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一品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000
颗粒名称: 漫话“一品山”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202-203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漳浦县赤湖镇南峰村后雄社后的一座小山——后雄山的石刻来源和年代,以及与该地区王、谢二姓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关键词: 一品山 历史文化 漳浦县

内容

赤湖镇南峰村后雄社后有一座小山,叫后雄山,因山上巨石镌刻“一品山”、“一品朝山”、“当朝一品”、“万海朝宗”、“万宝朝宗”、“嫡孙坟至”等10多处,所以又得名一品山。这些石刻都没有落款,究竟刻于何时?何人所刻?历来是个谜。要解开这个谜,要从后雄社的住民说起。
  南宋末年,翰林学士王振祥的儿子王元吉迁居漳浦十五都(今赤湖、深土、六鳌一带),后裔传衍前王、后王和王厝社,又分衍横山的横口社。“王”字为姓,古代方言读为“衡”(至今潮州话尚保留这种读音),又“衡”字不常用,而被与之方言音相近的常用字“雄”取代,所以,社名都写为前雄、后雄和雄厝,至今沿用(横口的“横”,读音也为“衡”)。
  清初,清廷实行“迁界”,凡界外百姓都必须迁入界内,十五都划在界外,所以,王姓都迁入界内居住。康熙二十年“复界”后,王姓只回居前雄社,而后雄社被曾居住在附近吉春社的谢姓衍居,一直至今。谢姓始祖谢光启,系南宋诗人谢枋得裔孙,于元末明初入居赤湖城内西谢,其次子武庆分衍吉春社。“复界”后,谢氏子孙拓居后雄社,葬十二世祖妈吴氏于一品山西南麓,其后裔传台湾彰化二水乡,其祖妈墓亦被称为“台湾墓”。
  后雄社紧靠其家山一品山,能在山中营葬坟墓和石上刻字的,只能是该社住民。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家族中若没有人官居一品者,绝不敢僭越在家山刻“一品”的字样。而王、谢二姓在东晋分别出了宰相王导、谢安,所以王、谢后裔引以为荣,在家山刻“一品”是顺理成章的。且从石刻没有署款来看,应为社中住民共同镌刻无疑。又从谢姓祖妈墓前后石上均有石刻及社中建有崇祀谢安的广惠尊王庙来看,该石刻为谢姓所刻的可能性较大。
  台湾彰化二水乡《谢氏族谱》载,始迁祖谢达,为谢氏十四世,这与后雄《谢氏族谱》及十二世祖妈墓碑文相符。传台后裔二十世谢东闵,曾任“副总统”,其《自传》中多次提到祖地是漳浦县赤湖吉春社(即今后雄社)。一品山、台湾墓(谢氏祖妈墓)成为台湾谢氏祖地的象征及认祖的标志。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