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浦台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78
颗粒名称:
浦台交流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4
页码:
74-97
摘要:
本文主要涉及了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特别是与漳浦地区的交流和互动。其中包括了天福集团在漳浦的发展历程,赤湖籍台胞、漳州三本肥料工业公司董事长陈瑞和先生的故事,漳浦县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的成立过程,以及漳浦地区与收复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等。
关键词:
漳浦县
浦台交流
交流互动
内容
天福在漳浦崛起腾飞
严利人
海峡西岸春潮涌,台商创业展宏图。
天福集团是台商李瑞河于1993年9月签约落户漳浦县的企业。李瑞河先生凭着一颗爱茶、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扎根祖居地漳浦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天时地利人和,自助天助人助,因而,天福集团在漳浦得以崛起腾飞,成功地走上了上市之路。
大陆茶业第一股
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是多少茶人、茶企梦寐以求的愿望,是多少年来难以达成的目标。美梦成真,李瑞河的愿望实现了;一箭中的,天福集团的目标达成了!
2011年9月14日,天福茗茶在香港挂牌招股。天福茗茶创办人李瑞河、总经理李家麟等在香港举办上市前的投资人说明会,200多位嘉宾出席,场面热烈,招股势头喜人。天福的招股价为4.8元至6.8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约为6868元。其入场费与上市编号6868相同,被香港媒体称为“衬到绝”。
天福茗茶(6868)这次在全球发售2.08亿股股份,其中约90%的股份作为国际配售,约10%的股份在港发售。9月20日定价,每股为港币6元,26日挂牌交易,保荐人为中金、瑞信和宝来证券。这一次全球发售集资总额约为12亿元港币。
9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天福上市掛牌的仪式上,天福茗茶总裁暨创办人李瑞河致辞时激动地说:“天福茗茶是我于1993年在中国创立之茶叶品牌。自创立以来,致力于茶叶、茶食、茶具之销售,以及传统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在创立18年后的今天,经过管理团队及全体员工的努力,我十分高兴,能在此向大家分享天福茗茶上市掛牌的喜悦与骄傲。香港上市,不仅象徵了天福茗茶一个崭新的企业里程碑,更是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延续及传承。而天福茗茶,将以其业界龙头之姿,秉持著一贯的精神,持续深耕本业,并向世界宣告:‘21世纪,是中国茶文化的世纪!’我们将中国茶文化的宣扬做为天福茗茶的使命,同时,也将让全世界看到、听到、并品味到中国茶、天福茶。”
业内人士认为,天福是“茶业界的丰碑”,天福成功的经营模式不愧为中国茶业企业成长的“经典教材”。因为不是借壳曲线上市,也不是创业板上市,所以业内公认天福茗茶为“中国大陆茶业的第一股。
金秋喜饮庆功酒
天福茗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漳浦县第一家上市公司。这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是漳州市、漳浦县人民经济生活中值得庆贺的喜事!
天福上市的第二天,漳州市委、市政府和漳浦县委、县政府在闽南日报刊发四个彩色专版予以庆祝。10月1日,又在天福天鹅湖餐厅,隆重举行天福集团上市庆典宴会。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漳浦县领导曾智勇、苏孝道等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李瑞河、对天福集团表示热烈祝贺,给予高度评价。陈冬书记深情地说:“李总裁的成功、成就,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做事业、干实事的榜样。天福扎根漳浦18年来,不但企业办得好,成为漳州、漳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平台,而且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帮助弘扬闽南文化。天福的闽南文化做得最好、最到位,为我们漳州、漳浦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称赞天福是一个窗口、一个形象、一个样板、一个标杆,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李瑞河致答谢辞,代表天福集团全体股东和员工,向漳州市、漳浦县及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以来对天福集团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李”字由“十八子”组成,所以“十八”对于我们姓李的来说注定是一个圆满的数字,我从1993年到大陆投资创办天福集团,到今年刚好满18年。另外我从17岁那年,开始挑着一担茶下山卖茶,到今年刚好满一甲子。所以,在这个吉样圆满的年份,金秋收获的季节,举国欢庆的大好日子里,市县领导为天福茗茶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举办庆典宴会,本人深感荣幸!
他接着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大陆茶产业最低迷的时候,我选择回到祖居地,回到己经基本不种茶、不产茶的漳浦县来,创建了天福茶庄。创业之初,我们筚路蓝缕、不眠不休,方才熬过困难重重的草创期。企业站稳脚跟之后,我们抓住机遇、争分夺秒,积极开发新产品,抢占茶市场,建立生产基地,让企业进入快速扩张的成长期。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生产、行销、科研、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茶业产业链,企业开始步入稳健发展期。企业生命之源泉在市场、在社会,要成为永续经营的品牌,股票上市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规划股票上市,经过前期的规划整合,到最后的冲刺,前后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他最后表示,天福集团将紧紧抓住上市机遇,继续积极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庆典仪式上,李瑞河总裁郑重开启一个珍贵的陈年茶坛和封存一个上市纪念茶坛,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市县领导向天福集团颁发上市奖金。李瑞河总裁、李国麟总经理与市委书记陈冬、县委书记曾智勇一起,开启香槟酒庆祝。大家相互祝酒,亲切交谈,分享成功的喜悦。
扎根漳浦创伟业
李瑞河为了回馈桑梓,把许多重大项目放在漳浦,使漳浦成为天福集团主要的生产与后勤基地。因此,天福集团成为漳浦的亮丽窗口和对台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
目前,天福拥有1100多家连锁店,建有10个茶叶及茶食品生产基地、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及世界唯一的茶业高校天福茶学院。
天福集团以福建漳浦为主要基地,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界的龙头老大,不但带动了大陆茶叶市场的繁荣,也帮助台湾的天仁集团走向辉煌,成为海峡两岸第一个上市的茶业公司。
天福集团在漳浦投资超过5个亿,有员工3000多人。2007年,天福集团在漳浦的企业缴纳的税收为2106万元,成为漳浦民营企业的第一纳税大户。2008年缴税超过5000万元,成为漳浦第一纳税大户。2009年达到8000多万元,2010年为1.26亿元,占天福集团在全国各地缴税总额的一半以上。天福茶博物院、天福石雕园、天福茶学院在漳浦的建成,提高了漳浦的知名度,奠定了漳浦在世界茶业版图上的重要位置。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面对目前世界经济动荡、股市低迷的状况,记者询问为何选择这个时候上市?李瑞河及儿子李家麟都表示,天福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上市计划己筹备多年,不会将外围状况作为上市时间选择的标准。相信天福的盈利能力,因而对天福上市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香港上市的历史时刻,李瑞河接受记者采访时,吟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说:“竹子扎根破岩中,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们仍然坚韧挺拔。我欣赏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企业不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发展,都会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要将企业在顺境时做大,逆境时做强,就需要这强劲的风骨。”话语里透着坚定成功的信念。
谈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他说:“天福上市募集到的资金,40%将用于开设新的门店,25%将用于购买合适的开立天福门店的店铺,15%将用于向群众推广天福品牌的认知度,10%将用于扩充茶叶分级包装及茶食品的产能,10%将用于充实营运资金。”
门票台币三十亿
在谈起到大陆创业的缘由时,李瑞河常笑着说:“我进入大陆市场的门票是花30亿元台币买的,虽然昂贵,但值得!”“如果不是天仁证券的失败,我可能只是派几个干部来考察,尝试开几家茶行,经营不好就收起来,写份报告总结在大陆不易经营,就算了事。”正是因为跌至底谷,才令他破釜沉舟,亲自到大陆来背水一战。这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台湾茶农子弟李瑞河,1935年出生,1953年跟随父亲从茶农变为茶商,在高雄冈山开办铭峰茶行。1961年独自创业,在台南创建天仁茗茶店。1968年,天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经过30年的奋斗,当年的卖茶郎成为17家天仁关系企业的董事长,企业总资产一度逾40亿元新台币。
1990年,事业正值高峰的李瑞河,遭遇金融危机的打击,天仁证券亏损台币30亿元。他以“成功的荣耀全体共享,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担”作为座右铭,一肩担下所有责任,变买家产还债。当他辞去所有关系企业董事长的职务,包括他一手扶植大的天仁茗茶董事长时,他的心中怅然若失。让他庆幸的是,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住了天仁茗茶。此时,他手中的天仁茗茶股票已全部拿出去抵债,连一张做纪念的股票都没有留。剩下的惟一头衔,是天仁茗茶“创办人”。事业归零,人生也差一点走到终点。他诚实守信,勇于担当,虽然失去万贯家财,但却赢得信誉和敬重,也为日后“西山再起”奠定坚实基础。
1993年初,年近花甲的李瑞河,从谷底爬起,在亲友的情义相挺之下,多方筹借资金,选择在祖国大陆再创业。又一次从零开始,创立天福集团,攀登上了事业的巅峰。8年后,重掌台湾天仁集团的帅印,成为海峡两岸两个最大的茶业集团掌门人。继天仁茗茶在台湾上市之后,如今天福茗茶又在香港主板上市,将两岸茶界的风光揽尽,创造了茶的神话,茶的传奇故事。
美梦成真在故园
李瑞河在故土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事业如日中天,他在台湾有三大项未能实现的心愿,就是建茶博物馆、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兴办茶业学校,在祖籍地漳州漳浦均得以一一实现,而且超越预想,更成功、更大型、更有档次。因而他常说:“故乡投资环境好,是我圆梦的地方。”
这些年来,天福事业顺利、迅速发展,超过了李瑞河的预料。李先生的茶业事业,从台湾第一发展到全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天福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他认为首先得感谢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改革开放是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青春,生机勃发,充满了活力。正是因为有好政策,才有了台商投资的机遇。其次得感谢各级领导的扶持,及时帮助解决不少问题,使企业感到关键时刻都有“贵人”相助。20多年前,他在台湾创设陆羽茶艺中心、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作为专事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创新、教学以及举办各种大型茶文化活动的实体。当时,他就萌生了建设茶博物馆的构想。1985年,他在台北县购置了一块地皮,并草拟了图纸。可是到了1990年,因遭遇台湾股市大崩盘的打击,地皮变卖,建设茶博物馆的蓝图只得束之高阁。谈起此事,李先生虽有遗憾,便更多的是庆幸:“只有在大陆才能建成这样规模世界第一的博物馆,面对10多亿观众需要大舞台!”在天福茶学院筹建时,需要土地1000多亩,当地县镇领导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顺利完成征地,按时交付基建,为2007年秋建成开学提供了保证。再拿高速公路服务区来说,这是李先生梦寐以求的建设项目,在台湾未能实现,在大陆却梦想成真。他说:“28年前,我在台湾曾三次参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投标,结果都没有成功。来到祖国大陆,我已开设了两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特别是漳浦的天福服务区,规模、档次堪称世界第一。这是祖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丰硕成果,我才得以一步一步实现宏愿。”
天福,天赐之福;天福,天时地利人和孕育之福。天福的成功上市,是李瑞河花甲再创业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天福企业家族永续经营的新起点。天福的昨天,爱拼敢赢,创造奇迹;天福的今天,硕果累累,举世闻名;天福的明天,茶和天下,前程似锦,必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桑梓情深
——记赤湖籍台胞、漳州三本肥料工业公司董事长陈瑞和先生
杨顺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旅台同胞陈志谟、陈瑞和父子捐巨资在家乡兴办中学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传遍漳浦大地,在漳州市乃至在全省,也颇有影响,备受关注。从此之后,陈瑞和、陈建中父子继承弘扬父亲(祖父)的桑梓情怀,20年如一日,热心兴教助学,热心公益事业,捐资累计逾1000万元。陈氏祖孙三代的仁风义举,故土乡亲有口皆碑;各级政府表彰嘉奖。先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乐育英才”金质奖章和牌匾;被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等称号。捐资办学乐善好施
陈瑞和,1932年生于赤湖镇南峰村,早年就读于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1951年去台湾。和父亲相继开办制鞋、制鞋机械、化工、建筑等实业,取得了一定成就。
1990年3月,受父亲的委托,首次回故乡赤湖探亲,受到乡亲的热烈欢迎。返台后,将在家乡的见闻详细向父亲汇报,使八十一高龄的父亲为之动容,决心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相隔不久陈瑞和重返大陆,回到故乡。在亲人的协助下,与赤湖镇政府、漳浦县政府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决定为赤湖中学捐资2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陈志谟、陈瑞和父子的义举得到父老乡亲的赞扬,得到省、市、县政府的高度评价。批准赤湖中学更名为达志中学,并增设高中部(为日后升格为完全中学打下基础)。
这一切,使志谟先生十分感动,亲自撰写“达则兼善天下,百年树人春风化雨;志存回馈桑梓,捐资兴学作育英才”的对联寄赠达志中学,表达其情系故里、回报乡亲的心情。1991年2月,他在病榻中赋《八二虚度感怀》诗一首,寄赠堂侄陈荣泰:“何时归见九州同,优患余年挂念中:老病犹如风动烛,浮生恰似瓦融霜。立身应效古人节,处世当为天下功:莫叹青春唤不返,但留志事不成空。”表达他怀念祖地却无法叶落归根的忧伤,抒发他效法古人气节、报效桑梓的情怀。
父亲的言传身教,瑞和先生深受感染,父亲去世后,他义不容辞地接过这面义举旗帜,一如既往地往前走下去。
1994年4~5月间,陈瑞和先生委托儿子陈建中在达志中学设立一年一度的“陈瑞和奖教奖学金”。从1994年开始,对年度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且奖金额度从每年的3万元提升到5万,2011年又将奖金额度提到每年10万元。
2006年10月25日,达志中学举行35周年校庆,陈瑞和又捐资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造“志谟图书馆”。2011年,达志中学举行40周年校庆,瑞和先生不顾公司尚处于发展、亟需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形,捐资180万元(人民币)(包括用于校舍建设和添置图书、教职工礼服等项)。
从1991年至2011年,陈氏祖孙三代接力为达志中学捐资达700万元(人民币)。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成为省三级达标农村重点学校:2011年10月又顺利地通过省二级达标校市级评估组验收。
陈瑞和先生一直实践着“兼善天下”的抱负,不但倾力于建设完善达志中学,还出资修建南峰小学、赤湖中心小学;在赤湖中心小学、漳州一中设立“奖教奖学金”。
除了在教育领域方面的捐资助学之外,陈瑞和又慷慨捐资100万元修建漳州九龙公园、为赤湖医院赠送一批医疗设备,为乡里修桥铺路、为祖墓、祖祠、庙宇修建、为漳浦联谊大厦兴建、养老院建设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林林总总20年累计捐资1000万元以上。处处留下他热心公益、乐于善事的忙碌身影。
热心助学 乐育英才
改革开放以来,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的事迹层出不穷。但像陈瑞和、陈建中父子那样,将爱心延伸到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关注人才的培养,关心学校管理方面的还比较少数。陈瑞和先生关心达志中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出谋划策,奔波操劳的事迹也广为传扬,深受好评。先生深知,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绝对培养不出高尖端人才,唯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确保学校充满生机活力,才更能使莘莘学子学有所成。为此,他跟儿子陈建中先生一道,动用各种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有:
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
2011年3月10日,出资邀请国际经济学界泰斗、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魏萼先生来达志中学开设题为《立足闽南,放眼世界》的讲座。魏教授以西方先进的经济模式同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经济模式进行对比;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阐述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重点陈述新兴儒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深入浅出,使达志师生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2011年8月,出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助理左连生到达志中学开设题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讲座,让达志师生在校礼堂里就能够聆听农业专家的声音,了解到袁隆平院士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经历、分享其收获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袁隆平院士追求真理、不畏艰难、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理解。
二、送教师培训深造
2009年春节,瑞和先生亲自到漳州一中联系且得到校方大力支持,同意达志中学全体高中部教师分期分批到全市一流名校跟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陈先生连教师暂住的租房小事也考虑安排得十分妥贴。2010年初,又主动沟通、牵线搭桥,促使达志中学与台湾国立金门中学建立友好关系,让达志中学的教师分批到金门中学访问交流、跟班学习(陈先生同祥是租房提供住宿方便)……凡此种种,一举一动彰显其对桑梓事业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此外还出资邀请校级领导到台湾岛内进行教育考察、学习,提升班子领导能力;两次邀请金门陈氏宗亲会理事长、金门县原县长陈水在先生来达志给全体师生演讲。
达志中学广大师生,对陈瑞和、陈建中父子的良苦用心铭刻于心。
全体教师和校领导,自觉地以名校名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光荣感,树立责任感,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以坚定的信念去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认真履行“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生心血育桃李”的庄严职责。
对于瑞和先生的德行善举,达志中学詹国荣校长总结为“刻苦打拼”“心存感恩”“艰苦俭朴”“无私奉献”四种精神。这是对陈先生人生历程和品格德行的最好诠释。
瑞和先生给达志中学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多的还在于给全体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教师安贫乐教、苦心钻研;激励达志学子笃实进取,勇攀新高。正因为有瑞和先生的精神激励,20年来,达志中学始终在开拓进取,创造出喜人的业绩。
立足“三本”兴办实业
先生的仁风义举已在闽漳大地广为传颂,而他的儒雅风范更是有口皆碑。这一点在他经营的漳州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本公司建立于1995年12月,占地110亩,注册资金130万元,至今已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拥有年产2万吨复混肥生产线1条,年产5万吨有机复合肥生产线2条。成功开发生物有机肥、茶叶果蔬专用肥、速生丰产林专用肥等系列产品。是一家档次高、配套齐全、管理科学的环保型企业。其生产规模、机器设备、技术含量,在全省有机肥料厂家中名列前茅,是福建省百强侨资企业。
陈先生把公司取名为“三本”,即寓“国以民为本,民以农为本,农以肥为本”之意,商标注册为“农好”牌,目的就是要造出上好肥料,以利于农业种植,让农民得实惠,肥好农好,良性循环,共创双赢。他认为,21世纪是生物农业时代,发展绿色事业,生产无公害食品,促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时代的潮流。过去由于过量使用化肥,不但对农作物不利,而且危及人、畜的安全。有机肥料无污染、无公害,多造、多用有机肥料,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发展生态农业,净化城乡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陈瑞和先生深知,漳浦是农业大县,他把有机肥料厂办在家乡,让大地重获生机,让农业再创辉煌,让农民得到实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本公司的建立,正是陈瑞和先生以家国为怀、造福桑梓的又一种体现。三本公司就是基于这一宗旨,这一理念开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公司为争优创先,一是引进先进生产线,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减轻来动强度。二是引进外国最先进的生物发酵菌,使肥效提高20%,同时还开发杀虫等功能,为生态农业、生物农业、高效农业闯出一条新路。
陈瑞和先生经营公司,不以盈利作为唯一目的,而是在用心践行自己“兼善天下”的儒家理念。这不但表现在他践行“要把三本公司赚到的钱全部用于达志中学”诺言的行动上,更表现在他宽厚仁道的人格上。耄耋之年的他始终秉承“打拼、诚实”的人生信条,对事业与公益,他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每天工作12小时,从不间歇。他崇尚简约俭朴。俭是他一贯的风格,衣着朴素,粗茶淡饭,从不摆阔,从不张扬。作为公司总裁,他的理念高人一筹,他崇尚仁慈大爱,处世办事、待人接物,谦恭谨慎、热情友善。80岁高龄的他不但能记得全厂所有员工的名字,还关注到员工的头疼脑热,亲自端药送水,每年都定期组织员工到医院体检,分期分批组织全体员工外出旅游……他关注企业效益,更关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从待遇福利到举手投足项项关注。细致入微的关爱,使得员工精诚团结,公司生产一直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十分注意言传身教,培育后代。儿子取名建中,寓意“建设中华”;建中的儿子取名希仁、希贤,也各有高远儒雅的寓意,蕴涵着陈先生寄希望于子孙后代,世代弘扬桑梓情怀,传承儒家思想的厚望。2006年,陈建中先生被县政府聘任为达志中学名誉校长,成为达志中学的一名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事务中来,为把达志中学带向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如今,先生虽然已届杖朝之年,却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豁达乐观,反应敏捷,继续不辞辛苦地穿梭于海峡两岸,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桑梓的浓浓爱意,书写更美好的人生篇章。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先生寿比南山,好人一生平安!
参与漳浦县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成立二三事
翁镇南
1991年6月14日,在漳浦县首届旅台同胞亲属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漳浦县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简称台属联谊会)组织机构。选出会长沈淮森,副会长黄仁明、陈允成、蔡易法,秘书长翁镇南,设立常务理事和理事共27人。二十年来,台属联谊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在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具体指导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和执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热情接待和真诚服务台湾同胞,联谊会成为我县浦台交流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台胞台属之家。
一、联谊会的成立
漳浦县是台湾同胞祖居地之一。由于历史的缘故,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互不往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海峡两岸局势回暖。县政府为贯彻执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做好台湾同胞和大陆亲属工作。成立对台调研小组。调研小组着手开展全县去台人员、去台人员亲属的普查工作,先在绥安、旧镇搞普查试点,尔后在全县各乡镇场铺开,初步查清解放前后去台人员1247人,在漳浦的亲属4891户25545人。在台军界人员66人。
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根据在台人员和亲属的实际情况,在普遍进行对台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做好个别人和重点人员的工作。落实对台政策,纠正和平反一些冤假错案。县政府为方便做好对台工作,以民间组织形式适应海峡局势,决定成立漳浦县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于是在全县较有影响的台属中挑选人员作为联谊会筹备会成员,经过领导审核,台属代表民主选举,漳浦县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在绥城正式成立。
二、联谊会是交流交往的纽带和平台
海峡两岸的局势虽然有所回暖,但是两岸隔绝多年,互不往来。敌对意识浓厚,台当局管理制度严格。据台办记录:台湾来漳浦探亲者,1978年1人,1979年2人,1980年1人,1981年1人,1982年2人,1983年11人,1984年12人,7年共30人。这些回漳浦的台胞,心里存在三怕:一怕台当局知道被处理;二怕消息被泄露引出麻烦事;三怕受株连。他们为达到回乡意愿,申请国际旅游在香港停留数天,借口寻找朋友亲戚,然后悄悄地回到故乡,如台胞洪碧山先生,在香港工作多年,是香港华分公司顾问。1978年5月18日,来漳浦罐头厂考察,实是要到故乡寻根认祖,根据洪先生提供资料,祖先是金浦县攀龙。我跟他一起到攀龙,在下营村边找到洪氏祖墓。洪先生双手合并,双腿下跪,向祖先明示:“我洪碧山从台湾回祖居地看你来啦”。英山村去台人员王龙家是国民党老兵。1979年6月20日,经香港回故乡,当时我接待时,他心情很紧张,说话要关门,经过一番谈话后,他强调说:“你是政府工作人员,此消息不能外传,如被台当局知道,我回去就没命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台办人员为深入对台宣传,热情接待来浦的台胞,对台属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诚信又热情的服务。尽管如此,台胞台属对政府工作人员所做一切,总存在疑虑心和不安全感。联谊会成立后,它是一个社团组织的民间机构,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台胞台属敢于交心,联络交往比较方便。因此联谊会就成为台胞台属交流交往活动的纽带和平台。为方便联络交往有一个活动场所,在台胞陈则蔡、陈建仁、陈瑞和、卢涌泉等先生的带动下,台胞聚资创建漳浦县联谊大厦。凡是到漳浦探亲、旅游、考察、投资的台湾同胞都能自动跟联谊会成员联络交谈。会长沈淮森经常到台胞台属家中访谈。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交流总结经验,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绥东村柯光鼎,因改建房子下地基时遇到难题,沈会长亲自到家中了解情况,及时向政府汇报请示,妥善处理实际困难,柯光鼎写信给台湾的父亲和兄弟说:“漳浦县人民政府和台属联谊会很关心和照顾”。许多台胞台属都乐意到联谊会反映实际问题,请求协助解决。联谊会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对台宣传,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协同有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合理处理相关问题,深受台胞台属的信任和拥护。
三、联谊会是台胞台属之家
联谊会在沈会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各负其责,真诚又热情地为台胞台属服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党的对台政策暖人心,工作人员很贴心,朋友之间好交心,高雄市台胞张缉熙先生是联谊会常客,他热心为海峡两岸同胞拉线搭桥,除了个人探亲外,认真协助台胞寻找在漳浦的亲人和朋友,还亲自带领他们回漳浦探亲认祖。积极协助台属办理台湾亲人的财产继承工作。张缉熙先生是一位台胞台属的贴心人,从20世纪80年代就认真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做出具大贡献。至今,他还多次来往海峡两岸,热情为同胞服务。他深有体会地说:“联谊会就似我的家”。会长沈淮森多年来把台胞台属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为他们所想,急为他们所急,台北市台胞蔡国达先生的母亲坟墓影响开发建设,需要搬迁。沈会长自动登门拜访了解蔡先生的困难与要求,请示县政府,又跟相关部门联系,在政策许可的范围,给于适当合理的解决,蔡国达先生十分满意,并向政府和联谊会表示感谢。
联谊会成立二十年,全体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在平凡的工作中,完成不平凡的任务。两岸人员从秘密交谈到公开交流,从民间接触到高层交往,逐步实现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局势。为漳浦改革开放,台湾同胞投资设厂、探亲旅游,两岸交流交往,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联谊会成为台胞台属活动的家园。
收复台湾的漳浦诸将领
圃人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厦门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厦门、金门、铜山等沿海岛仍留重兵镇守,针对海防情况,清廷实行海禁,强迫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30里至50里,不许商船渔船下海。漳浦县于是年九月十八日奉旨迁界,梁山以南,旧镇以东皆为弃土。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在台逝世,子郑经嗣延平郡王,用陈永华主政,刘国轩主军,对闽南沿海各地用兵,攻城略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收回海澄、金门、厦门。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病死,子郑克塽嗣位。清廷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攻台,并于是年宣布“复界”,20年前迁入内地的民众可以回乡复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辰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领诸船,从铜山出师东征。闽浙总督姚启圣至铜山与施琅共商,给出征军队发粮饷及犒赏银两。
随施琅出征的水师有厦门、金门、铜山、海坛、同安、平阳、兴化七镇,闽安、海坛、江东三协,还有陆路随征的军队,战将百员。在随征将领中,有漳浦人20多人,且在收复台湾后,留任台湾将领9人。在台湾“开拓名臣”21人中,就有4个是漳浦人。
现据《漳州府志》、《漳浦县志》、《台湾府志》、《台湾外志》等志书记载漳浦人参与收复、镇守台湾资料,略述如下。
收复台湾诸将领
水师直属提标
署中营参将罗士鉁 罗士鉁,石榴罗厝人,祖籍广东。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康亲王杰书招募,以剿海寇功,授左都督,洊水师提标中军副将(《台湾外志》作“署中营参将”),从提督施琅平台为前部,遂平澎台,叙功,给云骑都尉三世。后官至湖南镇筸镇总兵。子鸣淇袭职,游授浙江温州中营游击。曾孙光炤,官至浙江黄岩总兵,光绍致仕后,在家乡建楼一座,称罗厝楼,至今尚存。
署右营游击蓝理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赤岭石椅。身材魁梧,力大无比。青年时曾在漳州一带流浪,后应康亲王杰书招募,以军功授建宁营游击,升灌口参将。后因被谗,以“虚兵冒饷”的罪名而撤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深知蓝理英勇,奏请随军征台,署提标右营游击。蓝理感激知遇之恩,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进攻澎湖战斗中,被炮弹灼伤肚皮,肠子外流,拖肠血战,被称为“破肚将军”。以战功授神木副将,升河北总兵、定海总兵,再升为福建陆路提督。康熙皇帝知其英勇善战,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赐给蓝理,并以此御书为匾建坊在府城,坊表今保存完好,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营把总李俊 李俊,里籍未详,以提标右营把总随征台湾,官至湖广提标右营游击。
金门镇
中营游击许应麟 许应麟,《漳州府志》载:“以平台功授金门中军,历官总戎镇夔州。解任归,馨俸馀千金,特新祖庙,族人义之”。列在漳浦县“特用武职”,但又注明“南靖人”,由此可推为曾隶属南靖县的石榴或南浦许氏。
中营千总游观光 游观光,字用宾,铜山所(今属东山县)人。以征台功,历官至粤东虎门头副将。
右营守备林芳 林芳,守芬仲,里籍未详(《海澄县城》载为海澄人,《漳州府志》漳浦、海澄两县俱载,究其原因,应原为镇海卫人,后割属海澄),康熙二十八年任台湾水师右营游击,康熙三十三年(1894年)升山西汾州营参将,后官至广东韶州副将。子文样。授陕西卫守备;孙亮声,袭职,署浦澄游击。
兴化镇
总兵林承 林承,字腾俊,号摭溪,佛昙港头人。历官兴化协副将、兴化镇总兵,随征台湾,调南澳总兵。《漳州府志》、《漳浦县志》均列林承、林廷(腾)俊为两人,误。康熙三十年(1691年),林承以其母陈氏名誉重修佛潭大石桥,在桥边竖立“大都督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陈氏造桥功德碑”。又请大学士李光地为其父林瑞珍(字心辉,号致悟)题“诰赠荣禄大夫、镇守福建兴化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致悟林先生神道”碑。
左营守备廖国用 廖国用,疑为旧镇打墘人。打墘社姓廖,出廖总兵,佚其名,建有总兵府,传曾出征台湾,后官至总兵或副将,在乘船巡海时遇大风而沉没。在收复台湾诸将中有两个姓廖,一为廖程,注明诏安人,载《诏安县志》;一为廖国用,未注里籍,故疑为“打墘廖总兵”,记以存考。
海坛协
副将林葵 林葵,里籍未详。从征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镇守台湾,为台湾水师副将。康熙二十五年,赴部另补,升云南鹤庆总兵。子林邦桢,世袭,任福州参将;林邦柱,泾县知县。孙林继祖,任太平营参将。
千总蔡盛 蔡盛,里籍未详。以征台功官至石匣右营守备。
江东协
副将詹六奇 詹六奇,字韬臣,漳浦六都(今云霄县)人。随征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镇守台湾,任澎湖水师副将,后升江西南赣总兵。子詹伯豸,广东琼州右营游击;孙詹嘉锡,世袭,署游击。
围头营游击陈义 陈义,佛昙鉴湖(大坑)人。从征台湾,以军功升左都督、山西太原参将。子陈策,袭职,授广东澄海协标都司佥事。
龙江营守备韩进忠 韩进忠,县城北郊水洋头(霞潭)韩厝人。从征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镇守台湾,为台湾左营守备。康熙二十五年,赴部另补,任河南陈州守备。子韩显宗,袭职。
其他随征将领
都督魏明 魏明,里籍未详,以征台功,授竹山营游击。
都督罗士鋐 罗士鋐,石榴罗厝人,罗士鉁弟,随军征台,以军功授右都督。
都督蓝瑶 蓝瑶,赤岭石椅人,蓝理二弟,随军征台,以军功授左都督。
都督蓝瑷 蓝瑗,字佑臣,号蘧侯,赤岭石桥人,蓝理四弟。随军征台,以军功授右都督,历升至金门总兵。在漳州府城南厢南山街建“折冲之才”坊表。
都督蓝珠 蓝珠,赤岭石椅人,蓝理五弟。随军征台,以军功授右都督,历升至天津参将。
都督郑兴 郑兴,号茂公,旧镇埔尾山边人。随军征台,以军功授左都督,历升至广州副将。建府第在县城下东埔巷南段,称“郑总兵府”,至今残存。康熙初,郑兴与蓝理到县城找原明朝御史李瑞和相命,据《西街李氏家谱》载:“提督蓝义山、都督郑茂公皆从戎伍中决其为将”。子郑永锡,袭职。
副将汤贵 汤贵,漳浦六都(今云霄县)人。随征台湾,升广东碣石总兵。
副将郑章 郑章,里籍未详。从征台湾,后调任陕西副将。
参将郑云 郑云,号子翁,旧镇霞屿人。从征台湾,以军功升黄州副将。子郑先科,世袭,左都督,官銮仪侍卫。
参将林宝 林宝,里籍未详。以督标左营参将随征,升河北总兵。
游击黄登 黄登,里籍未详,从征台湾,历官至粤东提督。
游击汤明 汤明,漳浦六都(今云霄县)人。以广东达濠营游击从征,历官至海坛总兵。
开拓名臣
据《台湾府志·名宦》载,在收复台湾后,清廷以军功评定台湾“开拓名臣”21人,其中有漳浦人4人:
副将 林葵
詹六奇
参将 罗士鉁
游击 蓝理
镇守台湾诸将领
据《台湾府志》载,收复台湾后,镇守台湾将领有漳浦人9人,具体情况列下。
林葵,台湾水师副将,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五年赴部另补。
詹六奇,澎湖水师副将,康熙二十三年任,升江西赣南镇总兵。
林芳,右营游击,康熙二十八年任,三十三年升山西汾州营参将。
韩进忠,左营守备,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五年赴部另补。
黄宗(里籍未详),南路营千总,二十三年任。
谢嘉(里籍未详),右营千总,二十三年任。
林栋(里籍未详),右营把总,二十三年任。
陈德(里籍未详),澎湖协左营把总,二十三年任。
李昌祚(里籍未详),道标把总,二十三年任。
在收复台湾战事中,值得一提的是黄性震。黄性震,字元起,号静庵,湖西诒安堡人。他原参加郑成功军队,后归清朝,向闽浙总督姚启圣上书《平海十便》,他认为“倘能高位厚禄买散人心,不用干戈,立可收其绩效”。姚启圣读而奇之,随以漳州卫改为修来馆,用黄性震董理,招海上文武兵民,取得极好的效果。黄性震也因此授职,后官至湖南布政使,世称黄布政。
还有一位曾在郑成功进攻漳州时与之战斗的军人李近。李近(亦作李瑾),县城东郊黄仓人,自幼膂力过人。后投军,任督标后营把总,分守江东桥,作战英勇。后官至黄岩总兵。李近故居在黄仓街社,妻徐氏,乌石桥头圩徐厝角社人,李近举家住外家,建府在桥头圩,称“李总兵府”。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