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秦溪李”寻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103
颗粒名称: 旧镇“秦溪李”寻源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92-1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旧镇秦溪李氏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
关键词: 漳浦县 姓氏 李氏

内容

编者按:1989年《漳浦文史资料》第8辑漏录旧镇“秦溪李”,后经作者李佳木先生多方探研,及提供资料,现已收录于2004年出版的《漳浦姓氏丛谈》及2007年出版的《漳州姓氏》。
  旧镇秦溪李,现人数不多,但源远流长,据祖辈口头传说,我们的家族起初是居住在秦溪社,当时已在社里建有一条“李厝街”。附近又购置有山林、田地、蚵丘等,如后港、梅宅、铁浦、后埭等地都有祖坟为据。2001年,我们有几位宗亲前往秦溪采访当地群众,他们也证实这一点,并带我们前去观察“李厝墓”(墓址在现在秦溪社后,秦溪李仔园中学前面)。该墓建于康熙丙辰年季春,即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墓碑正中面只刻“蓼莪耿怀”四个字,左边落款是李××同立石。墓地建设规模不小,墓碑保存完好。可见,当时李姓在秦溪的人口已经不少,经济也比较发达。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李姓又向旧镇迁移,在秦溪留有部分李姓子孙,民国初期还有人到旧镇“认亲”。李姓祖先到旧镇后又购置有店屋多间,平屋多座,并建了一间学堂以供子孙读书。在许厝山又购了一座山地和一片园地,现山上还留有“李界”的碑记,在后垅坑。西示社前、楼仔社前、菅脚等地又置有水田和园地,以供子孙耕作。这些土地、宅基、田园在旧契约中标明年号都是“嘉庆”年号。据此可推,从秦溪迁往旧镇的时间应该是“嘉庆”年间。
  由旧镇购置的物业反映了当时初到旧镇时,经济仍是比较富裕,在20世纪初,旧镇的一些老人还流传“东李西蔡”,也就是说,旧镇城外的东部是李姓比较富裕,西部是蔡姓比较富有。据上辈口传,在现妈祖宫后面购有一片空地作为糖埕,供晒糖用地,并计划在那里建宗祠。在明清时代,旧镇是漳浦的主要贸易港口,祖上初到旧镇也是以经商为业,一直到我的祖父、曾祖父仍是开店铺,店号有万兴、万茂、万元。
  在旧镇居住的李姓人数不很多,但其世系不尽相同。据《漳浦文史资料》第八辑所述。旧镇李姓是火德公后裔,这种说法不全面,是指另一支李姓。本世系因族谱失传,经过近四十年的调查和考证,现已查明。
  记得1963年清明节,编者随家父到梅宅山扫墓,发现山上很多李姓祖坟的碑石头额刻有“福河”二字,但可惜没有记下立碑的年代。2001年清明节,又跟堂弟庆国到梅宅山寻找祖坟碑石,坟地都被开荒种果,一无所获。5月初,我们有5位宗亲前往城关拜访宗亲、时任漳浦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林昌先生,得到他的热情接待和指点,并告诉我们龙海市榜山镇有个村庄叫“福河”,由福河村分衍到附近各社,较著名的是“四社李”即浦西、田下、港口、五房4社。人口1千人左右。5月中旬,我们又在林昌叔的带领下,5个人专程到浦西村拜访浦西社福河一世祖弥逊公的裔孙李阿山先生,他是福建省语言学会会员,漳州市历史学会会员,整理古籍《福河李氏谱牒》有成效的人士。我们到了阿山住处查阅不少有关资料。据福河李氏谱牒记载;“福河李氏一世祖弥逊公是宋户部侍郎,因与秦桧政见不一,绍兴九年二月,以徽猷阁直学士出知漳州。复配泉州金氏女,生二世祖果庵公讳熙。熙尉龙溪,创祠福河,以父执胡铨并祀。弥逊归连江卒。”同时又载福河李氏第八世裔孙很多人迁居外地。但没写明是何人迁居何地。我先祖应是福河李氏第八世裔孙迁居漳浦秦溪的。大约在公元1350至1400年。现有能找到的证据“李厝厝墓”,立碑时间是康熙丙辰年,即十五年(1676年),从福河第八世裔孙往外地迁居到“李厝墓”立石时间相距有二百多年历史。李姓子孙有能力在秦溪建造规模不小的祖墓,经济力量是比较雄厚。而且在秦溪又发展到一条“李厝街”,反映了经过200多年的繁衍,子孙己经不少。而且很多人是从事商贸工作。从其他福河李氏裔孙迁往外地区居住的情况看,他们祖墓碑石的额头同样刻有“福河”额头,并且在解放前常随父辈到福河拜祖。
  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们从秦溪迁往旧镇的李姓子孙的祖籍地无疑就是龙海市榜山镇福河社。福河祀祖时间,为每年的冬至日。
  旧镇秦溪李迁旧镇开墓祖李疆,生五子:宾、军、然、微、不。宾、军后嗣传旧镇城外,至今已传至第8世;然、微、不的后嗣无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佳木
责任者
李佳木
相关人物
林昌
相关人物
李阿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龙海市
相关地名
榜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