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同志在漳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122
颗粒名称: 邓子恢同志在漳浦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6-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邓子恢同志是福建龙岩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1928年参加领导闽西起义,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工农红军第12军政治委员。1931年秋调任福建省委特派员,12月初奉省委之令到漳州纠正游击队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忽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邓子恢同志一到漳州就向中共漳州县委和红军游击队传达了省、市委指示,着手纠正错误倾向,并将游击队分别派往龙溪县石码、南、北乡和漳浦的小山城,发动群众起来斗争,进而开辟革命根据地。
关键词: 漳浦县 邓子恢 红军

内容

邓子恢同志,福建龙岩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领导闽西起义,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工农红军第12军政治委员。1931年秋调任福建省委特派员,12月初,奉省委之令,为改变闽南红军游击队的单纯军事观点,任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到漳州接替闽南特委书记陶铸工作。
  邓子恢同志一到漳州,立即向中共漳州县委和红军游击队传达了省、市委指示,着手纠正游击队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忽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并将游击队分别派往龙溪县石码、南、北乡和漳浦的小山城,发动群众起来斗争,进而开辟革命根据地。
  点燃山城烽火
  时红一支队在小山城革命活动己有一定基础,并已建立秘密农会。此次游击队一部进入小山城不久,正逢国民党军队师长张贞部以收缴“航空救国捐”为名,收刮民脂民膏,仅小山城百来户人家就被派大洋六百多元,群众苦于无力交纳,怨声载道,民情激愤。邓子恢和漳州县委同志闻讯后,拟定趁机发动山城农民抗缴“飞机捐”,并由此从经济的、和平的斗争发展到政治的、武装的斗争,并建立以小山城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根据邓子恢同志部署,小山城抗捐斗争先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由秘密农会会员串连,发动群众提出减免捐款的要求,并要求家长写呈文向县里请减。呈文遭到县政府拒绝,并扬言派兵剿办。秘密农会会员又与群众在家族会议上提出“不减免不交和请闽南红军游击队来保护”的建议。由于农会会员组织发动,形成人多势众的局面,家长也无法反对了。
  应小山城人民群众之请,邓子恢、王占春与李金发等同志率闽南红军游击队亮出旗帜,开进小山城。有了红军游击队当靠山,小山城人民腰杆硬起来了,秘密农会公开了,党组织也发展起来了,农民自卫队也建立起来了,小山城成了农会的天下。随着群众斗争情绪的高涨,革命觉悟的提高,邓子恢不惜时机地领导小山城人民起来废除本地捐税,并开展减租和禁粮出口,办平粜的斗争,使贫雇农又从这些斗争中减轻了剥削,获得自己的切身利益,参加革命斗争更坚决、更积极了,并由此发展到山城周围数十里的村庄的农民。
  为了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及斗争范围,邓子恢同志冒着性命危险,深入象牙庄浦美六社等地,常住象牙庄赤卫队长吴火明之家,化装成江湖医生,由当地秘密农会会员带路,走家串户,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起来学习小山城人民,为翻身而斗争。一时间,秘密农会组织在小山城周围区域的村庄普遍建立。
  1932年2月底,由于叛徒告密,张贞获知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在小山城活动情况,且闻悉闽西党和红军领导人邓子恢在此,便迫不及待地调集靖、和、浦三县民团和军队,分别于2月29日到3月5日向小山城进行两次疯狂大围剿。在小山城、龙岭、车本村农民有力配合支持下,红军凭借有利地形,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顽强抵抗,终于迫使敌军于3月7日撤走。
  在邓子恢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小山城、龙岭革命根据地初具雏型。同时,邓子恢同志还以天下农民是一家,团结起来干革命才会成功的道理,消除了因小龙溪群众被反动派强迫参加摧残小山城而造成两村群众对立的隔阂。派人协助龙溪圩农民成立了秘密农会,组织起借粮分粮的斗争,使赤色游击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迅速扩大到龙溪、云霄、平和等县。
  随着闽南革命武装斗争形势的发展,邓子恢同志于3月20日提出漳州党组织目前斗争任务:“目前应以平和属之五寨、南胜,漳浦属之小山城、龙岭、上坪庄,南靖属之龙溪圩一带的范围,从限制米价、借谷、限债斗争进而分谷、烧契约、分田,实行土地革命”及扩大游击队组织,创造赤色游击区和健全党组织,大胆提拔工农干部等,使“我党在漳浦、平和、南靖的政治影响更加扩大和深入”。并向省委写了一份“关于漳浦小山城的调查报告”,在几个月中,迅速地形成以漳浦小山城为中心方圆几十里,具有4万多人口的红色区域。
  创建漳浦苏区
  1932年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军革委委员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军闽南。4月20日,红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当日,战场硝烟未散,邓子恢、蔡协民与王占春立即赶往漳州,在芝山红楼找到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笑着对邓子恢说:“你已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即财政部长)”。并立即召集罗明(福建省委书记)、王海萍(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漳州市委书记)、王占春等同志座谈,在听取邓子恢同志的汇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当前的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以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日,电告苏区中央局周恩来同志,“决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4月22日在东路军全军连以上干部会上,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再次提出“以龙溪圩(今漳浦南浦乡)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等五县新苏区”。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邓子恢与漳州中心县委同志决定闽南今后革命斗争应以龙溪圩、小山城为中心,向漳浦、南靖、平和、龙溪、云霄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
  4月24日,红三军奉令南下占领漳浦,军部设在红楼,政委葛耀山、军长徐彦刚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由63位党和红军高层领导组成),第七师驻石榴一片,师部设在石榴坂,师长陈伯钧(与军长徐彦刚同为三名秋收起义后先上井冈山做王佐、袁文才思想工作的成员),政委李涛,参谋长耿飙,第九师进驻旧镇沿海一线,政委朱良才,中央红军基本解放了漳浦全境。
  同日,邓子恢偕王海萍、蔡协民、曾志等闽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奔赴漳浦,领导漳浦党组织和红一支队,在中央红军的有力配合下,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广泛散发传单,到处书写标语和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政策、主张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等;组织农会、发展党组织,开展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济贫、宣布废除苛捐杂税、田租债务等活动;在各乡村成立革命委员会,设立分田委员会,进行土地和人口的登记、统计和田地等级、成份评定等工作;广泛发动青年参加红军。尔后,在山城、龙岭、南浦厝、中西、大坪、崎溪等地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东山、长兴等地革命委员会,于四月下旬,在漳浦县城成立县级红色政权——漳浦县革命委员会。
  毛主席来了,中央红军来了,山城村沸腾了。当邓子恢同志重上山时,农会会员纷纷议论:这个巡视员真神啦,几个月前才听他讲江西井冈山的新鲜事,如今我们都实现了。老井冈山们看中了小山城村。五月上旬,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正式在漳浦小山城成立,书记蔡协民(参加过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后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曾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常委曾志(曾任井冈山红军总部医院总支书记,福建省委军委机关秘书)、王占春(闽南革命委员会主席)。山城村成为闽南革命中心村。
  五月中旬,邓子恢在漳浦领导闽南红军游击队整编工作。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央红军的大力支持下,从漳浦、龙溪南北乡参加的中央红军战士中抽调五、六百人组成第一、第二大队,由闽南革命委员会警卫队组成第三大队,由闽南红军游击队组成第四、五大队,集中于漳浦县城郊新厝顶村。邓子恢同志作为党代表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成立,并任蔡协民兼任总指挥,冯翼飞为团长,王占春为政委,副团长及以下军事干部基本上由中央红军抽调出来的四十多位富有军事经验的指战员担任。
  红三团成立后,为保卫中央苏区反围剿浴血奋战,作出重大牺牲;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尪仔石山,开辟梁山、灶山(后洞)、大芹山、乌山等革命根据地,使闽粤边区成为中央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东南部屏障,并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成为南方八省15个抗日支点之一;编入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共和国诞生作出卓越贡献;解放后又参加抗美援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英雄军队,流芳千古。
  情系漳浦老区
  五月下旬,邓子恢同志随着中央红军返回中央苏区。邓子恢同志在漳浦虽然只有短短的不上六个月时间(1931年12月至1932年5月),但对漳浦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在漳浦这段革命经历刻骨铭心。解放后,这位为中国革命胜利长期出生入死、历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革命家,在百忙之中亲自给老接头户——象牙庄原赤卫队长吴火明同志复信,勉励他为社会主义建设再立新功,并撰写《小山城烽火》一文,回忆漳浦人民这一革命历程,提供和丰富了珍贵的漳浦革命史实,在全国范围宣传了漳浦革命历史,为漳浦人民留下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1962年6月24日,又亲自给新编《漳浦县志》题词:“发扬漳浦人民在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英勇精神,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工农业并举、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的方针,把漳浦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团结、文化昌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乐园!”大大鼓舞了漳浦老区人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治山治水、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使漳浦的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推动漳浦人民不辜负邓老的殷切期望,在迎接改革开放大潮中,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金漳浦。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三十一辑的情况。其中包括特色产业、历史回顾、委员风采、巾帼英姿、人物春秋、群团组织、史海钩沉、庙宇宫观、佳作欣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子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