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之蒙养及《鹿洲全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46
颗粒名称: 林语堂之蒙养及《鹿洲全集》
分类号: K854
页数: 6
页码: 116-12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林语堂在《杂说》中表达了他治学之道的几句话,以及他父亲林至诚对他的启蒙教育和对蓝鼎元的崇拜。另外,还介绍了蓝鼎元的生平和著作《鹿洲全集》的内容简介。
关键词: 林语堂 《鹿洲全集》 漳浦县

内容

“道理参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面只有知心友,两旁俱无碍目人。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这是林语堂在杂文《杂说》结尾用来表达他治学之道的几句话。这几句话表明,他自信力很强,尤其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成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在《自传》中,林语堂为这个座右铭作了注解:“我的最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众多学者和广大读者,也大都以此来品评这位国学大师学贯中外,融合中西文化的。
  树有根,水有源。林语堂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国学宗师,融通东西文化的世界文化巨匠,是与他儿时所受的发蒙教育关系很大。林语堂生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时值清末。在《八十自叙》中,他说:“我生于福建南部平和县的坂仔乡(漳州龙溪)。下列几件事对我童年影响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议的理想主义者。三,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又说自己“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正因为,林语堂童年的家庭生活融合于中西文化,家庭关系又是中国式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较深,尤其是其父对子女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开蒙教育十分重视。这就为林语堂日后成长为誉满世界的文化名人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坂仔乡间他就练好了“两脚踏东西文化”的“童子功”。
  林语堂父亲林至诚,年轻时没机会读书,走不了科举入仕之路。但闽南农村耕读文化盛行,他懂得读书的重要,靠自学略懂诗文,能写粗浅文言文。他既是乡村牧师,又是家庭教师,自己走不了“读书为官”之途,就把希望寄于儿子身上。林语堂回忆说“他教我们古诗、古文和一般对句。他讲解古文轻松流利,我们都很羡慕他。”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中国人历来重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启蒙教育,使儿童自幼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从而形成初始之自然观、道德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而这种教育通常在书馆、村学、家塾、乡学、义学、社学等名称不一的处所进行。为实施这种启蒙教学而编成的读本,统称为蒙书,蒙养书、蒙童读本或蒙学教材。明清时期,作为蒙养教材,一般是选用《神童诗》、《百字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家长有时还会自选教本。林语堂的父亲除了用《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之类的蒙书教授子女外,还特地选用《鹿洲全集》作为子女学习古文和传统文化的必读书。清末,《鹿洲全集》在闽南地区流行,著者蓝鼎元,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康熙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1680年9月19日)生于福建漳浦县赤岭乡,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733年8月1日)卒于广州任内,享年54岁。康熙间随族兄入台参赞军务,雍正元年(1723年)以优贡入选进京,参与修纂《大清一统志》。五年,雍正帝召见,条陈治理台湾、河漕、海运、兼资、凤阳民俗土田和黔蜀疆域六事,为雍正帝所赏识。未几,授为潮州府普宁知县。到普宁上任不久,又兼署理潮阳县。后因政绩显著,升任广州知府。《清史稿》将他列入循吏传,说他“善治盗及讼师”,“听断如神”,“断狱多所平反,论者以为严而不残”。旧《潮阳县志》说他“有包孝肃复生之称”。更为可贵的是蓝鼎元一生向学,是位著作面颇丰的道德文章名重于世的大学者。林语堂父亲对蓝鼎元十分崇拜,对《鹿洲全集》爱不释手。他不仅把这部书作为儿子的童蒙必读书,而且要求孩子们有些篇章能熟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吾师黄典诚教授曾谈起与林语堂的二哥林玉霖先生同居一舍。林玉霖告诉他,其父平生敬重鼎元之为人,不仅将《鹿洲全集》作为家人子弟必读之书,而且将自己的名字也取用鼎元之字,叫玉霖。后来,林语堂及其四位哥哥都成为文化人,也是因为自幼受父亲的此种蒙养,埋下了中华传统文化壮实的种子。
  蓝鼎元官阶不高,治政时间也不长,可在当时以及身后名气却相当大,曾被列为清代数百名人之一。《清史稿》有他的传记,尤其是在台湾及闽广影响更大,地方志书大都有他的事迹介绍。最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辑台湾先贤先烈传,也有鼎元其人。《辞源》、《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都有他的名字。蓝鼎元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人物,也是全国性的名人。
  蓝鼎元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为全国性的名人,靠的是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和名师的教诲。他一生勤于著述,著作等身。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鹿洲全集》中,被誉为经济大儒、文章巨匠,学适于世用,而志乎世道人心,心系乎生民社稷,词不浮夸,论切人情物理。故其著作备受史家的赞赏,收入于各种藏书。
  《鹿洲全集》行世很早,并屡经再版。据悉最早有雍正十年(1732年)刻本,至光绪六年(1880年)七世孙蓝王佐再补刊本,闽漳素位堂代印本。林语堂兄弟幼时读的可能就是这个版本。
  《鹿洲全集》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交通、少数民族政策以及文学、史学、地理学和哲学等等,知识很渊博。他的著作能得到重视,首先是他的思想观点符合当时政治标准,他奉行的儒家学说,阐发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他又不同一般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之辈,他事事从国家大事出发,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不计个人安危得失,故能根据当时的国情抒发自己的政见。经世济民的“经济文章”是他著作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成功之处,所以他的著作具有生命力。
  《鹿洲全集》收录的《鹿洲初集》,是较早刊印行世的。福建巡抚张伯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秋日,在《鹿洲初集旧序》中写道:“闽中漳浦,称山海奥区,人文渊薮。余莅闽,甫下车,创书院于会城,招九郡同志,讲明正学,纂修先儒诸书,而漳浦之才为独盛。蓝生玉霖,八闽翘楚也。少孤,嗜学,长有文名,当道廉其品,咸折节推重,生闭户著书,自豪岸然,不以为意。……盖根本深厚,气魄力量无所不达,而谨慎小心,深之以涵养,斯诚经世良才,吾道之羽翼也。”“昔范文正公作秀才,便以天下为己任,观生之文,可知生之志哉!生长文献之邦,道南一脉,代有传人,使微言大义,与日月经天,不绝长夜,余所厚望于生者,生曾知之乎!漳浦高东溪,陈剩夫,周翠渠,黄石斋诸先生,皆卓然有立,增光宇宙。”作为对蓝鼎元有知遇之恩的师长,张伯行对蓝鼎元的为学做人之道和著书立说,予以很高评价,同时也提出厚望。
  与蓝鼎元同时代的名士汪绅文,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给《鹿洲初集》写的序中,称赞“蓝子玉霖,奇士也,志高识远,超然尘埃之表,议论风采,悉奉古人为师。作为文章,原原本本,可以坐言起行,功深于鎔经铸史之中,而气磅礴于语言文字之外,斯人与文而皆奇。昔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有奇气。今蓝子年方壮,行将遍历乎四海九州之大,与其贤人君子交游,志气激昂,精神焕发,造诣正无可量,区区集中数艺云乎哉。”“蓝子一经生耳,独能于人心风俗之所维系,纲常名教之所昭垂,天经地志之所研究,勤勤恳恳,剖晰精详,不啻三致意焉,此岂经生之文乎。余故曰:玉霖奇士也。”他把蓝鼎元与太史公司马迁类比,高度评价蓝鼎元为人为文皆奇。
  由此可知,林语堂之父将蓝鼎元的《鹿洲全集》作为子女的·蒙养必读书,并选定某些篇章背诵,是独具慧眼的精心设计。林语堂兄弟们受益于蒙养良多,尤其是受益于《鹿洲全集》,让他们铭刻于一生记忆之中。林玉霖曾说,其父以《鹿洲全集》为家人弟子蒙养必读之书,使“乃弟语堂异日之得以驰骋文坛”。这种说法,在林语堂诸如《国学拾遗》等许多著作中得到印证。
  《鹿洲全集》内容简介
  《鹿洲全集》收录鼎元书稿八种,内容有:《鹿洲初集》凡20卷,分为书、序、传记、论、说、考、赋、檄、铭、箴、赞、事录、读传、书后、跋、寿文、告文、祭文、哀辞、行状、墓志铭、墓表等240篇文章,内容广泛,是专著以外的文集汇编。
  《女学》凡六卷,为女学之专著。康熙五十一年(1712)写成,在时间上是最早完成的一部专著。“天下之治在风俗,风俗之正在齐家,齐家之道当自妇人。”该书纂组古训,大致与《小学》相近,而编辑等较《小学》更见苦心。
  《东征集》凡六卷,清康熙间台湾朱一贵之役从军时所作。该书通过亲自实践与考察,对如何经理台湾提出诸多很有见地的主张,被誉为“筹台之宗匠”。
  《平台纪略》凡一卷,离台后于雍正元年在家乡写的,这是一部平定朱一贵起义的纪实文章,是为补充《东征集》之不足和纠正当时的一些错误传闻而作。事关台事,后人治台者,《东征集》和《平台纪略》是必读之作。
  《棉阳学准》凡五卷。他任普宁知县时创建棉阳书院,该书是他讲学棉阳书院的著作,并为书院制定同人规约、讲学规仪,所谓“得濂洛真传”。四子、六经、近思录、小学而后所未见者。
  《修史试笔》凡上下二册。这是鼎元“欲写宋史,而以此为试笔也”。他认为“宋史繁芜”,必须“厘正,而欲更修之”。试笔内容是以唐代较有作为名臣,“择其忠节,经济之炳乾坤者,列为传名”,凡35人,又五代一人。
  《鹿洲公案》凡上下二卷,为潮普邑令时治狱纪述,列举20多个案例,谳析疑狱,钩致出奇。他持正无畏,疾冤如仇。史家评他“长于断狱”,“有包孝肃复生”之誉。
  《鹿洲奏疏》凡一卷六条。为履历奏条、经理台湾、台湾水陆兵防、漕粮兼资海运、凤阳民俗土田、黔蜀封疆,是他向雍正皇帝奏疏辑录,内容均多见地,如遵义由四川改为贵州辖属,就是他的建议,并立即得到批准更改。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本文讲述了引水工程建设、赴朝作战60周年纪念、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历史回顾、三峡移民工作、农村与农业、畲乡今昔、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文史工作回顾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镜清
责任者
林语堂
相关人物
蓝鼎元
相关人物
林玉霖
相关人物
高东溪
相关人物
陈剩夫
相关人物
周翠渠
相关人物
朱一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坂仔乡
相关地名
赤岭乡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遵义市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