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昙寨仔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179
颗粒名称: 佛昙寨仔山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建良一行五人登上佛昙镇港头村寨仔山的经历。他们沿着崎岖的小道徒步上山,欣赏了寨仔山的自然景观,包括七十二台阶、山寨和一线天等奇景。文章还提到寨仔山的历史,包括其在冷兵器时代的用途以及赫赫有名的黛峰林氏家族,讲述了这个地方的风景和历史背景。整篇文章通过杨建良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寨仔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韵味,具有浓厚的游记色彩。
关键词: 漳浦县 佛昙镇 寨仔山 自然景观

内容

鸿儒江是一曲跳动的音符,寨仔山是一瓮醇香的美酒。
  我们一行五人,沿着崎岖的林阴小道,转眼来到佛昙镇港头村寨仔山下。顿时,豁然开朗,惠风和畅。但见,寨仔山在绿树掩映下,奇峰危石,古朴雄浑。山壑云岚,神奇缥缈。
  从南面逶迤陟石蹬而上,道旁杂草丛生,山鸟吟唱,野花点染,青苔铺阶。山道曲曲折折,颇有“曲径通幽”之感。登上半山腰,有一石阶如长蛇阵直插云霄,又犹如蜈蚣张腿,雄伏石壁。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蹬,这正是大名鼎鼎寨仔山名胜“七十二台阶”。站此石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又行数十步,渐入佳境,眼前一石寨,雄踞山间,由花岗岩垒砌而成,建有方形寨门。一丛丛榕树盘根错节附于城墙,两石夹峙,雄伟坚实。“寨仔山,寨仔山”山以寨而名,可见其久远矣。山下溯江而上或顺流而下的大小船只,尽在其监控之中,进可攻退可守。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中有一洞,从洞中倒入米糠而从二十里外整美鼻头海面浮出,足见其有蜿蜒曲折的地下溶洞可通大海。在冷兵器时代,据险筑寨,临崖而建。此寨当年是屯兵之用,还可防犯兵灾匪乱,历经千余年风吹雨打仍十分坚固,可想其匠心独运。
  拾级而上,来到一幽洞旁,遂感清凉。洞甚宽敞,可容百人。四周细流涓涓,茂林修竹,虫唱蝶飞,令人倦意顿消,宠辱偕忘。昂首而望,两边险崖绝壁直插天空,上有数石紧挨,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只露出一缕蓝天,折射七彩光亮,这就是寨仔山的另一胜景”一线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画出这道世间永恒的风景线,实让人感叹!
  此石洞也是天然的读书圣地,黄道周云:“古人读书,入山必深,入林必密,曷但杜门乎!”从此处走出多少文韬武略之才。据统计,明清两代港头黛峰林氏出现科举仕宦二十余人,武官十多位,成为漳浦显赫的豪门巨族。特别以林表,林敬,林绍为主的四世三进士,四世三知府而遐迩闻名。欣赏那诗情画意的美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沿着“一线天”迂回向上,行至“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深处,一转到一山顶。往东卧有一枕头状巨石,虚出绝崖数丈,一摇撼则动,大风吹石亦动,摇摇欲坠,此又是寨仔山另一名胜“风动石”。金刚经言:“相非相,只言无住,不言动静,风动幡动心动。”之诤,甚为玄奥也。折向西边,有一石臼状,蓄有一洼淡水,人言“龙井甘泉”,水从石隙渗出,细流如丝,永不干涸,故可供多人食用,难怪此寨可信守大军。附近有二石,一如钟状,一如鼓状。击之“叮当”作响,闻鼓而进,鸣金收兵,此天然奇观又是寨仔山另一胜概“钟鼓齐鸣”。沿石阶往北有一石壁,石壁上有一排排圆窝穴,敲之“咚咚咚”似编钟之鸣,在此可聆听民乐齐奏,天籁之音。孔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也。
  从石寨北门而下,四周风清云净,一台平地建有“龙凤岩”庙,奉祀三宝佛,祈福甚为灵验。站此岩上,远瞰台湾海峡波涛汹涌,水天一色。近观佛昙湾悉收眼底,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全镇美景,一揽无余。王安石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乃游寨仔山之一悟也。
  游遍寨仔山,深深感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不谬。山以寨而名,人以山而游,其乐融融。诸君莫妒,下次野炊,携汝同行,若何?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

本书介绍了漳浦县的历史回顾,工作纪实,巾帼风采,文明史话,史海钩沉,寻幽览胜,对外交流,佳作欣赏以及政协组织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