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圃 默默耕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80
颗粒名称: 文化园圃 默默耕耘
其他题名: 省劳动模范黄以结主要事迹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以结在退休后笔耕不辍,编撰出版多本书籍,追寻宗族世系源流,加强宗亲沟通交流,还担任老年大学讲师,为丰富老年人历史文化知识而努力。他坚持写作追求和梦想,写下数十万字文章,展示他不懈的写作激情和透亮的写作梦想。
关键词: 漳浦县 劳动模范 黄以结

内容

黄以结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在省文化局戏曲研究所、漳浦三中任职,1975年调入县文化馆,1984年至1997任漳浦县文化局局长。其间工作突出,业绩显著,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确认为省劳动模范。
  他从县文化馆到担任县文化局长13年期间,始终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笔耕不辍,驰骋文坛,先后主编或编著《漳浦史话》、《漳浦民间故事》、《漳浦民间谚语》、《漳浦民间歌谣》、《黄道周研究论丛》、《黄道周纪念册》等书。编撰现代潮剧《新事新办》、现代芗剧《一袋谷子》、《风波》并获奖,其诗篇广泛流传,至今仍为读者吟咏传颂。
  他于1999年退休后,仍乐此不疲,默默耕耘文化园圃,极力发掘地方文化遗产,继他1993年编撰《漳浦史话》之后,2014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修订版在原“人物春秋”,“文物天地”、“文化纵横”三个篇章的基础上,增加了“梁鹿拾贝”新篇章,其内容以“漳浦县地名由来”,“漳浦地名趣谈”、“漳浦八景古今谈”、“漳浦民众宗教信仰”四个部份组成章节,进一步挖掘了地方文化遗产和珍宝,使《漳浦史活》(修订版)编目更加全面具体,翔实丰富,更具史实性、可读性、趣味性,让漳浦乡土文化更富绚丽多彩,也给读者深入了解漳浦历史渊源,文化底蕴,进而释放爱国爱乡情感,积极投身我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建设以极大鼓舞。
  此外,为追寻宗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加强宗亲之间的沟通交流,敦亲睦族,团结互助,他还主编《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以此帮助族人寻根谒祖,凝集血缘情。他又编撰出版《千秋楼集》家谱一书。他的家族在漳浦堪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整个家族和睦相处,兴旺发达,众所赞誉。《千秋楼集》以他原家址“千秋楼”为名,回顾总结其家庭发展史,洋洋十余万字,字字句句叙真言,抒真情,洋溢和睦向善之家风,从中可享他的家庭与社会进步发展同辉映“千秋”之感慨。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儿子分别摘取我县85年、86年高考文理科状元桂冠,大学毕业后儿子又攻读研究生毕业,女儿现为正处级干部,儿子为厦门某上市公司老总,令笔者为其教子有方、子女争气所折服。书中也汇集他曾经发表的40多篇小说、游记、评论、论文等文章。他还从2013年起,接受县老年大学的聘请,担任老年大学讲师,以《漳浦史话》为蓝本,给老年人讲授漳浦史事人物、民间故事等。课程每周一课,每课时一个半小时,共安排讲授18讲,为丰富老年人历史文化知识,以史为镜,继往开来,唤起热爱漳浦、建设漳浦的热忱很有启发意义。
  告别的是岗位,坚持的是执著。黄以结虽已78岁高龄了,但仍精神矍铄,行走如飞,这是上天赐予他续写精彩人生的生命源泉,他那素朴的外表,展示他不懈的写作追求和透亮的写作梦想,他在退休的日子里,编撰出版了三本书籍,写下数十万字文章,将自己的创作激情和梦想追寻写进书里,演绎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祝福他吧!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盛世修志、劳模风采、百善孝为先、社团组织、两岸往来、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腾飞之路——漳浦沿海大通道建设纪实》《回忆我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与作用》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梧桐
责任者
黄以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