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后的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74
颗粒名称: 暴风雨后的战役
其他题名: 漳浦县全面开展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工作纪实
分类号: D632.5
页数: 6
页码: 52-57
摘要: 本文描述了漳浦县遭受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袭击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进行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漳浦县 灾后重建 生产工作

内容

遭遇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正面袭击重创之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带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全面投入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抢先第一需要
  从10月24日开始,遭受超强台风重创的金浦大地,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全县工作重点全面转入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工作中。一大早,己经连续几夜没合眼的副市长、县委书记陈汉夫,驱车奔赴灾情严重的六鳌、杜浔等沿海乡镇,亲切看望受灾群众,全面了解受灾情况,检查指导灾后自救工作,要求各乡镇继续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迅速启动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县各套班子挂钩领导,带领所在乡镇班子的领导,深入到各个村庄、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海堤溪岸,察看灾情,组织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各职能部门反应快速、持续奋战,全力抢修基础设施。供电公司累计出动16支、1230人次的应急抢修队伍。从23日18时左右风力稍一减弱,第一时间组织11支、计450人的抢修队伍,连夜抢修受损电网。18时30分,六鳌镇3条10千伏线路抢修完成,当地近5000户居民恢复供电;22时30分,县城10千伏城枕Ⅰ、Ⅱ回线路恢复送电,10万户居民恢复用水;23时,县城电网全部修复并恢复供电用电,一根根电杆重新立起,一条条电线重新联连,一盏盏电灯重新放射光明;至25日18时,全县电网全面恢复送电。移动公司在23日当天,迅速调集116台移动发电机、11部车辆,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及时修复因停电中断的4条光缆,确保102个基站及时恢复通信;出动180人次,动用移动发电机14台、60车次、汽、柴油3600升,连续不断对古雷所有基站进行油机发电供应作业,并于23日就将古雷基站至腾龙芳烃(PX)的主干光缆修通,确保古雷开发区重点项目工地通信畅通。电信公司在23日台风登陆后,出动360人次、车辆200架次,及时投入抢修维护,使停电的165个网点及180个““天翼”基站恢复正常工作,确保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场的电话障碍全部排除;24日又组织100多人的应急抢修队伍、15辆应急抢修车辆,对全县受损通讯设施进行全面抢修;省市电信公司也先后三次派出5支工程队230人,调拨250台移动发电机、一辆卫星通信车支援漳浦抢修,截止28日上午,全县39个受损设备点己全部更换完毕,累计更换、扶正电杆782根。水利系统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抓好11处溪海堤防决口的抢修。截至10月底全县重点水毁修复工程已完成土石方30.35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10.1%,其中石方2.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2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2%。交通系统累计出动人员1860人/次、动用各种机械52台/次,共清理路障116处,及时抢修水毁道路、桥梁,有效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畅通。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下,在台风登陆后第一时间内,修复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需要的通电、通水、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抢急第一保障
  受灾群众亟需妥善安置。超强台风造成全县受灾人口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5000人,屋倒塌456间、受损1176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落实各种救济方案,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体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救灾食品采购、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一方面,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灾后救治和防疫消杀工作,共出动消杀队伍24支,卫技人员235人次,突出灾区内外环境消杀指导和饮用水源保护两个重点,把送医送药、环境消毒、卫生防疫等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角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截止10月28日,共对24个低洼积水处进行消毒,消毒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派出义诊队15支,送出药品价值5000元,诊疗人数500余人次。国土、水利等部门抓紧对地质灾害点、蓄水量较大的水库、山塘,以及海堤、溪堤加强巡查,防止出现次生灾害,确保不产生新的疫情。
  灾区正常秩序亟需全力恢复。超强台风使沿海乡镇养殖业遭受重创,海上养殖物被狂风恶浪卷绞成团,养殖户在重建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如古雷、六鳌、霞美、杜浔等乡镇,许多吊养鲍鱼、紫菜、扇贝的养殖器具,在强风的肆虐下,绞缠成一座“鲍鱼岛”,飘浮在杜浔北坂海域,许多养殖户得知情况后不待风雨停息便纷纷前往采收,非养殖户也趁机前往采割、潜水打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一度出现数百人纷争的场面。为避免酿成群体性事件,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和边防派出所干警,深入实地了解情况、维持秩序,加强排查、调解,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灾害,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避免大灾之后出现不必要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抢紧第一要务
  灾后,全县上下全身心投入恢复项目建设攻坚战,向时间要进度,向项目要效益,在恢复中加快生产进程,在加快中提升效益。
  在古雷石化项目建设工地,迅速组织抢修供电、工棚、机器设备和员工宿舍房,确保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建设,努力把延误的工期补回来;在古雷镇,13支由镇村干部组成的核灾小组,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深入渔船渔排,详细核实灾情、逐个登记造册,并及时组织抢修队伍对受损的渔船渔排进行补缺补漏,对网箱和工厂化养殖进行消毒、补防苗种、设施检修,及时恢复生产;在杜浔镇,镇党委政府在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28万元,支持路打、正阳等受灾较重的村落,优先修复水利水毁工程:在旧镇镇,800多名镇、村干部,组成29个工作组,分赴29个村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发动群众1万多人抢修加固受损的溪海堤和道路桥梁:在深土镇,镇党委政府采取投亲靠友等形式,积极帮助倒房户调剂暂住房,确保72户受灾群众暂时度过难关。在各个养殖作业点和田间地头,县直农口各部门派出的种植、畜牧、农机、渔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穿梭于田间地头、奋战在生产一线,实地指导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对受淹农作物进行排水、对倒伏果树加固培土,对无法恢复的进行补种、改种、补栏、补养,并安排好种子、种苗、化肥等农资供应,落实各种补救措施。截止10月28日,全县共投入资金2亿元,投入劳力16万工日,恢复池塘3.5万亩,网箱5000口,恢复紫菜、牡蛎、鲍鱼、羊栖菜等正常生产3.6万亩,维修渔船460艘,恢复防浪堤、护岸600米;调进蔬菜种子10吨,全面满足群众灾后恢复生产和改种、补种需要。
  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如电力公司“党员抢修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历经5个多小时修复台玻公司被狂风刮断的两条110万千伏高压电线,挽回企业面临的6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有效确保公司在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通电。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把灾后重建阵地作为创先争优的练兵场,在危难紧要关头舍小家、顾大家,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如杜浔镇院边村党支部书记洪云其,在自家一间300多平米的修车棚棚顶被掀翻、4间猪舍倒塌、14头小猪不知踪迹、一间厨房房顶瓦片被吹光,直接经济损失达12万元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利益,主动到院前自然村帮扶生活最困难的王三章一家。在杜浔镇230多户无房危房户中,就有179户是通过亲戚和群众协助安置解决的。亲帮亲、邻帮邻、党员帮群众、互助互济的良好社会风气,在灾后重建的阵地上充分体现。
  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依靠而不依赖,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力恢复生产。在赤土乡,群众及时对受损严重的巨尾桉、绿化苗等作物,进行清理、扶正、补种,力争把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沙杜片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上,受灾农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排水扶苗、培土增肥、抢收抢种:在霞美镇,群众自发组织抢修中断的供电供水线路,加固沿海堤岸、道路设施,加强田间管理,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六鳌镇,群众忙着加固折断的养殖紫菜的竹筏,重新整理晾干后准备再下海放养;在佛昙镇,受灾农户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抢救、补种和改种,对水毁设施进行修复、抢护和加固。
  发展是第一要务。夺取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发展。当前,全省“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正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漳浦加快发展、赶超崛起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县上下以更强的斗志、更大的干劲、更新的思路、更多的办法,抓发展、促赶超,进一步把抗灾精神,引导到加快漳浦新一轮赶超崛起上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集到打好“五大战役”上来,全面夺取抗灾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全面胜利。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耀光
责任者
陈志民
责任者
洪云其
相关人物
王三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杜浔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