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漳浦城南五庙及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01
颗粒名称:
漳浦城南五庙及文物
分类号:
K295.7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漳浦县城及其城郊的庙宇文化和历史背景,特别是“城南五庙”的起源、建筑和保护情况。文章还介绍了城南官员府第和石坊表等文物,以及南门外古桥和坊表等历史遗迹。
关键词:
庙宇文化
历史背景
漳浦县
内容
漳浦县城及城郊多庙宇,单土地公庙就有80多座,较大规模的庙宇也有20多座,其中在城南的土地庙有绥南16座和南门18座,共34座;大型庙宇5座,称“城南五庙”。20世纪90年代,祖籍县城南隅的台胞回乡寻根认祖,并寻觅“城南五庙”的遗踪。
所谓“城南五庙”是指城隍庙、关帝庙、玄天上帝庙、佛祖庙和妈祖庙。这5座庙有的尚保存完好,有的已倾废,现略述如下。
城隍庙,在南大街,坐北向南。古代认为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式规定各府州县设城隍神,并加以祭祀。漳浦县自唐宋时就在城南建城隍庙,元代徙庙于县西,明代移建在城南今所。城隍庙有三进,首进为前门,中进为正殿,祀城隍威灵公,后进为寝殿。城隍庙历代均有兴废,今庙址及规模依旧,前门和中进主殿进行重建。
关帝庙在下尾巷头,印池西边,坐南向北,为两进三开间土木结构。现庙已拆除,改建民居。
玄天上帝庙,在南大街,城隍庙左边斜对面。坐南向北,清代扩宽街道,前门被拆除,现仅存后进,仍奉祀玄天上帝(帝爷公),2009年修建龙湖路中段,此庙属拆除范围。
佛祖庙,在长潭仔尾。坐西向东,为两进三开间两庑廊土木结构,悬山顶,庙壁嵌有石雕及碑刻。今庙己倾圯,长潭仔也已填平,庙与潭俱建筑民居。
妈祖庙(即天后宫),在南门外溪边。建于明万历间,坐南向北,南门桥在右前方。庙为两进三开间两庑廊土木建筑,悬山顶,左侧有厢房,门匾“金南水镇”。由于地势较低,常遭大水淹没,所以在后进正殿两侧后墙用石条竖立,建成落地窗,以利排涝,形成“水镇”建筑的最大特色。
城南不仅庙宇多,官员府第和石坊表也多。城隍庙前有高夫子祠,后有蔡相府,左有詹御史府,右有林尚书府,民间有城隍神不敢入座的传说。其实,左前盐仓埕还有袁进士府,后面还有李府、陈我峰府,左后有蔡本俊府、王厝内王氏府,右后有叶侍卫府等等。南大街至南门外有石坊表9座:为赵范父赵淑宽立的“奕世纶恩”,为刘霖父刘大成立的“纶章游锡”坊,为胡廷宴父胡文远立的“荣宠天申”坊,为王应显父王穹立的“龙章宠锡”坊,为户部侍郎吴原立的“少司徒”坊,为林士章祖林竦、父林烽立的“崇恩”坊,为詹惠立的“进士”防,为山东参政王春泽立的“藩伯”坊,为吴森立的“进士”坊等。
此外,南门外有五凤桥(南门桥)、乾桥(沟仔尾桥)和得仙桥(土桥)三座古桥。得仙桥外京里社、中营社大道上有坊表5座:为朱天球立的“宫保尚书”坊,为刘庭蕙母陈氏立的“华衮褒贞”坊,为商声妻林氏并媳商琳光妻蔡氏立的“双节”坊,为蔡新母林氏立的“贞孝”坊,为刘学周妻张氏立的“节孝”坊。此外,京里社还有南坛,祭祀风云雷雨山川之神,俗称“天地坛”,坛已废,其神堂由当地民众改为陈元光庙。总之,县城南隅文物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漳浦县城繁荣的象征。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城隍庙
相关专题
关帝庙
相关专题
玄天上帝庙
相关专题
佛祖庙
相关专题
妈祖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