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救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72
颗粒名称: 抗灾救灾
分类号: D632.5
页数: 14
页码: 44-57
摘要: 本文记录了漳浦县在抗击超强台风“鲇鱼”和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方面所做的工作。漳浦县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防抗台风的宗旨,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方面,漳浦县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关键词: 漳浦县 抗灾 救灾

内容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漳浦县防抗超强台风“鲇鱼”纪实
  黄耀光、陈志民、陈顺国
  漳浦县地处福建南部沿海,海岸线有200多公里,每年夏秋雨季,常有台风,热带风暴登陆“光顾”。
  2010年,正面袭击福建的台风有5次,其中3次在漳浦登陆,上苍如此“关爱”漳浦,台风三次正面登陆,工农业生产虽遭重创,但却留下三次零伤亡的记录。
  9月2日,第6号热带风暴“狮子山”在古雷半岛登陆!
  9月20日,第11号强台风“凡亚比”又在古雷半岛登陆!
  10月23日,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在六鳌半岛登陆!
  如果说,前二次零伤亡是因为“狮子山”、“凡亚比”比较温和,这一次的零伤亡正是上下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因为,“鲇鱼”是本年度登陆我国大陆沿海量级最大、威力最强的一次台风,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省时间最晚、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更是我县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她犹如一条狡猾的鲇鱼,行迹一变再变、相当诡异,穿越菲律宾后一度西进,预计正面袭击海南、越南;但在停滞打转后,突然来了个90度的大转向,径直向北挺进,不断逼近我省东南沿海。这与2006年重创我县的台风“珍珠”极其相似。
  正面袭击,损失惨重,破坏力度为近30年来登陆我县的台风之最。
  乌云压顶,狂风呼啸,暴雨狂泻,巨浪滔天。10月23日上午8时,“鲇鱼”距离我县古雷半岛还有50公里,此时,沿海风力达到11级。至中午12∶55,登陆六鳌半岛时近中心风力达13级以上。如此凶猛的狂风,瞬时间,直扑我县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吞没整个漳浦大地。古雷镇风力达到14级,赤岭乡过程雨量达到302毫米,狂风掀起的巨浪高达10米,反复冲击着每一段海堤。鲇鱼在我县整整肆虐了12小时。金浦大地面目全非。万亩田园瞬间变成汪洋,随处可见受淹和倒伏的农作物,百里海滩上渔排一片狼藉、渔船七零八落,海堤冲毁、道路桥梁冲垮,电线杆拦腰折断,广告牌支离破碎,树连根拔起、断木横亘,场景惨不忍睹。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24日12时,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4.59亿元,受灾人口51万人,房屋倒塌456间、受损1176间。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3.46亿元:农作物受淹、受灾总面积17200公顷,绝收3530公顷;养殖业(鲍鱼、鱼虾、花蛤、泥蚶等)受灾11860公顷、损失13.45万吨;渔船沉没358艘、损坏1494艘,损失18.669亿元;速丰林、花卉受灾11800公顷,损失2.506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85亿元,损坏堤防84处13.16公里、护岸42处、水闸16座、灌溉设施185处,冲毁塘坝17座。交通、电力、通讯设施和工贸企业直接经济损失0.164亿元,其中公路中断2条,供电线路中断56条,通讯线路中断2条,停产工矿企业96家。破坏力度为近30年来登陆漳浦的台风之最。
  全面防御,再创奇迹一一台风第三次正面登陆,第三次实现零伤亡。
  “鲇鱼”来势凶猛、威力巨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紧紧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在防抗台风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抗台风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我县防抗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市委挂钩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坚持在抗击台风最危险、最前沿的地方指挥指导防台工作,县、镇、村各级干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奋战在防台抗台第一线……
  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警报就是命令。国家防总一发布台风预警,我县即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严密监视台风动向,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严格落实防抗预案,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全力做到“五个在前”,即动员在前、部署在前、工作在前、落实在前、防御在前,坚决打好防抗台风主动战。
  10月21日中午13时,省市召开““防抗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立即召开全县视频会议对防抗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要求县、镇、村各级领导干部迅速到岗到位。
  10月22日上午9时,市“防指”再次召开防抗工作视频会议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后,我县相应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全面进入防台抗台一级临战状态。县、镇、村各级领导干部奔赴一线,严阵以待。县政府分管领导坐镇值守,统一协调,重点指导,点对点指挥作战;各挂钩乡镇场的县领导,24小时坚守一线岗位,靠前指挥,与广大的干部群众并肩作战;乡镇场班子领导及各级防汛责任人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昼夜值守挂钩村、责任区。全县各级各部门取消23、24日的双休日休息时间,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在岗在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有效落实各自的防御责任。从县到镇,各级领导干部全部到达前沿,密切关注“鲇鱼”动向,全力落实防御措施;从乡镇到村落,基层党员干部全部到位,紧张有序地转移安置群众,巡查海堤、水库、渔船、渔排和低洼处等危险地带;从应急抢险队到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全部集结完毕,严阵以待,一旦集结号吹响,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奔向哪里。
  10月23日清晨7时,根据台风走向突变,又紧急召开全县视频会议,进行再动员、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把各项防御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细而又细,切实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预警预报迅速启动。气象、防汛等部门加强监测会商,突出做好风情雨情尤其是短历时强降雨、水库超水位等危急情况的预警预报,并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各乡镇、村居和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传达到工矿、企业和学校;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不间断地滚动播发风情、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和防灾常识,及时报道全县防御工作的进展情况;电信、移动等部门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固定电话提示等途径,提醒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及时将灾情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全面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打一场防抗13号超强台风的人民战争。
  科学应对周密部署在省、市“防指”的直接指挥下,一道道加急“金牌”,一项项科学部署,一个个调度有方的预案,及时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及时传达到全县防台第一线,形成了共同抗击“鲇鱼”的强大合力。
  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县里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配合、乡镇有力推进的“一盘棋”防御阵线。水利、气象、海洋部门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风情、雨情、水情;宣传部门、通讯单位加强防风抗灾的宣传,播放风情汛情、及时发布台风警报和县防汛指挥部的决策部署;沿海各地防汛抢险队伍迅速集结待命,海洋与渔业部门组织落实渔船回港避风,加固养殖网排,组织渔船渔排作业人员撤离上岸: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民政部门做好救灾和安置的准备;电力、通讯部门组织了由400人组成的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随时应付突发事件,确保电力、线路畅通;交通部门保障防汛抢险人员和物资运输的畅通;建设部门对县城低洼地带清除积水,做好塔吊、脚手架、广告牌等高空设施的加固或拆卸;卫生、防疫等部门组织应急医疗队严阵以待,全县共准备冲锋舟20艘,编织袋25万条,土工布40捆,无纺布7200平方米,救生衣800件,救生圈500个等一批抢险应急物资;共组建218支6000多人的防汛抗洪抢险队伍,随时准备投入到应急抢险救灾的战斗中。
  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市委挂钩领导杨建平副书记22日一早就奔赴漳浦,与副市长、县委书记陈汉夫一起,深入古雷、杜浔等沿海乡镇指导检查防抗工作,坐镇指挥密集会商。23日上午10时许,杨建平、陈汉夫等市县领导冒着11级大风和暴雨,来到古雷PX项目建设工地民工居住区检查,发现本来较为牢固安全的工棚在狂风肆虐下,部分屋檐已掀翻卷起。市县领导果断决策,立即组织人员、车辆、雨具、安全帽,对这部分未转移的民工实施紧急转移,就近安置到半湖小学。在112名民工安全转移近1小时后,这些工棚绝大部分被台风摧毁。领导果断的决策成功地避免了人员伤亡。23日上午11时许,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漳州市长陈冬等领导亦来到古雷港区,指导防台抗台工作,增强了全县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和平深入六鳌镇,现场指挥镇、村干部,抢修加固被大浪冲刷而造成部分堤段出现塌方的大澳海堤;县政协主席杨国华镇守前亭镇,深入各村、重点企业,详细检查低洼地带、水库、桥闸和堤坝等;县委副书记、古雷港区管委会主任康溪顺,深入下按、岱仔、杏仔等村,反复核查渔排人员转移情况,重点强化海上渔船、渔排的监管,确保“船进港、人上岸”;县委副书记张慧德第一时间赶到绥安镇草埔村,指挥营救被洪水围困的长脚营自然村村民;县委副书记林青反复察看旧镇桥闸运行情况,要求做好桥闸调度泄洪,并到旧镇镇台胞接待站,详细询问台胞的安置和生活情况。
  全面参战严防死守“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之万一”。全县上下按照以防为主的要求,不断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排查力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隐患,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突出重点人群。迅速、及时做好重点区域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组织基层力量,千方百计把海上作业人员和海边、岸边及低洼地、危房、简易工棚、不牢固民房、易滑坡处等危险地带的居民疏散转移,尤其是把老弱病残人群转移好、安置好,做到不漏一村、一船、一户、一人。截止21日下午6时,全县有4418艘出海作业船只进港避风,渔排上老弱妇幼及当天仍在作业人员共1063人撤离上岸;共排查不牢固民房居住人员1739人,41处地灾点、低洼地带、易滑坡地带等危险区域人员40712人,按照安全、就近、方便的原则,分别安置到学校、村部和亲戚、村两委干部、防汛责任人家中。台风来临之前,做到应转移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台风来临及防抗过程中,做到须转移人员立即紧急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突出重点部位。加强对水库、堤防、桥闸等重点部位的巡查、加固和抢护,特别是对位居山边、河边、路边、塘边、海边、沟边的房屋和易滑坡地带的巡查与值守,适时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扩大、加大对居住在危险地带周边群众的转移力度。
  突出重点环节。台风来临之前,重在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宣传和值班,加强全面防范,加快安全隐患整治,落实救灾物资和抢险队伍;台风逼近我县之时,及时结合台风动向,紧急扩大转移安置危险地带群众,排查防台防洪重点部位,强化安全警戒,妥善安排好已转移人员的生活问题,确保群众吃得饱、睡得好。台风登陆后,重点关注10级风圈半径范围内的风情雨情和抗灾情况,加强紧急调度、科学抢救;台风暴雨过后,重点强化“不能松懈、连续作战”意识,克服麻痹心理,加强对已撤离上岸的渔船渔排作业人员、地灾点、低洼地带、不牢固民房、等危险区域的巡查监控,防止已转移人员提前回流,不出任何纰漏。
  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在大灾大难面前,基层党员干部是中流砥柱。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千部在危难时刻、紧要关头,牢记使命,恪尽职守,顾全大局,以生动的实践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践行了党和政府的庄重承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海堤上、在渔排上、在安置点、在灾民家、在防台抗台的第一线,处处屹立着共产党员的坚强身躯。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千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他们不眠不休,无怨无悔,只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只为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降雨量最大的赤岭乡,23日下午3时,全乡7个小(二)型水库全部出现溢洪,情况十分危急,特别是蔡坑水库属沙土坝病险水库,存在溃坝的险情,直接威胁着下游1600多名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命安全。赤岭乡果断行动,一方面迅速抽派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动员所有群众紧急转移;一方面,紧急调来2台挖掘机疏通溢洪通道,组织3000袋沙包加固坝体,保住了水库安全,避免了灾难发生。
  在台风登陆点六鳌镇,大澳湾狂风巨浪,出现海水漫堤,为防止海水倒灌进附近的虾池和村庄,一支由镇、村两委、党员干部、边防官兵、企业员工和当地群众组成的上百人抢险队伍紧急出动,冒着狂风暴雨在堤岸两侧分别铺上土工布,手扛肩挑1万多袋沙包,加固海堤,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奋战,保住了海堤,保住了3200多亩的虾池和农田,保住了周边村庄安全。
  第13号超强台风吓不倒漳浦人民,满目疮痍、遍地狼藉的灾情摧不垮漳浦人民。历次的台风在给漳浦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同时,炼造了漳浦人民特有的顽强拼搏精神。台风、暴雨警报一解除,全县工作重点全面转入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各级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暴风雨后的战役
  ——漳浦县全面开展灾后重建与
  恢复生产工作纪实
  黄耀光 陈志民
  遭遇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正面袭击重创之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带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全面投入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抢先第一需要
  从10月24日开始,遭受超强台风重创的金浦大地,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全县工作重点全面转入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工作中。一大早,己经连续几夜没合眼的副市长、县委书记陈汉夫,驱车奔赴灾情严重的六鳌、杜浔等沿海乡镇,亲切看望受灾群众,全面了解受灾情况,检查指导灾后自救工作,要求各乡镇继续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迅速启动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县各套班子挂钩领导,带领所在乡镇班子的领导,深入到各个村庄、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海堤溪岸,察看灾情,组织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各职能部门反应快速、持续奋战,全力抢修基础设施。供电公司累计出动16支、1230人次的应急抢修队伍。从23日18时左右风力稍一减弱,第一时间组织11支、计450人的抢修队伍,连夜抢修受损电网。18时30分,六鳌镇3条10千伏线路抢修完成,当地近5000户居民恢复供电;22时30分,县城10千伏城枕Ⅰ、Ⅱ回线路恢复送电,10万户居民恢复用水;23时,县城电网全部修复并恢复供电用电,一根根电杆重新立起,一条条电线重新联连,一盏盏电灯重新放射光明;至25日18时,全县电网全面恢复送电。移动公司在23日当天,迅速调集116台移动发电机、11部车辆,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及时修复因停电中断的4条光缆,确保102个基站及时恢复通信;出动180人次,动用移动发电机14台、60车次、汽、柴油3600升,连续不断对古雷所有基站进行油机发电供应作业,并于23日就将古雷基站至腾龙芳烃(PX)的主干光缆修通,确保古雷开发区重点项目工地通信畅通。电信公司在23日台风登陆后,出动360人次、车辆200架次,及时投入抢修维护,使停电的165个网点及180个““天翼”基站恢复正常工作,确保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场的电话障碍全部排除;24日又组织100多人的应急抢修队伍、15辆应急抢修车辆,对全县受损通讯设施进行全面抢修;省市电信公司也先后三次派出5支工程队230人,调拨250台移动发电机、一辆卫星通信车支援漳浦抢修,截止28日上午,全县39个受损设备点己全部更换完毕,累计更换、扶正电杆782根。水利系统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抓好11处溪海堤防决口的抢修。截至10月底全县重点水毁修复工程已完成土石方30.35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10.1%,其中石方2.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2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2%。交通系统累计出动人员1860人/次、动用各种机械52台/次,共清理路障116处,及时抢修水毁道路、桥梁,有效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畅通。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下,在台风登陆后第一时间内,修复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需要的通电、通水、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抢急第一保障
  受灾群众亟需妥善安置。超强台风造成全县受灾人口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5000人,屋倒塌456间、受损1176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落实各种救济方案,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体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救灾食品采购、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一方面,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灾后救治和防疫消杀工作,共出动消杀队伍24支,卫技人员235人次,突出灾区内外环境消杀指导和饮用水源保护两个重点,把送医送药、环境消毒、卫生防疫等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角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截止10月28日,共对24个低洼积水处进行消毒,消毒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派出义诊队15支,送出药品价值5000元,诊疗人数500余人次。国土、水利等部门抓紧对地质灾害点、蓄水量较大的水库、山塘,以及海堤、溪堤加强巡查,防止出现次生灾害,确保不产生新的疫情。
  灾区正常秩序亟需全力恢复。超强台风使沿海乡镇养殖业遭受重创,海上养殖物被狂风恶浪卷绞成团,养殖户在重建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如古雷、六鳌、霞美、杜浔等乡镇,许多吊养鲍鱼、紫菜、扇贝的养殖器具,在强风的肆虐下,绞缠成一座“鲍鱼岛”,飘浮在杜浔北坂海域,许多养殖户得知情况后不待风雨停息便纷纷前往采收,非养殖户也趁机前往采割、潜水打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一度出现数百人纷争的场面。为避免酿成群体性事件,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和边防派出所干警,深入实地了解情况、维持秩序,加强排查、调解,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灾害,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避免大灾之后出现不必要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抢紧第一要务
  灾后,全县上下全身心投入恢复项目建设攻坚战,向时间要进度,向项目要效益,在恢复中加快生产进程,在加快中提升效益。
  在古雷石化项目建设工地,迅速组织抢修供电、工棚、机器设备和员工宿舍房,确保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建设,努力把延误的工期补回来;在古雷镇,13支由镇村干部组成的核灾小组,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深入渔船渔排,详细核实灾情、逐个登记造册,并及时组织抢修队伍对受损的渔船渔排进行补缺补漏,对网箱和工厂化养殖进行消毒、补防苗种、设施检修,及时恢复生产;在杜浔镇,镇党委政府在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28万元,支持路打、正阳等受灾较重的村落,优先修复水利水毁工程:在旧镇镇,800多名镇、村干部,组成29个工作组,分赴29个村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发动群众1万多人抢修加固受损的溪海堤和道路桥梁:在深土镇,镇党委政府采取投亲靠友等形式,积极帮助倒房户调剂暂住房,确保72户受灾群众暂时度过难关。在各个养殖作业点和田间地头,县直农口各部门派出的种植、畜牧、农机、渔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穿梭于田间地头、奋战在生产一线,实地指导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对受淹农作物进行排水、对倒伏果树加固培土,对无法恢复的进行补种、改种、补栏、补养,并安排好种子、种苗、化肥等农资供应,落实各种补救措施。截止10月28日,全县共投入资金2亿元,投入劳力16万工日,恢复池塘3.5万亩,网箱5000口,恢复紫菜、牡蛎、鲍鱼、羊栖菜等正常生产3.6万亩,维修渔船460艘,恢复防浪堤、护岸600米;调进蔬菜种子10吨,全面满足群众灾后恢复生产和改种、补种需要。
  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如电力公司“党员抢修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历经5个多小时修复台玻公司被狂风刮断的两条110万千伏高压电线,挽回企业面临的6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有效确保公司在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通电。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把灾后重建阵地作为创先争优的练兵场,在危难紧要关头舍小家、顾大家,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如杜浔镇院边村党支部书记洪云其,在自家一间300多平米的修车棚棚顶被掀翻、4间猪舍倒塌、14头小猪不知踪迹、一间厨房房顶瓦片被吹光,直接经济损失达12万元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利益,主动到院前自然村帮扶生活最困难的王三章一家。在杜浔镇230多户无房危房户中,就有179户是通过亲戚和群众协助安置解决的。亲帮亲、邻帮邻、党员帮群众、互助互济的良好社会风气,在灾后重建的阵地上充分体现。
  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依靠而不依赖,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力恢复生产。在赤土乡,群众及时对受损严重的巨尾桉、绿化苗等作物,进行清理、扶正、补种,力争把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沙杜片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上,受灾农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排水扶苗、培土增肥、抢收抢种:在霞美镇,群众自发组织抢修中断的供电供水线路,加固沿海堤岸、道路设施,加强田间管理,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六鳌镇,群众忙着加固折断的养殖紫菜的竹筏,重新整理晾干后准备再下海放养;在佛昙镇,受灾农户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抢救、补种和改种,对水毁设施进行修复、抢护和加固。
  发展是第一要务。夺取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发展。当前,全省“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正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漳浦加快发展、赶超崛起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县上下以更强的斗志、更大的干劲、更新的思路、更多的办法,抓发展、促赶超,进一步把抗灾精神,引导到加快漳浦新一轮赶超崛起上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集到打好“五大战役”上来,全面夺取抗灾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全面胜利。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