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希望的园林放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12
颗粒名称: 梦想在希望的园林放飞
其他题名: 记漳浦县政协常委、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文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56-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绍文是一位林业工作者,他对林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在马口林场工作时,他开始进行花卉苗木的引进和培育,并成功地推广了这些苗木。后来,他辞去正科级职务,全身投入花卉苗木事业,创建了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他的公司覆盖了全国各地,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园林综合公司之一。
关键词: 漳浦县 政协常委 杨绍文

内容

30年前,他还是马口林场一个老实憨厚的临时工,30年后变身为全省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园林王国”缔造者,影响并带动整个漳浦花卉苗木业的快速发展。而今,这位土生土长的“林”头老大再次扬帆起航,以一种敢为人先的气魄,点亮漳浦林下经济、药用植物的星星之火,引领漳浦农业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高科技生物产业转型。
  因经济效益低下,说起一度让漳浦人引以为傲的荔枝龙眼,我们似乎己找不到一丝的兴奋点。正值龙眼压枝低的时节,在漳浦农民创业园内,笔者却看到另一番令人欣喜的景象:成片的龙眼树下挂满了种养铁皮石斛的吊篮,吊篮下面一张张石斛苗床错落有致,而更为神奇的是,连龙眼树干上面也爬满了铁皮石斛。这里就是“扬基”生物科技园龙眼仿野生环境寄生铁皮石斛栽培基地。
  “漳浦现在有几十万亩的龙眼树,我的目标就是把一亩只有几百块钱收益的龙眼园,变成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文告诉我们,选好一个品种,用这样的立体种植模式来念好“林下经济”致富经,采摘时节一到,这片龙眼园将是寸荫生金,下一步他将把这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让家乡农民分享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而这一幕只是杨绍文林业人生的缩影……
  结缘林业 乐此不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还不够,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关键还是要学会感受其中的快乐。”
  杨绍文1964年出生于绥安镇油车村,受家人的影响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八九岁时就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荒地种菜养花。见他有如此天分,在当林业干部的叔叔杨发树便经常带着他一起到田间地头干活,教他农业、林业的有关知识,十几岁的时候,杨绍文便能给亲戚朋友的果树嫁接,也由此对农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叔叔就介绍他到林业局当临时工。1983年,漳浦成立十大林场,杨绍文被派到马口林场搞树种育苗,虽没经过专业培训,但他从小接触林木,又勤奋好学、责任心强,育起苗来一点也不含糊。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采种储藏、育苗管理、虫害防治等技术样样过硬,苗育得又好又多,颇得领导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为育苗组长。除了育苗外,杨绍文一得空就拿把刀子,给很多难成活的果树做嫁接实验,常常有技术上的突破,而且乐此不疲。就这样,杨绍文的名气渐渐大了,市、县林业部门还经常组织人员到他的育苗圃、试验地学习参观。
  后来马口林场因归口管理,升格为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1996年,市政府提出以组培中心为龙头搞细胞培育,并鼓励干部职工带头承包,从而带动整个漳州花卉业的发展。“中心”要打破大锅饭,全部承包到户,在那时并非易事。正当大家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杨绍文却已悄悄地带头干起来,在溪坂村承包了13亩地,成为马口花卉种植第一人。当时整个县除了沙西搞些榕树外,其它基本算空白,他从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引进上百种苗种回来,并成功地进行培育、试种、推广,忙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杨绍文也因出色的工作,从临时工、合同工到转干,从育苗组长到生产股长、销售部经理、中心副主任一路提拔,1998年当上组培中心主任,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
  辞官从农 华丽转身
  “辞去正科级职务下海为农,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很幸运拥有属于自己喜欢的事业。”
  2002年,省林业厅要在上海创办一个花卉市场,正缺花卉的专业人才,杨绍文作为最佳人选被借调到上海花卉大世界当副总,主要负责指导花卉种植,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两年的时间,大上海浓厚的创业氛围洗礼了他,2004年回来后,杨绍文做出一个重大抉择——辞官下海搞花卉苗木。“当时父母亲、亲戚都不理解,说当官是光宗耀祖的事,35岁做到正科级也很了不起……说起来我算不孝子!”杨绍文憨笑着说,他认定花卉就是朝阳产业,又是他热衷的、值得义无反顾去追求一辈子的事业。下海后,杨绍文放开手脚、全身投入,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见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路凯歌。
  2005年,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在杨绍文的苦心经营下,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成为集生产、营销、科研、园林绿化推广于一体的股份制园林企业。几年间,“扬基”引进百种花卉苗木试种推广,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一百二十亩,慢慢扩大到现在的一万多亩,拥有省内三十几个基地,并覆盖到四川、广西、广东、上海等全国各地,是我省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园林综合公司。2009年,国家大力支持油茶种植项目,他马上看到发展油茶的前景,果断选择了全国最优品种岑溪软枝油茶在广西试种,承包了一千多亩搞油茶育苗。“油茶堪称全世界最好的一种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对软化血管有极佳的功效。”他还从广西带回了两万株油茶做母种,他希望能以此带动家乡发展优质油茶,改善漳浦几十万亩低效益的园林。从1996年全县花卉种植总面积不足一千亩,发展到今天超过十万亩以上,这与杨绍文的引领推广息息相关。
  创新带动 幸福心事
  “能创新一个品种,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百姓致富,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
  2012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创立县级的农民创业园,为漳浦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创造了更好的平台。“扬基”子公司——福建省扬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批入驻农创园,成为漳浦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里将是‘扬基’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高科技生物产业转型的新起点。”杨绍文似乎看到事业的又一个春天,他决心引进更高端的农业项目,试验成功后再把它推广出去,做成漳浦的特色产品。经过反复选种、试验,他盯住了铁皮石斛。“铁皮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救命仙草’,”杨绍文如数家珍,“由于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其市场需求量大,每公斤鲜品均价达到上千元。”虽然铁皮石斛的培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但“扬基”公司已经突破接种、培苗、移植等技术难题,建成现代化组培车间3500平方米,现代化温室大棚130000平方米,并成功探索“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龙眼树独特的林荫优势和林下土地资源,采用“原生态育种十仿野生种植”的模式,进行立体套养种植。“扬基”公司还在绥安、大南坂镇建设铁皮石斛观光园,至今年9月份己完成400多亩的基地建设。“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将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推广,让勤劳勇敢的漳浦乡亲都来参与这个好项目”。
  满怀着对家乡农业的热爱,对农业创新的追求,以及带动百姓致富的幸福感,杨绍文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引进台湾牛樟、沉香、黄花梨等名贵品种,他还要走得更远。而今,杨绍文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在美丽的石榴象牙庄描绘了一片宏伟蓝图,规划三千亩地,首期开发六百亩,将致力打造全省最大药用植物、药用花卉园,为漳浦绿色产业的发展插上“金翅膀”!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会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劳模风采、委员风采、群团组织、序言与跋、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千年古县展新颜——漳浦县城近五年建设综述》《厦深铁路(漳浦段)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曾惠龙
责任者
杨绍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