进行保坝加固:主坝心墙上部置换深度2.1米的粘土心墙,坝体戴帽加高0.7米,溢洪道堰顶降低1米。1980年,副坝迎水面部分坝体挖除,换土回填,主坝输水涵洞衬套钢管。1981年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500千瓦。1983年溢洪道堰顶增设驼峰堰,挂3扇弧形闸门,建启闭机房和安装启闭设备。2009年祖妈林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投资1965万元。除险加固项目有:主坝灌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主、副坝坝面整治,改造主坝排水梭体;溢洪道进口岸坡喷混凝土支护加固,启闭机房整修;新建输水隧洞长256.6米(其中洞身长240.6米),隧洞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出口段用钢板衬砌,管径1.6米,进水口为竖井式进水口,进水闸门采用钢闸门,配套1台卷扬式启闭机;原旧输水涵洞封堵;配套观测设施、管理
  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祖妈林水库灌区渠道工程。总干渠长0.2公里,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以下分左右干渠:左干渠途经地青、后因、正阳、坑边、桥头、宅兜至罗厝堂,渠长11.22公里,设计流量3.2立方米/秒;右干渠跨过杜浔溪途经蓬山、塘南、枋林、庵兜至北旗,渠长18.2公里,设计流量1.8立方米/秒。干渠主要建筑物:总干渠跨溢洪道钢筋混凝土拱渡槽(跨径25米)1座;左干渠渡槽5座,总长4276米(其中后因砌石拱渡槽长2.2公里,坑边砌石拱渡槽长1.8公里),暗渠1处,长369米;右干渠渡槽10座,总长4795米,暗渠16处,总长2400米。
  灌区范围为杜浔镇、沙西镇,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
  2008年从祖妈林水库铺设输水管道至古雷港区水厂,管道长10.2公里,管径1000毫米,设计日供水10.3万吨。后井水库作为古雷港区启动项目供水水源。
  八、澎水水库25年纪实
  澎水水库位于鹿溪上游、坝址在石榴镇盘龙村域内。工程于1992年3月动工,1993年11月竣工,是座发电和灌溉相结合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外流域引水入库流域面积8.31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02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以下库
  容790万立方米。主坝、副坝为均质土坝,主坝最大坝高34.8米,坝顶长139.4,坝顶宽5.5米,副坝最大坝高12.3米,坝顶长64米,坝顶宽4.5米。输水隧洞长1822.5米,圆形有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直径2米,放水孔2孔,每孔孔径0.9米,设斜拉闸门启闭,最大流量2.21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副坝左岸,为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宽20米,最大泄洪量204.5立方米/秒。电站总装机2台总容量6400千瓦,平均发电水头446米,设计流量1.73秒立方米,设计年发电量1408万千瓦时。
  澎水外流域引水是澎水水库的二期工程,于1997年10月完成东线引水工程。主体工程由1号隧洞长650米、2号隧洞长1200米、3号隧洞长755米和长1408米的明渠等组成。工程建成后,可引水入库流域面积8.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引水量830万立方米,年增加发电量820万千瓦时。
  水库枢纽工程总投资404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200万元),总土石方9.75万立方米。
  历次较大续建配套加固工程。1994年8月10日坝前水位至497.76时,主坝右坝肩下游在483.24米处发现漏水,最大漏水量1.75立方米/时,采用粘土充填灌浆。1995年8月水位503米时,又发现漏水,采用粘土
  充填灌浆和水泥浆灌浆。2000年主坝坝基进行帷幕灌浆,左、右两岸坝体粘土充填灌浆,背水坡设置沙井和导渗沟。2005年主坝左、右坝端基础进行帷幕灌浆,坝体粘土充填灌浆。2010年9月22日“凡亚比”台风,水库水位503.42米,溢洪道溢洪水深0.42米,主坝485.9米处出现漏水,漏水量4.7~5.5立方米/时,后采用在背水坡渗漏处设置3条横向导渗沟和1条纵向导渗沟。2013年澎水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31万元。除险加固项目有:主坝坝基采用双排帷幕灌浆,坝体单管和双管高压旋喷防渗墙;副坝坝基、坝体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主、副坝坝面整治;溢洪道加固,重建跨溢道交通桥,侧墙顶坡面混凝土锚喷支护;输水隧洞进口坡面混凝土锚喷支护、更换启闭设备;配套观测设施、管理房、防汛公路等附属工程。
  工程效益: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年发电量2080万千瓦时。
  2014年从澎水电站铺设输水管道至县城第二水厂,管道长18.55公里,设计日引水5万吨,作为县城供水补充水源。
  九、朝阳引水渠建设48年纪略
  朝阳引水渠为有坝引水,渠首工程位于南溪上游、南浦乡美林村地名叫“九十九坎”的河道上,坝址以上流
  域面积100平方公里。1969年11月开工,举全县之力,调用全县民工和支援部队通力协作,上场劳力高峰期4万多人,奋战一年,于1970年12月竣工。渠首工程由拦河坝、冲砂闸及进水闸组成。拦河坝为重力式砌石溢流坝,坝高4.2米,坝顶长(溢流段)64.6米,坝顶宽2米,坝上设冲砂闸7孔,闸孔高1.7米、宽1.2米,采用插板式闸板。进水闸位于坝左端,1孔,闸宽2.69米、高2.7米,安装10吨手摇启闭机1台,设计引水流量6立方米/秒。进水闸后引水渠途经南浦乡龙桥村,跨南溪,穿过阉鸡崎,盘山经过割后、甘棠、埔阳、前坂,流入眉力水库,沿途盘过7座山丘、越过3条溪流,全长37公里。主要建筑物有:渡槽11座共长2405米(其中朝阳渡槽长760米,在跨南溪处为跨度60米的钢筋砼双曲拱渡槽);深挖方喑涵2处总长1030米;穿过324线公路倒虹吸管长30米。水闸、路涵、便桥等附属建筑物42座。沿途利用渠道跌水建三处水电站。从朝阳渠分出3条支渠总长14公里,与桥内、苦竹、石墓等小(一)型水库形成渠渠相连长藤结瓜的灌溉系统。
  工程总投资472万元,投劳87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75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6万立方米)。
  工程效益:灌区包括南浦、绥安、长桥、赤土、旧镇、万安等乡镇场,有效灌溉面积2.09万亩(不含眉力水库
  灌区有效面积);多年平均可引水入眉力水库1374万立方米;为县城供水提供后备水源。
  朝阳引水渠位于漳浦县中部,从西北流向东南,为跨流域多水源工程,贯穿南溪、鹿溪、浯江溪。与眉力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和其他小型引、提水工程组成朝阳灌区,是漳浦县的重点灌区。沿途与小型水利工程渠道联结起来,形成长藤结瓜的灌溉系统,调盈补缺,互补有无,提高灌区用水保证率;在非灌溉季节引取河流水源,将其存蓄在灌区内的眉力水库或其他小水库中,提高对河流径流的利用率。
  2016年朝阳灌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投资3060万元。配套改造项目有:渠道清淤疏浚长度9.425km;新建防渗渠道长27.033km;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59处。完成土方开挖6.79万立方米,石方砌筑0.97万立方米,混凝土4.12万立方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施后,渠系输水能力大幅度提高,灌水周期缩短了3~5天,渠系水利用系数从现状的0.45提高到0.6,提高了0.15。可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
  (附页)
  8座中型水库和朝阳渠管理处历任主任
  (主要负责人)名录
  1956年4月,县人委设置水利局,专管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农业合作化时期,把小(一)型以上水利工程划归县局管理,小(二)型及以下水利工程则由区、乡(1958年下半年区改为公社、乡改为生产大队)管理。1962年开始,由于水利工程迅速增加,原县管小(一)型水利工程下放给社队管理。中型以上或跨社的小(一)型水利工程,由省、专署下达管理人员编制名额,列为国营县级水管单位;小(一)型水利工程由公社管理;小(二)型水利工程则由生产队派专人专职管理,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贯彻“建、管并重”的方针,开展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检查观测和控制运用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重建轻管”的倾向。1971年撤销国营县管水利工程专管机构,合并为扬美、鹿溪、朝阳三大灌区革命委员会,致使水利管理工作一度涣散削弱。1978年6月1日,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对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进行整顿,重新确定扬美、祖妈林、眉力、后井、石过
  陂(包括赤兰溪)、梁山(包括小(一)型水晶场)等中型水库以及朝阳水渠和旧镇、鹿溪桥闸等为国营县管水利工程,并恢复和建立管理处,各灌区分别设立渠道管理站,跨社受益的浯江桥闸提级由县管理,设立管理处。2011年1月,祖妈林、后井两座中型水库划归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隶属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辖。2014年3月,眉力、石过陂和朝阳水渠管理处并入有关流域站管理,梁山、杨美和澎水管理处仍保留原管理形式。
  8座中型水库和朝阳水渠管理处历任主任(主要负责人)如下:
  朝阳水渠管理处:
  查建泽(~1988年)
  周豪(1988年~2000年)
  郑汉国(2000年~2001年)
  陈建贤(2002年~2008年)
  吴勇万(2008~2014年)
  苏秀莲(2014年~)
  眉力水库管理处:
  陈逢山(1958年~)
  郑成通(~1962年)
  张星(1962年~1966年)
  朱玉诗(1966年~1970年)
  郑河港(1970年~1974年)
  李元隆(1974年~1983年)
  方培聪(1983年~1988年)
  林木祖(1988年~1999年)
  李金硕(1999年~2000年)
  张职(2000年~2005年)
  洪秀珠(2005年~2014年)
  洪长平(2014年~)
  石过陂水库管理处:
  林高披
  杨德维
  潘志雄(1988年)
  戴仙来(1988~1996年)
  兰永强(1996年~2000年)
  杨强彪(2000年~2014年)
  胡朝晖(2014年~)
  梁山水库管理处:
  蔡永宁(1961年)
  胡锦文(1964年)
  毕庶恩(~1982年)
  王加俊(1982年~1997年)
  许连江(1997年~2014年)
  柯慕岚(2014年~)
  后井水库管理处:
  林有土(~1987年)
  蔡德山(1987年~1992年)
  李金硕(1992年~1999年)
  邱耀华(1999年~2009年)
  林周田(2009年~)
  杨美水库管理处:
  姚方远
  戴仙来(~1988年)
  杨铁树(1988年~2003年)
  陈团章(2003年~2014年)
  杨强彪(2014年~)
  祖妈林水库管理处:
  李金木(1976年~1983年,沙西镇高林村人)
  技术主管李坤均
  第二任主任李坤均(1983年~1990年,沙西镇高林村人)
  技术主管许长友
  第三任主任许长友(1990年~2001年,沙西镇枋林村人)
  技术主管陈木来
  第四任主任吴勇万(2001年~2005年,绥安镇人)
  技术主管陈木来
  第五任主任洪火盛(2005年~2016年,杜浔镇后姚村人)
  技术主管陈木来
  现任主持陈木来(沙西镇屿头村人)
  技术主管陈木来(兼)
  澎水水库管理处:
  刘文通(1994年~1999年)
  叶达国(1999年~2002年)
  柯慕岚(2002年~2014年)
  吴志荣(2014年~)
  祖妈林水库内、外库建设概况
  陈木来许长友
  一、1956年投建的祖妈林水库
  1956年,漳浦县委县人委决定在杜浔公社徐坎大队陂仔社上游兴建祖妈林水库(也叫祖妈林军民团结水库,相对现有祖妈林水库称祖妈林内库),坝址位于现祖妈林坝址上游约1.4公里处,工程于1956年11月3日动工兴建,1958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3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8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4万立方米(属小(一)型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防洪面积1.0万亩,发电装机一台36千瓦。设计洪水按50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428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按200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475立方米/秒。坝顶高程80.12米(相对高程),坝高24米,正常水位75.76米,最高洪水位77.86米,干渠3条总长22公里,设计流量1.1立方米/秒,支渠2条2公里,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干渠建筑物119座。
  水库受益杜浔、沙西两个公社十五个大队和一个果林场,灌溉受益2.5万亩,在历次大旱大灾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共向灌区供水11年16500万立方米(1959年1月—1969年7月),年均供水1430万立方米,防洪效益:保护耕地11333亩,12个村598户,2715人。水库在拦蓄洪水、减轻下游洪水压力、减少洪涝灾害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1971年投建的祖妈林水库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害,扩大灌区灌溉面积,漳浦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于1971年12月,决定在原水库下游1.4公里处建新坝(即现在祖妈林水库大坝址),经过全县军民特别是水库周边杜浔、沙西、古雷、霞美等公社的人民群众近4年半努力奋战,于1976年6月建成竣工。
  水库位于杜浔镇徐坎村雉川自然村,杜浔港支流西溪(徐坎溪)上游,该溪在沙西镇高山村新圩前埭自然村汇入杜浔港,杜浔港最后在沙西镇庄前村五口闸流入海,全线长约8公里。扩建后的祖妈林水库位于东经117度33分20秒,北纬23度57分40秒,集雨面积40平方公里,属梁山山脉南麓,山坡植被良好,水流湍急,集流时间短。流域内没有污染源,水质优良。
  据水库坝头站观测,多年平均降雨量1595毫米,多
  年平均来水量5280万立方米,最大年降雨量2553毫米(1983年,其中2月至6月降雨量2014毫米,为同期平均244%),最小年降雨量819毫米(1967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429毫米(1965年7月27日),最大三天降雨量676毫米(1998年10月25—28日)。本地区3月至4月为春雨、梅雨季节,7月至10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多晴、炎热少雨,常见干旱。
  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工业生活供水、养鱼等综合利用,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水位40米(黄海高程,下同),正常库容316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41.73米,相应库容3508万立方米;死水位17.76米,死库容3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850万立方米,相应库水位38.39米。
  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副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及坝后电站、坝后扩容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1、大坝原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2009年除险加固时改为塑性砼防渗心墙),坝坡为干砌石护坡,坝顶高程43.15米,防浪墙顶高程44.35米,最大坝高39.35米,坝顶长424米,坝顶宽6米(含防浪墙宽);副坝一座,为均质土坝干砌石护坡,坝顶高程43.9米,最大坝高13.4米,坝顶长80米,坝顶宽8米。
  2、溢洪道为有闸驼峰型低堰,堰顶高程36米,相应
  库容2417万立方米;闸顶高程40.5米,相应库容3260万立方米;1985年5月,堰顶安装三扇弧型钢闸门,配套卷扬式启闭机三台,每台启闭力20吨,每孔净宽10米,总净宽30米,高4.5米,设计泄流量592立方米/秒。
  3、输水隧洞原为城门型砌石涵洞,进口安装二台直径0.9米的斜拉闸门,1980年结合坝后电站衬套钢管,直径1.4米,设计最大流量6立方米/秒。2009年除险加固时新建输水隧洞并封堵砌石涵洞。新建输水隧洞采用衬砌钢筋砼,洞径2.2米,洞长262.6米,其中出口为衬套钢管长22米(钢管直径1.6米),进口采用竖井式1.6×1.6米平面定轮钢闸门,配套启闭设备QPG250kN固定卷扬式启闭机一台,出口为锥阀启闭设备。
  4、坝后电站装机三台共82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215万度,其中坝后电站二台500千瓦,设计水头16.4米,设计流量4立方米/秒,设计年发电量135万度,1981年10月建成投入电网运行,目前因设备老化已不能发电;坝后扩容电站一台装机320千瓦,设计水头25.7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秒,设计年发电量80万度,2003年3月建成投入电网运行。
  5、总干渠长0.2公里,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左干渠长12.5公里,设计流量3.2立方米/秒;右干渠长
  18.6公里,设计流量1.8立方米/秒;大小建筑物总长13.8公里,附属建筑物200多座。灌区设计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其中水田3.2万亩),保灌面积3.6万亩(其中杜浔镇2万亩,沙西镇1.6万亩)。
  6、水库涉及下游杜浔、沙西两镇及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约3万人、3万多亩耕地和漳诏高速公路的安全,但主河道出口入海距水库坝址仅8公里,故不予考虑下游安全泄量。
  7、水库可养鱼面积2300亩。
  (一)划转到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前水库主要作用
  在划转到开发区前,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从1982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向灌区供水77500万立方米,年均灌溉供水2700万立方米;1995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向杜浔镇及开发区提供民用水705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440万立方米(通过左干渠供水)。
  水库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占总流域32%,拦蓄对削减洪峰作用十分显著。水库以下为滨海扇形平原,河道淤浅狭窄,泄洪能力较差,又因受海潮和风暴潮影响,下游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下游灌区仍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在历次的洪水中,水库为下游防洪减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0年属于大旱大灾年,气候异常,全年降雨量2202毫米,1—3月降雨量150毫米,为多年平均78%,4—6月三个月降雨量1140毫米,为多年平均172%,受第6号台风影响,最大24小时降雨量215毫米(6月29日),洪水入库1250万立方米,水库拦蓄洪水725万立方米,紧接着,7月30日,第9号台风又来,水库最大24小时降雨量203毫米,7月29日至31日三天降雨量347毫米,洪水入库1363万立方米,入库洪峰461立方米/秒,水库最高洪水位40.47米,相应库容3255万立方米,8月1日,溢洪道最大泄洪流量276立方米/秒(至今仍为历史最大,据说,中间孔开启1米,两侧各开启2米,时间有40分钟),陂仔桥过水深1米多,在这次洪水中,水库拦蓄洪水173万立方米,溢洪道泄洪1026万立方米,水库削减洪峰41%,因水库下游的溪堤长久失修,加上河床开荒扩种,阻水严重,在此次洪水泄洪过程中,溪堤缺口三处长100米(徐坎顶桥、炮楼及斜坡等三处附近),下游共有300多农户住房受淹(主要是徐坎1队至3队溪边低洼处),水深最大有2.5米,乡村道路冲毁800米(主要是徐坎顶桥至防汛公路、下桥至防汛公路两条),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但若不是经水库调节削减洪峰流量,其损失将是更加严重,估计水库防洪效益可达300万元以上。
  紧接着,又遇大旱,1990年9月28日至12月31日长95天基本无雨(仅28毫米),从1990年10月至1991年5月8个月降雨量只有223毫米,为多年平均同期32%,出现了年度秋、冬、春、夏连续干早,属历史罕见的时间长、降雨量少的干旱年,1991年6月7日,在代县长戴全成同意下,水库将输水涵洞底孔闸门打开,把死库容蓄水放出140万立方米,为争取早季水稻生产夺得好收成做出努力,在闸门附近备足封堵底孔的红粘土,6月21日在暴雨来临之前才封堵了输水涵洞底孔闸门,可以说,本次底孔闸门打开是建库以来第一次,大早之后,紧接着是洪涝,从6月18日到26日连续降雨9天,降雨量达336毫米,最大三天降雨量252毫米,造成“6.26”洪涝,随后是7月19日的第7号台风,9月5日的第16号台风和10月1日的第19号台风暴雨,特别是第19号台风暴雨给灌区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台风暴雨来临之前(10月1日8时),水库水位35.33米,相应库容2303万立方米,过程总降雨量342毫米,入库总水量1180万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流量95立方米/秒,削减洪峰70%,泄洪水量358万立方米,水库最高洪水位40.19米,2日14时关闭闸门,库水位39.47米。如果没有祖妈林控制三分之一的集雨面积,削减洪峰70%,下游淹没将是更为不可设想,水库调节蓄水方面创
  社会效益在200万元以上,加上早季的抗旱保丰收,创社会效益可达1000万元以上。
  1998年,年降雨量2267毫米,比多年平均多46%,10月26日,受第10号台风影响,25—28日三天降雨量676毫米,洪水入库1679万立方米,水库水位从30.29米上升到39.51米,溢洪道没有泄洪,减少下游农田受淹时间。
  2005年及2006年,又是历史极不平凡的两年,2005年全年降雨量2450毫米,2006年全年降雨量2691毫米,两年总降雨量为年平均的3.2倍,2006年的总去水量达到10126万立方米,有三库水量之多,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5年8月13日,受第10号台风影响,洪水入库1589万立方米,水库拦蓄洪水687万立方米,此次洪水有四大特点:一是降雨量强度大,12日—14日三天降雨量481毫米,为全县最多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410毫米(13日),为1965年以来最大的;二是降雨量时间短,汇流时间快,13日8时洪水来时,库水位35.24米,14日4时45分库水位达39.39米,6时14分库水位又猛升至40.77米(持续时间约30分钟,至今仍为历史最高洪水位),短短的1小时29分,水位上升1.38米,库水位在短短的22个小时之内上升5.53米,14日20时关
  闸时库水位38.68米;三是泄水流量大、时间长,最大泄水流量217立方米/秒,总泄水时间15小时15分(1990年7月泄水流量虽然是276立方米/秒,但只有40分钟);四是一次性泄水量是溢洪道建闸以来最大的,总泄水量902万立方米,此次洪水造成徐坎溪新圩高速公路桥附近堤防决口,农田、道路、房屋等受淹,但如果没有水库拦蓄洪水687万立方米,通过水库的灵活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减免下游灌区工农业受灾损失,水库又一性在抗洪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全年来水量9375万立方米,为历史第二多,5月17日,第1号早台风“珍珠”正面袭击我县,24小时最大降雨量342毫米,水库水位从17日8时32.12米上升到19日8时的37.36米,两天上升5.24米,入库洪水量889万立方米,水库没有泄洪。第4号台风“碧利斯”先在台湾登陆,7月14日又再次在我省登陆,过程降雨量433毫米。5—7月三个月总降雨量1795毫米,为多年平均同期的254%,三个月降雨量比全年降雨量还多,全年溢洪道泄水量3052万立方米,为1985年配套闸门以来第二多的泄水量,7月15日,溢洪道最大泄流量171立方米/秒,15日19时35分库水位达40.16米。
  水库在历次抗洪中,全体干部职工思想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最大限度减少下游灌区受灾损失,宏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始终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一丝不苟,科学调度,精心调度,确保大坝安全和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次又一次的战胜洪涝灾害中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划转到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后,水库水资源将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开发区项目的逐步落户,为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合理调配水资源和供水调度管理,确保开发区供水安全,经漳州市委、市政府批准,祖妈林、后井两座中型水库于2011年1月有偿划转到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2016年,全年降雨量2181毫米,来水量7105万立方米,因水库已从农业灌溉转化为为古雷石化供水,加上古雷石化于2015年4月6日发生爆燃事故停产整顿后,水库向古雷供水量大大减少,所以全年溢洪道泄洪水量达3306万立方米,为1985年配套闸门以来最多的泄水量。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向灌区提供灌溉用水1176万立方米,共向杜浔镇及古雷开发区提供民
  用水9500万立方米。
  水库设计向开发区供水10.3万吨/日,目前因石化项目尚未投产,供水能力仅为4.5万吨/日左右。水库工业生活供水现已扩展至开发区、杜浔镇、古雷镇、沙西镇及霞美镇等,水库的安全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区20万人民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水库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
  三、水库建设大事记
  1、原祖妈林水库(内库)1956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3月建成。一期(大坝清基回镇,输水涵洞,溢洪道等)总指挥陈国俊(时任分管水利副县长后任省水利厅副厅长)。二期大坝续建和渠道建设指挥王子清,副指挥兼施工科长林建禄。工程建设由县委直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门、漳州和漳浦部队等机械支援施工,全县各区乡民工积极投入建设。
  2、1957年3月间,国家水利电力部部长傅作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首任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莅临祖妈林水库工地视察。
  3、1960年6月9日“6.9”灾害,溢洪道陡坡右干段被洪水冲塌625平方米。
  4、1964年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部,由工委和二个公
  社的社长任指挥,巡逻队17队,队员180人。
  5、1970年11月6日开始对祖妈林外库坝址进行选址钻探,1971年2月6日召开有2万多人参加的民工动员大会。
  6、1971年12月12日,动工兴建祖妈林水库(外库)。参与建设主要有杜浔、沙西、赤湖、深土、佛昙、南浦及古雷等公社群众。总指挥姜学硕,指挥林新安,技术主管柯耀民。
  7、1976年,对大坝进行加固,大坝加高0.7米,溢洪道底降低1米。
  8、1980年,放水涵洞结合坝后电站衬套钢管。
  9、1981年10月,坝后电站投入电网运行(2台*250千瓦)。
  10、1983年,全年降雨量2553毫米,全年来水量9484万立方米(历史最多),全年溢洪道泄水量4836万立方米(历史最多,溢洪道未安装闸门)。
  11、1984年3月动工,1985年5月完成溢洪道配套工程,堰顶安装三扇弧型钢闸门,投资42万元。闸门建成后,一是增加蓄水量,二是通过水库调蓄作用,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另外,可以提高发电水位,增加发电量。
  12、1989年,配套建设右干渠下游段(沙西镇河乾
  村至北旗村),投资24万元。
  13、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6个月降雨量185毫米,为多年平均59%。
  14、1995年5月向杜浔镇自来水厂供水,开始提供生活用水。
  15、1998年10月25—28日最大三天降雨量676毫米,至今仍为历史最大。
  16、2002年12月开始进行浦南灌区建设(含梁山、后井水库),配套改建左右干渠17公里,概算投资2300万元。
  17、2003年3月,坝后扩容电站建成投入电网运行(一台装机320千瓦),投资66万元。
  18、2007年12月祖妈林水库被省政府列为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19、2009年2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坝体由粘土心墙改为塑性砼防渗心墙,坝顶及防浪墙均加高0.35米,投资3460万元。
  20、2009年2月,为了大坝除险加固,水库建库后第二次打开输水涵洞底孔闸门。
  21、2009年5月向古雷一水厂供水(漳州古雷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22、2011年1月祖妈林水库辖属改变,从漳浦县管
  辖划转到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辖。
  23、2015年10月建设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同时增建双溪口及斜北坑两处雨量自动测报站,投资63万元。
  24、2016年12月开始进行溢洪道岸坡除险加固,投资434万元。
  25、2017年5月开始进行主坝背水坡及下游坝脚除险加固,投资280万元。
  26、祖妈林水库内库管理站历任主任及技术主管:第一任主任陈自金(杜浔镇后因大队人),第二任主任杨和文(平和县人)、技术主管刘锦福,第三任主任蔡永龙(佛昙镇人,文革时期)、技术主管刘锦福,第四任主任赖碧林(平和县)、技术主管陈金诚。
  外库历任主任及技术主管依次为:第一任主任李金木(1976—1983年,沙西镇高林村人)、技术主管李坤均,第二任主任李坤均(1983—1990年,沙西镇高林村人)、技术主管许长友,第三任主任许长友(1990—2001年,沙西镇枋林村人)、技术主管陈木来,第四任主任吴勇万(2001—2005年,绥安镇人)、技术主管陈木来,第五任主任洪火盛(2005—2016年,杜浔镇后姚村人)、技术主管陈木来,现任主持陈木来(沙西镇屿头村人)、技术主管陈木来(兼)。2017年7月“漳浦县祖妈林水库管理处”经市编办批准更名为“漳州市古雷祖妈林水库养
  护服务中心”,主任李金硕。
  27、据水文资料记载,自1959至2016年55年间(其中1975—1977年因建外库缺),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年份有:1961年(2080毫米)、1973年(2070毫米)、1983年(2553毫米)、1990年(2276毫米)、1992年(2117毫米)、1998年(2716毫米,历史最大)、2005年(2450毫米)、2006年(2691毫米)及2016年(2181毫米),共9年。
  28、据水文资料记载,自1959至2016年55年间(其中1975—1977年因建外库缺),年降雨量少于1000毫米的年份有:1964年(964毫米)、1967年(819毫米)、1970年(874毫米),共3年。
  29、据水文资料记载,自1959至2016年55年间(其中1975—1977年因建外库缺),最大24小时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的年份有:1965年7月27日(429毫米,历史最大)、1983年4月9日(304毫米)、1991年10月1日(327毫米)、1998年10月26日(391毫米)、2004年9月9日(320毫米)、2005年8月13日(410毫米)、2006年5月17日(342毫米),共7年。
  30、据水文资料记载,自1959至2016年55年间(其中1975—1977年因建外库缺),最大三天降雨量超过400毫米的年份有:1965年7月26—28日(508毫
  米)、1998年10月26—28日(676毫米,历史最大)、2005年8月12—14日(481毫米)共3年。
  31、据水文资料记载,自1959至2016年55年间(其中1975—1977年因建外库缺),年来水量超过7000万立方米的年份有:1959年(8070万立方米)、1960年(7882万立方米)、1961年(7715万立方米)、1983年(9484万立方米,历史最大)、1990年(8049万立方米)、1992年(7332万立方米)、1998年(7640万立方米)、2005年(7623万立方米)、2006年(9375万立方米)及2016年(7105万立方米),共10年。
  32、1985年溢洪道配套闸门以来泄流量超过100立方米/秒的年份有:1990年8月1日(276立方米/秒,历史最大)、2005年8月14日(217立方米/秒)、2006年7月15日(171立方米/秒),共3年。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水利建设、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浦台关系、外资企业、委员风采等栏目,收录《港湾变坦途——沿海大通道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建设纪实》《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大道通衢——漳浦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