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57
颗粒名称: 文史工作回顾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1
页码: 171-18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文史工作回顾包括漳浦县政协1959 ~ 1962年的五辑《漳浦文史初稿》、《漳浦文史初稿》1~5辑篇目表情况。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史 工作

内容

漳浦县政协1959 ~ 1962年的五辑《漳浦文史初稿》
  文史室
  漳浦县政协第一届未设置有关文史的工作机构。第二届于1959年9月,成立文史资料研究小组,但尚未列入专门工作组。第三至六届均设置文史研究征集工作组,第七至十二届设置文史资料研究征集委员会。 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关于征集文史资料的讲话发表后,县政协立即组织各界人士学习,着手在学习组成员中征集稿件,1959年9月,成立文史资料研究小组后,经各位委员、各界人士的努力,于1959年10月1日,油印内部发行《漳浦文史初稿》第一辑。1960年县政协被评为龙溪专区先进单位,出席专区群英会。至1961年末,征集文史资料40多万字,选辑油印出版《漳浦文史资料》4辑,共18万字。1961年11月,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专门委员会增设“文史研究工作组”,拟定计划,每年出版两期,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出版,采用16开纸油印,每期80面,每面30行,每行25字,全书约6万字;本组全体组员为当然撰述员,每期每人至少写稿2篇;又在各界人士中函聘特约撰述员。计划虽是如此,但至1962年,仅油印出版《漳浦文史初稿》5辑(第五辑改名《漳浦文史资料》),计122篇,约30.3万字。
  《漳浦文史初稿》由于印数不多,遗存至今者极少,现仅知存于县档案馆1-5辑各1册,编者在编纂《漳浦县政协志》时,从县档案馆查得,并各复印1册以存档,现将1-5辑目录刊载,以飨读者。
  各辑使用笔名、别名的作者说明如下:
  潜行——林占雄(第1、2、5辑);
  钢夫——陈万年(第1、2、3辑);
  印亭——徐晓峰(第1辑);
  和木——柯和木(第2辑);
  柳眼——杨子祺(第2辑);
  丹云——李序宾(第5辑);
  李临昌——李林昌(第5辑)。
  《东溪集》点校始末
  林祥瑞
  点校《东溪集》的准备工作始于2008年,并拟于2009年进行点校。当时得知原漳浦县图书馆馆长高聿占先生家藏其祖先宋代先贤高东溪先生的著作《东溪集》,随即造诣高府,向高先生借阅《东溪集》,并提出欲将之点校。高先生十分高兴,但《东溪集》被龙海市的宗族借阅多时,高先生答应挂个电话,让借阅者送回。一个月后,《东溪集》已借到并复印一册,作为点校底本之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点校工作于2010年4月才开始,7月出书,历时4个月,时间颇为匆促。
  此《东溪集》系明嘉靖五年(1526年)黄直刊刻本,在漳浦县已属孤本,甚为难得。该集有同安林希元序、漳州府推官署漳浦知县黄直序各1篇,文46篇,诗30首,词12首,附录5篇,咸丰八年(1858年)重刊后记2篇,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重刊赠阅记事1则。
  《东溪集》于南宋首次出版,叶适为之写序,然早已散佚;明代刊刻本至今未闻有存者;而清代咸丰版刊刻本也已无存,现仅见其民国时期刊刻本,也算有幸,能将幸存的版本点校排印出版,更是幸中之幸也。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收录《东溪集》2卷,附录1卷。又获悉漳州天福茶学院图书馆有成套的《四库全书》。在点校工作开始不久时,即联系茶学院图书馆馆长严利人先生,严先生鼎力支持,欢迎查阅并准许复印,于是,笔者于2010年4月下旬前往茶学院图书馆复印出《四库全书·东溪集》(下称“四库本”)一册,作为点校时唯一的校对本。有了“四库本”,使点校工作顺利地进行。又漳州庄温英先生寄来从网上录下来的高东溪诗词,也使工作更加方便。
  点校工作就是进行“点”和“校”,做了如下工作:
  (一)“点”就是标点,包括断句、使用标点符号和划分段落。因以前点校过《漳浦县志》,有了一定的经验,且有的文章收载入县志,此次可直接参照,比较方便。但有的由于没有对出错字,直接影响标点,甚为遗憾。而“四库本”连断句也没有,因而增加标点工作的难度。
  (二)“校”就是校对。此次用“四库本”校对“底本”,作了如下几点:
  (1)对底本错的字就直接更改,不再做注明。
  (2)“底本”与“四库本”互异的字一一注明。
  (3)“四库本”缺漏的文字也加以注明,其中《上渊皇帝书》“第二书”仅有“二月十二日”6个字,其馀全文缺;“第四书”缺一段,计766字;“第五书”缺两段,分别为497字和91字;《上皇帝书》缺后面一段,计224字;《时议》六篇仅收其序,缺六篇的内容;又缺《东馆庙记》。此外,诗词也多有缺漏,但不予注明。
  (4)全书仅对较生僻的词语加以注释,如:遣蚊负山、书空(即“咄咄怪事”)、东陵瓜、跕跕、〓鬖等,其他概不加注。
  (5)据“四库本”和《全宋诗》加入《上元》、《似春阁》、《中秋月》诗3首,其中《上元》诗“四库本”也无。
  (三)篇章安排顺序“底本”与“四库本”有很大不同,现以“底本”为主,并作一定的调整,原有为卷一、卷二、卷三,现分为卷首的序言部分、卷上、卷下和附录一、附录二。具体如下。
  (1)“卷首”保留林希元序、黄直序、《宋史·高登传》、《四库全书·东溪集》提要。其馀6篇调至附录一。
  (2)“卷上”基本保持原来的“疏、议”13篇,顺序稍为调整,即把《上乞纳官赎罪归葬亲书》归入“疏”,“议”为《时议六篇》;“卷下”为“书、启、辨、论、记、说、箴、铭、赞、诗、词”,并增诗3首,计文33篇,诗33首,词12首。
  (3)“附录一”除原有6篇外,据《漳浦县志》、《高氏族谱》等资料,补入20篇,计26篇;“附录二”收入有关高东溪的文章9篇,作为研读高东溪事迹和诗文的参阅资料。
  (4)“四库本”除上述缺漏外,在篇目安排方面与底本不同。把诗、词分开,诗在卷上,词在卷下,似不合体例。“四库本”系据“两江总督采进本”录入。“两江”是江南(后分为江苏和安徽)和江西,当时应由两江地区刊印的,与黄直所刊印者不同,故其体例不予采用。
  (四)近日又得1985年由中华书局刊印的《东溪集》(以下称“中华本”)一册,此本《艺海珠尘》和《正谊堂全书》均有收载,并以“正谊本”进行排印。“中华本”篇目安排顺序大体与“底本”相同,而与此次“点校本”基本一致,特别是卷首3篇(无《四库全书提要》)和附录3篇完全相同。文中也有《东馆庙记》,可推其版本与“底本”相同。而底本有潘荣的《重修高东溪先生族谱序》应系其后裔重刊时所加入的。
  (五)延平人田澹,于南宋淳熙九~十二年(1182~ 1185)年任漳州儒学教授,收集高东溪先生遗文,刊刻《东溪集》,请叶适(字正则,号水心,浙江永嘉人,淳熙五年进士)撰序,该序载宋末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漳州府志·纪遗上》、《漳浦县志·杂志·丛谈》均载入该序摘录,现转载以飨读者。其摘录如下:“君高远独出,无拘留泥泞间意。学已成,谓当直施用,不曲步捷行,以渐巧取之。论说必穷理,欲砭时陋、扶世坏。又不为扶疏茂好,惟自根极而成,故不得志于科举。一转富入贫,本业微折,然不动心,一以溪山云月为家宅,笔墨简策为性情。常覃研竟日,曰:‘孔、颜不如是也!’”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而可供参阅的资料又极少,“点”与“校”两方面尚存在不少谬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本文讲述了引水工程建设、赴朝作战60周年纪念、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历史回顾、三峡移民工作、农村与农业、畲乡今昔、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文史工作回顾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