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柯氏家庙《一经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27
颗粒名称: 溪南柯氏家庙《一经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247-2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溪南村是漳浦县绥安镇的一个村庄,位于鹿溪河畔南岸。溪南柯氏家庙《一经堂》是明晚期建造的,是柯氏家族的重要祠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溪南人民成为了坚强的革命堡垒,许多年轻的生命为了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
关键词: 漳浦县 柯氏家庙

内容

绥安镇溪南村,坐落在鹿溪河畔南岸,梁山山脉金岗山北坡下楼村的北侧,县城南郊,清代为漳浦县在坊溪南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第一区东英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第一区溪南乡,1956年为石榴区辖,1959年9月为城关人民公社溪南大队,1984年9月为城关乡溪南村,1988年5月至今为绥安镇溪南村,2014年全村819户,3060人,柯姓所居,祖源泉州柯厝巷。
  溪南柯氏家庙《一经堂》,俗称“下祠堂”,(因柯氏另一座祠堂“丽萼堂”在后山坡之上,俗称“顶祠堂”),“一经堂“始建于明晚期,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14.76平方米(宽12.90米,深24.40米)沿中轴线由门厅、天井、庑6廊和正堂组成,大门上方县“柯氏家庙”,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溪南柯氏族谱记载,清同治四年(1866年)正月廿一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黄呈忠率义军攻陷漳浦县城,漳浦把总叶腾蛟战死,知县英峻(满州人)等逃往溪南社,被溪南社民众掩护藏匿,太平军官兵追以溪南社扑空。因而累及溪南社遭到洗劫清剿,祠堂,民房等建筑物被放火焚烧。英峻知县逃过死劫。太平军退兵后,英峻知县对溪南民众救命之恩,铭记在心,特地赠送《忠义之乡》匾额。悬挂在柯氏家庙《一经堂》堂上。以表示致谢。事隔42年,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年)坍塌贻尽的《一经堂》在原地重建。《忠义之乡》匾额依然悬挂在厅堂之上。”文化大革命,1966年破“四旧”被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至1959年,祠堂僻为溪南小学教室,1960年至1963成为人民公社溪南大队社员的大食堂,1963年至1975年改为城关粮站溪南收购稻谷仓库,1976年以后空闲,1998年第十号台台风和2006年一号强台风的袭击摧残,屋面被掀大半,内外墙壁风化脱落,己到了快倒塌的地步。2008年任溪南村村委会主任柯康辉等社里有识之士,都认为千秋伟业不能毁于我辈,否则愧对列祖列宗,也愧对柯氏子孙,下决心重修柯氏家庙“一经堂”。在村委主任热心公益事业精神带动下,慷慨乐捐,同时带动自己四兄弟捐2400元,及经济能人柯花蕊乐捐2800元,在他们率先的带动下,共筹集善款13000多元,作为祠堂修建的启动资金。
  溪南村老年人协会即刻成立溪南柯氏家庙《一经堂》重修理事会,推选柯河山、柯兰田、柯溪文等组成常务理事,聘请霞美古建筑师傅林长成承建。于2008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动工,五月底竣工,历时四个月,修建后的《一经堂》、焕然一新,美轮美奂。大门前新置一对青石雕凿的四方门墩。大门油彩门联:“济阳家声远,瑞鹊世泽长”,大门上方悬挂《柯氏家庙》新匾额。
  更新的正堂柱联:“庙貌帝新毓秀钟奇庆衍南溪聚族,祖德孔溥登科甲也传金浦名家”。以及神龛联:“乔柯发荣惟地一树根固,清溪浩荡渊源万叶序新”。格外显目,庄严肃穆。门前轩构筑卷棚式木梁架,横梁上的四朵雕刻精美的倒垂镏莲花。体现家庙的等级规格,(规训),显示祖上曾经也是科举仕官中人。……柯氏家庙《一经堂》于2011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南柯氏源远流长,先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晚唐时期,为避中原战乱、迁徙入闽,隐居于泉州南安,传衍至柯庆文,于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官至工部屯田员外郎,夫人王氏,生育四子,长成后均中试进士。一门五进士,科名鼎盛,为泉郡官宦望族。
  传至十一世,有柯贤恂,于元末至正年间(1356-1368年)因服军役,携带家眷迁徙南靖东田攀龙(今漳浦攀龙兵营顶)。之后又到县城南郊鹿溪南岸溪南,遂为溪南柯氏开基祖溪南开基祖柯贤恂(生卒未详),卒葬于溪南社山仔顶(鼎山),今保存较完好。
  明清代人物
  柯生:下仓社,清嘉庆十三年(1806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柯顼,字斯道,号直,明正统五年(1440年)贡生、官江苏金坛县主簿。
  柯参天,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武进士。
  柯立木,溪南社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武举人。
  民国时期人物
  柯汉阳,字文凌,国民党福建省参议员,(驻会议员),1944年任漳浦县党部书记,后为华侨企业家。
  柯洪番,国民党漳浦县长。
  柯炳坤,国民党台湾高雄市警察局局长。
  柯和坤,国民党师长。
  柯安邦,字定侯,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任漳浦知县
  柯义水,民国时期著名画家。
  革命烈士
  溪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密切配合闽粤边区党组织和中央红军坚持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堡垒,把革命作发展到白区,使溪南成立白区与游击区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溪南人民在与敌人作艰苦的战中,为了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出很多宝贵年轻的生命,为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有柯任桂、柯高升、柯雅恩、柯宗保、柯其长、柯水木、柯知母、柯加发、柯区头、吴松、刘良、柯怣婴、柯壬癸等十多位革命烈士,他们为争取民族的解放,人民民主自由、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着他们。
  附:柯义水传略
  柯义水(1871年—1940年)字时雨,号墨亭,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三十日,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终年七十岁,祖籍漳浦县城南郊溪南人。民间称呼他为“利水师”,柯义水少年时温和、开朗、聪慧的性格,博学多才,手艺精巧。民国初期,他就开始在城乡从事庙宇,祠堂壁画、白描重彩,工笔画写亦精。他的重彩国画佛像,如西门楼的“四大金刚”,清泉岩的三宝罗汉等,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形象传神,造型生动,惹人喜爱,是他的代表作。写意的风情画”剃头司”“相命仙”“木匠”“牵猪羔”“变猴弄”;画轴以“钟馗”、“仙女”、“百业小民”等作品为佳,笔墨简练,惟妙惟肖,他的高徒丹山许芳兰也是闽南著名画家。其子惟麟,继承父业,柯义水先生为漳浦民间初期著名的国画家,名扬海峡两岸。令人敬仰。
  附:柯汉阳传略
  柯汉阳(1918—1993年)又名柯文凌,笔名柳凌,1918年出生,福建省立龙溪中学高中毕业,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文史地科毕业,民国时期,1946年为国民党福建省参议员,(驻会委员),漳浦县党部书记长,1950年在香港当记者,后定居印度尼西亚万隆,做过公司职员,中学校长,教务主任,1956年弃文经商,曾任万隆一家纺织品集团公司董事长。成为万隆著名华人企业家之一,柯汉阳于1993年8月逝世,享年76岁。生前曾乐捐资助漳浦一中兴建“柳园”,资助漳浦中医院一部胃镜检测仪器,并在漳浦一中,漳浦三中设立“春晖”奖学金和纯美奖学金。鼓励家乡学子努力学习,为家乡文教卫生事业的繁荣尽绵薄之力。
  柯汉阳于五十年代曾为雅加达福建会馆编撰《福建会馆史略》一书,曾主办过《漳浦民报》和《南潮》月刊。1992年出版遗著有《海外鸿爪》、《海外四十年》作为海外华文丛书之一。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盛世修志、劳模风采、百善孝为先、社团组织、两岸往来、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腾飞之路——漳浦沿海大通道建设纪实》《回忆我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与作用》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武伟
责任者
柯生
相关人物
柯顼
相关人物
柯参天
相关人物
柯立木
相关人物
柯洪番
相关人物
柯炳坤
相关人物
柯和坤
相关人物
柯安邦
相关人物
柯义水
相关人物
柯汉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