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楼潮剧团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17
颗粒名称: 涂楼潮剧团纪略
分类号: J892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涂楼潮剧团前身为“奉先堂”世系的乐曲馆、吹奏乐和牌子(锣鼓)馆临时组合的鼓乐队,民国五年(1916年)成立,先后聘请多位“教曲先生”导演,参加过多次文艺汇演,至2010年自行解散。
关键词: 漳浦县 涂楼潮剧团

内容

涂楼潮剧团前身是仓裡“奉先堂”世系“五家·本立堂(俗称大乡)”的乐曲馆、“溪仔尾”的吹奏乐与“四股五间”的牌子(锣鼓)馆临时组合的鼓乐队。平时便于民俗和娱乐活动。后由“五家·本立堂(五房)”廿一世林柏周、林景周兄弟俩发起组建潮剧团。民国五年(1916年),农历十月十五在头墎“追孝堂”成立。1952年的“土改”期间,塗楼乡将其收编为“涂楼潮剧团”。先后聘请云霄的方成镇、陈文龙,广东的谢鹤修等“教曲先生”来导演。历任团长有林柏周、林景周、林从周、林达诗、林溪俊、林福星、林永元、林国生等。
  1949年后,剧团搬迁至仓裡本立堂。在奉先堂的东南侧30M处原有一块空地,历上用作临时戏台的固定地点。1958年,才正式建成戏台兼作“大食堂”,坐东朝西,包括围墙占地面积约1.5亩,花岗岩土木结构,风柜斗式悬山顶。1968年重建,坐西朝东,屋面人字架悬山顶,戏台立面改石拱式;整体封闭,作为剧团演练的固定场所。其档次、规模、场地,在沙西境内堪称之最。故沙西公社常借此举行“万人大会”,学区也常在这进行文艺汇演。1989年迁至“社教路”南,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亩许。2015年5月重建成全封闭式,兼作村老人活动中心。乡贤林士熙先生于生前撰联赠之:
  涂脂抹粉,借鉴社会缩影扬正气;
  楼台舞曲,传颂古今戏文鼓新风。
  涂楼潮剧团曾以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和精湛的声、色、技、艺走红浦、云、诏、东及潮汕地区。在“文革”期间,曾以《沙家浜(原剧目“芦荡火种”)》、《红色娘子军》等优秀剧目,多次被县宣教部门选送,赴县、地区、省参加文艺汇演,榜上有名。
  遗憾的是因社会发展与人文变迁、角色的吐旧纳新、技艺的青黄不接等因素,传承、演绎近百年的涂楼潮剧团,至2010年才自行解散。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盛世修志、劳模风采、百善孝为先、社团组织、两岸往来、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腾飞之路——漳浦沿海大通道建设纪实》《回忆我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与作用》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泽辉
责任者
林柏周
相关人物
林景周
相关人物
陈文龙
相关人物
谢鹤修
相关人物
曲先生
相关人物
林从周
相关人物
林溪俊
相关人物
林福星
相关人物
林永元
相关人物
林国生
相关人物
林士熙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林达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涂楼潮剧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