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65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
分类号: D23
页数: 43
页码: 1-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地区的历史和现代发展情况,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伟人毛泽东与漳浦革命、漳浦县委三次成立简介、漳浦历史辉煌一页、临港石化城的发展以及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情况。
关键词: 共产党 成立 九十周年 纪念

内容

伟人毛泽东与漳浦革命
  陈国坚
  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史上的巨人,他以统揽革命斗争全局的雄才伟略,对漳浦革命斗争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深受毛泽东影响开展起来的漳浦农运
  大革命时期漳浦的农民运动,在福建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他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漳浦人民富有反帝反封建传统,特别是1924年秋,曾爆发一场全县规模的群起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战争,由之成为广东工农运动领导人格外注视的县份。
  其时,为了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和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开展工农运动,广东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向各地招收学员培养工农运骨干。一大批福建籍革命青年先后入校学习。北伐前夕,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提前毕业。福建籍的学员李联星、黄昭明等人在时任所长的毛泽东指导下,决定在汀、漳、龙一带大力开展农民运动,并选定漳浦为农运重点。此方案经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同意后,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福建省汀漳龙办事处”,由李联星负贵。李联星、黄昭明等人随北伐军进入漳浦后,根据工作方案以漳浦为中心开展二农运动。
  李联星到漳浦后,建立了中共漳浦地方组织,并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兼国民党漳浦县临时党部农民部负责人的身份,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导,积极组织农民协会,成立了汀漳道属农运办事处漳浦分处。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农民运动需要,依照广州农讲所方式,在县城武箭亭创办了闽南第一所农运讲习所,培养一批闽南农运骨干。在李联星等人领导下,漳浦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废除苛捐杂税,惩办土豪劣绅,打击封建势力的斗争,农民协会成了农村中的唯一的权力机关。漳浦工农群众开始得到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初步解放,时漳浦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在福建省中是“尤以上杭…漳浦…为最善”。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漳州进行“清党”。李联星等人深入漳浦农村,继续领导农民抗捐抗税,惩办土劣捐棍,发展农村党员。漳浦一度出现“农民黑夜成群寻找共产党要求加入”的局面。1928年1月10日,在李联星等人领导下,漳浦马坪农协会为反抗烟苗捐向国民党第十一军实行武装请愿,拉开了福建农民武装反抗的帷幕。为了加强党对农运的领导,在中共福建省委协助下,成立了中共漳浦县委,组织了数支农军,驱逐十一军撤出闽南,并着手组织更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福建省委高度评价了漳浦农民这一斗争,指出“这可以证明福建民众也己经起来,总之,在不久的将来,土地革命的高潮要在福建澎湃起来了”。
  可以说,漳浦早期农运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与毛泽东同志指导是分不开的。
  二、漳浦革命根据地是在毛泽东直接指导下建立的
  “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方针后,在闽南部(特)委领导下,漳浦的共产党人继续不懈地探索革命的道路。1930年间,在时任中共闽南特委书记陶铸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争,并在漳浦小山城附近乡村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漳浦成为福建重点游击区域之一。1931年底,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邓子恢接替陶铸的工作,亲自领导漳浦小山城农民起来,武装反抗国民党驻军张贞部强行摊派的所谓“航空捐”,为在漳浦建立第一块闽南革命根据地做了有益的尝试。
  1932年3月下旬,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提出“直下漳州”的战略决策,率中央苏区红军东路军入闽。4月20日,红军东路军占领漳州,同时乘胜攻占漳浦、南靖、龙溪、海澄、平和等县。
  红军占领漳州当天,毛泽东在芝山红楼,接见了闽南党组织负责人邓子恢、王海萍等,在听取了关于闽南漳浦小山城一带革命斗争情况后,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敏锐的分析判断,对闽南以后的斗争方向、道路作出了重大决策。他指出,这次红军打下漳州,并不是要长期占领城市,当前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闽南党组织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以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22日,他在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会上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对建立以漳浦为中心的苏区行动做了部署,提出“以龙溪圩(即今南浦乡)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龙溪、云霄等五县新苏区”的指示。同日,致电周恩来,“现决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平、云、浦、龙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得到周恩来同志同意。与之同时。毛泽东还亲自为建立以漳浦为中心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行动挑选精兵良将。军事力量方面,特调红三军承担创建任务。同时,命红十五军在平和、南靖县与漳浦交界处密切配合。在领导建立革命根据地人选方面,毛泽东同志更是深思熟虑。挑选邓子恢、葛耀山(红三军政委)、徐彦刚(红三军军长)等同志担任创建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邓子恢、葛耀山、徐彦刚同志均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当时执行委员会由63名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人组成,1933年间,红三军军长徐彦刚也当选任执行委员)。徐彦刚和七师师长陈伯钧,还是秋收起义后先行上井冈山做王佐、袁文才思想工作,为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基础做出贡献的3人中的2位。又如九师政委朱良才,在其领导下,该师是红军中被誉为“善打迂回的常胜师”。地方领导人选方面,挑选蔡协民、曾志、王海萍、王占春等担任。其中蔡协民,曾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曾志曾任井冈山红军医院总支书记;王海萍曾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是省苏维埃政府执委;王占春时任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们对创建和领导革命根据地建设富有经验。
  4月24日,红三军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进军漳浦,基本解放漳浦全境,在漳浦县城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并在广大农村,开仓济贫、宣传抗日,发动青年参加红军,开展斗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村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等斗争。为了使新开辟的苏区能够巩固和发展,东路军总政委聂荣臻专程赶赴漳浦,指导参与创建苏区工作。红三军在漳浦期间,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在党组织建设方面,为了加强中央对新苏区的直接领导,中共漳州中心县委,由蔡协民任县委书记,曾志、王占春、冯翼飞等任委员,曾志兼任秘书长(原拟成立特委,后改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红军武装组建方面,由于中央红军面临兵员亟待补充,将原拟成立一个独立师改为一个独立团(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红三团由邓子恢任党代表,蔡协民兼任总指挥,副团长以下干部基本由中央红军抽调的军事骨干组成。正是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由中央红军创建的以漳浦小山城、龙岭、车本、龙溪圩为中心的,纵横百余里,连接闽西苏区的靖和浦苏区得以完全形成,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三、以漳浦为中心区域的(南)靖(平)和(漳)浦苏区革命斗争多次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关注和指导
  以漳浦为中心区域的靖和浦苏区崛起后,成为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和前沿阵地,承担起保卫中央苏区和配合反围剿的任务。中央红军刚凯旋回师中央苏区,靖和浦苏区就承受了从东面进犯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第49师残部、十九路军一个旅、福建地方民团等万余兵力压境的沉重军事压力。在初期连续遭受重大挫折后,靖和浦苏区的党组织和红军在革命群众支持下,仍坚持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运用毛泽东同志有关闽南革命斗争策略,在苏区境内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争,保卫了苏维埃政权,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靖和浦苏区的斗争得到了苏区中央局的重视,1934年初,派李平传达关于靖和浦苏区要明确苏维埃政权和红三团更名及派人到中央苏区学习等指示。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靖和浦苏区趁十九路军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之机,立即开展大规模的再次分田运动和相继成立区乡苏维埃政权,漳浦县成立乡苏维埃政权区域扩展至县城城郊。3月18日,召开靖和浦苏维埃代表大会,经选举成立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为粉碎国民党投降卖国路线和东方战线的进攻,把同处于中央苏区东南边缘的靖和浦中心县委、饶和埔县委和东江特委所领导的潮澄饶县委合井,组建“中共闽粤边特别委员会”,直接归苏区中央局指挥,统一领导闽粤边苏区武装力量,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5月1日,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别委员会在漳浦成立,所辖区域“周围横长约为五、六百里”。漳浦成为中央苏区所辖闽粤边苏区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
  中央红军长征后,以漳浦苏区为中心区域的闽粤边被纳入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闽粤边红军主力红三团及时调整作战任务和方针,把牵制敌军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长征的兵力,积极配合红军长征做为首要任务,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第31师、第80师、第75师和国民党省保安团和地方民团等万余兵力。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军事领导地位不久,1935年2月5日,坚持在中央苏区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央苏区分局,就部队主要活动在湘赣、饶和浦、闽赣地区行动问题请示中央。中共中央即在给中央分局回复的电文中提出,对饶、和、浦等处要加派精干部队及好的领导人去。根据中央指示,项英在回电中表示“派陈潭秋到福建饶、和、浦并建立白区工作”。陈潭秋到闽西后,组建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并派闽西红九团向靖和浦活动,与红三团会师。
  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建立的靖和浦苏区和红三团,没有辜负毛泽东同志的期望。在残酷斗争岁月里,苏区的党组织,红军和革命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在土地革命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仅漳浦牺牲的烈士近500名,被毁灭58个自然村,灭绝户908户,因支持革命遭关押、被杀害的群众达1558人,因国民党军对漳浦苏区实施“无人区”,强行“移民并村”和严密“经济封锁”等法西斯手段而遭受摧残、饥饿、致病等死亡达5621人,合计死亡人数达当时全县总人口数三十分之一强。房屋被焚毁2981间,倒塌11154间,耕牛被抢杀1159头,财产损失同样是沉重的。但是,漳浦苏区的党组织和红军,在毛泽东同志关注指导下,善于运用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斗争策略,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而且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了革命力量,红三团革命武装发展到千余人,成为党在南方强有力的战略支点之一,实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意图。如漳浦县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面临国民党军157师、158师等反复军事围剿,革命斗争却走向兴盛阶段。1936年10月,成立中共漳浦县委,境内辖有4个区委、一个党总支、73个党支部,有近500名党员。领导近千名农民抗日义勇军组织,并拥有小山城、龙岭老苏区和梁山、后洞革命根据地及一些游击根据地。党组织,党员数占了全闽粤边五分之一强,革命根据地与县城隔鹿溪对峙,不愧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的奇观。至解放战争时期,漳浦的党组织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大好形势下领导地方革命武装,解放漳浦县。
  四、毛泽东为解决“漳浦事件”进行不懈努力
  1937年7月16日,国民党军157师背信弃义,在漳浦体育场埋伏两个团兵力,包围了接受点编合作抗日的红三团,使近千名闽粤边抗日红军战士横遭关押,制造了在抗战初期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本来,毛泽东对闽南革命斗争与合作抗日问题就十分关注,曾于6月间电告在南京谈判的中共代表叶剑英,要他与蒋鼎文联系,提出我党在漳州设联络处的要求。7月,还特派方方等10个同志到闽粤边传达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但是,由于闽粤边特委的主要领导人何鸣,在合作抗日呼声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放松了对国民党的应有警惕,使顽固派有了可趁之机,抢先下手,以卑劣手段强行收缴闽粤边红军抗日武装,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终于发生了。
  “漳浦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十分关注,毛泽东闻讯即于8月底给负责闽、粤、桂、香港我党工作的张云逸去电,指出:务须向余汉谋严重抗议,要他们迅速将粤军所缴何鸣部的人、枪,“原人原枪全数退回”。同时强调指出,张鼎丞与粤军接洽,务须慎重,谨防再上余汉谋的当。接着毛泽东又分别于9月14日、20日、27日、30日,10月13日、15日多次打电报给博古、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要他们在国民党谈判时,要南京政府责令余汉谋返还何鸣部的人和枪,不得缺少一人一枪,重申各边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不得重蹈闽粤边复辙,在何鸣部人、枪没有如数交还以前,不能集中。尔后,毛泽东又强调在解决“漳浦事件”的问题上,要国民党公开承认错误;何鸣部在闽粤边原地,为保卫地方反对日寇进攻而战;其他游击区候国民党交还何鸣部人、枪,并公开承认错误后,再行商量条件。正是毛泽东及党中央坚持正义立场,在与国民党就解决“漳浦事件”谈判中采取有力措施和积极对策,终于迫使国民党政府同意将红三团人、枪归还。10月23日,毛泽东给张云逸去电:闽粤边何鸣、吴金两部人、枪发还后仍编为闽粤保安独立大队,请张电告福建省政府照办,并告知余汉谋,同时迅速通知闽粤边特委。
  短短几个月中,毛泽东在军务倥偬、日理万机中连续打电报指示我党谈判代表,向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抗议和交涉,正是毛泽东同志的不懈努力和我党坚持正义立场,终于迫使国民党政府同意将红三团人、枪归还。1937年11月,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以“漳浦事件”为例提出“何鸣危险的警戒”,告诫全党在合作抗日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我党的独立性两项原则,严防在统一战线中放弃领导权,产生对国民党投降的错误倾向,把解决“漳浦事件”放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这在当时,对全党如何适应合作抗日的形势,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漳浦事件”发生当晚,趁夜突围的红三团部分战士在漳浦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倾心支持下,在清泉岩地方重整抗日武装,恢复红三团建制和党对红三团的领导。1938年元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奔赴抗日前线,驰骋大江南北,转战江淮河汉,弯弓射日逞英豪,成为新四军中一支抗日劲旅。
  从以上历史事件充分说明,漳浦革命斗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在斗争中迈出的每个步伐,都受到了毛泽东的关怀和指导。毛泽东与漳浦革命是漳浦人民革命史册中最可浓墨重彩、最为熠熠生辉的一页。
  1928-1956年中共漳浦县委三次成立简介
  陈国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共在漳浦建立地方组织85周年,值此隆重庆祝之际,特撰此文,以简介漳浦县委三次成立及两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情况为题,使读者从漳浦县委组织领导机构的发展脉络中,加深对党在漳浦建立地方组织后的前30年里,领导漳浦人民不懈地进行革命、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与奋斗历程有所了解,并谨以之作为纪念。
  中共漳浦地方组织建立于北伐时期。1926年10月下旬,北伐军攻占漳浦,时随北伐出征的共产党人李联星、李锋、黄昭明等,根据中共两广区委制定的工作方案,以漳浦为中心,开展闽南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并建立中共漳浦地方组织,在国共合作进行北伐的形式下,称“大校漳浦分校”,隶属中共漳州临时支部领导。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后,漳浦的共产党人转入农村,继续领导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农村党组织,成立中共漳浦特支,隶属中共福建省临委领导。1928年元月10日,领导马坪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向国民党军实行武装请愿减免捐税斗争,拉开福建农民武装抗捐斗争帷幕,遭血腥镇压。2月间,在中共福建省临委派人指导下,指定县委委员人选,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康毓任县委书记。3月间,召开中共漳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其时,面对国民党新军阀武装屠杀工农革命群众而激起的极大愤怒,另一方面是漳浦部分党员仍存在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对革命道路如何走的迷惘与困惑的状况,此次党代会决定在全县范围领导进行更大规模的农民武装反抗的同时,过分强调了贯彻阶级路线和对知识分子的坚定性的怀疑,清洗了大部分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大会选举张余生为县委书记。会后,漳浦党组织、党员数有一定的发展。福建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一触即发的闽南工农武装反抗,特急调在北伐时期与闽南共产党人共过事,又与闽南反动社会基础联系密切的张贞率部进驻闽南,张贞玩弄了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法,张余生在威胁利诱下背叛革命。时在漳浦的中共中央特派员赵亦松兼任县委书记。8月间,根据省委决定,赵亦松到中央汇报福建及漳浦党的工作情况,漳浦县委的工作因无人负责而处于停滞状态。
  中共漳浦县委在土地革命时期恢复成立。1930年至1931年底,陶铸和邓子恢同志先后率领闽南红军游击队在漳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以小山城为中心的革命游击根据地,发展和建立了部分农村党组织。1932年4月,中央红军攻占漳州,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以漳浦龙溪圩、小山城、车本、龙岭村为中心的闽南苏区的指示,中央红军第三军在漳浦大部分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县、乡苏维埃政权,漳浦党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原拟成立特委,归属中央苏区局领导,后改为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1934年3月,为加强党对靖和浦苏区的领导,改称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同年5月1日,中共闽粤边临委在漳浦成立,直接归属中央苏区局领导,漳浦成为闽粤边苏区的革命中心区域和保卫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以后,又配合红军长征而成为组成部分。至1936年10月,漳浦革命斗争已逐步走向鼎盛阶段,党组织方面,境内有4个区委、73个党支部,党员数占全闽粤边苏区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了适应漳浦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漳浦县委恢复成立,吴庭坚任县委书记(当年是否召开党代会,因缺乏资料佐证无法确定)。在漳浦县委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风生水起,游击战争有声有色,为闽粤边苏区成为党在南方强有力的战略支点,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趁红军武装北上抗日之机,向漳浦共产党组织大开杀戒,致漳浦县委和各级组织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失。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根据地和乡村党组织的恢复和扩大,漳浦境内成立中共靖和浦县工委,积极开展靖和浦三个县的游击战争,并领导靖和浦革命武装,在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下,于1949年9月23日,解放漳浦。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成立中共漳浦县委。1949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悦时刻,中共漳浦县委宣布成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县委领导班子由省委直接任命,县委书记吴越飞、副书记张亚挞,委员柯永麟、张存友、侯东明、马振兴。同日,漳浦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柯永麟、副县长侯东明。在省、地委领导下,漳浦县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领导漳浦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
  处在国民党政权遗留下来的破烂不堪的废墟上,面临近3千名武装匪特的骚扰破坏和国民党军的海面封锁,且反动社会基础尚未完全摧毁,而恢复生产建设又刻不容缓,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漳浦县委紧紧地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卓有成效地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恢复生产、踊跃支前、土地改革、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民主建政,实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各项运动,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使漳浦呈现社会安定、百业俱兴的景象,人民政权日益巩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初步恢复、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方面,党员队伍也从40余人发展到2327人。党的基层组织迅速扩大,仅农村乡党支部就有164个,占总乡数93%。6年的建设实践证明,漳浦县委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持续显著提升,因而进一步健全党的政治制度,通过党内民主选举的方式,组成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的条件己完全成熟。1956年4月19日,漳浦县委作出《关于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会议的决议》,经上级党委批准后,成立大会筹备委员会,制定《中共漳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工作方案》。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中经过充分酝酿、推荐、协商,选举出席县第一次党代会代表181名,其中有参加鹰厦铁路建设的党组织代表4名,代表人数与党员总数比例达到近十分之一,充分反映了党员参与面和这次代表大会代表的广泛性。5月17日上午,中共漳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县委常委、县人民委员会县长柯永麟致开幕词。会议期间,县委副书记牛庚明代表县委作《关于六年来的工作检查总结》报告,回顾了漳浦县委成立6年来在各个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县委书记李光代表县委作《关于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意见》报告,提出了今后较长时期的工作总方针,号召各级党组织、党员,响应中央指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为争取提前实现12年规划而斗争。大会还印发了《组织工作检查与今后任务发言》、《关于党的宣传工作发言》、《中国共产党漳浦县委员会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及省、地委一九五六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等书面材料。代表们都对县委6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肯定县委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提出宝贵的建议。21日下午,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共漳浦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1名、候补委员3名、县委监察委员会委员9名、出席省党代会代表7名、候补代表1名。紧接着,举行第一次会议,经选举产生县委常委8名,李光任县委书记、牛庚明任县委副书记,常委李光、牛庚明、阎观文、李宋保、岳林太、孙起芳、柯永麟、刘扬生。当晚,隆重举行闭幕式,由县委书记李光致闭幕词。大会还发出向中共中央、毛主席、福建省委、龙溪地委的致敬电。此后,漳浦县委的届别与党代会序数从该届起计算。
  漳浦历史 辉煌一页
  漳浦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福建省漳浦县早在1926年就有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11月,共产党人李联星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随北伐军进漳,根据广东区委指示,负责汀、漳道(即今龙岩市、漳州市)工农运动,在漳浦县城建立“闽南大校分校”党的组织,在武箭亭(今县实验幼儿园)举办闽南第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宣讲党的主张政策,培养闽南各县农运骨干,发展工会、农会、妇女会、青年团等组织,曾率领数千名农会会员,高举200多面农协会旗帜赴漳州城,向国民革命军师部请愿豁免盐榷税,促使师长张贞当面允诺转报省政府妥善处理。其时,潭浦成为福建农运中心,漳浦农会组织在福建农会组织中最完善。大革命失败后,李联星等人转入农村,以教员身份与王占春、蔡永发等先后在丹井、马坪以办农民夜校“醒民学校”和以马坪育才小学任教为掩护,整顿农会,发展党组织,建立了丹井、马坪、大坑、官浔等一批农村党支部。党的“八?七”会议后,1927年12月4日,中共福建省临委在漳州成立,李联星同志被选为临时省委执委,分管农运工作。根据省委决定,于1928年1月10日,他与陈元宰等同志领导马坪地区一千多个农会会员武装到佛昙国民党11军烟苗捐征所抗捐,竟遭血腥镇压。为此,省委印发的《反抗烟苗捐告民众书》与漳浦党组织印发的《漳浦县委告漳浦民众书》、《漳浦农民告福建民众书》,在全省广为撒发。全县农民组织起数支工农武装革命军,实行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漳浦马坪“1928.1.10”农民武装抗捐拉开了福建省农民武装抗争的帷幕。与此同时,在省委派人指导下,在马坪育才小学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又发展了一批党员,新增张坑蓝、高边、山南、象牙庄四个正式支部,佛昙、赤水二个临时支部,还有赤湖、湖西、县城的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总数约180多人,并召开全县党代会,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同年了月间,省委在海澄白水营地方召开紧急会议,漳浦县委代理书记赵亦松(中央巡视员)和两位农民党员参加,会议改组省委,增选漳浦马坪农民陈耳等为常委,赵亦松作为省委代表到中央汇报二次会议情况。由于国民党张贞部组织“清匪委员会”到处残杀共产党人,并用反革命两面伎俩,实行分化、瓦解,使漳浦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0年冬,陶铸同志到漳州重组中共闽南特委,任书记,组织闽南红军地方武装队伍。1931年8月9日,陶铸同志在漳浦小山城附近村庄宣告“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成立,队长王占春、政委李金发、参谋长冯翼飞。年底,曾任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邓子恢同志接替陶铸工作,带领红一支队在漳浦(小山城)发动农民武装反抗“飞机捐”,点然山城革命烽火,多次击溃张贞部和地方民团进犯,开辟闽南革命根据地,又到周围乡村发动农民响应小山城农民武装斗争,扩大革命斗争范围,闽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初具雏型。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同志(时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当日听取邓子恢、王海萍(省苏维埃政府执委、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王占春(时任红一支队司令,曾任龙岩革命委员会委员)等人有关闽南革命斗争情况汇报后,指出:当前革命中心仍在农村,必须抓时机,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以龙溪圩(漳浦小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等革命根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于4月22日,致电中央苏区局书记周恩来,并在全军连以上干部作报告。4月24日,红三军奉命开赴漳浦,军部设在城关红楼,七师驻西半县地区,九师驻东半县地区,几乎解放漳浦全境。红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青年参军,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在东路军总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和邓子恢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委的指导下,成立了漳浦第一个红色政权县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上旬,在漳浦小山城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书记蔡协民(原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委员曾志、王占春、冯翼飞等。5月下旬,在漳浦县城(新厝顶村)由邓子恢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成立(简称红三团)。党代表邓子恢、总指挥蔡协民、团长冯翼飞、政委王占春。中央红军东路军抽调40多名军事干部充实成为红三团连排骨干。至中央红军离开漳浦时,漳浦农村大部分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委员会,形成了以小山城、龙岭、车本村为中心的纵横百余里,连接闽西苏区的革命根据地。闽南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基本形成。
  1934年初,根据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决议,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开展再次分田运动和选举运动,于3月8日成立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龙岩人),漳浦人吴庭坚被选任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漳州中心县委更名为靖和浦中心县委。漳浦党组织隶属于中心县委领导。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结束以后,为粉碎国民党投降卖国和东方战线的进攻,中央决定在闽粤边区猛烈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把同属于中央苏区的靖和浦中心县委、饶和埔县委和东江特委所领导的潮澄饶县委等中央苏区边区党组织合并,组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直属中央领导,统一领导中共闽粤边苏区武装力量,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5月1日成立闽粤边临委,机关设在漳浦车本村,同时,特委交通总站及看守所、军械处、军衣处、军医处、印刷所、仓库等机构也设在该村。同年8月,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边特别委员会,书记是出席六届五中全会、全苏二次会议代表黄会聪同志,漳浦成为中央苏区闽粤边区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国民党军长期集中一个师以上兵力,实施军事、经济封锁、移民并村,反复围剿靖和浦苏区。靖和浦苏区与整个闽粤边苏区为减轻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35年春,特委得知中央红军长征消息,正确估计形势,以牵制敌军兵力,配合长征为任务,决定将部队分散,冲出敌人包围圈,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先后于漳浦的梁山、灶山(后洞)、平和的大芹山、云和诏的乌山等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粉碎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中,闽南各革命根据地进入了游击战争的全盛时期。为了适应漳浦、平和斗争形势的发展,1936年10月,特委决定撤销靖和浦中心县委,分别组建中共漳浦县委和中共平和县委,重新组建的漳浦县委,书记吴庭坚,委员张太西等,下辖浦南、浦西、浦东三个区委,加上原属靖和浦的二区区委所辖党组织,漳浦全县拥有73个党支部,500多个党员,党组织、党员数占全闽粤边五分之一强。
  1936年2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苏区清剿形势下,闽粤边苏区红军、游击队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壮大抗日反蒋武装力量,仅闽南各地组织的抗日义勇军、红军队伍扩大到数千人。1937年6月,闽粤边党组织与红军为了民族大义,主动提出国共合作抗日主张,并于6月26日达成闽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协议,7月13日,红军队伍开进县城文庙,7月16日,由于国民党背信弃义,借操练为名,将近千人红军强行缴械,酿成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部份红军指战员脱离魔掌,连夜奔上漳浦清泉岩,在漳浦县委、革命群众接应下,红三团重组,团长卢胜。毛泽东同志闻讯后,发出10次电文,要张云逸、博古、林伯渠、叶剑英、周恩来等同志向国民党当局抗议,并要国民党军政当局归还人和枪,漳浦事件在毛泽东同志关注下得到妥善解决。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从1932年5月成立至1938年2月,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以漳浦为活动中心,前后七年。它为捍卫中央苏区、保卫靖和浦苏区,多次浴血奋战,浴火重生(在漳浦先后牺牲一位团政委、二位团长和600多位指战员);它为开辟梁山、灶山(后洞)、大芹山、乌山等革命根据地,屡立战功;它驰骋闽粤边区纵横500里区域,成为南方八省抗日15个支柱点之一的主力军:它转战大江南北,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人民军队的一支劲旅,为共和国诞生、献身国际主义作出重大牺牲和奉献。英雄部队,千古流芳。
  红军北上抗日后,漳浦党组织和广大老区人民前赴后继,红旗不倒,直至1946年6月,由闽南地委执委、钟骞支队副政委柯永麟,率小分队进驻漳浦(车本村),在漳浦革命群众大力支持下,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党组织和革命武装。1947年6月,先后成立中共靖和浦县工委和靖和浦独立大队,并于1949年9月23日解放漳浦。
  “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合理布局,延伸和完善石化产业链,加快湄洲湾、津州古雷港石化基地建设,形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石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题记·摘自《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正在崛起的临港石化城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10周年纪念
  陈桂味
  一
  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址在福建省南部的东山湾一侧,漳浦县境内,包括古雷半岛(古雷镇)全部,杜浔盐场全部,杜浔镇、沙西镇、霞美镇、下蔡林场的一部分及相关海域。发展控制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53.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4.2平方公里。规划总用地153.8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19.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65平方公里。开发区地处厦门、汕头2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厦门港77海里,汕头港72海里,香港230海里,台湾台中港140海里,高雄港143海里。(公路距厦门7138公里,汕头146公里)
  二
  古雷半岛在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中居主体地位。半岛西岸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供建设3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之一(可利用的自然水深岸线21.4公里,规划码头泊位68个,总通过能力约1.8亿吨)。具有水位深、不淤积、航道宽、避风条件好、风浪小、航泊条件好、紧靠国际航线和拥有立足锚地等突出优点。港区自然条件,有“深、宽、稳、近”四大特点:深——港区水位深,最深达到-38米:宽——航道宽在1公里以上,且不需清礁整治,海水含沙量极低,经20年观察,不淤积;港区后方有较宽阔的滩地,通过填方造地可以满足港口陆域用地需要;稳——港区东向、北向有古雷半岛、西向有东山岛诸山体掩护,造就港区良好的避风条件,即使有6~7级东北风,港区内仍风平浪静,稳安顺当,同时岸线稳定,地质条件适宜桩基或重力式结构作业;近——靠近国际航道和国际锚地。港区向南开口的口门宽仅2公里,口门出(即东山湾口门)即是外海国际航线,口门内有国际避风锚地。
  三
  开发古雷港,建设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立足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全省重大产业布局分工而确立的临海工业重点发展区域。2003年7月,市政府批准成立“漳州市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福建省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确认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机构沿革,经历如下过程:
  2001年10月,漳浦县委决定成立漳浦县古雷港口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同年11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古雷港口经济区规划开发领导小组,由一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市计委主任和漳浦县长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漳浦县一位副县长兼。
  2002年12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漳州市古雷港口经济区规划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古雷办)与海峡西岸漳州南太武经贸协作区规划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南太武办)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一位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一位漳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一位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担任,办公室人员从市、县有关部门抽调组成,人数从6人发展至2003年8月计17人。古雷办内设行政协调部、规划项目部和宣传招商部。
  2003年7月6日,漳州市人民政府以漳政[2003]综99号文批准设立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同年8月3日,市政府以漳政[2003]综110号文批准漳州慧源经济发展中心出资成立“福建古雷港口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济开发公司),同时任命了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1人和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等。开发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方式,内设公共关系部、规划建设部、资产运营部、宣传招商部、经济发展部、投资企划部、财务管理部等。(2004年1月内设机构精简为招商公关部、经济发展部、规划建设部、财务管理部等4个)
  2003年11月,市政府以漳政[2003]综146号文批准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变更,由原来市、县国有合资公司改为市属国有独资公司,重新确认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2004年3月,开发区增配3名副主任。同年4月,漳浦县委确定一位副书记作为县委挂钩参与开发区工作的领导。至2006年,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公司人员共27人。其中领导班子6人,工作人员21人。
  2006年4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2006]183文《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批复,批准设立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确认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2006年12月5日,市政府以漳政综[2006]185号文,对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经济开发公司董事长等主要责任人作人事调整。
  2007年2月,漳州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市委编委)《关于福建省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机构编制的批复》,对开发区管委会的规格、编制、职数以及内设机构作出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科级,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内设机构均为副科级。开发区管委会机关事业编制17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6人。同年9月,市委编委《关于设立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的批复》,批准设立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为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3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3人。
  2010年1月27日,经省编委同意,省委编办正式批复,开发区管委会机构升格为正处级,2010年4月15日,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调整,主任1人,副主任3人。
  四
  据《福建漳州古雷港口经济区发展规划》,本开发区在发展战略上,要基本建成以深水港为依托,以重大工业项目为带动的临港工业区;作为承接台湾和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作为全省拓宽对内对外连接通道,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增长极;逐步建成漳州南部新兴的工业经济区,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经济区。在产业发展选择上,发挥经济开发区陆域平地连片和港阔水深的优势,以临港工业为主导,布局石化、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大型临港工业项目和港口物流仓储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关联度大的产业为龙头,利用港口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经济开发区规划远期(2030年)总用地面积为153.8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为130.85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规划中,规划用地面积88.6平方公里。其中石化工业区28.4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区12.17平方公里,港口物流业区10.26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10.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备用地12.33平方公里。到2030年,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多组团”发展格局。“一心”——以开发区行政中心发展区为核心;“一轴”—指以快速通道为基础贯穿规划区内一类工业组团、二类工业组团、高新产业组团、物流组团、重化工产业组团、临港工业组团的产业发展轴;“三片”——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东部片区包括经济区核心,东部居住组团、教育科研组团、配套生活组团和高新产业组团。西部片区包括一类、二类工业组团、物流组团、居住组团。南部片区包括港口码头组团、临港工业组团、物流组团和重化工产业组团。“多组团”——每个片区内多个不同功能的组团共同发展。
  至2011年6月,已编制完成《福建漳州古雷港口经济区发展规划报告》、《福建漳州古雷港口经济区发展纲要》、《漳州港古雷港区总体规划》、《漳州古雷港口经济区发展规划》、《漳州港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古雷港口经济区环境影响评价》、《漳江流域水资源分配规划报告》、《漳州市古雷经济开发区供水规划报告》以及开发区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综合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防洪排涝系统、绿地系统等相关专项规划。
  五
  (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主要领导经常带领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开发区考察、检查、指导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古雷港区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省石化、钢铁等重大产业布局分工的战略选择。省直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古雷港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新到任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古雷石化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是我省‘十二五’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省委、省政府对此寄予厚望。”省长黄小晶指出:“古雷港口经济区有望成为我省东南沿海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古雷港口经济区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招商引资,以项目落地促进规划实施。”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刘可清、李建国、陈冬多次指出:“古雷港是全国为数不多、不可多得的优良深水港区,资源十分宝贵,要保护好、要做好迎接大项目的必要准备;要充分认识到古雷港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是推进‘依港立市’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2003~2010年,莅临开发区考察、调研的国家领导人、福建省五套班子领导有:
  1、2003年2月18日,省长卢展工、副省长陈芸到开发区考察调研。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刘启力、省计委主任苏增添、财政厅长马潞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德奇、省改革开发办副主任陈少和等领导参加。
  2、2009年3月31日,省委副省长于广洲到开发区检查指导工作。
  3、2009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一行视察开发区。
  4、2009年11月2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立中率国台办、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领导到开发区调研。
  5、2010年1月15日,省委书记孙春兰到任伊始,便深入到开发区调研,并作重要讲话。
  6、2010年2月5日,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一行到开发区调研。
  7、2010年3月9日,副省长李川率省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科技厅等部门领导到开发区调研。
  8、2010年4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率全国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调研组到开发区开展工作调研。对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重大石化项目进展情况予充分肯定,要求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链,将开发区打造成海西重要的临港石化园区。
  9、2010年5月7日,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到开发区检查项目进度情况。
  10、2010年6月6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率全省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开发区检查工作。
  11、2010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德章在闽全国人大代表到开发区视察调研。
  (二)台湾当局、企业界人士莅临开发区考察:
  1、2007年9月7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台湾石化考察团莅临开发区考察。
  2、2009年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一行莅临开发区考察。同年5月14日,台湾无党联盟主席林炳坤一行莅临开发区考察。
  3、2009年12月8日,台湾长春人造树脂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书鸿,台湾中石化董事长冯亨一行到开发区考察。
  4、2010年5月18日,台湾台盟集团总裁王文渊一行到开发区考察。
  六
  漳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全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及时破解建设中的难题。在征地、收海,拆迁、安置等项工作中,组织调配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力量,进村入户深入群众,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发动工作,依法办事。
  1、PX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于2008年7月10日启动,2009年7月10日结束,历时一年。征地面积333.33公顷(4999.95亩),土地隶属龙口、半湖、陂内、油澳、杏仔等5个行政村和镇办林场。涉及37个村民小组、2270户、10130人。征地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县委、县政府从政法、纪委、组织、宣传和乡镇等单位抽调有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古雷社情的干部39人,组成13个工作组,在古雷镇、村干部的配合下,进村入户,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发动、维护稳定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土地的副县长具体抓落实。
  2、2010年8月16日,县委、县政府从县直机关、乡镇抽调130多名干部,加强开发区项目建设征收海域工作。“收海”的范围在下按村、岱仔村辖内,属两村渔民海上养殖密集区,面积1066.67公顷,内有养殖鱼排16000排,其利益矛盾突出,征收难度较大。在古雷镇、村干部配合下,工作组进村入户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经4个多月的努力,至同年12月底,收海登记确认全部完成。所需补偿款预计10亿元。
  3、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征地工作。PX项目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需征用沙西镇蓬山村附近土地35.67公顷(大部分属蓬山村集体土地)。由于群众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认识偏颇,加上个别人从中煽动,造成从项目选址就出现较大的对立情绪,征地工作阻力重重。
  征地工作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9年8月28日~2010年8月,县委、县政府从机关和相关乡镇抽调7名蓬山籍干部回乡配合沙西镇的干部,经一年的工作未能完成任务。第二阶段自2010年8月26日,县委、县政府抽调干部31人,沙西镇三套班子及镇村干部40人,共71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组,进村入户做细致的宣传、动员教育工作。由于措施到位,工作得力,一个月内全面完成征地工作。9月27日,项目施工队进场施工。该项目总投资3.9亿元(含配套道路1050米)。
  七
  至2010年,开发区引进落地建设项目有珠海一德(漳州)石化公司、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海顺德(漳州)特种油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
  一、珠海一德(漳州)石化公司项目
  2003年2月20日,开发区首个大型项目——珠海一德石化公司投资建设古雷大型码头和石化项目正式签约,同年5月10日,正式签定合同,同年12年,漳州一德石化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建设内容:一期工程建设2.3万立方米石化储罐项目;二期建设30万立方米石化储罐和5万吨级石化码头;三期建设12万吨/年DOP增塑剂项目。总投资6.5亿元。
  至2010年1月3日,公司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投入试运营。
  二、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
  2009年5月8日,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开工。项目包括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和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精对二甲苯二甲酸两个项目(其中腾龙芳烃年产80万吨PX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其中对二甲苯项目投资约138亿元。项目自开工以来,进展顺利。
  2010年4月6日,PX项目的重要设施——4台法国制造板式换热器(重量分别为100吨、150吨和225吨/2台),海运顺利抵古雷港力通滚装码头,9日顺利转运至厂区。
  2010年8月16日,PX项目首台核心设备——加氢裂化反应器吊装成功。该设备长33米,直径5.9米,重606吨。由中石化四公司(天津)大件吊装施工队负责起吊安装。PX项目核心设备共9件,己有5台运抵厂区,将陆续进行吊装。
  2010年9月23日,高68米,重700吨,最大直径9米的抽余液塔吊装成功。1600吨“龙门吊”、2500吨液压提升系统安装完成,标志着腾龙芳烃项目重件设备的吊装全面展开。
  12月22日,亚洲第一塔——腾龙芳烃二甲苯再蒸馏塔吊装成功。该设备为PX项目的核心设备,于今年8月6日运抵古雷港重件码头。经历4个多月的配件安装,于是日实施吊装。该设备长120米、总重1500吨,是目前国内单件化工设施体积、重量之最。蒸馏塔的安装标志着PX项目进入全面设备安装阶段。
  三、海顺德(漳州)特种油品项目
  该项目于2009年12月22日正式签约。由北京海顺德投资有限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北京嵩森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注册的海顺德(漳州)特种油品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系以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PX项目的副产品为原料,建设年产45万吨环保型溶剂油和年产100万吨高等级沥青,投资9.5亿元。计划于2012年与PX项目同步投产。至2010年底,己完成征地49.33公顷。
  八
  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引水供水工程
  1、古雷第一水厂。设计日供水5万吨的祖妈林水库引水工程,2008年1月开工建设。从祖妈林水库至开发区水厂管线长10公里(其中玻璃钢管6703米,铝锌球墨铸铁管1974米,钢管1350米),管径为DM1000。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可扩建至日供水10万吨。从水厂至古雷头一德码头,管线长21.5公里,管径为DM800-400玻璃钢管。工程于2009年9月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工程投资7200万元。目前供水量涵盖古雷镇居民生活用水,按管径容量,日供水能力可达到8万吨/日。
  2、古雷石化启动区引水工程。工程于2010年7月开工,自后井水库至开发区一水厂,引水全线长16.1公里,其中隧洞长1.8公里,铺设DM900铝锌球墨铸铁管14.3公里,从水厂至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铺设口径为1.4米铸铁管17公里,工程预算投资1.34亿元,计划2011年底竣工通水。
  3、古雷区域引水工程。输水线路起于云霄县峰头水库,终点至古雷二水厂,引水规模30万吨/日。输水线路总长度约50.89公里,其中隧洞约31.72公里,管道约19.17公里。总投资约58410.12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完成。
  (二)110千伏转输电站建设,2007年10月,专供开发区用电的杜浔路打110千伏输变电站开工投建,投资(含线路)4700万元。至2009年1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三)古雷疏港公路——新杜古线全线贯通。一期工程于2003年6月动工,同年10月1日竣工。完成从沈海高速古雷港互通口至古雷镇龙口村,与旧杜古线相衔接,里程20.8公里,路基宽23米,硂路面宽15米,投资5809万元。二期工程自龙口村至下按村(古雷头一德码头),里程5.37公里,于2007年4月26日动工,2008年10月竣工。路基宽23米,硂路面宽9米,投资3000万元。
  (四)古雷港区南10#、11#泊位建设。该项目码头岸线总长375米,其中南侧岸线315米,东侧岸线60米,布置2个5000吨级泊位(其中10#泊位为通用泊位,11#泊位为重件泊位,东侧62米岸线兼顾滚装船靠泊)设计年吞吐量158万吨。工程总投资22689.67万元。11#泊位(即重件码头)于2009年9月14日正式开工,泊位主体于2010年4月建成,工程配套项目正式施工中;南10#泊位(即5000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于2010年9月17日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5月底竣工。
  (五)古雷新港城建设启动。2010年9月16日,古雷新港城建设指挥部揭牌成立。新港城址在开发区东部片区,规划用地面积106.67公顷,土地涉及杜浔镇后姚、林前、近城三个行政村。新港城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原则,建设高品位的生活小区,以满足开发区建设和群众搬迁安置的需要。开发区对新港城规划设计采用国际竞赛招标。有23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竞赛活动经过两阶段评审,第一阶段评审于2010年2月举行,德国佩西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5家设计机构的方案入围,获得进入第二阶段正式参赛资格。最终由德国佩西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取得设计资格。
  2010年10月29日,新港城龙港小区精品楼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新港城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台湾农民创业之家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纪实
  陈结仲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园区)址在漳浦县马口,与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博园接壤,其前身“漳浦县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是“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实体。2006年4月15日,经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成立“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旨在为台湾农业投资者搭建创业平台。按照“聚集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建成集花卉、水果、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科技推广,展览展销,集散市场,进出口贸易等规模化、现代化的园区;建成台湾农业企业,台湾农民的农业、科技、经贸、交流合作的创业园区。
  农业园艺科技园
  1997年7月11日,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台办批准建立“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1999年11月,县政府组建“漳浦县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园区管委会”,作为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实体。自园区管委会成立至2004年,在园区落户的园艺、花卉企业125家,其中台资27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有镇宇、德全、三德、漳和、加东、赤道等6家,实际利用外资2142万美元;还有联合体和个体种植经营户共938家。园区经营花卉种植总面积2390公顷,形成棕榈科植物、仙人掌与多肉植物、人参榕、兰花、盆栽观叶植物、地被植物等规模化六大花卉品系。蝴蝶兰品系从组培、育苗到成品花销售成龙配套,工厂化年产出优质成品花50万株以上,成为全省最大蝴蝶兰培育基地;园区花卉出口日本、韩国、荷兰、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居全省第二位;福建省闽南花卉有限公司,漳州星运园艺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龙头企业。
  园区设施日臻完善。培育蝴蝶兰的标准玻璃温室有3.5万平方米,培育种苗组培室有3座,年培育蝴蝶兰苗300万以上,成为种苗和成品花集散地;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4年10月,县委、县政府为扩大和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县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形成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决定建立“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农业投资者搭建一个创业平台,并将“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与“漳浦县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同时,着手规划论证,聘请农业厅、农林大学、农科院对园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核心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工程设计。
  2005年1月,县委、政府根据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主动呼应海西建设,先行先试筹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于同月启动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委托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编制《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规划》,由农业厅组织专家论证后转报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是年9月,省长黄小晶批示,要求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创业园项目建设。11月26日,在第七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召开前夕,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奠基。边推进建设步伐,边加快报批进度。
  2006年4月10日,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正式批准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作为15项惠及台胞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4月15日首届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上指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创两岸农业合作新模式。2006年11月18日,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会会长于永维为创业园授牌。
  创业园按照“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规划总面积2万公顷,其中核心区1000公顷:示范区7000公顷;辐射区12000万公顷。重点建设“两个中心”和“六个产业区”,即科技服务中心,规划面种3.33公顷;创业孵化中心,规划面积26.67公顷;花卉产业区(包括核心区),规划面积1000公顷;果蔬产业区,规划面积2000公顷;茶叶产业区,规划面积2000公顷;渔业产业区,规划面积2000公顷:农副产品加工区,规划面积200公顷:农畜产品加工区,规划面积800公顷。
  2006年9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和台湾TVBS联合打造的大型系列节目“海峡西岸行”,在创业园现场进行直播活动。
  2005~2007年,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投资405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及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145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货款6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园区土地整理173.33公顷;建设水泥路5600平方米,供水管道2750米;完成排洪堤及供电通讯等配套;建设组培车间1100平方米,玻璃温室13100平方米,大棚17500平方米。
  2008年1月19日,成立闽台花卉协会,拥有100多名会员。闽台花卉协会通过构建网站、创办会刊服务花农。闽台花卉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及闽南地区花卉产业化水平。
  2009年,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创业园在原“两个中心,六个产业区”的规划布局基础上,着手规划三个中心,即花卉集散中心、农博会展中心、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演示中心,使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形成“五个中心,六个产业区”的新格局。
  创业园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首个“台农企业之家”;工商、海关、漳州检验检疫局在园区设立服务窗口,建立协调会机制;司法机关在园区设立全国首创的“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办案点”;2010年2月5日,金融部门与园区企业合作,拓宽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县农行为台湾创业园及园内15家闽台合作企业签定相关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提供10亿元的意向授信。
  至2009年11月18日,新增规划的“三个中心”中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博会展中心交付使用,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2010年8月,占地133.3公顷花卉集散中心完成了规划设计,并于9月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完成土地平整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园的规划从666.67公顷扩大到2000公顷再扩大到2万公顷:从单纯的花卉业到“五个中心、六个产业区”,规模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建设持续推进,累计已投入近3亿元,其中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38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00万元。创业园有企业240家,其中台资企业有70家:个体工商户7家。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200多个,先进种养技术30多项,带动当地推广种养殖面积23333公顷以上。核心区建设标准玻璃温室7万平方米,年可培育蝴蝶兰成品花200万株;建有组培室4座,其中台商投建3座,年可培育蝴蝶兰苗1000万株,年出口蝴蝶兰中小苗500万株以上,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蝴蝶兰培育基地。
  2010年6月22日,县政府批准台湾农民创业园采用澳大利亚普迪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东南花都核心区发展规划》。
  亲切关怀 共同展望
  2006年11月18日,在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开幕之际,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于永维为创业园揭牌。
  2008年9月1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莅临创业园调研对台农业合作。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市长李建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县委书记陈冬陪同调研。
  2008年10月28日,原农业部部长、中国农体协主席陈耀邦莅临创业园视察调研建设进展情况。
  2008年11月18~19日,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作座谈会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农业部台办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福建、山东、湖北、江苏、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台办经济处处长和创业园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及漳州市、漳浦县领导等;全国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负责人在会上交流经验,共商发展。
  2009年2月26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创业园调研。漳州市、漳浦县主要领导陪同调研。
  2009年5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率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国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莅临创业园视察调研,省委书记卢展工,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副省长陈桦以及漳州市和漳浦县的主要领导陪同调研。
  2010年5月6日,创业园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正式成立,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工作小组组长罗旋,漳州市副市长、工作小组副组长赵静为工作小组揭牌。
  2010年2月1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胡锦涛总书记莅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台商,视察设在创业园的漳州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的花卉组培室和温室大棚,参观创业园农产品展示厅琳琅满目的水果、花卉、蔬菜、水产品等。胡总书记称赞,这个园区办得好,是两岸农业合作结出的丰硕果实,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胡总书记讲:“凡是对广大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办,而且说到做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市委书记刘可清,市长陈冬,副市长、漳浦县委书记陈汉夫陪同。
  各级领导的重视与亲切关怀,台资企业、台湾农民纷至沓来,在第二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上(2010年11月18~22日)共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54个签约,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台企天福党旗红
  严利人
  创先争优当表率,台企天福党旗红。在全国最大的茶业企业天福集团内,活跃着一批共产党员,积极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党建带动,和谐双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受到台商的敬重、群众的拥护。这里成立了全省台资企业中的第一个党组织,多次受到福建省委的表彰。中共中央组织部情况通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简报先后专期刊发天福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9月,天福集团党委荣获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强、发展强“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
  天福集团于1999年成立党支部,当时有党员20多名。2001年被评为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漳州市确定为非公党建联系点。2004年7月,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03年、2006年、2008、2011年四次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201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天福集团又有30名员工在党旗下宣誓入党。如今,天福集团已有185名党员,成为企业内最靓丽的风景线。
  争取理解支持,从疑心变为热心
  天福集团是台商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创立的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茶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独资企业,以漳浦为主要生产与后勤基地。作为天福的一部分,天福党组织在特殊的环境下,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围绕企业发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达到党组织壮大、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台商李瑞河是一名国民党员,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开头他对共产党存在怀疑、害怕的心理。随着交往的加深,他逐步改变着对共产党的认识。总裁助理林伯琪、财务部经理郑志勇、保安部经理薛志强等共产党员利用各种机会,向李先生宣传和介绍党的政策及建立党组织的作用。理解缩短距离,信任消除疑虑,李先生对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终于动了心、热了心。在得知自己的助理、司机、财务经理、保安经理等得力助手和业务骨干都是共产党员时,李先生既吃惊又高兴:“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多共产党员,我是处于四面‘共歌’之中。看来共产党员不但不可怕,而且还可亲可爱。”党支部成立时,李先生列席会议,希望党支部勇攀高峰、争创一流,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李先生拨出一小一大两个房间,作为党支部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每年还安排一定的经费,让党组织使用。天福党总支2006年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李先生为之欢欣鼓舞,期望能成为全国先进,并承诺目标实现给予重奖。还用毛笔书写条幅:“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祖国更多。携手起来,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镶入镜框挂在活动室墙上,表达心声,并与党组织共勉。
  有为才能有位,变配角为主角
  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围绕企业的发展,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一班人认识到,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生存和发展。要想得到业主持久的支持,关键在于党组织要有所作为、有好作为、有大作为,能谋业主之所谋,干业主之所干,把国家、业主和广大员工三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维护好、实现好。我们以此为指导,消除雇佣思想,主动参与、主动介入,按照“企业需要、业主理解、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要求,以企业生产经济活动为中心,以“为业主增效益,为企业树形象,为职工谋利益,为党旗增光辉”为主题,找准载体和最佳结合点,变配角为主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们是在特殊环境工作的共产党员,决不能给组织丢脸,要为党旗添光辉!”这是天福共产党人的共同心声。他们提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在本职岗位上争贡献,在日常生活上体现先进性,做思想上的楷模、业务上的标兵、生活作风上的榜样。林伯琪随着天福党组织的壮大而进步,从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到党委书记,他担任总裁助理、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以身作则,常年不请假,经常加班加点,代表天福集团对外处理有关事务,均办得完满,深得李瑞河信任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漳州市劳动模范、当选为漳州市人大代表。党委副书记郑志勇是企业的“铁算盘”,担任财务部经理,每年经手的资金上亿元,从未错过一笔账。天福接连投资大项目,他协助筹措调度资金,保证建设需要,成为李瑞河的好管家。党委副书记薛志强担任保安部经理,认真负责,保证安全减少事故。总支委员何立明负责100多种茶食品向全国各地的配送工作,节假日不休息,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党员李治江是茶厂厂长,不断改进工艺,技术上精益求精,成为制茶和品茶的高手。党员周镇旺任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作尽心尽责,业绩相当突出……
  李瑞河对企业内的党员和党组织高看一眼,享有“特权”:招收员工,共产党员优先;公司的重要岗位及主管选调,共产党员优先;员工要进入企业中层领导职位必须经过党组织推荐;共产党员在公司借款不用担保等。他认为:“共产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我们要善用共产党员,让他们起先锋带头作用,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国共合作。”天福的党组织一方面将优秀党员推荐给业主,让其担负重要工作,一方面将业务骨干吸收进党内,壮大了党员队伍。目前有35名党员担负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李瑞河欣慰地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都是好样的。正是因为有这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当左右手,帮我谋划管理,才坚定了我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信心,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地接着干。”、“我很多时间不在公司内,企业的日常事务交给党组织管理,我十分放心。”
  1999年以来,天福经过草创期,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党组织谋划决策当参谋,负责天福茶博物院、天福高速公路漳浦服务区、“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茶学院等大型项目的筹建工作。既建言献策,又具体抓实施,深得业主信任。1999年以来,天福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从100多家发展到1100多家,在漳浦的几个大型建设项目进展十分顺利,集团销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天福在漳浦交纳的税收连年大幅度增加,2010年为1.26亿元。2011年9月26日,天福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这其中有党组织的一份功绩。
  树立大党建理念,从独唱到合唱
  天福党组织在特殊的环境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企业发展,积极有所作为,当好企业发展“助推器”,当好企业文化“播种机”,当好业主与员工的“连心桥”,当好困难群体“贴心人”,积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受到台商的敬重、群众的拥护,达到党组织壮大、企业发展的双蠃目标。
  天福党组织围绕“五个好”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抓好工建、妇建、团建促党建”的大党建工作理念,把工会、共青团、妇联会等组织的建设纳入企业党建范畴,由党委、总支成员兼任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在天福的办公室、门店、车间等地,到处可见到“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党员主动接受监督,为党旗争光。党组织牵头在企业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凝聚和教育员工。引导党员和员工把个体价值观与群体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结合起来,建设富有亲和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企业文化。先后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扶贫解困献爱心、立足岗位争贡献、集体婚礼倡茗风等主题活动,组织义务植树、抗险救灾、义务献血、义务劳动、捐款助困、职工培训、文艺演出,丰富多彩,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天福举行集体茶婚礼四次,为31对新人婚事新办,都是由党组织主办。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历年来为助学、救灾、助困和兴办公益事业,天福集团捐资达500多万元。党组织积极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员工全体投保,还设立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一年的福利资金达到200多万元。促进了劳资融洽和谐,雇与被雇的关系淡化,荣辱与共的意识增强。有人形象地说,好比协奏曲,业主是词曲创作者,党组织是乐团指挥,党员领唱,员工同调,形成了大合唱。使公司连续4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两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国台资和外资企业中首屈一指。
  发挥独特优势,当沟通两岸的桥梁
  身兼台湾天仁集团、大陆天福集团总裁的李瑞河先生,被称为两岸茶王、世界茶王,与两岸政界上层有广泛联系。党组织利用这种关系,积极介入,帮助协调沟通,培训党员主动当好“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宣传员”,利用民间渠道推动两岸交流,开展反独促统工作,取得不少成效。他们以根为媒促交流、以茶为媒促交流、以校(天福茶学院)为媒促交流、以景(天福茶博物院、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为媒促交流,积极协助连战、林洋港、吴伯雄、江丙坤、林丰正等人寻根认祖,重续血脉亲情。发挥独特优势,与国台办,省市、台办建立联系。三年来,接待台湾政界人士等台胞1000多人次,广交朋友,并帮他们排忧解难。有30多位党员利用去台湾考察的机会,与台湾有关人士交往,宣传和平发展、两岸双赢的主张。天福党组织负责人林伯琪经常奔走两岸之间,多次参加国共论坛等重大活动,增进共识。2005年12月,林伯琪随同李瑞河到台北连战家中拜访,李瑞河向连战介绍说:“他是我们天福集团的共产党总书记!”引起欢乐的笑声。林伯琪当场欢迎连战回漳州探亲,连战应允。2006年4月,林伯琪专程陪同连战到马崎村祭祖。党组织先后隆重接待吴伯雄、吴敦义、江丙坤、林丰正、林洋港等到天福石雕园、天福茶博物院参观访问,表达了故乡人的一份浓浓亲情。台企党旗红,天福党组织不但赢得了台商的器重,也得到了海峡对岸同胞的认同和赞扬。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本书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抗灾救灾、历史回顾、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农业与花卉、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10个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