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人物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88
颗粒名称:
人物春秋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131-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明代漳州才女蔡玉卿和“五代同堂”许湛官的故事。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内容
明代漳州才女蔡玉卿
庄温英
蔡玉卿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名润石。明末清初龙溪鹤峰(今龙文区步文镇蔡坂村)人,理学家蔡烈的女儿。明天启六年(1626年)春,玉卿嫁给学者黄道周为继室。夫妇嬿好,相勉以义。不但事姑以孝,且博通经史,诗、书、画都造诣很深。黄道周为国殉节后,蔡玉卿敕封为“一品夫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月(1694年),蔡玉卿去世,享年83岁。她一生铁骨铮铮,后人称之为“闺阁中的铁汉”。其见识、才学、骨气,都堪以丈夫媲美。是明末清初闽南的女中豪杰。
明末著名学者、诗人,杰出的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16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漳浦铜山(今东山县)人。在24年仕宦生涯中,他正直无私,关注民生,敢于犯颜直谏,因而屡遭贬黜。明亡之际,他不畏花甲高龄,毅然募兵从戎,北上抗敌,不幸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始终持守民族大节,不为种种威逼利诱所屈服,就刑前,血书16个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从容就义。
蔡玉卿以孝义载名于史,兼以诗、书、画传名于世。
黄道周在仕途上屡遭坎坷,三起三落,蔡玉卿始终与丈夫风雨同舟,相互鼓励。
崇祯二年(1629年)冬天,道周守制期满,辞墓出山,晋京就职,当他听到遵化已破,朝廷羽檄征师,便到海边征募三十六名壮士随行。蔡玉卿知道兵饷短缺,便脱下头上簪珥赞助。在路上,她临魏夫人帖,时人争以匹锦求购,她即以所得充家用。
明崇祯三年(1630年),黄道周因连上三疏营救钱龙锡而被贬官三级,乞休获准离京。蔡玉卿均坦然处之,只说:“皇上盛怒,先生能罢官归来。还算幸运。但小人擅权,先生岂能安然?”蔡玉卿随之还乡后,或昼夜伏案为丈夫研墨抄书,或孜孜研读经史。
崇祯八年(1635年),黄道周讲学于漳州紫阳书院,来听讲的学生很多,蔡玉卿随行为学生主办膳食。虽家计拮据,她从无怨言。
崇祯十三年(1640年),蔡玉卿惊闻道周被诬“党邪乱政”,蒙冤革职下狱,廷杖80,并惨遭锦衣卫酷刑,急派人进京致书黄道周相慰,说:“天子圣明,自有霁日”。没有片语只言涉及私事。玉卿把寄回的血衣血裤留示子孙,让后代理解先辈的枉屈和伟大。不久道周轻判谪戍广西。玉卿宽慰他说:“这不是先生的死所,无妨。不久会被赦罪复官的。”隔年果如她所料。
崇祯十七年(1644年),黄道周奉南明弘光帝诏赴南京任职。蔡玉卿深知此际奉诏无异于赴死,但仍支持丈夫成行扶国。
明室覆亡后,隆武即位于福州,道周募义兵北上勤王。不久,黄道周兵败被执。蔡玉卿即派家童带去短信:“自古忠贞,岂烦内顾,身后之事,玉卿图之。”黄道周得书大笑,认为她是女中知己。就义前,玉卿又致书道周道:“到此地位,只有致命遂志一著,更无转念。”只劝丈夫尽忠,而竟无一语涉及儿女私情。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初五,黄道周从容就义。蔡玉卿之弟蔡春溶及道周门生共四人亦慷慨从死。黄道周殉节后,玉卿派长子和门生赵子璧前往南京觅得道周遗骨而还,归葬于漳浦石养山其先人墓侧。为了躲避战乱,她携带遗孤暂住在漳州城内。蔡玉卿以遗孀身份抚养4个儿子,劳瘁至极。
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破漳州城。郑军知玉卿是道周夫人,得悉蔡玉卿居于城中,即奉两百金为寿,蔡玉卿婉辞不纳。只求放她一家出城。后长子、次子不幸涉江失踪,三子早逝,当时她身边只剩得一幼子(子平)及一小孙,凄凄惨惨,形影相吊,但她志坚情笃,在龙潭深山中,幽居二十年,内外诸孙繁衍近二十人。她励勉儿孙要做忠臣的后代,保持民族气节,誓不为新朝官吏。不许入官学读书;步履不出门庭,作品不外传。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蔡玉卿去世,合葬于漳浦北山黄道周墓中。
蔡玉卿是福建古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才学、见识和民族气节堪称典范。无论在中国妇女史上,还是在爱国女诗人中,蔡玉卿的地位都不容忽略。
蔡玉卿出阁之前曾因“割臂疗母疾”而孝名远驰;入黄家后亦“事姑以孝闻”。她原仅粗识文字,在丈夫的殷切辅导下,刻苦攻读,博览古今,致书、画、诗诸艺均有造诣。在福建文学史上,黄道周是一位少见的集文人、忠臣、义士、英雄为一身的杰出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光照千秋:他的爱国诗篇,超拔古今,令人感奋;他与蔡玉卿志同道合,相互唱和,更是明代闽中文坛一段动人的佳话。
每当黄道周离家远行,蔡玉卿都赠诗勖勉,激励丈夫“同心济国事”如:“送别饯河梁,君上长安道。去去复去去,长途漫浩浩。朔方风雪多,音微日夜杳。幸期匡颓俗,所冀伸怀抱。以此慰闺人,寸心良为好。况乃百年中,齿发倏己皓。干国有几时,忠直永为宝。桃李森成行,园林删蔓草。它日咏归来,共订言事稿。”《石斋上长安诗以勖之》
黄道周英勇就义后,她忍受着巨大的悲伤,一再赋诗抒愤:“德祜沉沦日月昏,牛羊腥臊漫乾坤。干戈扰扰余残梦,薇苹离离久断魂。欲向吴天纵夷丑,岂无豪杰靖中原?行中报道好消息,缵统新皇旧桂藩。”《石斋殉难,偶吟时事数律以舒愤痛》
她在《题侯太孺人遗诗》中写道:“夫志炳日月,苦节终以贞,万里归孤榇,碧血洒锺陵,捐躯事则已,岂顾儿女情!”
《山居漫咏卷》是蔡玉卿的代表作,是她闲居家室时所赋的七律诗篇,全卷共有16章,诗句的内容,流露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蔡玉卿生活在封建官僚家庭,环境和教育使她对正统的儒家思想虔诚笃信。然而在腐朽的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末朝政腐败衰落,权奸陷害忠良。世途的艰辛,使她固有的信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磨练了她铮铮铁骨,气挟风霜的风格和胸怀。因此,在明亡以后,她不仅积极支持丈夫从事抗清活动,而且在南明覆亡,黄道周受难之后,仍书信激励丈夫,表现得异常坚强沉静。黄道周死后,她一直隐居在自己的家里,以鬻字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她忧郁愤愈,却又把这一切归于天命。这种心理,支配着她的晚年生活,这在她的诗文中都有所透泄。《山居漫咏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蔡玉卿的诗歌大部分篇幅表现了诗人对时政的关切,对奸臣误国的憎恨,以及对丈夫的鼓励,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作为一位身居闺阁的女诗人,她的诗作所充溢着的阳刚之气,流荡着的慷慨悲壮之情,呈现出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还可与黄道周的爱国豪壮诗歌媲美。
蔡玉卿才艺双全,能书善画。蔡玉卿少学东晋书法家卫夫人的字帖,“人争以匹锦售之”。蔡玉卿的书法楷模丈夫,真书参以隶意掘朴遒劲,骏雄沉毅,与黄道周极为相似。黄道周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利劲道,行、草、真、求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蔡玉卿精心摹仿黄体书法,她的作品灵秀险俊,峭雅浑逸,但因“闺中名不宜传外”,故行世者多署黄道周名字。晚年始自署其名,但非至亲不轻易给之。“其楷书间杂分隶,尤称妙品,吉光片羽,后世宝之”。
其书法的特点及风格,从《山居漫咏卷》可见一斑。字卷笔力精遒,一丝不苟,字的结体宽展舒和,用笔参以隶意,字势稍带欹侧,因而显得险峻峭拔,稳健秀雅。她的书体,除具有黄道周奇崛的特性外,于苍劲中又显露出特有的姿媚和灵秀浑逸的神韵。
她的绘画擅长工笔花卉,而且喜欢在画上题咏留墨,这些三言两语的题咏常常托物寄意,深有用心。如画千叶桃,则题曰:“不言成蹊,非由色媚。”画铁线莲,则题曰:“小草铁骨,亭亭玉立。”其志可见。据说,她经常作瑶池图赠送给母太夫人,画花卉,能追溯古人笔法,不落俗套,生动雅致。
崇祯九年(1636年),黄道周以中允起用。翌年任少詹事。玉卿未随行入京,却在她的画册上画芍药一页,题句云:“折花赠行,黯然销魂”,又在另一页画秋海棠和淡竹,题句云:“君子于役,闺中肠断”。由此可以想见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蔡玉卿之作品今尚存有:诗歌28首,上海博物馆所藏诗卷《山居漫咏》、福建省图书馆所藏国画《梅花》和行书《孝经》一卷等。
“五代同堂”许湛官
许剑英
许鄷,乳名湛(dan)官,字西畿,号菊庄,马坪锦田人(今南浦乡后坑村),靖和浦一带民众,皆称许湛官。他生于明崇祯五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九年,享年八十九岁,邑庠生,乾隆十一年以子元锳贵敕赠文林郎。
据《南靖县志》载:“许酆弱冠游泮,方正和平,为巡海忠毅陈公所知,待为上宾,举为乡督,信义咸孚,乡夜门不闭。时滨海多盐,陈公议欲尽剿党恶十余家,酆进议保其改过自新,活民命不可胜数。广祀田,赈贫乏,以书礼传家。子八人,曾、玄一百三十余人,绕膝承欢恪遵庭训,夫妇俱年迈九旬。邑令靳树畹赠联曰:‘五代曾元绕膝,九旬夫妇齐眉。’子元锳进士,官学博。孙如汾,曾孙大才、达猷,玄孙则星俱孝廉。迄今七代共千余人。阴德之报,洵不爽云。”
据《后坑许氏家谱》载:许湛官“子孙五代同堂一百五十四人,外孙、外曾孙六十余人同时建在”。其宅地顶厅灯上题字“五代百书香,四世十科甲”,下厅灯上题字“五叶全伦”。“五代百书香”,即指大房十一人、二房七人、三房十二人、五房十一人、六房九人、八房二十八人都是书生;“四世十科甲”,即指文举人十人:二房许大才、许建祯,三房许达猷、许达献,四房许则奎、许则星,六房许达元,八房许如汾、许顺溪、许浃化。之后,科场乃捷报频传,七房许元锳于乾隆四年中进士,六房许元升于乾隆年间中举人,八房许逢时于道光年间中武进士。
据说,许湛官于明末包收锦田赋税,明亡,已收到的赋税无从上缴,因而富甲一方,成为马坪、锦田一带首富。他一生建有土楼九座,这是集防火、防水、防盗贼为一体的牢固建筑。位于南浦乡后坑村中的顺信楼,亦称赤楼,为许湛官建造的第九座楼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历时13年。
顺信楼主体为三合土构筑,楼所处地形后高前低,高度相差约3米,设置三个大的落差,分内圈圆楼、外圈半圆楼、方楼、厢房等组成,内圆楼墙厚1.4米,遂层有所收分,墙基三层条石,以上三合土夯筑,平面直径20米,分隔为十开间,每间深3米,高四层,作木构内通廊,楼门南向,石构双层,有匾。外圈直径40米,南侧与圈楼门相隔2米处,为平行的十间隔间,左右后为圆形,呈一个半圆,圆弧内隔为24间,楼高四层,亦为内通廊式,楼门开在正东,并于西南角开一小门。正面与外圈相距6米处,又建一座长30米、深5米的两层小楼,楼南为半月形的水池,又于外圈的左右两侧各建一座宽24米、深3.5米的二层厢房,隔为八开间,厢房的两侧均建三合土墙与外圈楼相连,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部队一个整营驻扎于楼中,1936年的农历12月29日,共产党的红三团攻下此楼,并放火烧门,结果将全楼烧毁。现楼中部分被许氏族人改建,尚存部分楼墙及大部分墙基。
许湛官为人宽厚、仁爱,具长者之风,深受崇敬和爱戴,在靖、和、浦一带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如清康熙间,漳州南门外大桥重修完成,知府特聘许湛官第一个过桥(即今通行剪彩仪式)等等。至今,南浦后坑村中,尚保留着许湛官墓地,三合土建筑,墓龟、墓碑、墓埕,皆完好无损。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