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117
颗粒名称: 特色产业
分类号: F264
页数: 15
页码: 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特色产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正在崛起的漳浦花卉业——漳浦县花卉产业发展记实、漳浦鲍鱼产业、漳浦网箱养殖等。
关键词: 漳浦县 特色产业

内容

正在崛起的漳浦花卉业——漳浦县花卉产业发展记实
  陈仲结
  花卉是漳浦县新兴的农业支柱产业。市县两级政府为推进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开发朝阳产业,于1995年9月在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马口成立“漳州市闽南花卉中心”。我县开始了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花卉这一朝阳产业的规划建设,以官浔溪坂村的马口为中心,建设百里花卉走廊,建设榕树盆景基地,引进开发花卉新品种,新技术,创建兰花培育中心,建设花卉批发市场,使我县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
  2000年6月6日,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漳浦县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全县花卉种植面积从1990年不足60公顷,发展至2011年面积达4639公顷(69585亩),年销售额95012万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包括间接出口),占漳州市花卉出口的47.2%。全县有花卉栽培花卉企业260多家和5000多个小规模种植户,从业人员8.2万多人,其中有港、澳、台、外资花卉企业28家(以台资为主)。省级花卉龙头企业有福建省闽南花卉有限公司;市级花卉龙头企业有漳州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三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漳州星运园艺有限公司、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漳州市万兴园艺有限公司、漳浦县扬基园艺有限公司、漳浦世达榕树盆景开发中心等。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花卉企业有福建省闽南花卉有限公司、漳州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星运园艺有限公司、漳州三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10家。
  经过16年的发展,漳浦县己成为全省盆栽花卉最大栽培和出口基地,成为全省最大蝴蝶兰栽培和出口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棕榈科植物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
  创建花卉生产基地
  一是花卉走廊建设1995年初,漳州市政府决定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从市郊的龙海市九湖镇的百花村沿国道324线至漳浦县绥安镇地段两侧纵深各1000米,建设百里花卉走廊,开发利用公路两侧的山坡地、低产果园、河滩地创建花卉生产基地。
  漳浦县政府率先落实市政府决定,为了便于规划,开发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示范,腾出官浔溪坂村、长桥农场山边作业区的土地作为花卉走廊中心区。时任县委书记林奕斌、副县长陈辉率领农委、水利、农业、林业技术员及官浔镇、长桥农场领导到现场办公,解决基地建设有关问题。市县两级开发花卉走廊,发展花卉产业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1995年5月16日,省政府副省长童万亨带领省计委、农办、农业厅、水利厅、农发办等省直部门及漳州市、漳浦县领导到马口现场办公、指导、扶持百里花卉走廊建设。
  同年9月26日,市政府召开市直农业部门及漳浦、龙海两县市有关部门协调会议,并在百里花卉走廊中心地段漳浦马口,设立漳州市闽南花卉中心。市县政府还出台“统一规划,地租优惠,补贴扶持,让利花农,注册开户,特事特办,部门优质服务”等优惠政策。
  1996年3月8日,由省农发办、水利厅、省花卉盆景公司、漳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漳浦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官浔镇溪坂村(土地入股),共同出资1530万元,以注册资金1168万元组建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花卉有限公司”动工建设。是月,龙海市万兴花卉、台资德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广福花卉等花卉企业同时在马口开工建设。至1998年,有台资三德、漳和,韩国韩一花卉、新加坡加东花卉等8家外资企业;有闽南花卉公司、林业组培中心等国有企业;以及数十家个体花木场入驻。百里花卉走廊漳浦段己形成866.7公顷的种植规模。形成了以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银海枣)、华盛顿棕榈、六王椰子、鱼尾葵等6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1200公顷的棕科植物生产基地;以发财树、金钱树、苏铁、巴西铁、富贵竹、火鹤花、玫瑰、一品红等100多品种,种植面积200多公顷的观叶观花植物生产基地;小叶仙丹、遍地黄金、黄金叶、黄心榕、珍珠梅、马尼拉草等400多种,种植面积约200公顷的地被植物基地;以银手指、春风、犀角群、红刺金虎、黄刺金虎、芦荟、海棠、虎皮兰等200多种,种植面积50公顷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生产基地;以垂叶榕、高山榕、香樟、重阳木、盆架子、小叶榄仁、台湾栾树、大叶紫薇、红千层、鸡冠刺桐、穿钱柳等300多种。种植面积850公顷的园林绿化基地。至2004年,官浔镇马口沿国道324线至盘陀镇的就已形成千家万亩的百里花卉走廊。
  二是榕树盆景生产基地建设1990~1995年,本县有少数盆景爱好者在自家庭院、阳台培育观赏盆景;长桥甘棠、店前有少数农民上山挖采国兰培育贩卖;沙西镇的高林、庄前、高山等村农民,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利用陶盆培育榕树根。逐步形成规模,称“榕树庭院经济”。1996年,在闽南花卉中心推动下,根块榕开始移向大田培植,面积逐渐扩大。1997年5月,沙西镇规划沿漳东线高山——枋林长4公里地段,两侧各纵深60米共60公顷山坡地,建设前店后圃的榕树花卉走廊。逐渐辐射至杜浔,古雷。2000年6月6日,沙西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榕树盆景之乡”。至2007年,沙西、杜浔、古雷、绥安等乡镇种植面积1130公顷,形成人参榕(2000年工商注册商品名,俗称块根榕、榕薯、地瓜榕)、气根榕、榕树盆景、榕树桩、榕树绿化苗木等系列产品。盆栽人参榕成为本县特色产品,也是全世界唯一“人参榕”生产出口基地。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
  三是兰花培育基地建设1998年前,本县兰花栽培只有个体户零星培育,从山上采集野生的墨兰、剑兰、报岁兰等中国兰花。2000年有台资三德、富盛、清苑、外资加东、韩一花卉等引进种植文心兰、卡特利亚兰、大花惠兰等洋兰。2000年10月,港台合资企业——漳州镇宇花卉有限公司落户漳浦马口,首期建设培育台湾蝴蝶兰玻璃温室2000平方米,2001年6月首批培育蝴蝶兰苗6万株。年底出圃成品花3万株。
  2002年8月,位于花博园区的福建闽南花卉公司筹资800万元,在花博园区内动工兴建兰花培育中心,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的蝴蝶兰标准玻璃温室,首期建设2万平方米,温室的风机、加温机采用意大利产品,水帘采用荷兰产品,内外阳网采用韩国产品,并采用光控、温控自动化设备。由美国(邯郸)胖龙公司和台湾松林园艺公司承建,于2001年1月竣工,至是年5月,有世华、富盛、镇宇等5家台资企业和新湖(民营)等2家企业入驻,年共培育蝴蝶兰120万成品苗。
  2004年4月,新湖花卉(民营)、捷腾花卉(台资)动工兴建培育蝴蝶兰玻璃温室1万平方米,2005~2007年,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建1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
  至2011年,全县的蝴蝶兰栽培企业14家,有标准培育温室达到8万平方米,其中玻璃温室75000平方米,薄膜温室5000平方米。有蝴蝶兰种苗组培室4座,年培育蝴蝶兰苗5000万株,年培育成品花近100万株,总产值近2亿元。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日本、韩国、欧州、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漳浦的花卉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已形成七大类,2000余个品种,且形成各具特色,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
  引进开发花卉新科技
  为了使我县花卉产业,发展壮大,使花卉产品适销国内外市场,成为现代化产业基地,我县除了对具有本县特色的“人参榕”提纯复壮,大力发展外,农业、林业部门,花卉龙头企业,致力于花卉种苗、技术、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应用推广。努力引进县外、国外新、优、特的品种、新技术(栽培、组培、繁殖、病虫防治、储藏等),及新设备(温室设备、喷滴灌设备等)。
  一是花卉种苗引进漳浦县自1996年开始引进加拿利海枣、玫瑰、大王椰子等,至2011年,引进的花卉,种子、种苗有1500多种,大部分是由台资企业从台湾、香港、泰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尼、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从国内的广东、云南、广西、四川、上海、湖南、河北等省市和本省的漳平、龙海、南靖引进的有100多种。其中棕科种子、种苗60多个品种,观花观叶的植物有400多种,地被植物有200多种,兰花类100多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200多种,园林绿化苗木300多种。花博园建有占地20公顷的品种繁殖、试验、示范园,一是200多个品种的仙人掌与多肉品种园,占地2公顷,园中仙人球馆展示40种珍贵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其中有高4米、茎40厘米的擎天柱和全国最大百岁仙人球(韩国产、直径90厘米)。聘请韩国技术员进行栽培、繁殖试验,推广100多个品种。二是建设60个棕榈科品种园,占地10公顷,推广适合本地种植又适合于北亚热带移植的耐寒品种20多个;三是建设5万平方米塑料大棚进行盆栽观叶观花植物的试验。推广品种200多个。
  二是技术引进1996~2007年,先后从台湾、澳洲、荷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引进蝴蝶兰、大花惠兰等洋兰栽培技术、催花技术、组培技术;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的栽培和嫁接技术;棕榈科的育苗技术,地被植物的扦插、无土栽培、水培等无性繁殖技术;出口花卉保鲜、插花技术等。还有储藏、包装技术,配方施肥,植保技术等。定期邀请台湾、澳大利亚、荷兰专家来花卉中心举办花卉知识讲座、培训班,2000~2004年,每年举办一期。每年举办南南合作组织花卉栽培技术培训班,有越南、泰国、斯里兰卡、朝鲜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花卉专家来花博园技术交流、技术合作。
  三是设备引进1995年,林业组培中心引进荷兰自动化育苗成套温室设备;1996年,台湾德全公司引进台湾大棚设备和喷灌、滴灌设备与技术;2000年,闽南花卉公司引进台湾微喷设备与技术;2002年,闽南花卉公司件事20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引进台湾松林园艺,美国胖龙温室设备公司分别承建10000平方米,并引进意大利风机、加温机,荷兰的水帘,美国的温控、光控等温室设备;2003年,又引进法国瑞奇公司成套自动化育苗玻璃温室(4000平方米)。
  拓展花卉销售市场
  花卉市场建设是花卉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它一头连接花卉生产企业,种植户,一头连国内外客商花卉市场。我县在规划花卉走廊建设时,就着手规划建设花卉市场。
  1998年8月1日,本县第一个花卉市场在马口闽南花卉中心开工建设,首期占地8万平方米,分为盆花、盆景、兰花、树桩、资材等5个区。采用前店后圃的方式,每块店圃占地1~2千平方米,并配一幢活动房。经过53天日夜加班建设,至9月23日竣工。陆续有韩国、台湾、广东、四川、陕西、广西、江苏,本省福州、龙岩、厦门、泉州,本市龙海、芗城、南靖和本县的花卉企业、花农38家入住。时任福建省副省长邱广钟为漳州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业剪彩,并作“福建闽南花卉第一市”的题词。而后,市场逐步发展。2000年6月6日,“漳州闽南花卉批发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2000年10月,闽南花卉公司动工建设花卉超市。2001年1月8日,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配有大型电子屏幕的花卉超市开业剪彩。至2011年,漳浦的马口形成了以盆栽花卉、蝴蝶兰、人参榕、棕榈科种苗的集散地,花卉进出口贸易市场。
  花卉批发市场建设,促进花卉产业链的形成,花卉资材(花盆、花肥、花药、花卉器械)、花卉培养基质(水草、椰糠、泥炭土)、喷水设备、加温设备、水帘、风机等进入花卉市场。
  随着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也日臻完善。花卉销售中介、货运出口代理、储藏、运输、吊车、挖苗专业队等也应运而生,官浔镇、林业、农业、税务、花协等部门设立服务机构,为花卉销售、进出口、花木检疫,病虫害防治,花卉供销信息做好服务。
  在建设产地市场的同时,我县花卉企业、花农积极拓展国内市场。1996~2000年,本县花卉销售品种以人参榕(榕薯)为主,全国各花卉市场上销售的人参榕,本县占有90%以上份额,其中沙西镇占70%以上。2001年以后,本县花卉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广州芳村、顺德陈村的花卉世界、成都、长沙、上海、杭州及本省的厦门、福州、泉州等花卉市场都设有分公司或销售摊点,品种从人参榕增加到盆景、观花观叶植物、国兰、洋兰、棕榈科植物、树桩、大树、绿化苗木等。
  2000年以来,花卉年销售额逐年增加,2002年突破1亿元,至2011年花卉销售额达9.5亿元。
  漳浦花卉产品在台商、外商的带动下,逐步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1996~1998年,本县花卉出口主要是少量人参榕,客商以韩国为主。1999年以后,出口量逐渐增多,除人参榕外,还有榕树盆景、虎皮兰、富贵竹、发财树及绿宝、恍汕枫等室内观叶植物和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的批量出口。1999年以前,依托市县外贸企业,2000年以后,由花卉企业自营出口。至2011年,自营进出口权企业有闽南花卉、星运园艺、德兴花卉、钜宝、镇宇、韩一、三成、赤道等20多家,年直接出口额1700万美元,间接出口(即广东、厦门、漳州花卉企业收购产品出口)额可达1000万美元。
  漳浦县的花卉产业方兴未艾。经过16个年来的开发引进。试验示范应用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本县特色,适销对路花卉产品,不断拓宽销售市场,逐步形成基地生产,龙头企业带动,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科技与出口服务成龙配套的产业体系。己经成为漳浦农业的支柱产业。2011年,为了把蝴蝶兰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最大示范培育和销售基地,一个投资18亿元,占地5000亩兰花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将迎来更多台湾农业企业,台湾花卉业者投资兴业;一个打造提升百里花卉走廊,实施“亮化,美化,基础设施,整洁,服务”等五大工程的漳浦县国道两翼花卉产业区正在建设中,美丽的金漳浦必将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花卉名县。
  漳浦鲍鱼产业
  陈木枞
  鲍鱼又称鲍、鳆鱼,为世界海产珍品。自古以来,我国把鲍列为“八珍”之首,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糖原,不仅是酒席之美味佳肴,而且有调经、利肠、滋阴壮肾之功效,其壳也是一种名贵药材。随着国内外对鲍鱼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县的鲍鱼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量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政府重视,典型示范
  漳浦海岸线长达267公里,海域面积3400平方公里,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三大港湾,为海水养殖提供广阔的自然条件。鲍鱼养殖始于1992年,以推广九孔鲍养殖为主。1993年末实行工厂化养殖,率先在古雷与佛昙镇示范。两个镇海区自然条件适宜鲍鱼生长,加上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量大,鲍鱼养殖很快推开。1995年,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1979年4月成立,址在古雷镇下垵村)进行九孔鲍、盘鲍育苗,带动了全县鲍鱼育苗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此后,政府提出建成“古雷鲍鱼城”和“佛昙鲍鱼园区”的目标。1996年,漳浦县制订“古雷鲍鱼城”和“佛昙鲍鱼园区”规划。1997年,县政府成立鲍鱼养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颁发《关于实施鲍鱼养殖基地发展规划的意见》,规划前亭、佛昙、赤湖、六鳌、深土、古雷等4个陆上工厂化鲍鱼养殖开发区(共2600亩)和古雷海上筏式鲍鱼养殖基地(址在古雷湾下垵海域500亩)。是年,共建21家鲍鱼养殖场,投资8060万元,工厂化养殖面积60700平方米,年产鲍苗1亿粒,成品鲍120吨。当年10月6日,福建省副省长童万亨、省水产厅领导杨有志和漳浦县党政领导人到古雷和佛昙为“鲍鱼城”和“鲍鱼园区”挂牌。
  经过政府规划、政策优惠、科技攻关、资源增殖等“四管其鸣”措施的实施,推动养鲍业大发展。200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漳浦县古雷鲍鱼城工厂化鲍鱼养殖为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之一。政府认真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的情况,针对养殖现状,在无污染的海域内筛选有代表性、有养殖经验、标准化意识较强的示范点,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带动了全县的鲍鱼养殖业的推广和发展。通过8年的建设,古雷鲍鱼城、佛昙鲍鱼园区皆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格局。提高了鲍鱼产品质量与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渔民收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鲍鱼业成为漳浦县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己建立了多个县级良种基地,其中建立较早、为带动我县鲍鱼养殖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有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漳州大鱼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元月建立,址在佛昙镇轧内村)、三丰水产种苗(漳州)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址在旧镇镇狮头村)。
  科研结合,推广“五新”
  工厂化鲍鱼养殖不同于一般水产养殖,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诸如亲贝的选择、水质管理、放苗密度、饵料质量的投饵要求、病害防治等都是容易影响鲍鱼养殖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1996年,漳浦曾出现严重的鲍鱼苗“脱板病”等疫病,损失较大。经邀集多方专家研究,采取措施防治,得到有效控制。市、县科技部门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并与高校相关教授一起开展九孔鲍、皱纹盘鲍、杂色鲍(本地)等多品种杂交试验,培育出个体大、出肉率高、生长快、适应性与抗病力强的杂交新品种,进一步充实与优化养鲍种类结构;开展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整改,对附苗器进行改造创新,提高附着率,降低成本;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贝螺养殖器,提高鲍鱼苗培育水平。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漳浦鲍鱼养殖走上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新路,从而促使养鲍业的继续发展。
  近年来,针对鲍鱼产业存在的种质退化、病害严重等问题,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或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现场讲学,讲授鲍鱼人工养殖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鲍鱼工厂化育苗技术、鲍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及鲍鱼亲本选育与培育技术。由此同时,推广刺参与鲍鱼混养技术,提高单位水体经济效益;推广供水新技术,抽取具有夏凉冬暖、比重适中等优点的地下水做为供水,既有利于鲍鱼繁养,又节约投资成本,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示范区各投建的养殖场和养殖公司。通过各类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新饲料、新渔药、新机具“五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造就了一支懂技术、遵标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我县鲍鱼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鲍鱼养殖业日趋成熟。2011年,全县陆上鲍鱼养殖面积达548,435万平方米,产量1,296,200公斤,海上养殖鲍鱼养殖面积达491,565平方米,产量2,666,800公斤,鲍鱼养殖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前景广阔
  二十多年来,漳浦的养鲍业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的艰苦奋斗历程,如今从苗种培育供应,饲料供应,养成商品鲍,养成产品加工,到产品销售等环节,逐步建成了密切配合的产业链。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鲍鱼的宣传力度,使鲍鱼的销售逐步走向全国,热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中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漳浦,已逐步成为对台经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基地,合作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这不仅为漳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资金,又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拓展了国际市场,必将为我县鲍鱼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漳浦网箱养殖
  陈木枞
  1990年,漳浦县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渔农民开发浅海滩涂资源并推广海水网箱养鱼。1992年,由于养虾业因虾病受挫,佛昙镇的整美、岱嵩港口附近水位较深,渔民利用当地水质好等自然条件,搞小批量的网箱养鱼,取得成功。于是漳浦县的网箱养鱼开始起步。1994年,古雷等乡镇养殖户开始在东山湾开展网箱养鱼,当年投放350箱,产量8吨,也取得成功。2001年,漳浦县六鳌镇郑亚江海水网箱养鱼48箱,养石斑鱼6万尾、大黄鱼1万尾,苗款共1.5万元;收获出售成品石斑鱼4万尾和大黄鱼5000尾,产值80多万元,获利颇多。这一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渔农民开展网箱养鱼的积极性。为确保网箱养鱼业稳步发展,我县加大引进各名优新特种类力度,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海水网箱养殖,达到精养、高产、高效益。另外,还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网箱养鱼协调与指导生产等工作,举办病害防治培训班,进行网箱养鱼密度规划,实行鱼、贝、藻多种类养殖。2005年,漳浦县海水网箱养鱼共15685箱(91445平方米),产量3115吨。
  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网箱养殖产业布局,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水平,使网箱养殖业在养殖规模、养殖品种结构、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新突破。特别是从放鱼苗改为放鱼种,网箱养殖初期以放鱼苗为主。养殖自捕的天然鱼苗,由于规格不一,导致养殖周期延长、成活率低、资金周转慢、效益差。现已转变为自行培养鱼种或购买大规模鱼种,有效提高了养殖水平和生产效果。网箱养殖关键在于海区的选择,既要考虑最大限度满足海水鱼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又要考虑符合网箱养殖方式的特殊要求。在浦台渔业合作的推动下,根据本县区位条件,建立了古雷、六鳌、佛昙3大网箱养殖基地。
  并相应建立佛昙、六鳌2个水产养殖示范区,在基地和水产养殖示范区的拉动下,网箱养殖种类结构不断充实并优化,一批市场前景好、养殖效益高的高档经济鱼类得以大面积推广,成为海洋与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年,全县网箱养鱼13.5万平方米,养殖品种主要为真鲷、鲈鱼、青石斑鱼等,产量为12,412万吨。
  用科技发展海洋经济
  网箱养殖业发展后,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县繁荣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漳浦渔业实现从“以捕捞为主”到“以养殖为主”的资源利用方式的战略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漳浦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大大地推动全县社会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网箱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冷冻、加工、运输、销售、科技服务等行业的配套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同时,还成立网箱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组织下,从苗种引进、饲料加工、鱼病防治到出口销售实现了一体化经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风险,极大地增强了渔民的养殖信心。近年来,县海洋与渔业局充分发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加大对网箱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在有利政策及扶持资金的引领下,我县网箱养殖业继续呈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趋势蓬勃发展,为开创全县海水养殖业继续发展、渔业经济繁荣稳定的新局面再立新功。
  优越的自然条件,利好的政策措施等环境配套,吸引了台湾水产企业竞相落户漳浦,建立“渔业产业区”,他们带来了台湾优良品种、养殖新技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现代管理营销经验,给漳浦的海水网箱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至今年上半年,己吸引150家台资水产养殖企业前来落户,投资涵盖育苗、养殖、加工和科研等行业,并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渔业产业区”平台不断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成功引进大连鲍、海参、牙鲆等名优新品种。网箱养殖也由浅海逐步向深海推进。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三十一辑的情况。其中包括特色产业、历史回顾、委员风采、巾帼英姿、人物春秋、群团组织、史海钩沉、庙宇宫观、佳作欣赏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