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211
颗粒名称: 委员风采
分类号: K827
页数: 10
页码: 56-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绍文是一位成功的花卉苗木企业家,他的成功源于对林业的热爱和不断探索。他辞去正科级职务,全身投入花卉苗木事业,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见识,将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得越来越好。他引进百种花卉苗木试种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园林企业领军人物。他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漳浦花卉苗木业的现状,也引领了漳浦农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向高科技生物产业的转型。杨绍文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兴趣、有追求,就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关键词: 漳浦县 委员 人物

内容

梦想在希望的园林放飞
  ——记漳浦县政协常委、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文
  曾惠龙
  30年前,他还是马口林场一个老实憨厚的临时工,30年后变身为全省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园林王国”缔造者,影响并带动整个漳浦花卉苗木业的快速发展。而今,这位土生土长的“林”头老大再次扬帆起航,以一种敢为人先的气魄,点亮漳浦林下经济、药用植物的星星之火,引领漳浦农业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高科技生物产业转型。
  因经济效益低下,说起一度让漳浦人引以为傲的荔枝龙眼,我们似乎己找不到一丝的兴奋点。正值龙眼压枝低的时节,在漳浦农民创业园内,笔者却看到另一番令人欣喜的景象:成片的龙眼树下挂满了种养铁皮石斛的吊篮,吊篮下面一张张石斛苗床错落有致,而更为神奇的是,连龙眼树干上面也爬满了铁皮石斛。这里就是“扬基”生物科技园龙眼仿野生环境寄生铁皮石斛栽培基地。
  “漳浦现在有几十万亩的龙眼树,我的目标就是把一亩只有几百块钱收益的龙眼园,变成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文告诉我们,选好一个品种,用这样的立体种植模式来念好“林下经济”致富经,采摘时节一到,这片龙眼园将是寸荫生金,下一步他将把这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让家乡农民分享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而这一幕只是杨绍文林业人生的缩影……
  结缘林业 乐此不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还不够,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关键还是要学会感受其中的快乐。”
  杨绍文1964年出生于绥安镇油车村,受家人的影响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八九岁时就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荒地种菜养花。见他有如此天分,在当林业干部的叔叔杨发树便经常带着他一起到田间地头干活,教他农业、林业的有关知识,十几岁的时候,杨绍文便能给亲戚朋友的果树嫁接,也由此对农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叔叔就介绍他到林业局当临时工。1983年,漳浦成立十大林场,杨绍文被派到马口林场搞树种育苗,虽没经过专业培训,但他从小接触林木,又勤奋好学、责任心强,育起苗来一点也不含糊。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采种储藏、育苗管理、虫害防治等技术样样过硬,苗育得又好又多,颇得领导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为育苗组长。除了育苗外,杨绍文一得空就拿把刀子,给很多难成活的果树做嫁接实验,常常有技术上的突破,而且乐此不疲。就这样,杨绍文的名气渐渐大了,市、县林业部门还经常组织人员到他的育苗圃、试验地学习参观。
  后来马口林场因归口管理,升格为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1996年,市政府提出以组培中心为龙头搞细胞培育,并鼓励干部职工带头承包,从而带动整个漳州花卉业的发展。“中心”要打破大锅饭,全部承包到户,在那时并非易事。正当大家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杨绍文却已悄悄地带头干起来,在溪坂村承包了13亩地,成为马口花卉种植第一人。当时整个县除了沙西搞些榕树外,其它基本算空白,他从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引进上百种苗种回来,并成功地进行培育、试种、推广,忙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杨绍文也因出色的工作,从临时工、合同工到转干,从育苗组长到生产股长、销售部经理、中心副主任一路提拔,1998年当上组培中心主任,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
  辞官从农 华丽转身
  “辞去正科级职务下海为农,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很幸运拥有属于自己喜欢的事业。”
  2002年,省林业厅要在上海创办一个花卉市场,正缺花卉的专业人才,杨绍文作为最佳人选被借调到上海花卉大世界当副总,主要负责指导花卉种植,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两年的时间,大上海浓厚的创业氛围洗礼了他,2004年回来后,杨绍文做出一个重大抉择——辞官下海搞花卉苗木。“当时父母亲、亲戚都不理解,说当官是光宗耀祖的事,35岁做到正科级也很了不起……说起来我算不孝子!”杨绍文憨笑着说,他认定花卉就是朝阳产业,又是他热衷的、值得义无反顾去追求一辈子的事业。下海后,杨绍文放开手脚、全身投入,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见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路凯歌。
  2005年,扬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在杨绍文的苦心经营下,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成为集生产、营销、科研、园林绿化推广于一体的股份制园林企业。几年间,“扬基”引进百种花卉苗木试种推广,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一百二十亩,慢慢扩大到现在的一万多亩,拥有省内三十几个基地,并覆盖到四川、广西、广东、上海等全国各地,是我省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园林综合公司。2009年,国家大力支持油茶种植项目,他马上看到发展油茶的前景,果断选择了全国最优品种岑溪软枝油茶在广西试种,承包了一千多亩搞油茶育苗。“油茶堪称全世界最好的一种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对软化血管有极佳的功效。”他还从广西带回了两万株油茶做母种,他希望能以此带动家乡发展优质油茶,改善漳浦几十万亩低效益的园林。从1996年全县花卉种植总面积不足一千亩,发展到今天超过十万亩以上,这与杨绍文的引领推广息息相关。
  创新带动 幸福心事
  “能创新一个品种,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百姓致富,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
  2012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创立县级的农民创业园,为漳浦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创造了更好的平台。“扬基”子公司——福建省扬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批入驻农创园,成为漳浦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里将是‘扬基’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高科技生物产业转型的新起点。”杨绍文似乎看到事业的又一个春天,他决心引进更高端的农业项目,试验成功后再把它推广出去,做成漳浦的特色产品。经过反复选种、试验,他盯住了铁皮石斛。“铁皮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救命仙草’,”杨绍文如数家珍,“由于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其市场需求量大,每公斤鲜品均价达到上千元。”虽然铁皮石斛的培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但“扬基”公司已经突破接种、培苗、移植等技术难题,建成现代化组培车间3500平方米,现代化温室大棚130000平方米,并成功探索“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龙眼树独特的林荫优势和林下土地资源,采用“原生态育种十仿野生种植”的模式,进行立体套养种植。“扬基”公司还在绥安、大南坂镇建设铁皮石斛观光园,至今年9月份己完成400多亩的基地建设。“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将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推广,让勤劳勇敢的漳浦乡亲都来参与这个好项目”。
  满怀着对家乡农业的热爱,对农业创新的追求,以及带动百姓致富的幸福感,杨绍文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引进台湾牛樟、沉香、黄花梨等名贵品种,他还要走得更远。而今,杨绍文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在美丽的石榴象牙庄描绘了一片宏伟蓝图,规划三千亩地,首期开发六百亩,将致力打造全省最大药用植物、药用花卉园,为漳浦绿色产业的发展插上“金翅膀”!
  爝火燃回春浩浩
  ——记厦门市漳浦商会会长、漳浦县政协常委王明煌
  蔡松君
  “凿开混浊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咏煤炭》中的前四句。煤炭给人的联想就是:财富,奉献,并时刻通过燃放自己的光和热给他人带去春天般温暖的感觉。而这几句诗,其字面涵意特别符合王明煌先生的创业历程与人格特征。
  大凡每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都有着他独特的成长轨道,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任厦门市漳浦商会会长的王明煌也不例外。说起王会长,他的一生都与“煤”息息相关,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工厂里的推煤工,他创业之后赚取的第一桶金是从事煤炭的运输与开采,而我总觉得从他的为人与品格,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那么机缘巧合的与煤的天然秉性不谋而合。那么,王会长究竟有过怎样的创业与人生历程呢?
  漳浦:肯于吃苦,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和出生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王明煌的整个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写满了酸涩与艰辛。虽然如此,比起其他家庭的孩子而言,他还是有值得炫耀的一点,那就是他的父亲是个大学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在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共7口人的大家庭,而且母亲只是帮裁缝店做点车边活,挣不了几个钱,单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一家人过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在上小学的前一年,他随父母上山下乡举家搬到了赤土乡。“当时一些比较小的村落都还没能安上电灯呢,我就在那样的条件下读到了小学四年级。”王明煌回忆说。1975年,随着父亲调进县物资局工作,他们家搬到了县城。“小的时候,我每天放学后不是挑水、浇菜,就是捡柴禾,甚至还干过帮人家捣碎石的活。说句笑话,当时我们家是常常变迁,但唯一不怎么变的就是生活条件。”王明煌说这话时,从他脸上看不出有丝毫抱怨的意思,而更多的是因为拥有过这段履历而流露出的一种自豪且淡然的神情。
  1977年,做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就读高中一年级的王明煌毅然选择了辍学,决定出来找工作,帮父母挣点钱,以减轻家庭负担。刚出来,能干点什么呢?王明煌索性当起母亲的学徒,学起“车边”这种细活,当了母亲3个月的帮工后,觉得没多少活可干,就托人找了份到皮革厂打杂工的活。
  俗话说的好,“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的。”筹建于1977年的漳浦县合成氨厂,1979年建成投产。当时,通过居委会招工,18岁的王明煌成了该厂公开招收的第一代工人。“我得感谢改革开放,不然就没有这个机会,当然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充满感激的说。到了合成氨厂,第一份工作是推煤供烧锅炉用,由于工作认真,半年后,他被提升为锅炉操作工。“当时,工作环境比较差,每天下来总是一脸黑不溜秋的相。”他说,“我的父母当时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我有了份正式工作,忧的是工作条件很辛苦,怕我吃不消。”幸运的是,刚干了一年的锅炉工,由于他为人开朗,工作责任心强,他再次获得了提升,调入了令人羡慕的经销科干后勤,并开始接触到采购工作。或许当时的他也未曾想到过,就是这一次岗位的调整,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龙岩:敏于商机,迎来了创业的拐点。
  1981年,刚满20岁的王明煌在与其当兵梦失之交臂的同时,却迎来了他实现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这一节点的到来,说起来还真有点戏剧性。这一年,他的长住龙岩负责煤炭采购的同事王信发,因为要回来照顾临产期的妻子,主动提出来与他交换岗。就这样,一直希望出去闯闯的王明煌来到了龙岩,负责采购煤炭。后来,王信发也无意跟他换回岗位,所以他就驻在龙岩直到1993年,整整呆了12年时间。
  一到龙岩——这一闽西的“煤都”,王明煌很快地嗅到了“商机”。“在龙岩买煤炭容易,但运回煤炭却很成问题。”他说,“当时,虽然漳州有个车队(二团)在搞运输,但由于路况不好,车也少,因此运煤车特别吃香。”王明煌也因此常常为了调度车辆出门搞“攻关”。他为此认识了不少朋友,更重要的是让我萌生了一个投资创业的强烈念头。于是,敏于商机的他便于1985年与另外两个朋友通过合资、贷款买了第一辆卡车,自己搞运输,既解决了自己调车运煤难的问题,又有了不错的收入。有着发达经济大脑的王明煌,很快又与南靖一个比较有经济实力的朋友合股,成立了一个拥有10辆车的运输队。此后,我县合成氨厂的所有用煤就全部由他的车队负责运输。就这样,王明煌挣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他看到了开采煤炭赚钱更容易,于是,通过自己在龙岩多年积累下的人脉,他又找了当地的一个朋友,干起了合资开采煤矿的生意,同样也干的顺风顺水。龙岩创业的成功,为王明煌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为他今后的再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是好运常随好运人,当时的合成氨厂也一直颇为景气,2000年合成氨厂实行改制,更名为漳浦扬绿化工责任有限公司,有了一定积累的他自然成了公司的大股东,直到2011年政府收企,公司宣布停产,这10年间,公司的效益和分红都很好,作为大股东,他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可以说,人至中年的王明煌,他的创业也迎来了如日中天的黄金季节。
  厦门:乐于奉献,锻造了人生的亮点。
  和很多前来厦门打工创业的乡亲不同的是,王明煌来到厦门,主要是为了孩子的教育。2003年,他在厦门买了房,帮孩子转学,也把刚刚退休的父亲接到了厦门。
  到厦门后不久,王明煌认识不少来自漳浦老乡的朋友,看到他们在这边打工、创业都很不容易,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对于有着一副热心肠的他来说,特别想能帮他们一把。于是,他就经常去联络在厦门打工、创业的老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要靠经常联络来巩固的,联系少了,关系也会变疏远的”,他深有感触地说,“出门在外跟在家里不一样,特别需要朋友间互相照顾、帮衬。”他的观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于是,2010年被推举为厦门市漳浦商会第二任会长,实属众望所归。
  他说“既然当了,就要用心当好,尽力为漳浦乡亲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当上会长两年来,他经常同驻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各会员单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帮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通过加强联络,互相激励,促进团结,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商会秘书长叶克强告诉笔者说:“王会长是个热心人、同时又乐于奉献,大家都很信服他,所以商会的吸引力提高了,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在厦门工作的乡亲一谈起漳浦商会,也都赞赏有加。现任海沧区政府办副主任的漳浦藉乡亲郭伟明说:“王会长上任以来,切实发挥了商会的纽带和平台作用,在推介漳浦,沟通政企、帮助企业和乡亲排忧解难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在几天的采访期间,我们也同样感受到商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备受驻厦各兄弟商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漳浦商会是目前所有驻厦商会中最规范、活动最频繁、也最具影响力的。”省任会长王龙兴先生不无自豪地评价道。在谈到商会今后的努力方向时,王明煌会长告诉笔者,目前商会正在加紧筹备,打算在2013春节后成立“人民矛盾调解委员会”。这样,商会的功能就更全了,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一边创业,一边不忘为漳浦乡亲办实事、办好事的王明煌会长,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可贵的亮点。在此,衷心祝愿他的事业和人生与他的名字一样,拥有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凿开混浊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咏煤炭》中的前四句。煤炭给人的联想就是:财富,奉献,并时刻通过燃放自己的光和热给他人带去春天般温暖的感觉。而这几句诗,其字面涵意特别符合王明煌先生的创业历程与人格特征。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会

本书设有经济建设、劳模风采、委员风采、群团组织、序言与跋、人物春秋、史海钩沉等栏目,收录《千年古县展新颜——漳浦县城近五年建设综述》《厦深铁路(漳浦段)建设纪实》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