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文庙儒学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96
颗粒名称: 漳浦县文庙儒学碑记
分类号: K87
页数: 19
页码: 149-16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的孔庙和学宫的历史和建筑情况,以及相关碑记的记述。
关键词: 漳浦县 碑记 历史 建筑

内容

孔庙是纪念和奉祀孔子的祠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通称为“文庙”,并将祀关羽、岳飞的庙称为“武庙”,与之对称。孔庙始建于春秋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就山东曲阜孔子的旧宅建为孔庙,崇祀孔子。北齐时,各地群学,皆于坊内立孔颜庙。唐武德二年(619年),于国子学立孔庙,贞观四年(630年),各州县即普遍建立孔庙。明清时,各府州县在文庙旁设学宫,文庙南向,形成“东庙西学”的格局。
  漳浦县学宫建于唐宋间,仅以牌位崇祀孔子,而文庙大成殿则建于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据《漳浦县志》载:学宫故在邑西北隅,宋天圣三年(1025年),县令陈坦然迁于印山,有虎患;庆历三年(1043年),令吕璹迁于县北;熙宁三年(1070年),从进士郑郊等请,迁于县南官塘(即今址);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秋,丁祭苦雨潦,令陈致一迁于城岗,凡为屋六十间,小学附;乾道五年(1169年),以科场不利,徙迁官塘旧址,时令薛世清也。”
  县志又载:“明洪武初,知县张理开拓之,建大成殿,塑像其中,为楹二十有八,崇以尺计三十有二,广凡五十有五,深如其广之数。”““殿左构明伦堂,东为日新斋(后改为居仁斋),西为时习斋(后改为由义斋),下列号舍各十区。”“又建射圃于儒学前(后徙于东南隅,即今一中处)”。形成“庙西学东”的格局,把尊崇孔子与学校教育紧紧连在一起。以后,历代对文庙、儒学均有进行修建,使漳浦县文庙、儒学建置更为完善,也使漳浦县科举人才辈出,如唐代户部侍郎、诗人潘存实;宋代出了进士、解元郑郊,“忠孝两全”的高登(号东溪);明代出了漳州府第一个进士周宗起,南京礼部尚书、探花林士章,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历吏部四司的“天官”、户部左侍郎卢维祯,学贯古今的爱国主义者黄道周;清代出了叔侄“两帝师”的礼部侍郎蔡世远和文华殿大学士蔡新等等,均为国家柱石,科举中的佼佼者。据《漳浦县志》所载,自唐至清,漳浦共出了进士219名,举人616名(含已登进士者),贡生585名,人文繁盛,成为名副其实“海滨邹鲁”。这些人才都是由县学培养出来的。
  《漳浦县志》在《祀典志》、《学校志》中,对文庙和学宫(儒学)都有详细的记述,且多次提到有关文庙与儒学的碑记,这些碑记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漳浦县志》、《漳浦历代碑刻》所载及现存碑刻进行整理,得漳浦县文庙、儒学碑记17道,其中明代13道,清代4道,记述如下,并附文7篇于后(载于《漳浦县志》者不附),以飨读者。
  明代
  一、《漳浦县文庙碑记》
  洪武元年(1368年),漳浦知县张理上任后,即着手修建孔庙(即文庙),十一月动工,至翌年正月完成,知县张理请时任漳州府通判的王祎撰写碑记,刻碑立于文庙,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石碑已不存,碑文载《漳州府志》、《漳浦县志》的艺文志。
  王祎(“祎”原作“祎”,今从《漳州府志》),字子充,号华川,浙江义乌人。洪武元年(1368年),出为漳州府通判。洪武二年初,应漳浦知县张理之请,为撰《漳浦县文庙碑记》,后随即调至京城,与宋濂同任《元史》总裁。洪武五年(1372年),出使云南,被梁王所杀。
  张理,字玉文,江西鄱阳人。由黟县知县调任漳浦县知县,政事雷厉风行,剪除海寇,远徙土豪,地方得以平静。
  辅佐修建文庙者有县丞陈尧民,浙江金华人;典史方好文,浙江钱塘人。
  二、卧碑
  洪武二年(1369年),诏境内立学。洪武十五年(1382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
  洪武十五年,知县李贤建学庑于戟门西,刻卧碑立于明伦堂左北上,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卧碑的碑、文俱不存。
  李贤,里籍未详,洪武十五年任漳浦县知县。
  三、《重建戟门记》
  文庙戟门圮坏多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正月,漳浦县儒学教谕黄志仁进行修缮,十月,公务需进京,因而把重建戟门工作交代县学生林贞负责,至十二月完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黄志仁自京师回县,看到戟门己重建完成,且十分壮观而完备,于是就撰写这篇《重建戟门记》,记述修建情况及赞扬庠生林贞尽职完成修建工作的功绩。刻碑立于学宫,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碑己不存,文载万历癸酉《漳州府志》,见附文(一)。
  黄志仁,长泰人,洪武二十四年任漳浦县儒学教谕。
  四、《重辟门第记》
  宣德九年(1434年),漳州府通判关谅视察漳浦县儒学,认为学宫棂星门前道路太隘窄,必需扩宽,即与门前田地主人徐仕耕商量,徐仕耕欣然应命,献出大片土地辟为门路。
  正统十三年(1448年),漳州府同知李恕也来视察漳浦县儒学,认为学宫没有泮池,不合体制,于是欲开凿泮池,而该地也是徐仕耕及其侄徐朝绅的田地。李恕要自己捐资买地,徐仕耕得知,主动向同知李恕表示愿献地开凿泮池,使学宫规制完备。
  天顺六年(1462年),为表彰徐仁耕叔侄献地的盛德美意,县学训导廖海为撰《重辟门地记》刻碑立于学宫,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碑今不存。而文载万历癸酉《漳州府志》,见附文(二)。
  廖海,里籍未详,天顺四年(1460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关谅,里籍未详,宣德间任漳州府通判。
  李恕,钱塘人。正统间任漳州府同知。
  徐仕耕,县城花亭巷人。热心兴学、乐善好施的乡老,后来,其孙徐鼎登嘉靖二十九(1550年)进士,官至工科都给事中,世称“徐给事”。
  五、《漳浦县学学田记》
  嘉靖三年(1524年),福建提学副使邵锐督学漳州,认为漳浦县学学生林贲的行义、文辞均卓著可嘉,擢居头等,林贲深感受到奖掖,愿献出在赤湖月屿的田地若干亩为县学学田,每年可得租谷二百二十石,以充县学的费用。县儒学将情况反映给知县林汝松,知县上报给副使邵锐,邵锐准其献田为县学学田,并严格规定其用途。为歌颂邵锐为漳浦县学建置学田的功德,表彰林贲献田义举,知县林汝松、教谕方星,请时遣戍在镇海卫的原吏部尚书陆完撰写《漳浦县学学田记》,刻碑立于学宫,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田》碑今已不存,而文载万历癸酉《漳州府志》,见附文(三)。
  陆完,字全卿,号水村,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平素与宁王宸濠交通,宸反,搜出陆完书信,正德皇帝大怒,将置死刑。嘉靖元年(1522年),谪戍福建镇海卫。嘉靖四年(1525年)七月,卒于漳州开元寺碧玉堂。本文系写于嘉靖三年(1524年)。
  邵锐,字思抑,号半溪,浙江仁和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官至太仆寺卿,时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学政。
  林贲,字匡质,号小溪,佛潭桥港头人,知府林表次子。县学庠生,好行义举,献地给县学作为学田。后来,其三子林敬,孙林绍俱登进士。
  林汝松,广东东莞人。举人出身,正德十五年(1520年)任漳浦县知县。
  方星,直隶祁门(今安徽祁门)人。监生出身,正德十五年任漳浦县学教谕,精治《春秋》。
  六、《漳浦县重修明伦堂记》
  嘉靖五年(1526年),漳州府推官黄直代理漳浦县事(在周仲莅任之前),重视教育,拆毁东岳庙,取其木石料,重新修建明伦堂,规制宏伟,儒学训导苏藿、彭潜也认真参与修建工作。重修完成,聚集学生在明伦堂讲学,师生精神振奋,于是,学生林贲等倡议把黄直嘉惠诸生的盛心刻碑颂赞,由学生陈堙到莆田请御史马明衡撰写碑记。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碑已不存,文载《漳浦县志·艺文志》。
  马明衡,字子萃(亦作子莘),号师山,莆田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太常博士,转御史。嘉靖三年(1524年),与同乡朱淛因言昭圣皇太后生辰事忤旨,同被除名为民。
  苏霍,广东顺德人。监生,嘉靖二年(1523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彭潜,江西鄱阳人。监生,嘉靖四年(1525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七、《漳浦县朱文公祠堂记》
  嘉靖五年(1526年),漳州府推官黄直代直漳浦知县,在重修明伦堂后,又继续修建射圃,建文公祠,祠西有讲堂,两旁列斋舍各三十区,以授学徒。祠堂前有楼,有石驰道,有东西二门等等,规制完备,负责工役的是举人蔡大壮。工程完成后,邑人、进士刘友仁请同安林希元撰写碑记,颂赞推官黄直治浦兴学重教的政绩。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石碑不存,碑文载万历癸酉《漳州府志》,见附文(四)。
  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市)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兼管兵备。后以任钦州知州时对安南用兵事被罢官,再削职为民。
  刘友仁,字是成,号涵江,杜浔北坂人。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河南左参政。时任黄州知府,丁母忧,在家守制。
  蔡大壮,字丕礼,号我湖,县城西湖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官宁乡知县。
  八、《漳浦县科第题名记》
  嘉靖五年(1526年),漳浦县学教谕蔡德进,训导苏藿、澎潜与县丞潘钰商议刻立漳浦县科第题名碑,潘钰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于是就捐资请工匠来刻碑。科第碑刻录进士、举人自洪武三年(1370年)至正德十四年(1519年),共64人;贡生自洪武三年至嘉靖七年(1528年),共91人。石碑刻成,请知县周仲撰写碑记。时周仲正着手整修学宫门前的建置,建学宫坊表,坊匾正面刻“泮宫”,背面刻“梁山钟秀”,把“科甲题名”碑立在坊旁等等,使规制更为完备,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现石碑已不存,碑文载万历癸酉《漳州府志》,见附文(五)。
  周仲,字南仲,江西吉水人。举人出身,嘉靖五年(1526年)任漳浦知县,首修《漳浦县志》,疏浚傅公河等,多有善政。
  潘钰,广东高州(亦称茂名)人。监生出身,嘉靖四年(1525年)任漳浦县丞。
  蔡德进,广东东莞人。举人出身,嘉靖五年(1526年)任漳浦县教谕。
  苏藿,彭潜,俱训导。(简介见上篇)
  九、《重辟傅公河记》
  嘉靖六年(1527年),知县周仲疏浚“泮宫、梁山钟秀”坊表前的傅公河,凿成方池,池中砌石为印状,名曰“印池”,在池的南岸建亭,名为澄心亭,印池水流入南溪者仍名为傅公河,与潮水相通。周仲还建乡贤、名宦二祠等等。至嘉靖九年(1530年),“制始大备,幽深洞远,疏展奥丽,有光旧物”。于是,教谕蔡德进,训导彭潜、邓崇文请进士林梅撰写碑记,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石碑不存,仅存碑文载《漳浦县志·艺文志》。
  林梅,字魁春、以和,号朴山,杜浔徐坎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刚登进士时,适其父逝世,归家服丧。翌年,知县周仲聘请他编纂漳浦县首部《漳浦县志》,在此期间,应教谕、训导之请,撰写《重辟傅公河记》,赞颂知县周仲的政绩。
  周仲,知县;蔡德进,教谕;彭潜,训导。(简介见上篇)
  邓崇文,广东高要人。贡生,嘉靖八年(1529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十、《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知县杨材到县学讲学后,对教谕、训导及诸学生说,儒学的大门太狭小,与崇伟的文庙、儒学不相称,于是就捐资拓地,重新兴建儒学大门,扩宽加高,比以前宏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工程完成,儒学教谕胡桥,训导林英兼、郭以玑到漳州府城北郊的长桥土城,请时致仕在家的本县人尚书、探花林士章撰写碑记。林士章认为此举“官不烦帑、民不烦役;大而不侈,丽而非奢;光明洞达……”。赞扬知县杨材“考德问政,协于舆情,诸美备矣,乌可以弗记!”于是欣然命笔,写成此篇传世之作,刻成碑记,立于学宫,并请时任江西副使陈一洙篆额,南京户部员外郎刘庭芥书写。石碑今存于漳浦一中柳园,碑文载《尚书探花林士章》、《漳浦历代碑刻》及补入《漳浦县志》点校本。见附文(六)。
  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本县乌石浯江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历官翰林院编修、两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
  杨材,字樗散,号钝田,安徽怀宁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漳浦知县,政事清明,兴学重教,常至儒学与师生共研,在其任内,漳浦县中式进士、举人有20多人。升吏部主事。
  胡桥,江西临川(碑文作“汝州”)人。岁贡生,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漳浦县学教谕。
  林英兼,福建安溪(碑文作“清溪”)人。岁贡生,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郭以玑,江西德化(碑文作“龙浔”)人。岁贡生,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十一、《漳浦县重修文庙碑记》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文庙倾坏,知县王猷与绅、县学师生捐资重修文庙,教谕陈所立督建,由庠生刘衡负责工程具体事务。翌年,修建完成,教谕陈所立,训导黄秉良、王应春请时归休在家的工部尚书朱天球撰写碑记,刻碑立于文庙。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今碑已不存,文也不存。
  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县城南郊朱厝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官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
  王猷,字尔嘉,号在吾,浙江慈溪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翌年任漳浦知县,重修《漳浦县志》,多善政。升南京工部主事。
  陈所立,字敬贻,号如有生,长乐人,进士陈省的长子。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任漳浦县学教谕,续修万历七年至三十二年(1579~1604年)《漳浦县志》,辅佐修建文庙、明伦堂,多所创举。后官至贵州兵备副使。
  刘衡,刘坂过田大厝人,居县城,进士刘霖长子,县学庠生。其父年轻时曾读书于乌石紫薇山,后为乌石人雷州通判林春斋的四女婿。天启五年(1625年),刘衡在紫薇山紫薇洞旁巨石上题刻“乌石山中读书科甲题名有铭”,石刻至今尚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漳浦县儒学重修新明伦堂记》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王猷修建文庙、明伦堂,将近完成而离任。接任的知县黄应举继续修建明伦堂,工程于夏天动工,至八月完成,主簿萧榛,教谕陈所立,训导高秉良、王应春请时归休在家的户部左侍郎卢维祯撰写碑记,刻碑立于学宫,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现石碑尚存于漳浦一中柳园,碑文载卢维祯的著作《醒后集》中,也载《漳浦历代碑刻》及补入《漳浦县志》点校本。碑文见附文(七)。
  卢维祯,字司典,号瑞峰,县城后沟巷人,祖籍竹屿。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卿、工部左右侍郎、户部左侍郎。
  黄应举,字宏选,号青霞,广东南海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漳浦知县。治政清明,庭无留讼,夜户不扃。升刑部员外郎,未任,卒于家,年仅25岁,士论惜之。
  萧榛,浙江会稽人。吏员出身,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任漳浦县主簿。
  陈所立,教谕。(简历见上篇)
  黄秉良,江西高安人。岁贡,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王应春,福建闽侯人,恩贡,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任漳浦县学训导。
  十三、《漳浦县儒学讲堂记》
  此碑尚存于文庙左后侧井边为并盘,字迹风化磨损严重,无法辨识其作者及立碑时间。但从残存碑文可推为明代置立,今暂列在明末,俟以后查考。
  清代
  十四、新卧碑
  清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礼部奉钦依刊立卧碑,晓示生贡。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事及文详见于《漳浦县志·学校志·国朝卧碑文》。碑已不存。
  其时,知县范进,浙江仁和人;教谕林泉,福建闽县人;训导刘士镜,里籍未详。
  十五、《鼎新文庙重建明伦堂记》
  康熙十八年(1679年)文庙、儒学因兵燹后弊坏特别严重,知县王鋐倡修,教谕蔡登龙鼎力相助,乡绅黄性震及当道缙绅各有捐金助修。工程董理有;贡生蔡祚周,举人蓝陈略,生员林长蓁、蔡迈广、商及超,乡老涂兴美等。事载《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翌年,工程完成,刻碑立于文庙,碑今存于文庙庭中,因文字漫漶,县志又未写明何人撰写,碑文也失传。
  黄性震,字元起,号静庵,湖西诒安城人,康熙间,以荐辟,官至湖南布政使,世称“黄布政”。后因治北京无定河有功,升太常寺卿。他捐资倡修文庙、学宫、双溪坝等诸多义举。
  王鋐,河南襄城人。贡生出身,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漳浦知县。
  蔡登龙,福建同安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九年任漳浦县学教谕,升教授。
  蔡祚周,字君旋,号幼石,县城金芳社人,进士蔡而烷子,明御史李瑞和女婿。康熙十一年(1672年)选贡,官至福州府教授。
  蓝陈略,字天册,号勋卿,赤岭大墘人。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授建阳教谕。
  商及超,县城南郊上埔人,知府商文昭曾孙。康熙十九年(1680年)举入第二名,称亚元,时尚为县学庠生。
  十六、《修学宫置义田碑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知县陈汝咸莅任己四年,在治政之暇,常到儒学讲经,见大成殿栋朽柱蠹,与僚属商谋重修。于是写《告绅士修大成殿引》,邑中缙绅士人踊跃响应。时湖南布政使黄性震归休在家,带头捐献巨资,修建大成殿及重新儒学明伦堂等,工程于康熙四十一年完成。接着,黄性震独自献资置立义田“以给士之应试者,而为助之资”。于是,陈汝咸为撰文立碑文庙,以垂永久。事载光绪再续《漳浦县志·学校志·学宫》。石碑今己不存,碑文及《告绅士修大成殿引》俱载于《漳浦县志·艺文志》。
  黄性震,布政使。(简介见上篇)
  陈汝咸,字莘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康熙三十五年(1669年),出为漳浦知县,在任13年,兴学重教,诸多善政,并主持重新编纂《漳浦县志》。后官至大理寺少卿。
  十七、《钦奉旨谕颁行碑》
  雍正元年(1723年),敕封孔了五代祖先王爵,礼部钦奉旨颁行敕谕,各府州县儒学刻碑立于文庙。漳浦县立碑于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碑现存于漳浦一中柳园,碑文载漳浦县博物馆编的《漳浦历代碑刻》。
  漳浦县文庙石碑,除上述17通外,其他如明祯间知县余日新修文庙学宫;清乾隆、嘉庆间对文庙学宫也应有修建;同治间,知县英峻修大成殿,重新明伦堂也必有碑记竖立,而县志缺载,也未发现原石碑。又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钦颁《御制训饬士子文》,乾隆十年(1745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文》,是否有刻石立碑,现也无从查考。
  现将《重建戟门记》、《重辟门第记》、《漳浦县学学田记》、《漳浦县朱文公祠堂记》、《漳浦县科第题名记》、《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漳浦县重修新明伦堂记》7篇碑文附后。
  附文:
  (一)重建戟门记
  黄志仁
  文庙之有戟门,以王者之礼而祀夫子也。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亦犹文王之文,非不足于武也。盖天子之门,列戟廿有四;诸侯用数之丰;夫子贤于尧舜,而有素王之号,戟门可不立乎?
  洪武辛未冬,余授教于是邑庠。□□二日,方谒庙,视其戟门,梁栋朽蠹,屋瓦坠漏,不足以御风雨,中心恻然。将以营缮,壬申冬,又有进香之行,□护学记,首弟子员林贞也,代任其劳而兴是役。癸酉春,余自京师回,见其戟门,凡七间,辟故址而更造,朽者新,坠者举,煦訚者丹垩,漫漶者光辉,乃以戟门之西一间祀先贤,东一间为致斋所,外向一间为兴文祀,左右旁间以藏祭器。旧有神厨,逼桥门,移构于东而近学□。规惜其费、程督其功者,林贞克尽厥职也。
  噫!夫子宫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得其门当何如?吾闻:能有为者无难事,能尽职者无卑名。贞处卑制难而能有为,可谓进圣人之门而不负吾志者矣!诗云:“济济多士,克广德心”。若是,则乘彝、好德、良心,人孰无之,又焉知来者之不如今耶?!
  是门也,重建于是年春正月,讫工于冬十二月,□苟完美,用勒诸石,俾后之游泮宫者,庶观览有所考云。
  洪武二十六年月吉旦立
  (二)重辟门地记
  廖海
  津浦县学旧有棂星门,以南颇隘窄,不足容多士。宣德九年,津郡别驾关公谅按临,谒庙视学之泮,叹曰:“是岂百里贤才之路耶”?谋辟之。有曰:“自路以南,邑人徐仕耕业也”。即召仕耕,告之故,仕耕欣然应命。别驾遂偕仕耕诣学区画,辟其门路,仍命周围筑墙数十丈,磐以坚珉,复以高甍,不二旬而告成。
  至正统十三年,漳郡贰守李公恕莅邑视学,观其门,匾曰“泮林”。公曰:“吾闻古诸侯之学曰泮林。泮者,半也,以其东、西、南方有水半于壁□,故谓之泮宫。今学无泮池,如泮林何?”或曰:“自路以南,地有二三亩许,徐仕耕业也。往年,别驾关公讬取其什一,充广路径矣。厥侄朝绅,近又捐地以拓祭制矣,今复尽取所有,无乃无可乎?”贰守遂欲捐俸以售,仕耕诣请曰:“学校,贤才所自出,制诚不可狭□,贤守之作兴,亦仕耕之素志,敢爱数庙地以妨学制哉!但地原带秋租米若干,乞为区处”。已而,佥谋欲割寄之僧户,乃召兴教寺僧法传,语之意,僧亦惟命。贰守喜曰:“良策也”。仕耕即以地捐于学,其米欲需期而属之僧。
  越明年,值正统己巳之变,强寇弗靖,贰守升去,师儒又更代不一,曩时寄粮之议尚未及举,数岁间,皆仕耕代之输也。至天顺八月,予以久署学事,过访仕耕,得闻其故,往访法传,亦如其言,即偕仕耕、法传诣县白其事,令尹钱侯,贰尹尤侯慨然从之,遂以米□之僧寺,仍撤旧垣而广焉。塈茨言言,丹□炳若,泮林于是乎伟观矣!夫以前后数十年间,徐君叔侄盛德美意之在吾学,彪炳若许,不可磨也!予敢靳一言以记诸。
  嗟夫!吾夫子之道德,辟如天地之无不持戴,日月之无不照临。凡熙熙然于仰事侑育之天者,皆其赐也,虽罄所有以奉之,亦不为过。但世之人心溺于利欲久矣,旁学宫者尚欲窃尺寸之地以为己有,安得如仕耕叔侄以数亩城邑之地,割入学宫而不求值哉?又安得如仕耕代输数年秋租而无难色哉?是不可多得也。常人之情,久则忘之,吾人读圣贤书,睹物思人,安可忘此哉!百世之下,临泮池之渊源者,必曰仕耕之德也;履门地之宽敞者,必曰朝绅之德也;而吾学岁无征科之扰者,又非法传之德乎?
  路辟于宣德九年冬也;池凿于正统十三年夏;而立碑以识其事者,天顺六年秋也。是为记。
  (三)学田记
  陆完
  宪副邵公之督学闽中也,造就学者,以行义为先,其或未备,文辞虽优,不在所取。于是,八闽之士,成自奋起,修德植义,风俗加厚焉!
  嘉靖甲申,公阅材于漳,谓漳浦学生林贲,行义、文辞俱卓乎可称,擢居首列。贲感于奖拔,言于学曰:“窃见每岁贡士率有助,或师儒去官而归,亦有赆。诸生多贫窘,输之不时,甚不称礼意。贲衣食乎先世遗田,幸尚有馀,愿以地名月屿之民田若干亩,粮二石,岁入租二百二十石有奇,献之学,以充前费,其赢以资学舍之废驰者。”学以为然,言之于县;县以为然,言之于公,公曰:“此义事也!往者境内饥,贲食其饥者,而葬其死者,吾悉知之。今复尔,其为义也诚”。遂许之,而广之曰:“用财之道,周急为先,若遇诸生婚娶失时,丧葬莫举,衣食不充者,于前租内量给,次及助赆修理诸费”。乃下县勒石于学,以备稽考。于是,县今林君汝松、学谕方君星等谒予为记。
  予闻古之善为教者,有以感发人心,使之成教易俗,皆若性之生之自然而不知所以然。三代而上,治□俗美,由是道也。自典乐之官废,而教化衰,风俗薄,其治渐不古若矣!我明设学遍天下,养士之盛,自汉以来莫及。又慎选夫儒臣以任提督,匡辅崇绌之寄,靡不赖焉。是皆得所先后而不屑屑于辞章之末,则何古昔隆盛之不可复?若邵公,真可谓得所先后矣!予知公久,闻其善,因乐道之,又喜贲之诚于为义。夫诚能动物,必将有闻其风而兴起者,不特八闽而已,故为之记。而田之轸域,佃人之姓名,刻诸其阴。
  邵公名锐,浙江仁和人,正德三年进士云。
  (四)漳浦县朱文公祠堂记
  林希元
  昔朱子守漳,去而民爼豆之。诸县远浦否历尹恬视罔事,民不厌岁。嘉靖丙戌夏,尹阙,郡宪黄子以方视篆至,或曰:“人也文而才,礼必可兴”。于是,儒绅髦耆帅以告,黄子曰:“噫!荒祀乃尔,畴任其咎。”始谋地,或曰射圃可相之,厥土刚燥,厥位面阳,溪山环抱,若屏若带。黄子喜曰:“地莫兹越,毋天造尔留耶!”乃诛侵于民,成事商匠,揆日致用,取材诸淫祠,取经费诸浮屠氏,诸刑赎命厥簿有章者,临焉。
  建射圃于左偏,以其址建祠堂,间三架十有一,前辟门,右为讲堂,如其制加拓焉。两旁列舍校士,各三十区,外蔽以楼,厥榜“仰止”,表里也。火流而始事,再朔而毕,栋宇风骞,门庭日揭,截而度,窈而邃,廊以有容。落之日,见者说,闻者欣,歌诵其功,共图其不朽。于是,刘子友仁以乡之望,来以记。
  予闻之,法施于民者在祀典,故后主祠庙,有识置非。于维紫阳昔牧尔津,教在我民,冠婚丧祭其仪,今家有之而人饫之也,奚啻六经四子之衣被天下。是故,孔庙有严,二时从祀,达于天下,昭其虔也;寝堂□□,岁飨羶芗,自我一方,致其厚也;黄子缘情以立文,举阙以兴礼,尚□以崇祀,因地以著教,其知政也夫!其知道也夫!
  按,春秋每兴一役必书,若筑城、筑台,若作门,迭见于简策,或美或恶,成有义存焉。黄子斯役,费弗干公,劳弗逮民,贬损异端,以伸吾志,匪特绩茂,其事伟矣!充此,王道可举也!故备其事,作《祠堂记》。
  黄子讳直,字以方,江西金谿人。癸未进士,其学正,其行方,其政登良黜暴,要于爱人,记祠堂,故弗备。
  (五)科第题名记
  周仲
  皇明取士之法途虽多,惟科贡为正。故自馆阁、部寺、台谏、藩臬,下至百隶事胥,□焉出是,故尺下重之。凡与斯选者,必题其名于学宫,而漳浦独无焉。
  丙戌岁,东莞蔡君德进以举人来署学事,叹曰:“缺典也!”乃与分教顺德苏君藿、鄱阳彭君潜,共谋之少尹高州潘君钰,少尹曰:“此有司之责也!”于是,捐捧募匠,伐石于山而磨砻之。科自洪武庚戌迄正德己卯,凡六十四人;贡自洪武庚戌迄嘉靖戊子,凡九十一人。类必别而左必虚,次必以年,官必撮其所终。镌成,谓仲当记其事。
  夫题名有记,旧也。不树于他而树于学宫,本其所自出也;惟石之镌,寿厥传也;次必以年,贵考实也;官必撮其所终,省文也;类必别者,昭度也;左必虚者,侯后贤也。鸣呼!备之矣!予将何以为浦之后贤告哉?曰慕与戒而己。昔人固有见褒碑而兴起者矣,今兹之所记,岂无若人乎?知慕而兴起焉!虽欲不如其人焉,寡矣!昔人固有过桓楹而畅恧者矣,今兹之所记,岂无若人乎?知戒而惕恧焉,虽欲如其人焉,寡矣夫!然则鉴戒之道,寓于一石之间而□□哉!此则题名之意也,亦潘君今日立石之意也!浦之后贤慎无视为虚器也与哉!
  (六)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
  林士章
  邑有学宫,旧矣。由泮桥而南,正门中峙,揖梁山,吞鹿水,厥观甚奇。
  第旧制池仅容刀,而门仅容轨。值前署令陶君□□□□□,辟其池而广之,于门尚未及也。于是,皖城杨侯来宰此邦,澹泊禔躬,画一章纪,美菆别废,则月生秋甸;播惠□□,其□□□□。至于薪槱章缝,奖掖衿佩,尤津津不倦。乃于簿书之暇,进博士诸生谋曰:“夫池者,聚也,聚以瀹德,贵弘深;门者,□也,□□□□,贵高广。池既辟矣,门可独仍陋乎?汉庭于公,政能持平,遂欲高大门闾以俟来裔。彼私第犹尔,矧兹贤圣之奥闱,□□□□之域乎!于是,捐饩拓址,诹日兴工,易蠹以贞,增庳以崇,东西计倍昔若干尺。落成之日,景色清明,气象弘□,□□□|□展舒,委蛇寝视,不觉肃然改观矣。
  夫《春秋》式兴作,而《大易》重鼎新。藻山居蔡,则不智跑马观芹,则思乐□□。□□□□,□□政本。作无裨于树子不举。是举也,官不烦帑,民不烦役,节约也;大而匪侈,丽奢,中则也。光明洞达,□□□□□□。考德问政,协于舆情备矣,乌可以弗记。我思古人建学兴教,去思不泯者,夫非此宰君乎?侯克□□□,□□□□,砥砺名节,史籍不朽者,规出入是门者乎?诸生勉诸。
  因博士三先生之请也,而为之记岁月。杨侯,讳材,号怀宁人。
  万历二十六年、岁次戊戌、仲春吉日立。
  (七)漳浦县儒学重修新明伦堂记
  卢维祯
  维我圣祖,统天立极,制诏天下郡国州县在所置学。漳与县并设,方位在县南官塘。嘉靖初,金溪黄公以司理署县岳神祠,拓而新之。垂八十余年,瓦木倾颓,丹垩皆脱,甚非联师儒,肃观听,而弘奖道德也。慈溪王侯视县五年,既政这矣,乃新文庙,新明伦堂;而长乐陈君来署学事,观厥成焉之废兴大有关于治教,偕同官诣余,而属之记。
  余惟夏校、殷序、周庠,学固异矣,教亦详焉,而独重明何?学者,教之所自出;伦者,学之所最吃紧也,修身、齐家、平天下,其道皆本于此。是以古人为之建官置师以率之;为常求懿以劝之;又为之不孝、不友、不睦姻任,恤之刑以提撕之。而后人有实行,屋皆可封,则以上之教之者像耳。挽近于伦何如也?昧焉者不知伦为何物无论已,即举亲义序、别、信,朝而讲解,夕而问难,乃其中剌谬不然者,岂少哉!其甚者,又孑孑然钩奇钓异以自矜,而于圣人彝常之训,儒先注疏之旨,视若土苴,而伦始为天下晦。夫学,正所以明之也。明非明诸外也,明诸心也。为臣而心实忠,为子而心实孝,为昆弟、朋友、夫妇而心实序、实信、实别,此以行之之道明之也,是谓真明。不然,虽冒窃尽伦之名,而影衾多惭,箪豆必见,终于不明而已。
  今天下邑重弦歌,学惇儒雅,圣化斌斌翔洽矣。王侯身范物先,朔望莅讲席,诲导不倦;陈君家学渊源,其型范规条井如也,此非士之一时乎!诗书艺文,学也;笾豆、佾举、饮射,学也,伦之余绪也。诚即上之所教者,明诸心,不徒明诸外。高广者约于秩叙之中,口耳者勉为惊庸之实将见。伦明则行兴,行兴则学成,举而措之家国天下,何难焉!虽古敦睦时雍,犹旦暮通之,明伦之关于治教也如此。嗟嗟豪杰,无待犹兴誉髦,必归无斁,今作人者当其前矣。尔多士幸毋负侯之所以修,余之所以记,而徒徽先资以自快为也。
  自堂而斋舍,而道义门,而周垣,费凡若干缗,夫役凡若干力工。夏起而秋竣,皆侯处给,陈君及缙绅、弟子员各捐助焉。侯与陈君字讳、起家,具重修文庙记中。
  词曰:司徒命契,敷教在伦。三王迭建,伦明民亲。学缘岁久,自泰趋屯。文从天启,易腐为新。废兴者数,振作者人。宰比云汉,师亦顾薪。明明王侯,首崇学校。作我泮宫,顺彼长道。蔼蔼陈君,载色伊教。子弟从之,尔德是效。为臣思忠,为子思孝。实乘伦彝,匪矜赝貌。处曰真修,出曰茂烈。治固匡时,危尤仗节。世赖以维,人称为杰。利禄一饕,身名俱缺。源流虽同,儒效顿别。爰戢良箴,敢诒来哲。
  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吉日立石。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蔡世远
相关人物
卢维祯
相关人物
蔡新
相关人物
张理
相关人物
王祎
相关人物
李贤
相关人物
黄志仁
相关人物
李恕
相关人物
徐仕耕
相关人物
林汝松
相关人物
陆完
相关人物
邵锐
相关人物
陈尧民
相关人物
方好文
相关人物
廖海
相关人物
关谅
相关人物
林贲
相关人物
方星
相关人物
马明衡
相关人物
苏霍
相关人物
彭潜
相关人物
林希元
相关人物
刘友仁
相关人物
蔡大壮
相关人物
周仲
相关人物
潘钰
相关人物
蔡德进
相关人物
林梅
相关人物
邓崇文
相关人物
林士章
相关人物
杨材
相关人物
胡桥
相关人物
林英兼
相关人物
郭以玑
相关人物
朱天球
相关人物
王猷
相关人物
陈所立
相关人物
刘衡
相关人物
黄应举
相关人物
萧榛
相关人物
黄秉良
相关人物
王应春
相关人物
范进
相关人物
林泉
相关人物
刘士镜
相关人物
黄性震
相关人物
王鋐
相关人物
蔡登龙
相关人物
蔡祚周
相关人物
蓝陈略
相关人物
商及超
相关人物
陈汝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漳浦县文庙碑记
相关作品
卧碑
相关作品
重建戟门记
相关作品
重辟门第记
相关作品
漳浦县学学田记
相关作品
重辟傅公河记
相关作品
新卧碑
相关作品
钦奉旨谕颁行碑
相关作品
重辟门地记
相关作品
学田记
相关作品
科第题名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