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吴与《图经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28
颗粒名称: 关于宋吴与《图经序》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州图经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吴与的生平和著作。漳州图经是地方志的一种,配以图画,记录了漳州的地理、风俗、人物等。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各版本的漳州府志中关于漳州图经和吴与的《图经序》的记述,以及对于漳州图经编纂时间的争议。文章最后指出,《图经序》中的“祥符”指宋真宗赵恒的年号,而序文中的“祥符”则指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梁山出现的祥云。现将《图经序》全文附后,以飨读者。
关键词: 漳浦县 历史文化 图经

内容

《漳浦县志》“历代著述”书目载,宋吴与著《图经》;著作文章收载吴与《图经序》;《吴与传》载,吴与“尝为《漳州图经序》。明确记述吴与撰《图经》,又为其作序。
  吴与,字可权,漳浦人。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历任四会、余干、怀安县令,升奉议郎、潮州通判。平生爱好书籍,家中藏书至二万卷,在梁山筑书室,世称“吴奉议书室”。所藏书有《古文尚书音全集》、《师春》二卷、《甘氏星经》二卷、《汉官典义》十卷、《京房易钞》一卷,这些藏书,都是三馆四库所无。宋史学家郑樵推重的海内藏书家有四人,其中漳浦吴与列首位。吴与的著作有《荔枝总录》、《新记录》和《图经序》。
  《图经》是什么?据《辞源》“图经”条载:文字外附有图画的书籍。如《隋书·经籍志二》有《冀州图经》、《幽州图经》等。属地理志一类书籍,文字外多附有地图,故以“图经”为名的尤多。南宋莆田人郑樵著的《通志·图经》列诸州图经有三十三部,一千七百余卷。”由此可知,图经即地方志,文字配有图画。宋代各州的图经,相当于各州的州志,即明、清各府的府志。所以宋代的《漳州图经》即后来的《漳州府志》。
  明、清的《漳州府志》均有关于《漳州图经》、《图经序》的记述:明正德《漳州府志·礼纪》收载文章有吴与《图经序》;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把吴与《图经序》做为序文;清乾隆《漳州府志》序文也载吴与《祥符图经序》,“著述总目”载吴与著《漳图经》。综上所述,正德、万历癸丑、乾隆《漳州府志》均收载吴与《图经序》,肯定吴与所处时代就己有《漳州图经》。然而,宋淳熙、嘉定、淳祜志的3篇序言,似有互异。
  由教授李纶写的《淳熙临漳志序》载:“漳之为郡,自陈鹰扬(即陈元光)肇创于唐之垂拱,而天文地理可书;周名第(即龙溪周匡物)唱文于元和,而风俗人物可书。我朝皆以循良为之守,其所以成就藩饰之者,无一而不可书,而书不作,无乃使人疑夫不作之为愧哉!”这里明确指出,自唐垂拱创郡至宋淳熙尚未有写志。
  由推官黄桂写的《嘉定清漳志序》载:“祥符四年,尚书职方准敕遍牒诸道、州、府军监,各令修图书,如法架阁修掌,其意远矣。岂非以今既异于昔,则略过于详。淳熙丁酉,颜定肃公师鲁作《漳州重建州厅记》,尚叹惜四百年间漫无所考,抑漳之《图经》昔犹略乎哉!”文中肯定淳熙前有《图经》,偏于简略。明确提出祥符四年令各道、州、府修图书,但没有指明《漳州图经》是祥符四年编纂的。
  由通判王南一写的《淳祜漳郡志序》载:“郡旧有《图经》,续谓之志。国朝(指宋朝)自祥符至嘉定二百余年,屡经刊辑,推以古今,撮其纲要,旧序详之矣。”文中也说旧有《图经》,其续者称为“志”,且自样符至嘉定,屡经刊辑。
  明正德《漳州府志》姚镆的序说:“顾州于唐垂拱之二年,历四百余年,未有能志之者”;周瑛的后序说:“惟宋淳熙、嘉定、淳祜六七十年间,凡三修志,其他上下寥阔无闻。”这是说,在淳熙之前,漳州没有修志。
  此后的嘉靖、万历癸酉、万历癸丑及清乾隆各志,均沿用这两种说法:一是自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就有《漳州图经》;一是南宋淳熙之前,漳州尚未修志。但无论何种说法,这些府志在著作书目中都有吴与著作《图经》,刊载吴与的《图经序》。
  据黄桂在序中所言:“抑漳之《图经》者犹略乎哉!”说明《图经》为文字配上图画,记述比较简略,尚未符合后世修志的规格:又王南一在序说:“郡旧有《图经》,续谓之志。”因此,尽管肯定《图经》的存在,但不能算是志书,所以才认为淳熙之前没有修志。
  既然淳熙之前已有《图经》,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漳州是否有修《图经》?若有,为什么没有写序?
  (二)吴与于元丰五年(1082年)登进士,距大中祥符四年己71年,为什么这部《图经》要等到此时才由吴与写序?是否吴与既写《图经》,而又写序?
  (三)清乾隆《漳州府志》、康熙《漳浦县志》“著书总目”均载吴与著《图经》,并由吴与自已写序。这明显与上述《图经》编纂时间不符。
  (四)《图经》早己失传,正德志是如何获得这篇可贵的《图经序》,也许当时尚可看到淳祜志所载《图经序》,抄载下来,使其遗传至今。
  以上这些问题尚得进一步加以探索。
  此外,应该指出《祥符图经序》的“祥符”是指宋真宗赵恒年号“大中祥符”;而序文中有“大同有九虬之瑞,开元出祥云之符”的“祥符”系指《漳州府志·灾祥》所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时州治在漳浦李澳川)十一月朔,梁山祥云见,绚烂亘百里。”之事,两者所指各不相同。
  现将《图经序》全文附后,以飨读者。
  漳州图经序
  (注:原题为《图经序》,现据《吴与传》所载,加“漳州”。)
  谨按:本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南境。周为七闽之地。秦、汉为东南二粤之地。汉武平粤,为东会稽冶县,并南海揭阳之地。晋、宋以来,为晋安、义安二郡之地。皇唐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平潮州寇,奏置州县,敕割福州西南地置漳州。
  初,在漳浦水北,因水为名。寻以地多瘴疠,吏民苦之,耆寿余恭讷等乞迁他所。开元四年敕移就李澳川置郡,故废绥安县地也。自初置州,隶福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敕割隶广州。二十八年敕复隶福州。州本二县:一曰漳浦,即州治也;二曰怀恩,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敕以户口逃亡废之,并入漳浦,又割泉州龙溪县隶本州。大历十一年,福建观察使皇甫政奏割汀州龙岩县来属,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敕从之。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乾元元年,复为漳州。兴元二年,刺史柳少安请徙治龙溪,福建观察使卢基录奏,贞元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敕从之,遂以龙溪城为州,定管龙溪、漳浦、龙岩三县。
  山川清秀,原野坦平。良山记董奉之游,九侯传夏后之祀。赵佗故垒,越王古城。营头之雉堞依然,岭下之遗基可识。陈将军忠贞冠代,王使君勋名标时。周先辈之奇才,潘侍郎之重德。大同有九虬之瑞,开元有祥云之符。灵迹应祈,筋山屏盗。遗芳未泯,胜概可寻。蔚为江外之名邦,不特闽中之要地。凡诸可纪,悉具于后。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会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劳模风采、委员风采、群团组织、序言与跋、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千年古县展新颜——漳浦县城近五年建设综述》《厦深铁路(漳浦段)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圃人
责任者
宋吴与
相关人物
吴与
相关人物
吴奉议
相关人物
郑樵
相关人物
宋淳熙
相关人物
李纶
相关人物
陈鹰扬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周名第
相关人物
周匡物
相关人物
周瑛
相关人物
赵恒
相关人物
周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