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书香四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25
颗粒名称: 农家书屋,书香四溢
其他题名: 记旧镇浯江村原党支部书记林耀辉创办农家书屋服务村民读书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27-1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老林在浯江村创办农家书屋的情况。书屋藏书5千多册,分为四大类,来源主要从三方面,一是历年所购买,多是在担任支部书记时,为充实自己所购买的,大约300多本;二是县有关部门、单位赠送的书,约4000多册;三是创办农家书屋之后主管部门县文体新局,送书300本。老林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了自身素养,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通过科学管理荔枝种植,提高了产量与质量,使浯江村成为特色经济村。
关键词: 漳浦县 林耀辉 党支部书记

内容

(一)
  2012年荔红时节,应浯江林耀辉的邀请,我们几位老同志结伴到浯江老林家作客,参观他创办的农家书屋,品尝他家自产的乌叶荔枝。
  老林家宅坐落在村社边的一片荔枝林子里。院里尽是树荫,凉爽得很。家宅是一座闽南传统的三间两伸手”小四合院,房屋墙体用花岗岩块石彻筑,屋顶用条状石板铺盖,是名符其实的“石屋”。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推测,这房屋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前期,(在缺乏木材、钢材的那个年代,沿海村社多建这种结构的房屋。由于抗震能力很差,八十年代后期,被建筑部门叫停。)林家的房前屋后,尽是长势旺盛的荔枝树,枝繁叶茂,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挂满枝头,把枝条压得低垂在屋檐下
  招待客人的荔枝采摘了满满一箩筐。主客都是故交熟人,大家“各就各位”努力品尝新鲜可口的乌叶荔枝,也顾不得讲究荔枝龙眼含糖份谁低谁高了。主人也利用这个时机向大家介绍乌石(乌石是浯江、苑上、潭仔头、山兜、后垄等5个建制村的总称)栽培荔枝的历史沿革,说起来,条条段段,如数家珍。乌石地区栽培乌叶荔枝已有470多年历史。当年,乌石乡贤、进士林功懋任广东东莞知县时,引进当地优良苗种,船运回家乡栽种。经过历代推广栽培,整个乌石地区至今有荔枝果园2万亩,有荔枝树32万株,(2007年全县荔枝面积10万亩,160万株,产量2.5万吨)不是新世纪以来,人们讲究保健,含糖份较高的荔枝、龙眼销路日渐萎缩,产品销售难,从而放松甚至于放弃管理,产量锐减,面积也相应减少。
  吃罢荔枝,大家言归正传,参观老林创办的“农家书屋”。书屋布置在厅堂里面,三只书橱,摆满书籍,墙角边上,堆叠着尚未整理的各类书本。老林介绍,他至今藏书5千多册。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伟人、领袖著作和法律法规,政治方面的书籍,占20%(约1000册):第二类是科技科普方面,为主是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占40%(约2000册);第三类是知识性、资料性的工具书籍,占30%(约1500册);第四类是文学艺术类、小说、散文、诗词等书籍,占10%(约500册)。这些书籍的来源主要从三方面,一是历年所购买,多是在担任支部书记时,为充实自己所购买的,大约300多本;二是县有关部门、单位赠送的书,约4000多册;三是创办农家书屋之后主管部门县文体新局,送书300本。
  (二)
  据老林的自述,他初中毕业缀学,在家务农。但从实际素质衡量,其文化水平己达到大学专科甚至本科的水平,其话语的内涵,逻辑层次,所表达的意思都相当准确,有关政法法规的表述,都很到位很准确,我们几位自认不如。老林也承认,是1984年担当村支部书记以后,上级党委培养及自身坚持读书学习的结果,读书学习的好处很多,读书学习的甜头也己尝到。至今己养成习惯,一天不看书,就好像缺失了什么似的。老林如是说。
  关于读书的好处,老林告诉笔者二个事例以证实。一是刚担任村支书的那个年代计划生育工作尚未走上轨道,计生对象思想抵触情绪较大,尤其是动员二纯女户做绝育手术。难度就更大了。计生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浯江村也不例外。有一天,二纯女户林某家,上门来要书记拿出政策依据,老林未出示政策依据之前,就像学生背诵课文一样,说出这一规定在第几面第几行,然后出示依据,并对其耐心启发引导,开导他生男生女都一样,主要靠培养等,使他服气而回。如今这二纯女户,把两个女孩培养成为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个是研究生毕业,成为全村第一位女硕士。她们分别在福州、厦门工作。林某家心满意足。同时也信服当年林书记的那一席话语。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乌叶荔枝在市场上仍是热销产品,荔枝销售收入是乌石地区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村民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出现花而不实同,坐果率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时有发生。老林从多个版本的“荔枝高产栽培”“荔枝病虫害防治”。书籍中找到办法,结合实际运用,并加以推广,使村民(果农)大都数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了荔枝的产量与质量。1990——1999年,浯江村荔枝增产出了名。被中国村社发展300强组委会命名为特色经济村。
  老林担任村支部书记17年,付出了很多,代价很大,但收获也不少。一是读书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养。二是在省农业函授大学(简称“农函大”)漳浦分校完成学业,并于1991年毕业,成为一名有大学文凭的农民。三是获得荣誉,主要有:1995年中共漳州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7年、1999年被评为漳州市优秀党支部书记,还多次受到县委、镇党委的表彰奖励。四是赢得浯江村乃至乌石各村宗亲们的尊重和爱戴,口碑很好,威望较高。俗谚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确实如此。
  (三)
  2000年,耀辉同志因年龄关系,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六十刚出头的老林,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忙贯了的他闲不住,农事家务都参与点,农忙季节、荔枝采收时节,可以顶上一个劳力。而每天看书读报的习惯,没有改变,时间充裕看他个把小时,时间不足,看他一二刻钟,一天不看书,就好像缺失了什么似的。2007年,老林从报上看到国家号召在农村创办农家书屋这一信息,尔后又看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深受启发,联想到自家的藏书数量不少,何不把它变成公共资源,给大家分享,让村民体会读书的乐趣呢?
  2009年4月,县文体局在规划全县乡村建设农家书屋时,把浯江村安排在第一批建设书屋的重点村(文体局林局长曾任旧镇镇党委书记,了解老林有读书的习惯和家不少藏书籍)。林局长和老林不谋而合。于是乎,老林把厅堂腾了出来,作为“书屋”,把全部图书都陈列出来。县文体局送来了2只书橱和300本图书;浯江村“农家书屋”就这样诞生了。四月的一天,林局长亲自为浯江村农家书屋授牌(第一批农家书屋的牌匾,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署名下发的)。
  从2009年挂牌成立至今,老林创办的浯江农家书屋,已过了五周年了。五年多来,老林把很大的部分的心思放在办好农家书屋上来。为了增加藏书量,他经常出入于县政协、县人大、县文体新局、县农业局等部门单位,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单位的支持,把更新换代的或多余的书籍,送给他以充实农家书屋。很多单位的同志,为老林的精神所感动,都愿意把剩余的书、换代的书赠送给老林。老林一旦有单位电话通知他来拿书,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受馈赠。“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老林陆陆续续又得到各类书籍二千多册。老林的浯江农家书屋,合计已有藏书五千多册,这数字浯江农家书屋的存书量位居全县之首。有这多书籍的“农家书屋”,在全县仅少数,
  来浯江村农家书屋看书,借书的村民逐年增加。除本村的一,还有赤土乡、深土镇的农民朋友,慕名前来借书(看书、借书均免费),有的还是带着问题来请教的,老林都尽其所知认真给予解答。往来的次数多了,把老林当成朋友,当成忘年之交。五年来,老林热情为村民读书服务,尽管这种服务是没有薪酬的。
  林耀辉的“浯江农家书屋”办得有点名气,县文体新局给予充分肯定,也尽力给予支持,希望越办越好。为表彰林耀辉传播文化知识、乐于奉献精神。2013年9月,福建省全民阅读组委会办公室授给他首届福建省“书香之家”的牌匾。在荣誉面前,老林表示要继续努力,把“浯江农家书屋”办成全县乃至全市一流的书屋,名符其实的“书香之家”书屋。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会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劳模风采、委员风采、群团组织、序言与跋、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千年古县展新颜——漳浦县城近五年建设综述》《厦深铁路(漳浦段)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林耀辉
相关人物
林功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