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乡赤子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311
颗粒名称: 爱国爱乡赤子心
其他题名: 记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65-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谢东闵是台湾前政要,他秉持爱国家、爱民族、爱乡土、爱人民的理想,反对台独,是“有容乃大”的长者。他祖籍地在福建漳浦,曾到大陆求学、工作、参加抗日斗争。本文叙述了他奔向祖国大陆的经历,包括在大陆读书、考察、工作等情况。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谢东闵

内容

台湾前政要谢东闵(1907—2001)一生秉持爱国家、爱民族、爱乡土、爱人民的理想,践履笃行,宽容豁达,是“有容乃大”的长者。反抗日本侵略,反对台独,旗帜鲜明;“敬恭桑梓”福建漳浦,志在弘扬“金浦之光”,情怀炽热。
  谢东闵1907年出生于台湾彰化,他的祖籍地在福建漳浦。晚年撰写的《归返:我家和我的故事》一书中,作者对先祖“横渡黑水沟”到台湾的历史有深情的叙述:
  “我的祖籍在福建省漳浦县。大约清嘉庆年间,先祖——谢家第十五世祖增福公渡海来台。他来台时间没有记载,子孙研究推算,可能在1769年到1820年之间。他来台湾便定居二八水。
  增福公移居台湾,是什么动机促成的,无从查考。猜想他是健壮勇敢年轻人,才敢坐帆船通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来宝岛开辟新天地,发展事业。他也可能为避开苛政或战乱而离乡背井。
  古时候帆船不大,航速又低,由福建航行台湾,必经台湾海峡,海峡中有一道沟称为“黑水沟”的激流,既宽又深,水色黑蓝,波涛澎湃,时发船翻人亡的惨剧。幸运抵台的人,胼手胝足,开拓荒野,还得跟瘴疠、毒蛇、猛兽搏斗,并受台风、豪雨、地震等天灾地变考验。所以,增福公抵台后,荜路蓝缕,创业之艰难可想而知。
  增福公选择二八水落脚,据祖先相传,是因嘉庆年间,从福建来的移民,多定居彰化地区。彰化的鹿港和福建的泉州相距最近,船只来往最多,移民住居彰化地区,生活条件较佳。增福公可能受移民潮影响,定居二八水辛勤营生,顺利发展,也就不迁他处了。二八水虽然是农村,增福公不务农。他娶妻陈氏,以肩挑货贩巡回各村庄,叫卖家庭日用品及妇女用品等。
  当时台湾所需要的日常用品如布匹、杂货等,多由福建泉州运到府城(台南)、鹿港、艋舺(万华)三个港埠。鹿港是台湾第二大通商港埠,批发商云集,增福公每隔些日就往返鹿港、二八水批购货物,想买的都能买到。只是一次往返步行数十里,自力挑运,相当辛苦。”
  谢东闵为何奔向祖国大陆?他青少年正值日据时代,一腔热血,赤诚爱国,因不甘受日本人的统治,毅然到大陆求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斗争。直到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才结伴返台,时间达20年又六个月。
  谢东闵在《归返:我家和我的故事》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回归的经过。他写道:“那时台湾在日人占领下,我耳闻、目睹和身受的异族侮辱,使我年少的心灵遭受了刺激,而在中学时期离家,奔向祖国。”
  1925年,谢东闵18岁。他生于小康家庭,读完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四年级,将升入五年级时,决心前往祖国升学。到大陆读书,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相当冒险。他说:“促使我敢于面对不可知的未来,除了浓厚民族意识外,另有两项因素:一是我读过许多世界伟人如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传记,知道他们遭遇过很大的艰难困苦而后克难成功的故事,相信我回到祖国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克服它。另一点就是小时候我看过布袋戏,戏中的主角总是在艰危险阻中遇到‘贵人’相助,逢凶化吉。我相信自己到了祖国,遭受困难时也可能遇到‘贵人’。我的祖先增福公冒险来台,不也是来到前途难卜的陌生环境吗?这么一想,我就更坚定意志,对于返回祖国升学充满信心。”父母对他的远离开始并不赞成,他将蕴藏在心底的意思说明,父母便不再反对。
  谢东闵对祖国、对故乡有着深沉真挚的爱,他说:“在广州求学期间,我有一个计划:如果台湾未能脱离日本统治,我一辈子不回台湾。而且想把父母家人接回祖国大陆安居,过自由生活。”1930年夏天,谢东闵在中山大学读完三年级,趁着学校放假,写信请父亲到广州,与同班同学李述中(惠安人)同往闽南。一面游览,一面考察,看看有没有适合开辟建农场的地方,以便让父亲与弟弟前来创业经营。他们在惠安与安海之间发现一片未开发地带,土质肥沃,但一打听,知道土匪出没无常,因而打消开发的念头。于是,谢东闵送父亲到厦门迳回台湾。
  大学毕业后,谢东闵在广东、香港等地写稿维生。适逢香港邮电检查处招收日文函电书刊检查员,谢东闵便去应考。调查员问他是那里人?怎么懂日本语文?谢说:“福建人,是在日本念过书的华侨。”这个答复,是突然从他脑际里闪出的,“如果说是台湾人,对方可能起疑。我祖籍福建,自称福建人,答得不离谱。”由于日文程度很好,又找了许地山先生做保,因而被聘用。
  1942年,对日抗战显露胜利曙光,为迎接光复台湾,中国国民党筹备发展台湾党务。当时在桂林《广西日报》社工作的谢东闵便被邀参加台湾党部的筹备工作。1943年3月,中央直属台湾党部在福建省漳州成立,谢东闵被任命为执行委员兼宣传科长。从桂林到漳州,谢东闵一路乘车辗转,到漳平再搭船循九龙江而下。船行江上,谢东闵思绪难平:“看着两岸高大的福杉森林,不禁引发思古幽情。想想两三百年前,从福建购买巨大的福杉,用帆船漂海运到台湾,是多么得不容易啊!”1944年初,台湾党部从漳州迁往永安,谢东闵随之来到永安,在复兴堡内办公。
  71年前,投身大陆抗战的台湾青年谢东闵从福州前往基隆,亲历台湾光复的盛况。他深情地说:“宝岛重归祖国,游子归返母亲身边”。
  1945年10月23日,由26艘美军登陆艇组成的船队,自闽江口的马尾港开航,浩浩荡荡地向基隆港进发。谢东闵将妻、子暂时留在福州,随船队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返台的经过,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舰队通过台湾海峡著名的‘黑水沟’时,波浪汹涌,摇晃得厉害,同伴们晕得躺在吊床上,不敢走动。从这种亲身的体验,我想起先祖一百多年前乘帆船来台,一定是很大的冒险。10月24日上午,舰队依次靠泊在基隆码头。成千上万的民众,手拿国旗欢迎我们,人人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喜悦。宝岛重归祖国,岛上的炎黄子孙,有如久别的游子归返母亲身边,多么地温馨!我非常激动。回忆二十年又六个多月以前,我怀着不受异族统治的心情从此出海,现在能满心愉悦地,从这里踏上芬芳的家乡泥土。我也想起五十一年前,祖父看到日本占领台湾,而今我却看到日本人被逐出台湾,抚今追昔,怎么不喜极而激动?”
  返回台湾后,谢东闵于1946年1月8日担任高雄县长,随后出任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副厅长、省民政厅长、《新生报》董事长。1952年担任台湾省议会副议长,后担任议长。1972年,谢东闵接任台湾省主席,六年主政期间,对推动基层建设不遗余力,经常下乡走访,政绩颇受好评。1976年10月10日,谢东闵在台湾省主席任内,收到由“台独”分子寄的炸弹邮包,在拆封的时候被炸伤左手和右眼,医院怕引发败血症,动手术切除左手,装上义肢。1978年,被蒋经国拔擢为“副总统”。1984年,谢东闵卸下“副总统”职务后,逐渐淡出政坛,但在国民党主流与非主流之争时,他还是出面调解的八大老之一,担任中国国民党中评委主席团主席,地位崇隆。
  20世纪80年代初,谢东闵的一位堂弟,通过有关渠道,表达了寻根认祖的愿望。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台湾彰化县二水乡谢姓,祖籍地在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锦湖城吉春社。有关部门经过实地调查证实,漳浦县赤湖就是历史上的锦湖城,后雄村就是当年的吉春社,这里正是谢东闵的祖居地。
  当谢东闵祖居地村庄找到后,笔者立即前往后雄村采访。这是一个位于漳浦沿海、山川秀丽的村落,全村160多户,近千人,全部是谢姓第二十代至二十五代的子孙。一位谢姓长辈带着我来到村前右侧的一品山,这座山小巧玲珑,岩石峥嵘,山腰向阳处地势凹进,形如沙发椅,被当地人称为“台湾祖墓”的古墓就坐落在这里。古墓建筑考究,气势不凡,建于清朝康熙辛丑年(公元1721年),至今保存完好。墓碑上清晰地刻着“男谢容,孙:权、喜、洽、达”等字样。村里保存着一本族谱,记载着谢姓远祖在河南固始县,光启公到锦湖开发,为一世祖。光启公生三子,大房、三房别迁,二房在这里建吉春社。族谱上注明“十三世祖谢容后嗣往东都新庄”,这后嗣指的是谢达,东都即台湾。谢达为十四世,谢达的儿子谢增福,青年时去台湾。这谢增福是个孝子,愈到晚年愈是深切怀念在大陆的父母。他去世后,其子16世谢朝山在办后事时,感于父亲至诚的孝心,特地回祖籍把祖父母、14世谢达夫妇的遗骨带到台湾,葬于其父棺木的两侧,相依相伴,以慰藉父亲思亲之情。其后代曾多次回乡谒祖,因而这座古墓就被尊称为“台湾祖墓”。
  1985年9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笔者采写的通迅《吉春二水一脉亲——访谢东闵先生的祖居地》,并配发“台湾祖墓”照片。此后,“台湾祖墓”及一品山石刻被列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谢东闵的祖地通讯及照片后,谢东闵很兴奋,放大复印了数十份分发亲友。1992年春,一位刚从大陆返台的族亲拜访谢东闵先生。谈起大陆情况,又勾起了谢东闵的思乡念祖之情。他问:“听说奉化蒋母的祖墓保护得很好,是真的吗?”来访者回答:“我亲眼所见,千真万确。”由此谈到自家的祖墓,谢东闵顺手递给他一份复印件:“这是《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上面讲我家祖墓保护得很好,应该是不会有错的。你回去好好地到祖墓看看,拜访宗亲,并把祖墓的情况拍照带给我。”初夏,这位族亲受谢东闵之托回祖地寻根。后雄村家家燃放鞭炮,男女老少纷纷涌向村口,欢迎远方的亲人。来者与宗亲们亲切座谈,并登上一品山,代表谢东闵拜谒祖墓,虔诚地点燃一束香火,余烟缭烧,寄托着无限的思念……
  树有根,水有源,谢东闵先生虽身居台湾,却时常眷恋着自己的“根”。他与四十年代末去台的漳浦名人陈达元、陈志谟、陈建仁等交情深厚,常常谈起故乡情况,对故乡风土人情至为牵挂关切。他先后给台湾闽南同乡会、台北漳浦同乡会书写“敬恭桑梓”、“光大金浦”的条幅。他坚定地认同一个中国,反“台独”、求统一的立场一以贯之,铮铮铁骨令人钦佩。
  “南邦德泽长,毓代盛流芳。”谢东闵在台湾淡出政坛后,他的长子谢孟雄及长媳林澄枝在政坛上颇为活跃。谢孟雄医师,曾任第二届“监察委员”、“考试院典试委员”、台北医学院校长、实践大学校长。林澄枝则历任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会主任、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并成为国民党创党以来首位女姓副主席。长期以来,翁媳关系很好,亦是台湾政坛的佳话。忠孝传家,一脉相承。
  2001年4月9日,谢东闵先生在台北溘然长逝,享年94岁。临终前交待,身后要火化,一切从简。4月22日,谢东闵追思音乐会,在其一手创办的实践大学举行。台湾报纸赞扬他“富国得民的种种贡献,重现古人以‘死而后已’贯彻明志如一的风范,令人崇敬”。漳浦县台属联谊会惊悉噩耗后,立即向其在台亲属发去唁电,表达祖籍地乡亲悼念之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盛世修志、劳模风采、百善孝为先、社团组织、两岸往来、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腾飞之路——漳浦沿海大通道建设纪实》《回忆我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与作用》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利人
责任者
谢东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