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原住民姓氏琐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15
颗粒名称: 漳浦原住民姓氏琐谈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0
页码: 180-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原住民姓氏的变迁情况,详细列举了人口较少和已经消失的姓氏,并对他们的聚居地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描述,对原住民姓氏的文化背景和衰落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漳浦县 姓氏 变迁

内容

笔者多年从事于文史工作,编写2002年版《漳浦村社要览》和《漳浦姓氏从谈》,在《漳浦文史资料》发表有关漳浦姓氏的资料10多篇。最近又披阅2014年版《漳浦村社要览》,对漳浦原住民姓氏的变迁有所了解。
  漳浦县现有196个姓氏,人口共80万人,按姓氏人口数排列前20位者为:陈、林、杨、黄、蔡、李、王、郑、洪、许、蓝、张、吴、刘、戴、何、卢、赵、魏、胡,共有人口713841人,占全县人口数的89.23%。其中,陈、林二姓人口共288056人,占全县人口数的36%,有“陈林大二姓”之称,这与福建省、台湾省及漳州市的姓氏结构相同。这些大姓尽人皆知,且绝大部分都是原住民。然而,在原住民中尚有一些人口较少的姓氏,其情况却鲜为人知。
  人口较少的姓氏
  漳浦有关于姓氏的谚语“孤商孤范”,说的是商姓聚居的范围仅在大南坂镇上埔村上埔社,范姓聚居于盘陀镇蒲野村赤桧社及附近两个小社。今商姓人口1800人,范姓人口近1000人,己不算小姓了。又有关于县城的姓氏谚语“单丁独卓(卓姓疑为童姓)一只熊”,这才是真正的小姓。
  原住民中,人口在100-500人的姓氏有。
  孙姓,居于绥安镇英山村后营社(原居于附近的孙厝尾社);查姓,居于绥安镇查岭村查厝社;苏姓,居于绥安镇查岭村葵坑社;冯姓,居于六鳌镇山门村后江社;江姓,居于前亭镇桥仔头村江厝社;卓姓,居于前亭镇桥仔头村卓厝社;莫姓,居于盘陀镇割埔村塔内社;施姓,居于佛昙镇人坪村人家社;石姓,居于赤湖镇南峰村军山社(原居于附近的月屿村月屿社);康姓,居于赤湖镇北桥村北桥社(原居于佛昙镇岸仔头村康厝社);萧姓,居于霞美镇溪仔村丈头社;柳姓,居于霞美镇北江村北江社(原居于赤土乡下坂村下坂社、上柳社);倪姓,居于赤岭乡扬美村古美山社;麦姓,居于古雷镇古城村小半园社和杏仔村杏仔社,又有杜浔正阳村河仔内社;陆姓,居于赤土乡西洋村楼仔陆社。原住民中人口在100人以内的姓氏有:俞姓
  漳浦俞姓系从福州东街口迁来,原聚居于杜浔镇路边村山门社,现聚居于杜浔正阳村,也有迁入县城,共有66人。族人从事于食品加工,制作“杜浔协香酥糖”。
  明代,俞文于正统九年(1444年)岁贡,授常州照磨。
  廖姓
  漳浦廖姓祖源未详。原聚居于旧镇镇旧城村打墘社,后移居霞美镇山前村山前社和沪头社,共65人,打墘社己无廖姓。
  清代,打墘社出了廖总兵(疑为参与收复台湾的兴化镇左营守备廖国用,后官至总兵),在社中建总兵府,20世纪70年代尚存遗址。
  丁姓
  漳浦丁姓清末从龙溪县角尾内丁社迁来,聚居于县城西街顶,今有42人。县城有姓氏谚语“单丁独卓一只熊”,足见丁氏族人很少。
  曹姓
  漳浦原有曹姓,居湖西乡赵家城村曹厝社,今曹厝己无曹姓。现漳浦县城曹姓系清代中期从广东迁居杜浔,再迁入县城,聚居于西街顶段街仔前,今人口35人。
  梅姓
  漳浦梅姓祖源未详。原居于旧镇镇梅宅村梅宅社,后移居霞美镇山前村梅厝社,今有7户30人。社中建有祠堂1座,足见当时宗族的兴旺。现梅宅己无梅姓,仅存社中神庙石柱有梅姓的题名。
  高姓
  漳浦高姓始祖高拱,宋代,由浙江山阴(绍兴)迁居漳浦九都独角麒麟山下宅兠社,今属杜浔镇路打村宅兠社,现宅兠己无高姓。聚居于县城北街高厝巷者,系高东溪墓守墓户,今有5户20人。
  南宋,出了高登(号东溪),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广西古县令。高东溪忠孝两全,县城建高东溪祠崇祀,今祠尚存。明代,县城东门人高耸,成北十三年(1477年)举人,官临江通判。
  濒于消失的姓氏
  在原住居中,有熊、傅、罗3个姓氏仅各存1人,濒于消失。熊姓
  漳浦熊姓祖源未详。聚居于县衙旁公廨内和县后街(今麦市街)一带。祖祠建在公廨内,清代扩建县衙,移建于县衙左前侧,靠近北街。熊姓祖墓在东门外高东溪墓左前方。明代,熊姓出了1个贡生和两个举人:熊齐,弘治七年(1494年)岁贡,未仕;熊大楠,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未仕;熊鳌,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官扬州通判。
  熊姓今仅存1户1人,笔者采访户主熊天生,得知实情。熊氏的衰落正应“单丁独卓一只熊”的俗谚。傅姓
  唐代,傅实任福建节度使,后定居于今泉州市南安市。傅实生8个儿子,分居福建各地及省外。第8子傅仁育,后裔衍居漳州漳浦白焦湖。漳浦傅姓聚居于绥安镇查岭村白楼仔社。
  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岁次辛丑,有傅顼等人在海云岩捐石槽二口,刻名于陈元光庙前石阶挡土墙。傅顼的居址未详。明代,傅氏颇为富有,在今白楼仔社建1座四方形土楼,也许此地与白焦湖有关,土楼被称为白楼仔,并沿用为社名。后来,因发生命案,傅氏族人大部分外逃。今白楼仔社为许姓衍居,傅姓也多改为许姓。笔者采访时,傅姓仅有1户1人保留傅姓。
  2009年,福建傅氏编修族谱,参与修谱的傅智生先生来信来电,询问漳浦傅姓,笔者以傅氏现况相告。
  2016年9月7日,诏安傅汰子先生编写福建漳州傅氏族谱,来电相询。并告知傅氏源流及传衍漳浦所在地名,非常感谢,笔者欢迎傅汰子先生到漳浦查询,翌日,傅汰子先生又来电,说他巳与福州傅姓修谱机构的秘书长傅旭辉先生联系。旭辉先生是闽侯人,其祖先系由漳州漳浦徙居闽侯。
  9日,闽侯傅旭辉先生来电,告知笔者,他居住于闽侯青口镇西台村后岐社,祖墓墓碑有刻“漳郡”两字。明末清初,因犯命案,从漳浦逃难出来,现西台村有四五千人(包括不同姓氏),都会说闽南话,笔者即时用闽南话与之交谈几句。又说以前来信来电的傅智生先生是附近村子人,他的始祖兄弟两人背着祖宗神牌逃难而来,始祖墓碑有“漳邑”字样。这更说明其祖地在漳浦县。
  笔者邀请傅旭辉先生与傅智生先生、傅汰子先生一起来漳浦白楼仔社实地查访,定能获得更多的信息。罗姓
  漳浦罗姓始祖罗士鉁、罗士鋐兄弟,清康熙间从粤东迁来,入籍南靖东田,后东田划归漳浦,今属石榴镇石榴村罗厝社。后来,士珍曾孙罗光炤在罗厝社前田园间另建土楼,称罗厝楼,即今罗厝楼社。
  罗士鉁参与收复台湾,官左都督、湖南镇筸镇总兵;罗士鋐,官左都督;士鉁子鸣淇袭职,官浙江温州中营游击;鸣淇孙光炤袭职,官至浙江黄岩总兵。
  后来,罗姓族人与许姓混居,绝大部分改认许姓,2005年笔者采访时仅有1人认罗姓。罗姓有族人移居台湾,台湾族亲曾回乡认祖。
  己消失的姓氏
  漳浦原住居中,有一部分姓氏己消失,由县志记载、石碑题名、村落遗址和民间流传等可知,己消失的姓氏有:沈、侯、童、游、袁、韩、宋、颜、单、连此外,尚有褚、蒲、章、刁、山、梁、蒋、董等等。现略述如下。沈姓
  漳浦沈姓始祖是开漳功臣沈彪(字世纪),后裔传衍漳州府各地及外地。漳浦沈姓聚居于官浔镇康庄村衡山(横口)沈厝社。初与王姓混居,后有部分人迁居诏安,有部分人改认王姓,今沈厝己无沈姓,尚存地名沈厝,村社称横口社。
  沈姓于明清出了进士沈汝梁、沈兆甲、举人沈章、沈朝宾、沈芙蕖及岁贡、文职官员多人,家族非常显赫。后来,漳浦沈氏式微,《漳州府志》选举卷竟然将沈姓的科举士宦的里籍误写为“诏安人”。
  2006年,笔者到横口采访,原沈厝社中尚有沈姓祖祠1座,规制宽敞,保存完好,为王姓民居。社中尚有沈厝埕、沈厝潭、谭边有“科第乡贤世家”石匾,作为村人的洗衣板。
  沈姓族谱早己失传,原属沈姓的王珠山先生不忘祖德,新编《漳浦沈氏族谱》1册,是研究沈姓的珍贵资料。笔者据此资料及卢维祯的《醒后集》所载有关资料,撰写《衡山沈氏,科第世家》和《漳浦衡山沈氏与南峰沈公墓志铭》,分别发表于《漳浦文史资料》第26辑、30辑。
  沈氏族人沈姐(男性)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投入郑成功军队,随军至台湾,后裔传衍高雄县仁武乡文武村。笔者将此资料撰写《漳浦衡山沈氏与沈姐传衍台湾高雄》。发表于《台湾源流》。侯姓
  漳浦侯姓祖源及聚居地均未详。明代,侯氏人才辈出:侯中,正统三年(1438年)岁贡,未仕;侯亚,景泰元年(1450年)举人,官广东程乡县教谕;侯伦,成化十四年(1478年)岁贡,官县丞。清代,侯烜,善诗文,著《趋庭集》,书目载《漳州府志》。
  2007年,南安市侯垵侯氏宗亲理事会发来传真,寻找其祖先侯英茂祖籍地“漳浦县莲花峰十七都”。侯英茂在福建中举后,至广东揭西县(当时尚未揭西县)当官。因莲花峰在十五都与十七都交界处,笔者至赤湖镇前湖村和佛昙镇石门村查询,两地分属古十五都和十七都,当地乡老均说未曾听说此地曾有侯姓。也许清初“迁界”后“复界”,侯姓没有回居。笔者推测,侯英茂与侯亚同是举人,同样到广东任职。而程乡在今梅县,与揭西相毗邻,因此侯英茂也许就是侯亚,但没有寻到其祖籍地,仅是推测很难确定。
  童姓
  漳浦童姓于宋末及元延祐二年(1373年)从今华安高车乡传来。始祖童祥兴、童漳泰、童国泰三兄弟,陆续迁到漳浦,聚居于县城西街兴教巷一带。现漳浦己无童姓。
  明代,童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官广东阳江知县。清代,童携玉,顺治五年(1648年)岁贡,官冠县知县。
  2008年9月,华安高车乡3位童姓来漳浦认亲,但县城己无童姓,笔者按实况与之交谈。来访者叹说,1995年,莆田童姓至华安认亲,并说要来漳浦寻访童姓族人。笔者系于1997年退休后才受聘到县政协文史室工作,当时是李林昌先生担任编辑,但未言及此事。
  县城有姓氏谚语“单丁独卓一只熊”,这是指在县城3个姓氏人数极少,而卓姓前亭形成村落,既不在县城,也不孤独。所以,笔者认为“独卓”应为“独童”之讹音。游姓
  漳浦有3支游姓:一为佛昙镇园东村东门兠社游姓,明代出了1个孝子游宜,县志为其立传,明知县黄应举为设立游孝子祭田,并立碑纪念,现园东村己无游姓;一为杜浔林仓村后园社,原有游姓居住,今已无游姓,仅存地名游厝巷。一为县城西门内游氏。据卢维祯《醒后集》载,其祖籍系铜山千户所(今属东山县)。明代,游天廷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进士,官至苑马寺卿。孙游禹图,卢维祯女婿,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官陵水知县;游洛图,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官虹县知县。西门内游氏家族颇为显赫。今县城己无此支游姓。袁姓
  漳浦袁姓祖源未详,聚居于县城南门外下袁仔社。今下袁仔社己废,族人也消失。
  明代,袁有凤于万历五年(1577年)登进士,官刑部员外郎。袁有凤在县城城南梁仓巷(俗称盐仓巷)建府第,世称“袁进士府”。府第南向,前临梁仓潭,潭东有土地庙梁仓社,祀土地公翁婆,这是县城唯一祀土地婆的土地庙。旧城改造前尚保存完好。今县城己无袁有凤后裔。
  笔者采访时,绥南乡老均能叙述当时袁姓的盛况。并说南门外妈祖庙前演戏,袁有凤前往观看,台上正演袁主事巡视京城城门的故事。袁有凤不觉掀须哈哈大笑,人们问其缘故,袁有凤说,台上袁主事就是我也。众人十分惊奇。这故事未必真实,但说明乡人对袁凤的口碑较好。韩姓
  据芗城区《芗城文史资料》记载,漳浦县韩姓源于龙溪县莲浦。始祖是宋户部尚书韩鋐,至第十世孙,有观佐、观佑、观宁三兄弟,于元泰定间(1241-1252年)分居各地;观佐居漳州城南莲浦;观佑居漳州城北天宝;观宁居漳浦水洋头,为漳浦韩姓始祖。
  据县志记载,水洋头保在县城北郊霞潭保附近,离县城2公里。水洋头社己圮废,仅存1座水洋头庙。笔者到霞潭采访,乡老说他们的老祖妈就姓韩。韩姓聚居于霞潭社毗邻的韩厝社,亦称韩厝下;今社己废,仅存小石桥称韩厝下桥,而今己无韩姓。
  清康熙间,韩姓出了1位武将韩进忠,官河南陈州守备,世袭。其子韩显宗袭职。可知漳浦韩姓曾显赫一时。宋姓
  漳浦宋姓何时何地传来未详。聚居于今石榴镇攀龙村辖内的宋厝,族人建土楼1座,称宋厝楼。
  清代,宋姓出了宋帝简,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未仕;宋膺简,乾隆十八年(1753年)岁贡,未仕。还有传往广东的族人宋报先,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宋姓也曾科举兴盛一时。
  现该地己无宋姓,宋厝楼也圮废,仅存地名。颜姓
  漳浦颜姓祖源未详。聚居地有湖西乡后溪村颜厝社、厝地社;佛昙镇石门村的后圳社。今两地村社俱荒废,己无颜姓。石门村花园社尚存明万历间建造的“颜公”墓1座。
  明代,颜容暄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凤阳知府。颜容暄一说石门后圳人,一说龙海市港尾格林人,待查。单姓
  漳浦单姓祖源及居址均未详,仅见于县志记载,明初,单贤以人材荐辟,官江西参政。连姓
  漳浦连姓系宋代寓贤连南夫的后裔。据嘉靖至清乾隆间的石碑记载,碑上有连溪、连启祥、连千石、连可畅等人的题名。石碑立于今沙西镇高林村沙底庙(原名隆寿室),可知附近有连姓聚居。今此地己无连姓。
  明代,连荩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未仕。连荩中举后,应迁入县城居住,今县城己无连荩的后裔。
  此外,己消失的姓氏尚有。
  褚姓,聚居地未详。明弘治九年(1496年)镌刻的《重建无象庵碑记》中,有乡老耆褚瑞、褚以敬的题名,今己无褚姓。
  蒲姓,聚居于杜浔沙岗(今属沙西镇)一带。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镌刻的《汪邑侯申明水利碑》有蒲喜题名。后来,蒲姓迁往诏安,今沙西镇己无蒲姓。
  章姓,聚居于赤湖。明正德三年(1508年)有章敦仪、章敦爵在《漳浦县赤湖城记》碑上题名;万历四十六年(1608年),有章天褚在《邑父母胡侯修筑城堡(赤湖城)功德碑》上题名。今赤湖己无章姓。
  刁姓,聚居于佛昙镇港头村楼脚社,刁氏建土楼1座,世称“刁氏土楼”,足见当时刁姓之兴旺。今港头己无刁姓,仅存土楼遗址。
  山姓,聚居于杜浔镇后姚村桥头社,当时山、高、柳3姓混居。笔者采访时,乡老问是否有“山姓”,我告诉他们,东汉时的”建安七子“中有1位山涛,姓山。今桥头社全部为黄姓衍居,己无山姓。
  梁姓,聚居于旧镇镇城外村石柄社侧的梁厝坎社。今社己废,附近无梁姓。据传曾出了1个举人,世称”梁举人“,但县志选举卷无梁姓举人的记载。
  蒋姓,聚居于石榴镇崎溪村崎溪社,今崎溪己无蒋姓。据传崎溪蒋姓迁往古雷一带,据2014年版《漳浦村社要览》所载,今古雷一带并无蒋姓。
  董姓,聚居于县城西门外董厝围社,今社己废,董姓移居别处。据西湖社乡老说,20世纪50年代,县城尚有董姓后裔1人,今也无闻。
  消失的姓氏还有:马坪镇文安村后裴社,原住民应姓裴,今后裴社己无裴姓。马坪镇文安村门厝社,湖西乡顶沄村甘厝尾社。岭脚村彭厝社,赤土乡赤土村辜厝社,其原住民应分别为门、甘、彭、辜姓,今这些姓氏也俱消失,村社也荒废,仅存地名而己。
  上述仅是漳浦县原住民姓氏变迁情况的一部分,读者可参阅《漳浦姓氏丛谈》、2014年版《漳浦村社要览》,更能获得详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盛世修志、劳模风采、百善孝为先、社团组织、两岸往来、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腾飞之路——漳浦沿海大通道建设纪实》《回忆我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与作用》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