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19
颗粒名称: 岁月留芳
其他题名: 吴开云《吴家纪事》序
分类号: D630.3
页数: 3
页码: 84-8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退休干部吴开云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风范,包括他在地方工作期间的贡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优良作风,以及他在复杂棘手的环境中处事柔性、灵活、适度的工作方法。文章通过吴开云先生的具体事例,展示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同时强调了他对社会和父老乡亲的关心和热爱,以及他在传承红色传统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漳浦县 吴开云 退休干部

内容

在漳浦县的地方干部中,吴开云先生是资格较老的一位同志。他17岁参加工作,22岁就担任副区长领导职务,是经过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锻炼、考验的可敬的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吴先生在漳浦工作26年,在云霄工作9年,在漳州工作9年。1995年秋,61岁的吴开云先生税驾退休。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在退休近20年后的今天,吴开云先生撰写了回忆录《吴家纪事》。在书中,他回顾了自己80年来所经历的人生道路、工作轨迹,追忆了父母双亲以下一家四代人茹苦含辛,投身革命,追求光明,建设美好家园的百载沧桑。当前,各种世界观、价值观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物欲横流,世风浮躁的现实中,吴开云先生潜心回忆历史家史,总结苦乐人生,升华感悟启示,向社会传递出的,是一个家庭珍爱亲情,重视家风的正能量:是一个老同志坚持理想信仰,关心社会,热爱父老乡亲的赤子情怀。
  在吴开云先生身上,有着那一时代优秀干部所具备的才干和品德。他勤奋、坚定、干练,公道、廉洁、朴素。他参加工作时,文化程度小学四年、初中半年,在担任公社书记后,举凡大会报告,都自己动笔;不同场合的会议讲话,都能口若悬河,引喻列据,妙趣横生,这就不是一般工农干部所能达到的水准了。好学勤勉之风,他持之以恒,到老不辍。调市直机关工作之后,他深入学习研讨相关的政策、知识、文化,硬是把那段时期的统战外事侨务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朝野同欢。
  吴开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还体现出倾心关爱三农的优良作风。吴开云出身贫苦农民,自小在农村长大,农村的生活状况如何,农民们在想什么,他最清楚,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如何发展,他最为上心。你看在上世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六十年代,吴开云在他主政的南浦公社,敢于全面推广实施“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劳力出工“三挂钩”的增产粮食方案。文革期间,在“批林批孔”的1974年,在他主政的赤湖公社下决心发动群众开展赤湖溪整治工程,使沿溪五个大队旱涝保收。1978年至1980年,他在云霄县全力动员全县农村贯彻推行“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在落后地区东厦公社组织群众自力更生,以三年之期,整修加固濒危海堤,挖渠引水,大力扩增种、养面积,确保了长年种养双丰收。吴开云挂钩驻点的竹塔大队,原是他最揪心的全县闻名的“乞丐村”,也通过这次整治改造,一变而成鱼米之乡的富贵村。
  吴开云工作上最当行的一手,是他在复杂棘手的环境中处事柔性、灵活、适度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讲究引而不发,注重以人为本,追求终极和谐。他不跟风、不唯书、不唯上,遇事总是不疾不厉,迎难而上,独具法眼。这里只举两例:一是1975年解决漳浦水泥厂因生产事故命案,被人借口挑起群体闹事的事件。厂长王某被社会派性群众围困,随时有可能酿成更严重的群体性灾难。其时身为县委副书记的吴开云找来公安局党组成员柯某一起赶赴现场,经过一天一夜耐心的疏导教育,平息了围困事件。二是80年代初吴开云在云霄县主政时,化解该县宗族势力干扰时政的社会矛盾一事。云霄方、张、吴三大姓宗族问题由来己久,县委决心解决这个难题。县委一班人经深入调研,区分各类不同矛盾,工作做细。经过几年努力,宗族堡垒一一攻破,宗派势力分崩离析,云霄社会宗族问题从此逐步淡化,走上正轨。可见吴开云运用这个方法很有个人特色:或借力抵力,或敲山震虎,或巧用人脉;苦口婆心,因势利导,团结教育;最后精诚所至,矛盾化解一一深得跃如之妙!
  吴开云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同志。其为官为人,深受同僚朋辈折服,亦常为当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古人有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今人有谚,“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吴开云退休以来,风烟已去二十年,经过若许春秋光阴的过滤、沉淀和甄别,“政声”和“口碑”应是较为可信的了。只是民间草根尚有微言,谓以吴先生之资历,退休前未能享受二线副厅以示慰勉,似乎有欠公允。有人询及此事,吴开云只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表情恬淡自若。或许,笑声中,他想起了当年“不为也,非不能也”的人格底线的坚守?
  可乡亲们仍然惦念着吴开云先生。凡他工作过的地方,总有不少朋辈晚辈叩门来访。今年春天,就在最近,赤湖镇老龄委受父老乡亲们委托,专程向吴开云先生送来“岁月留芳”匾额,感念吴开云先生当年整治赤湖溪排洪防旱9200亩,有效灌溉4300亩,至今旱涝保收40年的恩典。“岁月留芳”,多么美妙、沧桑、真挚的词语,这不就是前头所谈的政声、口碑的形象表达吗?不就是吴开云先生一家四代人发扬红色传统,注重以身立教,传承革命家风的形象表达吗?于是我想,就用它作为我这篇拙文的题目吧——“岁月留芳”!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会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劳模风采、委员风采、群团组织、序言与跋、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千年古县展新颜——漳浦县城近五年建设综述》《厦深铁路(漳浦段)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友麟
责任者
吴开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