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43
颗粒名称: 文化文物
分类号: K854
页数: 19
页码: 106-124
摘要: 本文讲述了漳浦县文化文物林士章遗文略述及《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林语堂之蒙养及《鹿洲全集》、读《延禧堂寿言》等情况。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化 文物

内容

林士章遗文略述及《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
  林祥瑞
  漳州府“五星聚奎”之一、漳浦县唯一的鼎甲三及第、尚书探花林士章,一生惟忠惟孝,勤政爱国,万历皇帝御赐“忠爱”匾额。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探花及第,授翰林编修,至万历九年(1581年),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宦海生涯共23年,撰写不少奏疏及论记议说,还有书信、诗词等等,由于某些原因,在他归休家居的20年,竟未能出版文集。翰林编修林偕春在《祭南大宗伯林讳士章璧东探花文》中说:“谓公朱老,请益有日。或偕名山,共理残帙。勒成一家,以光遗逸。而不可待,此愿奚毕。”林士章在世时,林偕春未能帮他编辑文集,而在他丧事完毕后的翌年,林偕春也逝世。接着,林士章次子、广东徽宁兵备副使林汝诏因在南京吏部任考功司郎中时的事被贬官,不久也卒。据何乔远《闽书·林汝诏传》载:“擢南吏部考功郎,出藩两浙,秉宪徽宁,威惠并著。去之十年,已不当列,南都计吏中忽摭诬考功时事,谪其官,人情愕睨,哄然讼冤。久之推行人司副,且渐用矣,而遂卒。”因此,出书之事也就搁下,以至最终没能出版。
  林士章没有文集遗留下来,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给对林士章的研究造成困难。现在可收集到的遗文有6篇,其中《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是新近从网上资料焦竑《国朝献徴录》下载的。此外,万历十五年(1587年),林士章尚有为其同年进士长乐人陈省之父陈大濩写的《双溪陈公行状》万馀言,见王世贞撰《双溪陈公墓志铭》所述,但因无原文,仅能在此提及备考。
  现将6篇遗文简介,并将《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全文附载于后,以飨读者。
  ①《学博木湾陈先生创行乡饮记》。颂赞镇海卫儒学教授陈惟一创行乡饮的事迹。陈惟一,字子吉,号木湾,广东番禺人,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1570~1573年)任镇海卫儒学教授。本文写于万历元年正月。文章收载于《镇海卫志·艺文志》,并收录于拙作《文化古乡乌石》、《尚书探花林士章》。
  ②《诰赠奉直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南田赵公墓志铭》。赵淑宽,原名大清,字淑宽,号南田(清代避讳,修谱时改以字行),漳浦佛潭桥下赵人,赵范父。林士章未登科第时,赵淑宽曾聘为家庭教师,赵范就是他的学生。后来,林士章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联捷,探花及第,而赵范也于隆庆二年(1568年)登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师生相隔4科俱成进士,传为佳话。
  赵淑宽卒于万历二年(1571年),时未撰墓志铭。万历十七年,赵范生母黄氏逝世,与赵淑宽同圹合葬,赵范请时在家归休的翰林编修、湖广参政林偕春撰《诰封太宜人赵母黄氏墓志铭》(文载《云山居士集》),同时请他的老师林士章为其父赵淑宽撰墓志铭。墓志铭于20世纪50年代出土,文章载入《漳浦历代碑刻》及拙作《尚书探花林士章》。
  ③《仙峰岩记》。仙峰岩在漳浦县赤土乡北侧,山中有石洞,称“龙泉古洞”。明代,刑部郎中徐表年青时在此洞中读书,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他的孙徐斗,庠生。后来,徐斗的儿子徐曜鼎娶林士章孙女、林汝偕的第三女儿,林徐两家结为姻戚。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徐斗请林士章撰写岩记,记述仙峰岩山水灵秀及徐表在此读书成名的事迹。《仙峰岩记》刻于仙峰岩龙泉古洞左前侧巨石上,字迹部分风化。碑文录载于《漳浦历代碑刻》。
  ④《平和县重修儒学始建尊经阁碑记》。万历二十五年,平和县知县王俨创建儒学尊经阁。修建竣工后,其县人请林士章撰写这篇碑记,阐明“尊经”的重要意义,赞扬王俨建阁的功绩。王俨,字汝望,号思庵,湖广罗田(今属湖北省)人,选贡出身,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594~1597年)任平和知县。文章载于《平和县志·艺文志》及拙作《文化古乡乌石》、《尚书探花林士章》。
  ⑤《漳浦县重建儒学大门记》。漳浦县儒学大门年久失修,且规制较窄小,与高广宏伟的孔庙不相称。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杨材捐资重建儒学大门,增高扩宽,肃然改观。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大门落成,请时归休在家的林士章撰写碑文,并刻碑立于学宫。石碑现存于漳浦一中柳园。杨材,字樗散,号钝田,南直隶怀宁(今属安徽省)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592 ~1599年)任漳浦知县。碑记均系据原碑刻抄录,载于《漳浦历代碑刻》及拙作《文化古乡乌石》、《尚书探花林士章》,并补载于《漳浦县志》点校本。
  ⑥《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洪朝选,字汝尹、又字舜臣,号芳洲,更号静庵,福建同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官太仆寺少卿、操江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刑部左侍郎。万历十年(1582年),被构诬,逮捕入狱而死。万历十五年(1587年),继室朱氏忧愤而卒,夫妻合葬,其子洪兢请林士章为其父撰墓志铭。
  林士章与洪朝选同朝为官,交谊颇深,万历九年(1581年),林士章乞请致仕,归家路过同安,特地拜访被罢官在家的洪朝选,夜坐侃谈。事隔数月,洪被捕而毙,林士章与时在家的同乡、太常寺卿朱天球异常惊悼,作诔文致祭。洪朝选与林士章的堂叔、济南通判林一阳相友善,万历六年(1578年),林一阳逝世,洪朝选为撰墓表文,并刻碑立于墓左。洪朝选与漳浦乌石林氏有着深厚的交情。
  附录:
  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静庵先生洪公朝选墓志铭
  林士章
  余辛巳岁解组南归,谒公里舍,夜坐聆公议论侃侃甚,窃谓世辙即且更新图,任旧德,公宜从人望复起。无何,公为巡抚劳堪诬构,逮至臬狱,不二日,公毙于狱。方械系时,堪趣驰日夜行五百里,兵防甚严,亲信不能至侧,或谓堪令绝其饮食,或谓堪令缢杀。公乡荐绅咸愤叹,谓公何辜,堪能忍心至是。余山中闻之惊悼,与太常朱公淡庵先后致诔于公。
  於乎!薰莸不同器,邪正不同朝。公巳退居草野,非有同器同朝之嫌,徒以生平不能阿柄臣江陵意,党附鄙夫,因之朋谋杀公以为媚。语云:“鄙夫患失,无所不至。”其然乎!此公之祸所以不可解也。自史传所载,挤陷善良之罪,王道明,即诛殛其身,否则,子孙未有不殄厥世者。今圣治昭昭,曷不顾畏及此。公没未几,子兢讼冤阙下,堪且欲假手权阉灭口,幸而不死。既,乃台省诸臣交章累牍为公讨罪人,公始复原职,兢亦还荫叙。天子圣明,鉴怜清白之臣。虽公论巳定,而奸邪矫诬,擅虐无辜,典刑犹未正也!於乎!父雠不共戴天,于是,左都御史吴公会同刑部侍郎耿公、大理少卿季公,以兢复奏定罪人,旨下,堪与造谤者俱从谪遣。夫杀公者本欲以悦柄臣,博膴仕也,反以蒙恶名,招祸殃。江陵虽甘心于公,公没之夏,遂罹天刑,言官相继发其奸恶,诏籍其家,戍其子,公之孤介正直益以显著。鸣呼!此可为世之君子、小人明戒矣!
  公讳朝选,字汝尹(一字舜臣),别号芳洲,更号静庵。先世为光州固始人。宋建炎间,祖十九郎尹南安县,因卜居同安。十传至公王父,讳生宾,以公贵赠刑部侍郎,生公父讳溱,累封刑部侍郎。王母黄氏,母叶氏,俱赠为淑人。公自为童时颖悟,每发惊人语,大理林公次崖一见异之,因以兄之女妻焉。嘉靖丁酉举于乡,辛丑成进士,授南京户曹,出榷钞关,关政惟通,惠民是急,前后与者,或多自玷,公毫无所染。荆川唐公,吴之贤者也,与公交厚,实自此知公始。关事竣,督放仓粮,其所规画,继公后者,皆以为法。一日,自思少习举子业,非古人学优始仕之意,遽上疏引疾,因客毗陵僧舍,与荆川考德问业,一年而归,复与遵岩王公讲学论文,自是,闻见益博,凡国家典章,经史精义,莫不充然有得。
  嘉靖己酉,以病痊例赴部,补南稽勋司、考功司,与白野殷公、吉阳何公、初泉刘公交相砥砺,时有“南都四君子”之称。吏部因以公督学西蜀,参藩广右,公正文□,□士范,厘弊蠹,任事任怨,无所顾忌。时相分宜有不可于公,因调改山西,属岁大侵,寇盗充斥,公多方抚缉,殪其元凶,破其党与,晋人有“惟惠惟威,乃武乃文”之颂。会分宜败,公召入冏少,复进佥都御史,秉节江防。已,又加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公为操江时,疏论盗所由起与所以止盗之方,乃□□□□□,缉窝藏,□根本,重地赖以靖息。其在山东,土瘠役繁,民不堪苦,公惟随地编差,因粮制役,虽势豪寄庄,不少宽贷。藩府官校多侵夺民田,公博询密访,悉清革归民。故议处驿传有疏,额外起科有禁,齐民迨今德之。
  隆庆戊辰,入贰司寇,时毛公恺方被命未至,公总握狱情,内无私徇,外绝干请。会辽藩狱起,诏属公问状。辽藩本以淫酗肆虐,夙憾于江陵,其言悖逆不轨,则罗织之过,江陵指授也。江陵屡以讽公,公言“古人有焚梁狱词者,今且欲加裶其罪,得无伤国家亲亲意乎?”竟以臬宪施笃臣、郡守赵贤相左,自是为言者所斥,而公挂冠行矣。
  公虽放居江湖,然于国计民隐,时不能忘情,间陈谋于有司,或扼腕于同志。适江陵有父之丧,谋欲夺情,公闻恚曰:“三年之丧,古今通谊,汉儒金革无避之说为无据,况升平世用此典耶?”草疏将上,公门人与子兢交谏乃止,然邑邑累日。及闻邹元标、吴中行有疏被杖,公击节叹赏,贻书壮之,且曰:“二君子气节文章,真表表哉!”此其存心扶植纲常,与夷、齐叩马何异。於乎!万古天地所恃以不坏,惟有此理,人孰无此心,彼诬以为罪,欲假乎钳口,其人生理巳灭尽矣,矧望风附旨、鱼肉□人正士者乎?人言胡不相畏,不畏干天。於乎!是诚何心,俾公受祸如此烈也!
  公赋性刚严介特,学有渊源,尤明于义利、是非之辨,故意有所不可,论有所不合,不少贬以从人,其所致怨谤或由于此。然不营赀产自奉,布素若儒生。尝有诗自况云:“负郭元无半顷腴,山田新买百升余,里人莫笑清贫甚,欲学周黄恐不如。”此足以见公之生平矣!
  公有文集摘稿《归田稿》、《续归田稿》若干篇,皆未就,而迨于祸。生正德丙子八月二十九日,卒万历壬午正月二十四日,寿六十七。先娶林氏,蚤卒,无出,累赠淑人;继娶蔡氏,封宜人,赠淑人,其懿行巳备载圹志中;复继朱氏,以公横罹非命,痛哭滨死数次。五、六年间,假视息于世,每趣兢以必报父雠。比得罪人谪遣,恸哭呼天曰:“夫雠未尽复,夫子心迹可以获明,吾其得所归矣。”遂以丁亥年八月十八日卒。呜呼!口志诚可哀哉!公子男五,长即兢,以公恩任都察院检校。兢等将以兹岁十月二十六日,奉公柩与朱母合窆于淑人蔡母埕前材之原,而以公状请铭。
  余尝与公同口朝,知公志行,公子兢亦尝从余学国子。未请之先,有上人僧性显者,山东人也,斋素明心,常从余游,尝梦寐中接公车,从过余山舍,曰欲得余文述叙一篇。上人觉讶,莫知所以,但知开府齐东时事,曰其政严明,吏畏民德,齐东人人能道之。夫上人脱俗染,能通神明,公之英灵不泯于天地间,当相为契会,岂以余之迂戆,不能偕时好尚,其言为可信也乎,铭其可辞。铭曰:昔有史臣叹宜乡,权邪交乱排贞良。蟊贼一时朋内讧,徒使正直永传芳。昭昭皇治如康庄,瞹瞹鄙夫不自童。误国欺心负彼苍,宁知雨雪见太阳。暴狼毒蝎为肝肠,不待鬼诛索渺茫。殛夺流放有刑章,身世殄灭孰基殃。贤豪赋命亦何常,可是数穷令慨慷。孟博诸贤遭若狂,公今与之相翱翔。嗟嗟斯丘为公藏,我铭幽志佐名扬。
  〔相关链接〕
  (一)据《明史》载:
  ①洪朝选著《江防信地》二卷,《静庵稿》十五卷。
  ②隆庆元年,御史陈省劾(辽王)宪 诸不法事,诏夺真人号及印。明年,巡抚御史郜光先复劾其大罪十三,命刑部侍郎洪朝选往勘,具得其谣虐、僭拟诸罪状。帝以宪 宜诛,念宗亲免死,废为庶人,锢高墙。初,副使施笃臣憾宪 甚,朝选至湖广,笃臣诈为宪 书馈朝选,因劫持之。宪 建白纛。日“讼冤之纛”。笃臣惊曰:“王反矣”!使卒五百围王官。朝选还朝,实王罪,不言王反。大学士张居正家荆州,故与宪 有隙,嫌朝选不坐宪 反。久之,属巡抚都御史劳堪罗织朝选,死狱中。其后,居正死,宪 讼冤,籍居正家,而笃臣亦死。辽国除。(卷117《辽王植传》)
  ③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辩,郝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卷221《郝杰传》)
  ④劳堪巡抚福建,杀侍郎洪朝选。(卷226《丘橓传》)
  ⑤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罪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堪寻召为左副都御史,未至京而居正卒。朝选子都察院检校兢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兢籍,廷杖遣归。至是,孙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未几,朝选妻诉冤,丘橓亦为讼,兢复援胡槚、王宗载事,请与堪俱死,乃遣堪戍。(卷241《孙玮传》)
  (二)《闽书·洪朝选传》
  ①辽王宪 者,居国中荒淫亡度,其摧折士类无缨緌贵显。江陵相者,其祖父故为辽府矾户,相父尝被王杖,相心恨之。相秉政,楚中诸公逢相意,上王诸不法事,甚之曰:“谋为叛,国可除也”。相借朝议欲除王国,以勘事委朝选。朝选还报命:“王贪暴淫虐,事事有之,顾实未尝叛。凡名王为叛者,皆王与其梨园子弟戏,令作王侯状,而辄命封之曰某侯、某侯;而府中人时尝亦侯名之,此宁真叛耶?”相意大拂,嗾言者劾朝选归,锢王高墙,意除辽国。
  ②会有劳堪者,起家蜀校文,与朝选不相投,来为闽左辖,以支饷搭新铸钱,失军士心。督抚耿公定向虑有脱巾呼,移檄止之,语微侵堪。朝选特以讲学赴耿招,堪疑朝选实中之。
  耿忧去,堪遂代耿,奏记谢相,颇及被中朝选状。相报书:“闽人骄悍,非公霹雳手不足治之。”堪得相书,谓相心不忘朝选,索里中子所与为朝选构难状,以疏闻。朝选坐落职待讯。堪复入语,谓朝选精遁甲,且亡入海,走外夷,秘部檄不以闻所司。令一守戎以请文为辞,谒朝选舍,朝选延之坐,邑令遣健足偕戎卒围舍三匝,朝选送守戎出,守戎呼群卒抱朝选,露缚肩舆上飞拥行,夜抵泉郡,置警铺中。郡守尚礼以缙绅,比见堪密檄,遂囚首械赴省。未抵省城二十里为南台,南台去海而近,堪尚虑其逸入海,列卒道旁护之。既入,至禁臬司狱中。臬副使谭启者,朝选校蜀士也,馈之壶飧,令驿宰供寝具。堪闻,杖宰,戎吏毋辄纳谭副使。谭曰:“吾师乎!吾师乎!”拂衣行。堪遂以擅离官守劾谭,谭为坐褫职。朝选在狱中,寝食俱废,僮仆亲属,莫得一迹,狱卒囊沙压之,朝选死,尚谓其向在蜀中得有回生药,停尸三日。晋江士赵日荣排狱门而入,抚尸大恸,收殓之,万历壬午春也。
  (三)有关的人物简介
  1、林士章: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探花及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2、巡抚劳堪:劳堪,字道亭,号庐岳,江西德化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杀洪朝选事载《明史》。
  3、朱淡庵: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福建漳浦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时任南京太常寺卿。
  4、柄臣江陵:指内阁首辅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时称为“江陵相”。
  5、左都御史吴公:吴来时,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左都御史。
  6、刑部侍郎耿公:耿定向,字子衡,号天台,湖北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7、大理少卿季公:未详。
  8、大理林公次崖:林希元,字茂贞,字次崖,福建同安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大理寺丞、广东提学佥事,故称“大理林公”。
  9、荆川唐公: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会元、传胪,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精八股文,与王鳌(会元、探花)、钱福(会元、状元)、瞿景淳(会元、榜眼)称八股文“四大家”(后去钱福、入薛应旂)。著《荆川集》。
  10、遵岩王公: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南江,福建晋江人。
  嘉靖五年(1926年)进士,官至河南参政。反对前、后七子复古主张,与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合称“唐宋派”。
  11、白野殷公:殷迈,字时训,号白野,应天府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
  12、吉阳何公:何迁,字益元,号吉阳,江西德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13、初泉刘公:刘起宗,字宗之,号初泉,四川巴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
  14、时相分宜: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为首辅,时称为“分宜相”,专国政20年,后被革职。
  15、毛公恺:毛恺,字达和,号介川、节斋,浙江江山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时授刑部尚书。
  16、辽藩: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初封卫王,随改封辽王,就藩广宁州,后迁湖广荆州府。传至宪 ,国除。
  17、邹元标,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
  18、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南京翰林院学士。
  19、臬宪施笃臣:施笃臣,直隶青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时任湖广按察副使。
  20、赵贤,字良弼,号汝泉,汝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时任湖广荆州府知府。
  (四)关于《国朝献徵录》作者
  《静庵先生洪朝选墓志铭》载于明焦竑著《国朝献徵录》卷四十七刑部四。焦竑,字弱侯,号从吾、漪园、澹园,上元人,旗手卫籍。万历十七年(1589年)状元及第,官翰林修撰,皇子讲官,著有《澹园集》、《焦氏笔谈》、《玉堂丛语》、《国朝献徵录》等。
  林语堂之蒙养及《鹿洲全集》
  陈镜清
  “道理参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面只有知心友,两旁俱无碍目人。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这是林语堂在杂文《杂说》结尾用来表达他治学之道的几句话。这几句话表明,他自信力很强,尤其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成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在《自传》中,林语堂为这个座右铭作了注解:“我的最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众多学者和广大读者,也大都以此来品评这位国学大师学贯中外,融合中西文化的。
  树有根,水有源。林语堂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国学宗师,融通东西文化的世界文化巨匠,是与他儿时所受的发蒙教育关系很大。林语堂生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时值清末。在《八十自叙》中,他说:“我生于福建南部平和县的坂仔乡(漳州龙溪)。下列几件事对我童年影响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议的理想主义者。三,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又说自己“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正因为,林语堂童年的家庭生活融合于中西文化,家庭关系又是中国式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较深,尤其是其父对子女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开蒙教育十分重视。这就为林语堂日后成长为誉满世界的文化名人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坂仔乡间他就练好了“两脚踏东西文化”的“童子功”。
  林语堂父亲林至诚,年轻时没机会读书,走不了科举入仕之路。但闽南农村耕读文化盛行,他懂得读书的重要,靠自学略懂诗文,能写粗浅文言文。他既是乡村牧师,又是家庭教师,自己走不了“读书为官”之途,就把希望寄于儿子身上。林语堂回忆说“他教我们古诗、古文和一般对句。他讲解古文轻松流利,我们都很羡慕他。”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中国人历来重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启蒙教育,使儿童自幼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从而形成初始之自然观、道德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而这种教育通常在书馆、村学、家塾、乡学、义学、社学等名称不一的处所进行。为实施这种启蒙教学而编成的读本,统称为蒙书,蒙养书、蒙童读本或蒙学教材。明清时期,作为蒙养教材,一般是选用《神童诗》、《百字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家长有时还会自选教本。林语堂的父亲除了用《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之类的蒙书教授子女外,还特地选用《鹿洲全集》作为子女学习古文和传统文化的必读书。清末,《鹿洲全集》在闽南地区流行,著者蓝鼎元,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康熙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1680年9月19日)生于福建漳浦县赤岭乡,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733年8月1日)卒于广州任内,享年54岁。康熙间随族兄入台参赞军务,雍正元年(1723年)以优贡入选进京,参与修纂《大清一统志》。五年,雍正帝召见,条陈治理台湾、河漕、海运、兼资、凤阳民俗土田和黔蜀疆域六事,为雍正帝所赏识。未几,授为潮州府普宁知县。到普宁上任不久,又兼署理潮阳县。后因政绩显著,升任广州知府。《清史稿》将他列入循吏传,说他“善治盗及讼师”,“听断如神”,“断狱多所平反,论者以为严而不残”。旧《潮阳县志》说他“有包孝肃复生之称”。更为可贵的是蓝鼎元一生向学,是位著作面颇丰的道德文章名重于世的大学者。林语堂父亲对蓝鼎元十分崇拜,对《鹿洲全集》爱不释手。他不仅把这部书作为儿子的童蒙必读书,而且要求孩子们有些篇章能熟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吾师黄典诚教授曾谈起与林语堂的二哥林玉霖先生同居一舍。林玉霖告诉他,其父平生敬重鼎元之为人,不仅将《鹿洲全集》作为家人子弟必读之书,而且将自己的名字也取用鼎元之字,叫玉霖。后来,林语堂及其四位哥哥都成为文化人,也是因为自幼受父亲的此种蒙养,埋下了中华传统文化壮实的种子。
  蓝鼎元官阶不高,治政时间也不长,可在当时以及身后名气却相当大,曾被列为清代数百名人之一。《清史稿》有他的传记,尤其是在台湾及闽广影响更大,地方志书大都有他的事迹介绍。最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辑台湾先贤先烈传,也有鼎元其人。《辞源》、《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都有他的名字。蓝鼎元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人物,也是全国性的名人。
  蓝鼎元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为全国性的名人,靠的是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和名师的教诲。他一生勤于著述,著作等身。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鹿洲全集》中,被誉为经济大儒、文章巨匠,学适于世用,而志乎世道人心,心系乎生民社稷,词不浮夸,论切人情物理。故其著作备受史家的赞赏,收入于各种藏书。
  《鹿洲全集》行世很早,并屡经再版。据悉最早有雍正十年(1732年)刻本,至光绪六年(1880年)七世孙蓝王佐再补刊本,闽漳素位堂代印本。林语堂兄弟幼时读的可能就是这个版本。
  《鹿洲全集》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交通、少数民族政策以及文学、史学、地理学和哲学等等,知识很渊博。他的著作能得到重视,首先是他的思想观点符合当时政治标准,他奉行的儒家学说,阐发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他又不同一般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之辈,他事事从国家大事出发,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不计个人安危得失,故能根据当时的国情抒发自己的政见。经世济民的“经济文章”是他著作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成功之处,所以他的著作具有生命力。
  《鹿洲全集》收录的《鹿洲初集》,是较早刊印行世的。福建巡抚张伯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秋日,在《鹿洲初集旧序》中写道:“闽中漳浦,称山海奥区,人文渊薮。余莅闽,甫下车,创书院于会城,招九郡同志,讲明正学,纂修先儒诸书,而漳浦之才为独盛。蓝生玉霖,八闽翘楚也。少孤,嗜学,长有文名,当道廉其品,咸折节推重,生闭户著书,自豪岸然,不以为意。……盖根本深厚,气魄力量无所不达,而谨慎小心,深之以涵养,斯诚经世良才,吾道之羽翼也。”“昔范文正公作秀才,便以天下为己任,观生之文,可知生之志哉!生长文献之邦,道南一脉,代有传人,使微言大义,与日月经天,不绝长夜,余所厚望于生者,生曾知之乎!漳浦高东溪,陈剩夫,周翠渠,黄石斋诸先生,皆卓然有立,增光宇宙。”作为对蓝鼎元有知遇之恩的师长,张伯行对蓝鼎元的为学做人之道和著书立说,予以很高评价,同时也提出厚望。
  与蓝鼎元同时代的名士汪绅文,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给《鹿洲初集》写的序中,称赞“蓝子玉霖,奇士也,志高识远,超然尘埃之表,议论风采,悉奉古人为师。作为文章,原原本本,可以坐言起行,功深于鎔经铸史之中,而气磅礴于语言文字之外,斯人与文而皆奇。昔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有奇气。今蓝子年方壮,行将遍历乎四海九州之大,与其贤人君子交游,志气激昂,精神焕发,造诣正无可量,区区集中数艺云乎哉。”“蓝子一经生耳,独能于人心风俗之所维系,纲常名教之所昭垂,天经地志之所研究,勤勤恳恳,剖晰精详,不啻三致意焉,此岂经生之文乎。余故曰:玉霖奇士也。”他把蓝鼎元与太史公司马迁类比,高度评价蓝鼎元为人为文皆奇。
  由此可知,林语堂之父将蓝鼎元的《鹿洲全集》作为子女的·蒙养必读书,并选定某些篇章背诵,是独具慧眼的精心设计。林语堂兄弟们受益于蒙养良多,尤其是受益于《鹿洲全集》,让他们铭刻于一生记忆之中。林玉霖曾说,其父以《鹿洲全集》为家人弟子蒙养必读之书,使“乃弟语堂异日之得以驰骋文坛”。这种说法,在林语堂诸如《国学拾遗》等许多著作中得到印证。
  《鹿洲全集》内容简介
  《鹿洲全集》收录鼎元书稿八种,内容有:《鹿洲初集》凡20卷,分为书、序、传记、论、说、考、赋、檄、铭、箴、赞、事录、读传、书后、跋、寿文、告文、祭文、哀辞、行状、墓志铭、墓表等240篇文章,内容广泛,是专著以外的文集汇编。
  《女学》凡六卷,为女学之专著。康熙五十一年(1712)写成,在时间上是最早完成的一部专著。“天下之治在风俗,风俗之正在齐家,齐家之道当自妇人。”该书纂组古训,大致与《小学》相近,而编辑等较《小学》更见苦心。
  《东征集》凡六卷,清康熙间台湾朱一贵之役从军时所作。该书通过亲自实践与考察,对如何经理台湾提出诸多很有见地的主张,被誉为“筹台之宗匠”。
  《平台纪略》凡一卷,离台后于雍正元年在家乡写的,这是一部平定朱一贵起义的纪实文章,是为补充《东征集》之不足和纠正当时的一些错误传闻而作。事关台事,后人治台者,《东征集》和《平台纪略》是必读之作。
  《棉阳学准》凡五卷。他任普宁知县时创建棉阳书院,该书是他讲学棉阳书院的著作,并为书院制定同人规约、讲学规仪,所谓“得濂洛真传”。四子、六经、近思录、小学而后所未见者。
  《修史试笔》凡上下二册。这是鼎元“欲写宋史,而以此为试笔也”。他认为“宋史繁芜”,必须“厘正,而欲更修之”。试笔内容是以唐代较有作为名臣,“择其忠节,经济之炳乾坤者,列为传名”,凡35人,又五代一人。
  《鹿洲公案》凡上下二卷,为潮普邑令时治狱纪述,列举20多个案例,谳析疑狱,钩致出奇。他持正无畏,疾冤如仇。史家评他“长于断狱”,“有包孝肃复生”之誉。
  《鹿洲奏疏》凡一卷六条。为履历奏条、经理台湾、台湾水陆兵防、漕粮兼资海运、凤阳民俗土田、黔蜀封疆,是他向雍正皇帝奏疏辑录,内容均多见地,如遵义由四川改为贵州辖属,就是他的建议,并立即得到批准更改。
  读《延禧堂寿言》
  圃人
  嘉庆元年(1796年),蔡新90寿辰,诸位亲王、皇子、同僚、门生等纷纷撰写诗文祝贺。嘉庆三年(1798年),蔡新第六子蔡本俊将这些诗文裒辑成集,命名《延禧堂寿言》(以下简称《寿言》),并请时任左都御史的纪晓岚题跋。“延禧堂”是蔡新家祠的名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蔡新在家养母,适逢乾隆皇帝五十圣寿,进京祝贺,乾隆御书“欧荻延禧”匾额赐蔡母林氏。蔡新在《显妣林太夫人行述》中说:“盖吾母一生苦节,久在圣慈洞鉴之中,故天藻之褒嘉,恩施之优渥,如此其至。”蔡新感恩不尽,特用“延禧”为堂名,以示天恩浩荡。
  《寿言》的中心内容是与祝寿有关的诗文:有蔡新谢恩札子1篇,由24个受业门人写的徴诗启1篇,由219人写的祝寿诗408首,各由62人、30人、47人、28人计167人写的寿序4篇,由6人写的寿联6副及纪晓岚撰的跋1篇。
  祝寿诗是《寿言》的主要内容:有五言律诗81首、七言律诗233首;五言排律60首、七言排律13首;古诗有四古5首、五古5首、七古10首、九古1首,共21首。其中有集文选诸家、杜甫、白居易、苏轼诗的集句诗18首,有以“邦家之光”4个字分韵的五言律诗4首,有句句用韵的“柏梁体”七言古诗1首。除绝句外,其他各种诗体俱全。
  《寿言》诗虽是纯粹的祝寿诗集,但无论从诗格或艺术方面来看,都可以称为诗的典范。诗中引用很多历史典故,赞扬蔡新位至宰相、致休颐养天年,福禄寿全归,在职忠于职守;乞归终养8年,在家孝顺母亲;归休后教育子孙守法乐业,与老友诗酒相娱等等。
  典故运用最多的是“黄扉宿彦”、“绿野恒春”及与其有关的“黄阁”、“午桥”、“裴相”等,在219个诗人中有191人用这个典故,这在应酬诗中也是少见的。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蔡新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皇帝赐予御书“黄扉宿彦”匾额。黄扉即黄阁,汉代丞相听事阁及汉以后三公官署厅门涂黄色,故称黄阁。嘉庆元年(1796年),蔡新90寿辰,嘉庆皇帝赐予御书“绿野恒春”匾额。绿野即绿野堂,唐宰相裴度所建。裴度,字中立,闻喜人,宪宗时任宰相,文宗时,徙东都(洛阳)留守,即在洛阳午桥建别墅,称午桥庄,庄中花木万株,中起凉台署馆,名曰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相宴乐其间。从音韵来看,黄扉宿彦是平平仄仄,绿野恒春是仄仄平平,无论是词性还是平仄都符合格律诗对仗的要求,也可单用黄扉的平平对绿野的仄仄,还可用黄扉绿野的平平仄仄来对其他仄仄平平的词组。由于这两个词组既是御赐,又符合诗的格律要求,所以被绝大多数的诗人采用。
  诗中还用平泉、香山、洛社、九老的典故。平泉即平泉庄,是唐李德裕的别墅。李德裕,号文饶,唐武宗位至宰相,在洛阳建别墅平泉庄。香山、洛社是唐白居易在洛阳香山集友结社的事迹。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官至太子少傅。曾分司东都(洛阳),致仕后,在洛阳香山建楼,因以香山为号。他在香山与诸老友结香火社,诗酒宴会。会昌五年(845年),于家中的履道坊与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七人举行尚齿会,各赋诗记事。同年夏天,又有李元爽、僧如满二人参与宴会,与前七人合成九老,题为《九老图》,白居易为赋《九老图诗》。而蔡新有《澄怀园八友图》韵事,其八友为梁锡玙、周玉章、程景伊、周长发、陈德华、张泰开、观保、蔡新。诸皇子比之香山九老盛事。
  《寿言》诗中多处提到疏广、疏傅、二疏及广、受。疏傅即疏广,二疏及广、受即疏广、疏受叔侄。据《汉书·疏广传》载,疏广,字仲翁,汉东海兰陵人。宣帝时,官至太傅。侄疏受,字公子,与叔疏广同时官至少傅。叔侄二人任职5年后,同时谢病归休。疏广归家后,将赐金买酒食,与族人、老友日日宴饮。一年后,其子孙怕赐金用尽,托族中为疏广信任的老人向疏广进言,将剩下的赐金买田宅,为子孙着想。疏广说:“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馀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疏广的这段话就是著名的《请以赐金买田宅对》,其中“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等语,更是常被人引用的格言。
  《寿言》诗中还有句“孔光不必温树询”。西汉孔光,字子夏,孔子14世孙。官至御史大夫,谨慎守法度,对家人亦绝口不言朝省政事。据《汉书·孔光传》载:“(孔光)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默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后人因以“温树”作为居官谨慎的赞语,如唐《褚亮碑》有“忠慎有逾于温树”;僧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有“只闻温树誉”之句即此意。这里也用来赞誉蔡新为官谨慎,忠于职守的风范。
  读《寿言》,使我们更了解蔡新忠君爱国的精神及其受同僚、门生的敬仰,诗中的艺术与用典也使我们得益匪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本文讲述了引水工程建设、赴朝作战60周年纪念、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历史回顾、三峡移民工作、农村与农业、畲乡今昔、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文史工作回顾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