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东溪故宅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10
颗粒名称: 漫谈“高东溪故宅石刻”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215-216
摘要: 本文通过对《漳浦县志·丛谈》中关于高东溪故宅石刻诗的记载进行考证,指出该传说并非出于漳浦人之记述,而是采自《漳州府志》,从而得出该传闻是失实的结论。
关键词: 石刻诗 考证 漳浦县

内容

《漳浦县志·丛谈》有一则记载:“东溪高先生故宅在杜浔。明季,有某绅作冢于此,掘地得石刻云:“汝昔不如我昔,我今不如汝今。天地好循环,何用苦劳心’。或劝改葬,绅不从焉。”并注明“采《郡志》”。
  “丛谈”就是传说,此传说不是出于漳浦人之记述,而是采自《漳州府志》,传闻就会更加失实。从石刻内容看,这是一首谶语诗,所谓谶语就是一种隐语或预言,这些谶语无论用于何时何事都合适,这是造谶语者惯用的伎俩。早在汉代,就盛行谶语,隋炀帝曾正式禁毁谶纬,但仍断续流行。至唐代,尚存在这类谶语诗,《全唐诗》收录两首,归类为“鬼诗”,现抄录如下。
  其一,慕容垂《冢上答(唐)太宗》:“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劳心。”慕容垂是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建立者,唐太宗征辽时,路过其墓,得此诗。
  其二,赵 (jǐn9)《献高骈》:“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人生一世事,何用苦劳心。”高骈是唐末淮南节度使,因挖墓砖筑城,得此诗。
  高东溪故宅石刻诗与上述的诗同一模式,且也与墓有关,足见此传说系从这两首诗的典故蜕化而来。高东溪先生一生忠孝,品德高尚,生前决不模仿此种“鬼诗”作为谶语,以儆戒后人,这纯属后人托作。据了解,宅兜高东溪故宅旁确有一座坟墓,建于天启二年(1622年)冬,其墓碑文“乡进士步纫刘公及配孺人蔡氏、程氏墓。”其墓主是谁?这是涵头进士刘庭兰的儿子、举人刘履悼的墓。刘庭兰,号纫华,他的儿子取号“步纫”,有“步其后尘”之意。因为刘庭兰后裔比较衰微,所以,好事者就编造这则传说来加以附会,这是“忠孝两全”的高东溪生前所料想未及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